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及微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3570发布日期:2019-12-10 18:4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及微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及微耕机。



背景技术:

微耕机是一种以小型柴油机或者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微耕机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抽水、发电、喷药、喷淋等作业,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

微耕机的扶手部分,通常是将扶手固定安装在机体上,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应对不同身高人群的需求,和特殊的使用工况,需要对扶手的角度进行调节。目前对扶手的调节方式主要有齿轮式和定位销式。

在齿轮式中,机体和扶手上设有齿轮相互啮合,转动齿轮便可调节扶手高度和角度。但是齿轮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对机构的锁定相对困难,往往需要复杂附属机构实现;也有的通过对动齿轮的某个齿根进行锁定来实现的,这种方式相对简单,扶手能够锁定的位置将会变成跳跃的几个点,不能够实现任意角度的位置固定。

在定位销式的调节方式中,在扶手和机体上有定位孔,通过将定位销插入到定位孔中将扶手和机体的相对位置固定,但是这种方式能够调节的角度是跳跃的,不能再最大的调节区间内实现任意角度的位置固定。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方案来实现对微耕机扶手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及微耕机,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微耕机扶手实现在调节最大角度范围内任意位置的固定并自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支座、扶手、第一蜗轮蜗杆副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蜗轮蜗杆副包括升降蜗轮和升降蜗杆;

所述支座与所述扶手的一端铰接,所述扶手能够绕铰接点上下转动;所述支座上与所述扶手的旋转轴同轴心的固定设置有升降蜗轮;所述升降蜗杆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升降蜗杆;

所述升降蜗轮与所述升降蜗杆相互啮合,且所述升降蜗杆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旋转从而能够驱动所述扶手上下转动。

优选的,所述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底座、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蜗轮蜗杆副,所述第二蜗轮蜗杆副包括转动蜗轮和转动蜗杆;

所述支座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蜗杆和转动蜗轮中的一者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者中的另一者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转动蜗轮固定安装,所述转动蜗杆可旋转安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带动与所述转动蜗轮啮合的所述转动蜗杆转动,便可带动所述支座围绕所述底座旋转。

优选的,所述转动蜗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蜗轮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支座的旋转轴;所述转动蜗杆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转动蜗杆的旋转轴垂直于所述支座的旋转轴。

优选的,所述第二蜗轮蜗杆副为锥蜗杆副。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手轮、第二传动杆和万向节;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手轮一端连接所述万向节的一端,所述万向节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蜗杆;从而通过手轮带动所述转动蜗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手轮、第一传动杆、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手轮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升降蜗轮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杆上的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从而通过所述手轮带动所述升降蜗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耕机,所述微耕机包括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的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耕机包括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微耕机扶手调节至最大允许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并实现自锁。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耕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支座

3-扶手4-第一蜗轮蜗杆副

4a-升降蜗轮4b-升降蜗杆

5-第一驱动装置5a-锥齿轮

5a1-第二锥齿轮5a2-第一锥齿轮

5b-第一传动杆5c-第一手轮

6-第二蜗轮蜗杆副6a-转动蜗轮

6b-转动蜗杆7-第二驱动装置

7a-万向节7b-第二传动杆

7c-第二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支座2、扶手3、第一蜗轮蜗杆副4和第一驱动装置5,所述第一蜗轮蜗杆副4包括升降蜗轮4a和升降蜗杆4b;

所述支座2与所述扶手3的一端铰接,所述扶手3能够绕铰接点上下转动;所述支座2上与所述扶手3的旋转轴同轴心的固定设置有升降蜗轮4a;所述升降蜗杆4b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升降蜗杆4b;

所述升降蜗轮4a与所述升降蜗杆4b相互啮合,且所述升降蜗杆4b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的带动下旋转从而能够驱动所述扶手3上下转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微耕机的扶手3进行高度角的调节而将支座2与扶手3的一端铰接,从来让扶手3能够围绕铰接轴旋转,同时此项设置是为了进行高度角调节,所以扶手3的旋转轴应当平行于地面,也就是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扶手3旋转轴垂直于支座2轴线。同时在支座2上还固定设置有升降蜗轮4a,升降蜗轮4a为圆盘状的结构,其中心轴线要与扶手3的旋转轴线同轴,才能让第一蜗轮蜗杆副4在扶手3的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啮合。同时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扶手3并不需要360°的全向旋转,所以在此处的升降蜗轮4a为不完全的蜗轮盘,进一步优选的蜗轮盘的扇面角度为45°-90°,如图4中所示的。升降蜗杆4b可旋转的安装在扶手3上还要与升降蜗轮4a保持啮合。优选的在扶手3上设置有升降蜗杆4b安装座,在升降蜗杆4b的首尾两端各一个,同时应当保证升降蜗杆4b的安装座不予升降蜗轮4a相互干涉。

通过以上设置只需要驱动升降蜗杆4b旋转便能够带动扶手3围绕支座2转动,同时蜗轮蜗杆传动结构具有自锁能力,不需要额外的锁定机构,同时能够在任意角度位置时停止并固定。

如前文所述的要驱动扶手3升降需要驱动升降蜗杆4b转动,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对升降蜗轮4a驱动装置,也就是第一驱动装置5,在第一驱动装置5中包括第一手轮5c、第一传动杆5b、第一锥齿轮5a2和第二锥齿轮5a1;所述第一传动杆5b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手轮5c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5a1,所述升降蜗轮4a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锥齿轮5a1与所述第一传动杆5b上的所述第一锥齿轮5a2与所述第二锥齿轮5a1啮合;从而通过所述手轮带动所述升降蜗轮4a转动。将第一传动杆5b安装到扶手3上并释放其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自由度,这样第一驱动装置5包括的第一手轮5c、第一传动杆5b、第一锥齿轮5a2、第二锥齿轮5a1和升降蜗杆4b全部设置在扶手3上,其位置相对于扶手3固定不动,仅仅能够在扶手3上转动。这仅是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同样的驱动装置还可以改为驱动电机,将电机安装在扶手3上再将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到升降蜗杆4b驱动升降蜗杆4b转动,再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电机能够更加方便省力的实现相同的功能,但是相对的成本更高。

通过以上设置,将对升降蜗杆4b的驱动操作转移到了微耕机操作员容易操作的位置,仅需要转动第一手轮5c便可升降扶手3的高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还有对扶手3的水平旋转的调节方案,所述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底座1、第二驱动装置7和第二蜗轮蜗杆副6,所述第二蜗轮蜗杆副6包括转动蜗轮6a和转动蜗杆6b;所述支座2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转动蜗杆6b和转动蜗轮6a中的一者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两者中的另一者安装在所述支座2上,所述转动蜗轮6a固定安装,所述转动蜗杆6b可旋转安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能够带动与所述转动蜗轮6a啮合的所述转动蜗杆6b转动,便可带动所述支座2围绕所述底座1旋转。

这里包括有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一种是将转动蜗轮6a安装在支座2上,再将转动蜗轮6a可旋转的安装在底座1上,通过转动蜗杆6b与转动蜗轮6a的啮合从而驱动支座2在底座1上的转动。但是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对扶手3进行高度调节的时候扶手3和转动蜗杆6b的相对位置变化较大,所以不能采用通过手轮和传动杆进行传动的方法,应采用电机驱动带动转动蜗杆6b的方法。

如前文,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了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将所述转动蜗轮6a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转动蜗轮6a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支座2的旋转轴;所述转动蜗杆6b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支座2上,所述转动蜗杆6b的旋转轴垂直于所述支座2的旋转轴。在使用圆柱蜗杆传动和环面蜗杆传动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蜗杆6b的旋转轴和所述支座2的旋转轴是异面垂直,在支座2上设置一个固定的支架,支架上安装转动蜗杆6b。

一种优选的方案是,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所述第二蜗轮蜗杆副6为锥蜗杆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蜗杆6b的旋转轴和所述支座2的旋转轴是在同一面内垂直,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同时对转动蜗杆6b的驱动可以采用对升降蜗杆4b类似的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包括,第二手轮7c、第二传动杆7b和万向节7a;所述第二传动杆7b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手轮7c一端连接所述万向节7a的一端,所述万向节7a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蜗杆6b;将第二传动杆7b可旋转的安装在扶手3上,从而通过手轮带动所述转动蜗杆6b转动。由于在对扶手3的高度角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扶手3本身支座2和传动杆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所以为了能够不妨碍对扶手3高度角的调节,第二传动杆7b在扶手3上的安装不仅要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还要能够在自身轴线方向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一种微耕机,所述微耕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其中底座1为微耕机的机体部分。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耕机蜗轮蜗杆扶手角度调节机构,便于对扶手3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