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6047发布日期:2019-10-12 23:42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



背景技术:

石蛙又名石鸡,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是天然高级滋补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观念的转变,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石蛙养殖池,石蛙的栖息区域小,蛙池单位面积养殖量少,同时石蛙的栖息区与就食区距离较远,石蛙需移动较远距离才能到食台进食,导致石蛙进食积极性不高,生长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解决传统的石蛙养殖池单位养殖面积养殖量少和石蛙的栖息区与就食区距离较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包括养殖池,养殖池内两侧对称设有产卵池,产卵池连通有进水管,养殖池底部均匀设有三组与产卵池垂直连通的侧沟,侧沟中心设有与侧沟相通的池内主排水沟,侧沟和池内主排水沟与产卵池围成的区域内均设有投食台,投食台的一侧围堰与产卵池的内侧围堰一体成型,投食台的其余侧围堰与侧沟及池内主排水沟构成石蛙栖息区,养殖池外设有总排水沟,池内主排水沟末端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总排水沟连通,第一排水管上设有电控阀门,投食台与侧沟及池内主排水沟之间围成的区域为石蛙栖息区,扩大了蛙池单位面积的养殖量,增大了石蛙的活动范围,将投食台设置在石蛙生活的浅水区中间,形成石蛙围绕投食台栖息的格局,能利用石蛙自身的争食性特点,刺激周边浅水区内的石蛙就近选择投食台积极就食,促进石蛙的生长。优选的,产卵池底部高度高于石蛙栖息区底部高度,产卵池外侧围堰底部设有连通产卵池和侧沟的水管,水管伸入侧沟的一端可拆卸式设有第一溢水管,第一溢水管出口端高于石蛙栖息区底部高度。

优选的,池内主排水沟末端还设有连通总排水沟的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伸入总排水沟的一端可拆卸式设有第二溢水管,第二溢水管的出口端高度稍低于第一溢水管的出口端高度。

优选的,投食台中心最低点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设于养殖池底部的管道连通总排水沟。

优选的,石蛙栖息区内铺设有支撑石,所述支撑石上铺设有躲藏板。

优选的,所述产卵池侧壁设有水温监测仪,所述产卵池底部设有水温调节装置,所述水温监测仪与水温调节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养殖池进行合理布局,扩大了石蛙养殖池单位面积的养殖量,石蛙活动范围更大,将投食台设置在石蛙生活的浅水区中间,形成石蛙围绕投食台栖息的格局,能利用石蛙自身的争食性特点,刺激周边浅水区内的石蛙就近选择投食台积极就食,促进石蛙的生长。

2、电控阀门定时开启,石蛙栖息区内的污物会随着水流由侧沟及池内主排水沟自动排放至总排水沟内,电控阀门关闭后,蛙池水源会慢慢积蓄起来经过第二溢水管流出,既保持石蛙栖息区内清洁卫生,又保障石蛙生活对水的需求,有利于石蛙健康生长。

3、石蛙栖息区内水位变化会刺激石蛙不在石蛙栖息区内产卵,石蛙会自觉形成在水位稳定的产卵池产卵的习性,人工固定只在产卵池取卵,让采集蛙卵变得规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蛙池平面布置图。

图2为蛙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蛙池去除投食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养殖池,2-产卵池,3-进水管,4-侧沟,5-池内主排水沟,6-投食台,7-石蛙栖息区,8-总排水沟,9-第一排水管,10-电控阀门,11-水管,12-第一溢水管,13-第二排水管,14-第二溢水管,15-排水口,16-管道,17-支撑石,18-躲藏板,19-水温监测仪,20-水温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内两侧对称设有产卵池2,产卵池2连通有进水管3,养殖池1底部均匀设有三组与产卵池2垂直连通的侧沟4,侧沟4中心设有与侧沟4相通的池内主排水沟5,侧沟4和池内主排水沟5与产卵池2围成的区域内均设有投食台6,投食台6的一侧围堰与产卵池2的内侧围堰一体成型,投食台6的其余侧围堰与侧沟4及池内主排水沟5构成石蛙栖息区7,养殖池1外设有总排水沟8,池内主排水沟5末端通过第一排水管9与总排水沟8连通,第一排水管9上设有电控阀门10,通过对养殖池1进行合理布局,使投食台6与侧沟4及池内主排水沟5之间围成的区域为石蛙栖息区7,扩大了养殖池1单位面积的养殖量,增加了石蛙的活动范围,将投食台6设置在石蛙栖息区7的中间,形成石蛙围绕投食台栖息的格局,能利用石蛙自身的争食性特点,刺激石蛙栖息区内的石蛙选择就近的投食台6内积极就食,促进石蛙的生长;电控阀门10定时开启,石蛙栖息区7内的污物会随着水流由侧沟4及池内主排水沟5自动排放至总排水沟8内,保持石蛙栖息区7内清洁。

实施例2

参考图1-3所示,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内两侧对称设有产卵池2,产卵池2连通有进水管3,养殖池1底部均匀设有三组与产卵池2垂直连通的侧沟4,侧沟4中心设有与侧沟4相通的池内主排水沟5,侧沟4和池内主排水沟5与产卵池2围成的区域内均设有投食台6,投食台6的一侧围堰与产卵池2的内侧围堰一体成型,投食台6的其余侧围堰与侧沟4及池内主排水沟5构成石蛙栖息区7,养殖池1外设有总排水沟8,池内主排水沟5末端通过第一排水管9与总排水沟8连通,第一排水管9上设有电控阀门10,产卵池2底部高度高于石蛙栖息区7底部高度,产卵池2外侧围堰底部设有连通产卵池2和侧沟4的水管11,水管11伸入侧沟4的一端可拆卸式设有第一溢水管12,第一溢水管12出口端高于石蛙栖息区7底部高度。产卵池2底部高度高于石蛙栖息区7底部高度,产卵池2外侧围堰底部设有连通产卵池2和侧沟4的水管11,使产卵池2内产生的污物可通过水管11进入侧沟4并流经池内主排水沟5,然后随排水管道排出养殖池1,方便产卵池2内的污物排放;水源从进水管3持续流入产卵池2,水管11末端设有的第一溢水管12可调节产卵池2水位,当达到设定的水位值后产卵池2内的水流经第一溢水管12溢出流入侧排水沟4,使石蛙栖息区7内的水位低于产卵池2中的水位高度,产卵池2内的水位不受石蛙栖息区7水位变化的影响,保持独立的水位稳定,促使石蛙形成总在产卵池2内产卵的习性。

实施例3

参考图1-4所示,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内两侧对称设有产卵池2,产卵池2连通有进水管3,养殖池1底部均匀设有三组与产卵池2垂直连通的侧沟4,侧沟4中心设有与侧沟4相通的池内主排水沟5,侧沟4和池内主排水沟5与产卵池2围成的区域内均设有投食台6,投食台6的一侧围堰与产卵池2的内侧围堰一体成型,投食台6的其余侧围堰与侧沟4及池内主排水沟5构成石蛙栖息区7,养殖池1外设有总排水沟8,池内主排水沟5末端通过第一排水管9与总排水沟8连通,第一排水管9上设有电控阀门10,产卵池2底部高度高于石蛙栖息区7底部高度,产卵池2外侧围堰底部设有连通产卵池2和侧沟4的水管11,水管11伸入侧沟4的一端可拆卸式设有第一溢水管12,第一溢水管12出口端高于石蛙栖息区7底部高度,池内主排水沟5末端还设有连通总排水沟8的第二排水管13,第二排水管13伸入总排水沟的一端可拆卸式设有第二溢水管14,第二溢水管14的出口端高度稍低于第一溢水管12的出口端高度。电控阀门10关闭后,石蛙栖息区7内的水源会逐渐积蓄起来,直到水位高度高于第二溢水管14的出口端高度时水流会自动溢出到总排水沟8内,石蛙栖息区7内保持一定水体,保障石蛙生活对水的需求,同时由于石蛙栖息区7内的水位变化会刺激石蛙不在石蛙栖息区7内产卵,石蛙会自觉形成在水位稳定的产卵池2产卵的习性,人工固定只在产卵池2取卵,让采集蛙卵变得规范方便。

实施例4

参考图1所示,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内两侧对称设有产卵池2,产卵池2连通有进水管3,养殖池1底部均匀设有三组与产卵池2垂直连通的侧沟4,侧沟4中心设有与侧沟4相通的池内主排水沟5,侧沟4和池内主排水沟5与产卵池2围成的区域内均设有投食台6,投食台6的一侧围堰与产卵池2的内侧围堰一体成型,投食台6的其余侧围堰与侧沟4及池内主排水沟5构成石蛙栖息区7,养殖池1外设有总排水沟8,池内主排水沟5末端通过第一排水管9与总排水沟8连通,第一排水管9上设有电控阀门10,投食台6中心最低点设有排水口15,排水口15通过设于养殖池1底部的管道16连通总排水沟8。在清洗投食台6上的食物残渣时,清洗后的污水经排水口15及连接的管道16排至总排水沟8,不会混入至石蛙栖息区7,保证石蛙栖息区7内池水清洁。

实施例5

参考图1-3所示,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内两侧对称设有产卵池2,产卵池2连通有进水管3,养殖池1底部均匀设有三组与产卵池2垂直连通的侧沟4,侧沟4中心设有与侧沟4相通的池内主排水沟5,侧沟4和池内主排水沟5与产卵池2围成的区域内均设有投食台6,投食台6的一侧围堰与产卵池2的内侧围堰一体成型,投食台6的其余侧围堰与侧沟4及池内主排水沟5构成石蛙栖息区7,养殖池1外设有总排水沟8,池内主排水沟5末端通过第一排水管9与总排水沟8连通,第一排水管9上设有电控阀门10,石蛙栖息区7内铺设有支撑石17,所述支撑石17上铺设有躲藏板18。石蛙栖息区7内铺设有支撑石17,支撑石17上铺设有躲藏板18。在石蛙栖息区设置支撑石17及躲藏板18,最大程度上为石蛙营造出接近野生自然环境的状态。

实施例6

参考图1-3所示,一种石蛙规模化高效养殖池,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内两侧对称设有产卵池2,产卵池2连通有进水管3,养殖池1底部均匀设有三组与产卵池2垂直连通的侧沟4,侧沟4中心设有与侧沟4相通的池内主排水沟5,侧沟4和池内主排水沟5与产卵池2围成的区域内均设有投食台6,投食台6的一侧围堰与产卵池2的内侧围堰一体成型,投食台6的其余侧围堰与侧沟4及池内主排水沟5构成石蛙栖息区7,养殖池1外设有总排水沟8,池内主排水沟5末端通过第一排水管9与总排水沟8连通,第一排水管9上设有电控阀门10,产卵池2侧壁设有水温监测仪19,产卵池2底部设有水温调节装置20,水温监测仪19与水温调节装置20连接。水温监测仪19监测产卵池2内水温情况,水温调节装置20根据水温监测仪19的数据调节产卵池2内的水温,保证产卵池2水温处于石蛙产卵适宜的温度范围,促使石蛙在产卵池进行产卵,同时保证产卵质量。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