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6768发布日期:2019-10-29 20:1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玉米收割机,具体为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玉米收割机。



背景技术:

玉米收割机是进行玉米秸秆收割的作业农机具,分为便携式、手扶式、悬挂式收割机,针对新型能源开发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而研究开发,机器价格低廉适合农村小四轮普及,配套就能收割玉米秸秆,收割机主要有割杆装置、输送装置、液压升降器等组成,作业时,机器沿玉米方向前进,割刀将玉米秸秆割掉,秸秆通过上、中、下三条输送链条右侧方向输出,并自然摆放,完成收割。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1、秸秆与玉米穗无法进行分离,需要人工进行分离,造成玉米收割作业效率的降低;

2、无秸秆粉碎措施,造成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玉米收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同类机构存在的收割效率较低、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玉米收割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通过台架安装有分禾板,所述台架内侧安装有螺旋导向杆,所述螺旋导向杆一端两侧的上、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且螺旋导向杆一侧上部第一皮带轮的前端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与螺旋导向杆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连接,所述螺旋导向杆另一侧下部第一皮带轮的后端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上端通过蜗杆连接有第一卡齿,且第一卡齿与分禾板上端通过轴杆连接的第二卡齿啮合连接,所述轴杆底端通过第二卡齿与分禾板底端两侧设置的履带连接,所述履带两侧上部分别设置有切割刀片与拨杆,且切割刀片设置于拨杆左侧,所述机架后端左侧焊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侧之间通过滚轴铺附有传送带,所述安装架内侧一端滚轴的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安装架内侧一端滚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链轮,且链轮通过链条与安装架内侧另一端滚轴上部的链轮连接,所述机架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且箱体表面的下部开设有导料口,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内上部通过第一步进电机连接有螺旋轴杆,且螺旋轴杆底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进料管内上部另一侧的螺旋轴杆连接,且进料管内上部另一侧螺旋轴杆的上端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进料管内下部通过液压推杆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箱体内部上、下端分别设置有集料室和切割室。

优选的,所述机架正表面右侧前端通过安装板设置有驾驶室,且驾驶室外部安装有防护门。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右侧下部与箱体右侧上部分别设置有出料口和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机架底端两侧安装有一组行走轮,且机架右侧的上部设置有照明灯。

优选的,所述切割室内中部安装有切割杆,且切割杆的一端与箱体外部右侧中段设置的第二步进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玉米收割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滤网、螺旋轴杆、集料室和切割室,具有提高玉米收割效率的效果,解决了秸秆与玉米穗无法进行分离,需要人工进行分离,造成玉米收割作业效率降低的问题,秸秆通过切割刀片进行切割后,由传送带输送至进料管内部,在进料管内上部安装有螺旋轴杆,且螺旋轴杆之间间隙为一根秸秆直径的距离,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螺旋轴杆的转动,实现秸秆与玉米穗之间的分离,并通过滤网对秸秆和玉米穗进行过滤作业,使得秸秆保留在滤网表面,此时,利用液压推杆使得滤网呈一定角度设置,实现滤网表面的秸秆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料口由进料口进入切割室中,通过对秸秆与玉米穗的分离作用,避免利用人工分离,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步进电机、切割杆和切割室,具有实现秸秆切割功能的效果,解决了装置无秸秆切割措施,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经过分离后的秸秆由进料口进入切割室中,第二步进电机带动切割杆进行转动作用,利用切割杆对切割室中的秸秆进行切割粉碎作用,待秸秆切割粉碎后,由导料口对切割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取出作用,大大的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台架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管内部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示意图。

图中:1、螺旋导向杆;2、照明灯;3、安装架;4、进料管;5、箱体;6、分禾板;7、第一皮带轮;8、第一皮带;9、第一伺服电机;10、驾驶室;11、防护门;12、行走轮;13、机架;14、导料口;15、安装板;16、拨杆;17、轴杆;18、蜗杆;19、台架;20、切割刀片;21、第二卡齿;22、第一卡齿;23、链轮;24、链条;25、第二伺服电机;26、传送带;27、第一步进电机;28、螺旋轴杆;29、第二皮带轮;30、轴承座;31、第二皮带;32、滤网;33、集料室;34、出料口;35、进料口;36、切割室;37、第二步进电机;38、切割杆;39、蜗轮;40、履带;41、滚轴;42、液压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玉米收割机,包括机架13,机架13前端通过台架19安装有分禾板6,机架13正表面右侧前端通过安装板15设置有驾驶室10,且驾驶室10外部安装有防护门11,机架13底端两侧安装有一组行走轮12,且机架13右侧的上部设置有照明灯2,台架19内侧安装有螺旋导向杆1,螺旋导向杆1一端两侧的上、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7,且螺旋导向杆1一侧上部第一皮带轮7的前端与第一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一皮带轮7与螺旋导向杆1之间通过第一皮带8连接,螺旋导向杆1另一侧下部第一皮带轮7的后端连接有蜗轮39,蜗轮39上端通过蜗杆18连接有第一卡齿22,且第一卡齿22与分禾板6上端通过轴杆17连接的第二卡齿21啮合连接,轴杆17底端通过第二卡齿21与分禾板6底端两侧设置的履带40连接,履带40两侧上部分别设置有切割刀片20与拨杆16,且切割刀片20设置于拨杆16左侧,机架13后端左侧焊接有安装架3,秸秆通过切割刀片20进行切割后,由传送带26输送至进料管4内部,在进料管4内上部安装有螺旋轴杆28,且螺旋轴杆28之间间隙为一根秸秆直径的距离,通过第一步进电机27带动螺旋轴杆28的转动,实现秸秆与玉米穗之间的分离,并通过滤网32对秸秆和玉米穗进行过滤作业,使得秸秆保留在滤网32表面,此时,利用液压推杆42使得滤网32呈一定角度设置,实现滤网32表面的秸秆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料口34由进料口35进入切割室36中,通过对秸秆与玉米穗的分离作用,避免利用人工分离,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安装架3内侧之间通过滚轴41铺附有传送带26,安装架3内侧一端滚轴41的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5,第一伺服电机9、第二伺服电机25型号为Y2100L2,安装架3内侧一端滚轴4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链轮23,且链轮23通过链条24与安装架3内侧另一端滚轴41上部的链轮23连接,机架13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5,且箱体5表面的下部开设有导料口14,箱体5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4,进料管4右侧下部与箱体5右侧上部分别设置有出料口34和进料口35,进料管4内上部通过第一步进电机27连接有螺旋轴杆28,且螺旋轴杆28底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29,第二皮带轮29通过第二皮带31与进料管4内上部另一侧的螺旋轴杆28连接,且进料管4内上部另一侧螺旋轴杆28的上端安装有轴承座30,进料管4内下部通过液压推杆42固定连接有滤网32,液压推杆42型号为OH80,箱体5内部上、下端分别设置有集料室33和切割室36,切割室36内中部安装有切割杆38,且切割杆38的一端与箱体5外部右侧中段设置的第二步进电机37连接,第一步进电机27、第二步进电机37型号为A8KM566,经过分离后的秸秆由进料口35进入切割室36中,第二步进电机37带动切割杆38进行转动作用,利用切割杆38对切割室36中的秸秆进行切割粉碎作用,待秸秆切割粉碎后,由导料口14对切割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取出作用,大大的方便了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伺服电机9带动第一皮带轮7进行转动,使得蜗轮39带动蜗杆18进行转动,蜗杆18的转动使得第一卡齿22带动第二卡齿21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轴杆17带动履带40进行转动,履带40两侧设置有拨杆16和切割刀片20,利用拨杆16对秸秆进行拨动,并通过切割刀片20对秸秆进行根部的截断作用,此时,螺旋导向杆1对秸秆进行向右的导向作用,第二伺服电机25带动传送带26对秸秆进行输送作用,使得秸秆进入进料管4内部,在进料管4内上部安装有螺旋轴杆28,且螺旋轴杆28之间间隙为一根秸秆直径的距离,通过第一步进电机27带动螺旋轴杆28的转动,实现秸秆与玉米穗之间的分离,并通过滤网32对秸秆和玉米穗进行过滤作业,使得秸秆保留在滤网32表面,此时,利用液压推杆42使得滤网32呈一定角度设置,实现滤网32表面的秸秆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料口34由进料口35进入切割室36中,通过对秸秆与玉米穗的分离作用,避免利用人工分离,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经过分离后的秸秆由进料口35进入切割室36中,第二步进电机37带动切割杆38进行转动作用,利用切割杆38对切割室36中的秸秆进行切割粉碎作用,待秸秆切割粉碎后,由导料口14对切割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取出作用,大大的方便了使用。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割杆38、螺旋轴杆28、滤网32、集料室33和切割室36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收割效率较低、使用不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