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9363发布日期:2020-01-17 18:19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运鱼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水利工程的修建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修筑拦河大坝截断了完整的河流,使河流生物连续性遭到破坏,阻断了洄游及半洄游性鱼类的通道,同时降低了河流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了天然水域中物质、能量、生物群落之间的正常交流,影响了鱼类的生理功能和遗传特性,并且造成鱼类栖息地的丧失或改变,导致鱼类的减少甚至是灭绝。

为了满足鱼类过坝的需求,国内外采取的措施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修建过鱼设施,主要有鱼道、鱼闸、升鱼机等;第二类是建筑人工模拟产卵场;第三类是进行人工繁殖放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过鱼设施,但因为其建设成本大、设计难度高及运行管理难及对不同生态习性鱼类的过鱼效果差异较大等原因,导致鱼道建设发展较缓慢。同时,传统的过鱼设施一般都是固定的,不能解决不同深度鱼类的洄游习性问题,使得过鱼设施不能充分发挥过鱼作用,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此后不久,实用新型了一种活动式的过鱼设施——集运鱼平台。集运鱼平台具有机动灵活、造价相对低廉、对枢纽布置无干扰等优点,能够适应鱼群变化规律,实现鱼类安全过坝。

传统诱驱鱼措施主要是利用外界因素(如声音、灯光、气泡等)来进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的成本高、有的技术复杂、有的使用不方便,有的导鱼效果不好等。还有一些诱鱼设施是导鱼网和导鱼栅,但是,导鱼网在水中不易固定,稳定性较差,而导鱼栅不易安装、固定以及成本较高。因此,寻求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价格更低廉的诱驱鱼方法是近年来许多学者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公开号cn102524146a中公开了一种海洋牧场鱼类诱集装置,其主要利用声控的方式进行鱼类的诱集,存在的缺点是其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只适用于海洋海域而且使用过程中整个装置只能漂浮在水面,不适用于底层鱼类的诱导。

在公开号cn103070097a中公开了一种人工聚鱼保护装置,此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鱼类的诱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鱼效率高、安全性能可靠以及易操作的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包括用于集鱼的集鱼部分以及用于将集鱼部分所收集到的鱼群进行转运的转运部分;所述集鱼部分包括集鱼平台、深水网箔、集鱼箱以及集鱼平台系泊装置;所述集鱼平台系泊装置与集鱼平台相连;所述深水网箔包括靠岸网箔带、离岸网箔带、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所述靠岸拦网与靠岸网箔带相连;所述离岸拦网与离岸网箔带相连;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相对且非对称设置;所述靠岸网箔带与离岸网箔带并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过鱼通道;所述过鱼通道内设置有多道网门,沿鱼群的行进方向,多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所述过鱼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集鱼平台相连的取鱼部;所述取鱼部的上表面与集鱼平台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集鱼箱置于集鱼平台上;所述集鱼箱从取鱼部中收集渔获物;所述转运部分包括转运工作平台以及置于转运工作平台上的活鱼暂养箱;所述转运工作平台置于岸边。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离岸拦网的长度大于靠岸拦网的长度;所述靠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离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均是60°-70°;所述靠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离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之间的交汇处置于过鱼通道中;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之间的交汇处置于过鱼通道中的网门处;所述过鱼通道内沿鱼群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道网门、第二道网门以及第三道网门;所述第一道网门、第二道网门以及第三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所述第一道网门的宽度以及第二道网门的宽度是l1;所述第三道网门的宽度是l2;所述l1>l2。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的网状结构相同,均包括拦网;所述拦网的高度不大于8.5m;所述拦网的网目边长不大于2.5cm;所述拦网是由聚乙烯纤维材质的网线编织而成,网线规格250d-380d/4-1200股,断裂强度7.5g/d;所述拦网的绳索是由聚乙烯纤维材质制作,绳索的直径是30mm,绳索置于拦网的上纲以及下纲;所述拦网的水平缩结系数et是0.6,垂直缩结系数en是0.8;所述深水网箔还包括网箔固定装置;所述网箔固定装置包括系缆桩、浮鼓以及负压锚;所述浮鼓置于靠岸网箔带的顶部、离岸网箔带的顶部、靠岸拦网的顶部以及离岸拦网的顶部;所述负压锚置于靠岸网箔带的底部、离岸网箔带的底部、靠岸拦网的底部以及离岸拦网的底部;所述系缆桩置于岸边并与靠岸网箔带相连;所述负压锚是多个,相邻两个负压锚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m;所述浮鼓通过纤维绳分别与靠岸网箔带的顶部、离岸网箔带的顶部、靠岸拦网的顶部以及离岸拦网的顶部相连;所述系缆桩通过纤维绳与靠岸网箔带相连。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活鱼暂养箱包括鱼缸、箱体、增氧装置、过滤造流装置(市售的多功能潜水泵)、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视频采集装置、电源以及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鱼缸外部环绕设置有箱体;所述增氧装置、过滤造流装置、环境参数获取装置以及视频采集装置分别置于鱼缸中并处于鱼缸的液面以下;所述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置于鱼缸外部;所述环境参数获取装置以及视频采集装置分别与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所述增氧装置、过滤造流装置、环境参数获取装置、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以及视频采集装置分别与电源相连;所述鱼缸底部以及箱体的底部均设置有可开启式放鱼孔;所述鱼缸是圆形缸体,所述鱼缸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有夹角;所述鱼缸底部中央设置放鱼孔;所述鱼缸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5°;所述箱体包括箱体侧壁以及置于箱体侧壁顶部且与箱体侧壁相连的可开启式保护盖;所述箱体侧壁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保温隔热层以及保护层;所述固定层以及保护层均是金属板材;所述保温隔热层是保温棉或隔热板。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箱体侧壁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层外部的防撞层;所述防撞层是海绵包裹层或泡沫包裹层;所述可开启式保护盖是透明的;所述环境参数获取装置是溶氧传感器、水温传感器以及ph传感器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增氧装置包括供氧机、供氧管以及出氧管;所述供氧机通过供氧管与出氧管相连;所述供氧机与电源相连;所述出氧管置于鱼缸中并处于鱼缸的液面以下;所述供氧机是微纳米气泡机;所述活鱼暂养箱还包括设置在鱼缸外部并置于箱体上的循环水装置;所述循环水装置包括循环水泵、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循环水泵分别与进水管以及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与电源相连;所述活鱼暂养箱还包括设置在箱体顶部的随车起吊装置以及设置在箱体侧壁外表面的滑轨;所述随车起吊装置成对且对称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滑轨成对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集鱼箱包括下部结构以及置于下部结构顶部并通过刚性框架与下部结构相连的上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是底部有开口的网状结构;所述下部结构是顶部有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上部结构高度是下部结构高度的2-3倍;所述上部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鱼口;所述下部结构上设置有可开启舱门;所述上部结构上设置有起吊环;所述进鱼口的截面呈喇叭状;所述进鱼口是一个或多个;所述下部结构包括刚性框架以及钢板;所述刚性框架整体呈长方体或立方体结构;所述钢板环绕设置在刚性框架外部;所述可开启舱门设置在钢板上;所述刚性框架以及钢板整体形成顶部开口的下部结构;所述可开启舱门包括舱门以及合页;所述舱门通过合页活动设置在钢板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上部结构包括刚性框架以及纤维索网格;所述刚性框架整体呈长方体或立方体结构;所述纤维索网格环绕设置在刚性框架外部;所述起吊环设置在刚性框架上;所述起吊环成对设置在上部结构的刚性框架上;所述起吊环是4个;4个起吊环分别设置在上部结构的刚性框架的四个角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集鱼平台系泊装置包括分别与集鱼平台相连的浮鼓、四爪锚以及系船柱;所述系船柱是多个,多个系船柱均靠岸设置;所述浮鼓漂浮在水上;所述四爪锚从集鱼平台沉入水中;所述四爪锚通过锚链沉入水中;所述四爪锚的重量不低于2t;所述锚链的长度不小于最大水深的3倍;所述浮鼓的直径是1.8m,所述浮鼓的主体高1.6m,所述浮鼓的是厚度8mm;所述浮鼓的内部填充发泡材料;所述浮鼓的浮力不低于4t;所述多个系船柱均布或非均布设置在岸边。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集鱼平台系泊装置还包括与集鱼平台相连的系缆桩;所述浮鼓、系缆桩以及系船柱分别通过钢绳与集鱼平台相连。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集鱼平台包括第一船体以及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以及第二船体共同使用一个甲板;所述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焊接;所述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正对过鱼通道的末端的取鱼部;所述集鱼平台系泊装置分别与第一船体以及第二船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大坝过鱼设施相配套的提高过鱼效率的集鱼系统,可以解决现有过鱼系统中集鱼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一套安全性能高、可复制、易操作、效率高的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坝的下游侧设置拦鱼网,通过浮鼓将拦鱼网固定在下游中部位置,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拦鱼网安装过程中的灵活性。在拦鱼网侧面设置了深水网箔装置,深水网箔中有多个网片和多个诱鱼口,每个诱鱼口具有不同的高程,每个诱鱼口都呈喇叭状,均是进口大入口小,相邻网片间还设置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不仅提高了集鱼效率还大大降低了逃脱率。活动空间的设置避免鱼体受到物理损伤,提高了其在转运过程中的成活率;不同诱鱼口高度的设置可以保证底层鱼类顺利进入到活鱼暂养箱中。该集鱼系统总体结构简单,易于布设,集鱼效果好,能与升鱼机、运鱼平台等多种过鱼设施配合,大大提高了过鱼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本实用新型对集运鱼平台进行了改造,设计了一个整体的、由多个浮鼓固定的可移动的多功能性平台,配置了深水网箔拦鱼系统、集鱼系统、卵苗采集系统、转运放流系统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深水网箔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将鱼类驱赶或诱导至特定区域,为此设计者们通常设置了一些拦鱼装置,或设置了与过鱼设施配套的辅诱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深水网箔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深水网箔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活鱼暂养箱的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活鱼暂养箱的箱体侧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部分);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集鱼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集鱼平台系泊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

1-集鱼平台;2-深水网箔;3-集鱼平台系泊装置;31-浮鼓;32-系船柱;33-系缆桩;4-活鱼暂养箱;41-箱体;42-鱼缸;43-随车起吊装置;44-增氧装置;45-过滤造流装置;46-环境参数获取装置;47-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48-视频采集装置;49-滑轨;5-集鱼箱;51-钢板;52-进鱼口;53-刚性框架;54-纤维索网格;55-起吊环;56-舱门;57-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包括用于集鱼的集鱼部分以及用于将集鱼部分所收集到的鱼群进行转运的转运部分;集鱼部分包括集鱼平台1、深水网箔2、集鱼箱5以及集鱼平台系泊装置3;集鱼平台系泊装置3与集鱼平台1相连;参见图2以及图3,深水网箔2包括靠岸网箔带、离岸网箔带、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靠岸拦网与靠岸网箔带相连;离岸拦网与离岸网箔带相连;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相对且非对称设置;靠岸网箔带与离岸网箔带并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过鱼通道;过鱼通道内设置有多道网门,沿鱼群的行进方向,多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过鱼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集鱼平台1相连的取鱼部;取鱼部的上表面与集鱼平台1的上表面相平齐;集鱼箱5置于集鱼平台1上;集鱼箱5从取鱼部中收集鱼群;转运部分包括转运工作平台以及置于转运工作平台上的活鱼暂养箱4;转运工作平台置于岸边。

其中:离岸拦网的长度大于靠岸拦网的长度;靠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离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均是60°-70°;靠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离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之间的交汇处置于过鱼通道中;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之间的交汇处置于过鱼通道中的网门处;过鱼通道内沿鱼群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道网门、第二道网门以及第三道网门;第一道网门、第二道网门以及第三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第一道网门的宽度以及第二道网门的宽度是l1;第三道网门的宽度是l2;l1>l2。

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的网状结构相同,均包括拦网;拦网的高度不大于8.5m;拦网的网目边长不大于2.5cm;拦网是由聚乙烯纤维材质的网线编织而成,网线规格250d-380d/4-1200股,断裂强度7.5g/d;拦网的绳索是由聚乙烯纤维材质制作,绳索的直径是30mm,绳索置于拦网的上纲以及下纲;拦网的水平缩结系数et是0.6,垂直缩结系数en是0.8;深水网箔还包括网箔固定装置;网箔固定装置包括系缆桩、浮鼓以及负压锚;浮鼓置于靠岸网箔带的顶部、离岸网箔带的顶部、靠岸拦网的顶部以及离岸拦网的顶部;负压锚置于靠岸网箔带的底部、离岸网箔带的底部、靠岸拦网的底部以及离岸拦网的底部;系缆桩置于岸边并与靠岸网箔带相连;负压锚是多个,相邻两个负压锚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m;浮鼓通过纤维绳分别与靠岸网箔带的顶部、离岸网箔带的顶部、靠岸拦网的顶部以及离岸拦网的顶部相连;系缆桩通过纤维绳与靠岸网箔带相连。

参见图4,活鱼暂养箱包括鱼缸42、箱体41、增氧装置44、过滤造流装置45、环境参数获取装置46、视频采集装置48、电源以及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47;鱼缸42外部环绕设置有箱体41;增氧装置44、过滤造流装置45、环境参数获取装置46以及视频采集装置48分别置于鱼缸42中并处于鱼缸42的液面以下;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47置于鱼缸42外部;环境参数获取装置46以及视频采集装置48分别与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47相连;增氧装置44、过滤造流装置45、环境参数获取装置46、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47以及视频采集装置48分别与电源相连;鱼缸42底部以及箱体41的底部均设置有可开启式放鱼孔;鱼缸42是圆形缸体,鱼缸42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有夹角;鱼缸42底部中央设置放鱼孔;鱼缸42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5°;箱体41包括箱体侧壁以及置于箱体侧壁顶部且与箱体侧壁相连的可开启式保护盖;箱体侧壁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保温隔热层以及保护层;固定层以及保护层均是金属板材;保温隔热层是保温棉或隔热板。

参见图5,箱体侧壁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层外部的防撞层;防撞层是海绵包裹层或泡沫包裹层;可开启式保护盖是透明的;环境参数获取装置46是溶氧传感器、水温传感器以及ph传感器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增氧装置44包括供氧机、供氧管以及出氧管;供氧机通过供氧管与出氧管相连;供氧机与电源相连;出氧管置于鱼缸42中并处于鱼缸42的液面以下;供氧机是微纳米气泡机;活鱼暂养箱还包括设置在鱼缸42外部并置于箱体41上的循环水装置;循环水装置包括循环水泵、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循环水泵分别与进水管以及出水管相连通;循环水泵与电源相连;活鱼暂养箱还包括设置在箱体41顶部的随车起吊装置43以及设置在箱体41侧壁外表面的滑轨49;随车起吊装置43成对且对称设置在箱体41顶部;滑轨49成对设置在箱体41的侧壁上。

参见图6,集鱼箱5包括下部结构以及置于下部结构顶部并通过刚性框架53与下部结构相连的上部结构;上部结构是底部有开口的网状结构;下部结构是顶部有开口的箱体结构;上部结构高度是下部结构高度的2-3倍;上部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鱼口52;下部结构上设置有可开启舱门;上部结构上设置有起吊环55;进鱼口52的截面呈喇叭状;进鱼口52是一个或多个;下部结构包括刚性框架53以及钢板51;刚性框架53整体呈长方体或立方体结构;钢板51环绕设置在刚性框架53外部;可开启舱门设置在钢板51上;刚性框架53以及钢板51整体形成顶部开口的下部结构;可开启舱门包括舱门56以及合页57;舱门56通过合页57活动设置在钢板51上。

上部结构包括刚性框架53以及纤维索网格54;刚性框架53整体呈长方体或立方体结构;纤维索网格54环绕设置在刚性框架53外部;起吊环55设置在刚性框架53上;起吊环55成对设置在上部结构的刚性框架53上;起吊环55是4个;4个起吊环55分别设置在上部结构的刚性框架53的四个角上。

参见图7,集鱼平台系泊装置3包括分别与集鱼平台1相连的浮鼓31、四爪锚以及系船柱32;系船柱32是多个,多个系船柱32均靠岸设置;浮鼓31漂浮在水上;四爪锚从集鱼平台1沉入水中;四爪锚通过锚链沉入水中;四爪锚的重量不低于2他;锚链的长度不小于最大水深的3倍;浮鼓31的直径是1.8m,浮鼓31的主体高1.6m,浮鼓31的厚度是8mm;浮鼓31的内部填充发泡材料;浮鼓31的浮力不低于4t;多个系船柱32均布或非均布设置在岸边。

集鱼平台系泊装置3还包括与集鱼平台1相连的系缆桩33;浮鼓31、系缆桩33以及系船柱32分别通过钢绳与集鱼平台1相连。

集鱼平台1包括第一船体以及第二船体;第一船体以及第二船体共同使用一个甲板;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焊接;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之间留有缝隙;缝隙正对过鱼通道的末端的取鱼部;集鱼平台系泊装置3分别与第一船体以及第二船体相连。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包括深水网箔,集鱼平台,转运工作平台和辅助工作船组成。其核心为深水网箔,深水网箔为一种拦鱼设施,深水网箔设置在大坝下游侧,下方有拦鱼网呈人字形向两个方向延伸,即从河流上游向下游延伸,且朝下游倾斜,拦鱼网左臂比右臂长且宽,用4个浮鼓固定,拦鱼网和深水网箔相连接,深水网箔中有多个网片和多个诱鱼口,每个诱鱼口具有不同的高程,鱼从拦鱼口到集鱼箱的高程不断爬升,每个诱鱼口都呈喇叭状,均是进口大入口小,相邻网片间还设置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诱鱼口内设有诱鱼设施。

集鱼系统布置于大坝右岸,离右岸坡较近,离左岸岸坡较远。因此推荐靠岸坡一侧利用系缆桩通过纤维绳固定,靠江心一侧利用浮鼓通过纤维绳固定,在保障固定效果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固定设施对水的阻力。深水网箔靠近河岸的一侧设有系船柱,另一侧用浮鼓进行固定,系船柱与深水网箔的距离较浮鼓的要近。

系船柱实为一混凝土(含石子)浇筑1m见方立体方墩,设计受拉力15t/个,方墩高度以与周围岩石顶端齐平为准,在沿岸地面往下打2m深,30mm直径孔,并嵌入25mm钢筋;方墩中心嵌入倒扣式钢元,底座钢元90°弯曲,留长15cm,底座向上间隔20cm左右再做三道钢筋十字交叉,钢筋长度约30cm,增加强度,避免钢元被拔出;通过聚乙烯纤维绳与集鱼平台以及拦鱼网连接;中间上方的拉环边对着受力方向。

集鱼平台另一侧用浮鼓固定,该浮鼓是钢制的,浮标直径1.8m,主体高1.6m,厚度8mm,填充发泡材料,浮力4t。锚链采用浮标锚链34mm,长度最大为水深的3倍,现场实用40m左右。深水网箔与集鱼箱无缝连接,集鱼箱在水中6m左右的位置,集鱼箱上设有吊臂转运衔接装置,可将收集到的鱼转运至大坝的上游测。

与深水网箔相连的集鱼箱下面有水下固定桩,固定桩采用灌注型嵌岩粧,桩顶高程为1225m,岩面以下采用嵌岩灌注桩,入土深度需满足弹性长桩条件,使桩能承受水流最大流速冲击,岩面以上采用1800mm现浇立柱。

传统的运鱼设施包括集鱼平台、升鱼机、鱼道等,过鱼效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本实用新型首创了一套用于提高过鱼效率的集运鱼系统,由坝下集鱼系统、集鱼平台、转运系统、卵苗采集系统及其他常备设施组成,各系统间相互协调运转,保证了集鱼的高效性以及转运过程中的高成活率,同时提高了过鱼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集鱼平台,是由双体船改造而成,然后利用浮鼓、系缆桩、水下固定桩、负压锚的固定作用,将平台固定在坝下。

集鱼平台是一艘总长10m的单底、单甲板、全电焊、全钢质、横骨架式、双体船结构船体。主船体设有1个鱼类收集箱、2个空舱、2个艏舱及2个艉舱组成。过鱼通道位于船体中部,为2个片体间的腔体,过鱼通道底部和2个片体间用半剖钢管连接,集鱼平台艉部两侧有折边材组成的固定件,与网箔端部相连的等边角钢可以插入其中,能够保证深水网箔和集鱼平台的衔接,同时也便于拆卸。过鱼通道中设置4套喷水腔体,4台喷水泵在自然引流不足的情况下喷水辅助加速。过鱼通道中部有一个过鱼通道,过鱼通道与深海网箔无缝连接。集鱼工作断面共设置了系锚设施10个,用于锚固集鱼平台及网箔,其中右岸设置4个系缆桩,河中设置6个浮鼓;在靠近岸的一边设置2个系缆桩,滚柱导缆器引出的钢缆和系缆桩连接,在靠近河中心的一边设置4个浮鼓浮鼓,用丙纶多股系船索将集鱼平台和网箔连接。浮鼓均位于水体中,系缆桩位点均选取在河道岸侧的基岩上,浮鼓的运用可以保证集鱼平台的吃水深度能随水位的变化,使集鱼平台可在一定区域内前后左右移动,寻找合适的过流断面进行集鱼作业;同时,缩短了集鱼平台到固泊的位置,降低了钢索被水冲断的风险。深水网箔底部每隔10米设置一个负压锚,用纤维绳将深水网箔底部通过负压锚与浮鼓和系缆桩相连接。集鱼箱放置于暂养舱底部,为钢质结构。当需要向运鱼车转运时,用汽车吊将集鱼箱吊运至运鱼车上。

相比于鱼道、鱼闸以及升鱼机等固定过鱼设施,集运鱼系统具有机动、灵活、造价相对低廉、对枢纽布置没有干扰等优势。传统的集鱼平台靠压舱筒和大浮筒来调节水深,从而来诱集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而集鱼平台运用了拦网,并设置了不同梯度的网箔,能够便于生活在深水区的鱼类向浅水区爬深升。传统的集鱼平台直接由船只改造而成,多为箱形结构,吃水较浅,且是不断移动的,集鱼效果差,集鱼平台是固定的,吃水深、无噪音、集鱼效果好。

集鱼平台的主要作用是鱼类收集,在集鱼周期内,利用辅助工作船将集鱼平台拖运至指定集鱼水域,利用适宜的固定措施将集鱼平台固定,再连接深水网箔之后可以用于集鱼。对集鱼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为下泄流量,由于集鱼平台布置在河道中,离岸边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水中拼装集鱼平台难度较大,拼装而成的集鱼平台结构稳定性较差,在较大的下泄流量影响下,容易解体。而整体式专用集鱼平台虽然造价较高,但是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拖运方便,便于安全度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