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气雾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是否利用土壤,栽培技术可分为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对植物根系管理的一项变革性技术,重点在于根环境的优化,让根系处于肥水气适宜的状态下,实现植株生长发育的优化,达到超土壤栽培的生长效果及品质提升。根据是否使用基质,无土栽培方式可以分为基质培、水培和气雾培。其中,气雾培是目前无土栽培最先进的方式。气雾培是把植株根系悬挂于雾化空间,让其根系从高湿度空气中获取水分、氧气及其它营养的一种栽培方式。气雾培可以解决土壤污染短缺,绿植异地培植困难,根系氧气供应问题,易控制水传播的病害,养分及水分利用率高,空间利用率高,可立体栽培,生长速度快等优势,不仅能够有效的利用室内空间实现家庭清洁种植,而且还能够实现绿色有机健康种植,带来家庭种植互动乐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实现家庭小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
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353457.6(公告号为cn207574215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马铃薯脱毒苗水培床》公开的一种马铃薯脱毒苗水培床,涉及马铃薯脱毒苗水培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铃薯脱毒苗水培床包括床体,床体内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育苗孔以存放营养液育苗;固定板与床体之间填充有水作为保温介质,床体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温控装置,加热装置和温控装置之间相互配合以调节水的温度;温控装置包括温度显示器和热传感器,加热装置和热传感器均浸没在水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403703.8(公告号为cn206699026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平移式马铃薯种薯雾培箱》公开的一种平移式马铃薯种薯雾培箱,包括定植孔和支供液管,所述定植板安装于箱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定植板上均匀布设有定植孔,所述箱体设于回水箱的顶部,所述箱体与回水箱之间通过支架进行支撑连接,所述回水箱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搭设于滑轨上,所述回水箱的一侧设有回液管,所述主供液管与支供液管相连接,所述支供液管上设有雾化喷头。
但是上述气雾栽培装置在同一时间只能提供统一的栽培条件,因此无法同时栽培生长需求不同的植物,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供多样的栽培条件的气雾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为植物提供均匀气雾的气雾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雾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该箱体内分隔有种植区和育苗区,所述的种植区内设置有用于安放植物的种植板,将种植区分隔为第一栽培腔和第一雾化腔,其中第一雾化腔内设置有用于给植物提供气雾的第一雾化装置,所述的育苗区内设置有用于安放幼苗的育苗板,将育苗区分隔为第二栽培腔和第二雾化腔,其中第二雾化腔内设置有用于给幼苗提供气雾的第二雾化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雾化装置包括有第一集液槽、第一雾化发生器以及向第一雾化发生器供水的水泵,其中第一集液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雾化腔的底部,水泵安装在第一集液槽的底部,第一雾化发生器安装在第一集液槽的上方。第一集液槽用于提供和回收营养液,水泵用于将营养液输送给第一雾化发生器,第一雾化发生器用于产生气雾。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雾化发生器包括有储液槽和安装在储液槽上的供液箱,该供液箱和储液槽通过供液管进行连通,其中储液槽的底部安装有雾化单元,供液箱具有由其底部贯通到顶部的出雾通道。储液槽用于给雾化片提供工作环境,供液箱用于给储液槽提供营养液,工作时,储液箱的营养液通过供液管进入供液箱中,直到封住供液管的下端口,雾化片产生超声波高频震荡以将营养液水分子结构打散,从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
再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雾化发生器还包括有用于安装储液槽的基座,该基座内安装有风机,所述的储液槽具有风道,该风道的第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该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的出雾通道相连通。基座用于给风机提供容置空间,提高安全性,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的风经风道进入出雾通道将水雾源源不断地从出雾通道输送到外部。
为再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述的第一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第一雾化腔的下部,且第一雾化发生器的出雾通道的顶部连通有沿所述第一雾化腔的高度方向设置的输送管,该输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雾孔,从而保证气雾全面和均匀分布在第一雾化腔中,避免顶部气雾供应不足。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雾化发生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所述第一雾化发生器沿所述第一雾化腔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进一步均匀供应气雾。
进一步,所述第一雾化发生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所述第一雾化发生器沿所述第一雾化腔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保证气雾全面和均匀分布在第一雾化腔中,避免顶部气雾供应不足。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雾化装置包括第二集液槽和第二雾化发生器,其中第二集液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雾化腔的底部,所述的育苗板盖设在第二集液槽的上方,第二雾化发生器安装在第二集液槽的底部。第二集液槽用于提供和回收营养液,第二雾化发生器用于产生气雾。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栽培腔和第二栽培腔内均设置有种植灯组件,用于提供光照。
优选地,所述的箱体内还分隔有用于给所述种植区和育苗区提供营养液的营养液供应区,该营养液供应区内设置有水箱和与水箱相连通的营养液盒,用于配制营养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箱体内分隔有的种植区和育苗区中设置种植板和育苗板,将种植区和育苗区进一步分隔为不同作用的腔体,然后设置第一雾化装置和第二雾化装置用于提供气雾,上述气雾栽培装置能够同时提供多样的栽培条件,进而同时栽培生长需求不同的植物,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雾栽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另一个局部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雾化发生器的放大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图5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种植灯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气雾栽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气雾栽培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该气雾栽培装置,包括有箱体1、种植板2、第一雾化装置3、育苗板4、第二雾化装置5、种植灯组件6、水箱7和营养液盒8。其中,箱体1的正面具有开口,且箱体1内分隔有种植区a、育苗区b和用于给种植区a和育苗区b提供营养液的营养液供应区c,种植板2设置在种植区a内,将种植区a分隔为第一栽培腔a1和第一雾化腔a2,第一雾化装置3设置第一雾化腔a2内,用于给植物提供气雾的,育苗板4设置在育苗区b内,将育苗区b分隔为第二栽培腔b1和第二雾化腔b2,第二雾化装置5设置在第二雾化腔b2内,用于给幼苗提供气雾,种植灯组件6设置在第一栽培腔a1和第二栽培腔b1内,用于提供光照,水箱7和营养液盒89相连通且均设置在营养液供应区c内。其中第一栽培腔a1和第二栽培腔b1通过箱体1正面的开口与外界相通,不仅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持续的流动气体,而且可为植物提供天然光照。
种植板2上开设有安放植物的种植孔21,育苗板4上开设有安放幼苗的育苗孔41。为了扩大植物的种植面积,种植板2倾斜设置。
第一雾化装置3包括有第一集液槽31、水泵32和第一雾化发生器33,第一集液槽31设置在第一雾化腔a2的底部,水泵32安装在第一集液槽31的底部,用于向第一雾化发生器33供水,第一雾化发生器33安装在第一集液槽31的上方。上述第一雾化装置3中,第一集液槽31用于提供和回收营养液,水泵32用于将营养液输送给第一雾化发生器33,第一雾化发生器33用于产生气雾。具体地,第一雾化发生器33包括有基座331、安装在基座331上的储液槽332和安装在储液槽332上的供液箱333,供液箱333和储液槽332通过供液管3331进行连通,储液槽332的底部安装有雾化单元334,该雾化单元334包括电控板3341和与该电控板3341电连接的雾化片3342,电控板3341设置在基座331内,储液槽332的底部开有安装孔3321,雾化片3342密封安装在该安装孔3321中,供液箱333具有由其底部贯通到顶部的出雾通道3332,基座331内安装有风机335,储液槽332具有风道3322,该风道3322的第一端与风机335的出风口相连通,该风道3322的第二端与出雾通道332相连通。供液箱333的侧壁上分别连通有进液管3333和出液管3334,供液箱333通过进液管3333与水泵32相连通,通过出液管3334将营养液回流至第一集液槽31中。上述第一雾化发生器33中,基座331用于给各种电器元件提供容置空间,提高安全性,储液槽332用于给雾化片3342提供工作环境,供液箱333用于给储液槽332提供营养液,工作时,储液箱333的营养液通过供液管331进入供液箱333中,直到封住供液管3331的下端口,雾化片3342产生超声波高频震荡以将营养液水分子结构打散,从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与此同时,风机335的出风口排出的风经风道3322进入出雾通道3332将水雾源源不断地从出雾通道3332输送到外部。为了方便气雾进入出雾通道3332,出雾通道3332的下端口位于雾化片3342的正上方。为了提高雾化片3342的雾化效果,需要将储液槽332中的营养液液面保持在合适高度,供液管3331的下端口与雾化片3342之间的高度差为20~30mm,优选为23mm。
本实施例中,第一雾化发生器33位于第一雾化腔a2的下部,且第一雾化发生器33的出雾通道3332的顶部连通有沿第一雾化腔a2的高度方向设置的输送管336,该输送管336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雾孔3361。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气雾全面和均匀分布在第一雾化腔a2中,避免顶部气雾供应不足。为了进一步均匀供应气雾,第一雾化发生器3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第一雾化发生器33沿第一雾化腔a2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第一雾化发生器33的数量为三个。
第二雾化装置5包括第二集液槽51和第二雾化发生器52,第二集液槽51设置在第二雾化腔b2的底部,育苗板4盖设在第二集液槽51的上方,第二雾化发生器52安装在第二集液槽51的底部。上述第二雾化装置5中,第二集液槽51用于提供和回收营养液,第二雾化发生器52用于产生气雾,本实施例中,第二雾化发生器52为雾化片,产生超声波高频震荡以将营养液水分子结构打散,从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为了提供全面和均匀的气雾,第二雾化发生器5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第二雾化发生器52沿第二雾化腔b2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第二雾化发生器52的数量为五个。
种植灯组件6包括灯管61和套设在灯管61外围的灯罩62,灯罩62的侧壁上至少局部设置有偏振片621,灯罩62的偏振片621的设置可以给植物提供不同的光照类型。灯管6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遮光板63,该遮光板63具有缺口631,偏振片6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沿灯罩62的周向方向分布,灯管61能相对于灯罩62转动,因此通过转动灯管61,将缺口631对准选定的偏振片621,从而达到选择光照类型的目的。为了方便操作灯管61的转动,灯管6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灯管61的旋钮64。其中,缺口631和偏振片621的数量均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遮光板63具有两个对称的缺口631,灯罩62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偏振片621,且对称分布的两个偏振片621种类相同,当然,用户可设置更多类型和个数的偏振片621,以满足植物不同的生长需求。
为了保证营养液中有效成分的丰富性,营养液盒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营养液盒8的数量为两个,各营养液盒8盛有的不同营养液按照适当比例与水箱7中的水自动混合所需的营养液,存放在水箱中,然后供应给种植区a和育苗区b。
为了方便控制温度,箱体1的背面内嵌有发热管11,可以将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为了实现气雾栽培装置的自动化运转,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9,该控制面板9与第一雾化装置3、第二雾化装置5、种植灯组件6、水箱7、营养液盒8以及发热管11相连接。具体地,该控制面板9采用触摸屏设计,育苗区a和种植区b可以通过控制面板9来分别设置光照强度、光照时长、有光照时的气雾量和气雾循环周期、没有光照时的气雾量和气雾循环周期和种植温度,营养液和水不足时会自动提醒补充。
实施例2:
如图9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气雾栽培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雾化发生器33’并非设置有输送管336,且各第一雾化发生器33沿第一雾化腔a2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上述设置方式也可以保证气雾全面和均匀分布在第一雾化腔a2中,避免顶部气雾供应不足,且不需要额外设置输送管33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植物安装在种植板2的种植孔21中,将幼苗安装在育苗板4的育苗孔41中,其叶部位于第一栽培腔a1和第二栽培腔b1内,根部位于第一雾化腔a2和第二雾化腔b2内,各营养液盒8盛有的不同营养液按照适当比例与水箱7中的水自动混合所需的营养液,存放在水箱中,然后供应给种植区a的第一集液槽31和育苗区b的第二集液槽51;第一集液槽31中的营养液通过水泵32输送给第一雾化发生器33,第一雾化发生器33产生气雾后输送到植物的根部,第二雾化发生器52将第二集液槽51的营养液转化为气雾后输送到幼苗的根部,实现营养液的提供;与此同时,种植灯组件6可对植物进行全面和均匀补光,箱体1背面内嵌的发热管可调节温度,整个过程中,各具体参数均可根据需求通过控制面板9进行设置和调整,上述气雾栽培装置能够同时提供多样的栽培条件,进而同时栽培生长需求不同的植物,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