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钩、渔具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8961发布日期:2020-02-07 21:44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鱼钩、渔具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鱼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鱼钩、渔具套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闲暇时去湖边、池塘、水库等水底水流较为平静的区域钓鱼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休闲方式之一。普遍的,钓鱼时,垂钓者会先向水面抛撒鱼食,俗称打窝,利用鱼食将附近的鱼吸引至窝点。打窝完成以后,将蚯蚓、小鱼等鱼饵挂在鱼钩上,并将鱼钩抛至窝点区域,使得鱼钩沉入水底。垂钓者静待鱼儿咬钩即可。

然而,钓鱼时,不可能风平浪静,也就是说,钓鱼时吹风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而风又会吹动水面使得水面附近的水体运动产生波浪。当垂钓者在有风的情况下钓鱼时,风会吹动鱼线以及鱼线上的浮漂顺着风向移动,且水面附近流动的水流也会推动鱼线以及浮漂顺着风向移动。鱼线与鱼钩相连接,所以鱼钩会在鱼线的牵引下发生位移偏离垂钓窝点的位置,于是,鱼儿咬钩的几率有所降低。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在风力和水流的作用下,鱼线和浮漂很容易带动现有技术中的鱼钩移动至垂钓窝点的外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钩,以解决在风力和水流的作用下,鱼线和浮漂很容易带动现有技术中的鱼钩移动至垂钓窝点外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制造成本低)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鱼钩,包括鱼钩本体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鱼钩本体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引导孔,所述配重块通过所述引导孔套设在所述鱼钩本体上,所述配重块能沿所述鱼钩本体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且所述鱼钩本体能限制所述配重块从所述鱼钩本体上取下。

优选的,所述鱼钩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所述配重块,且所述配重块的质量大于所述鱼钩本体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鱼钩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配重块,且所有所述配重块的质量之和大于所述鱼钩本体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鱼钩本体包括鱼饵悬挂区和导向区,所述鱼饵悬挂区与所述导向区相连接,所述导向区与鱼线相连接;所述配重块套设在所述导向区上,且所述配重块能沿所述导向区的长度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导向区与所述鱼饵悬挂区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锐角能限制所述配重块从所述导向区移动至所述鱼饵悬挂区。

优选的,所述导向区靠近所述鱼饵悬挂区的一端呈弧形结构,所述导向区的自由端向靠近鱼饵悬挂区的方向弯折,所述弯折能限制所述配重块从所述导向区上取下。

优选的,所述鱼饵悬挂区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区相连接,所述鱼饵悬挂区的另一端向着靠近导向区的方向弯折。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包括铅坠。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呈球型结构或者椭球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渔具套装,包括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的鱼钩。

本实用新型鱼钩的鱼钩本体上设置有配重块,通过鱼线将设置有配重块的鱼钩投放在水底时,配重块能为鱼钩本体随鱼线位移提供阻力,从而降低了风力以及流动的水流推动鱼线和浮漂带动鱼钩移动至垂钓窝点外侧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鱼钩的鱼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重块;2、鱼钩本体;21、鱼饵悬挂区;22、导向区;221、弧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钩,包括鱼钩本体2和配重块1,配重块1与鱼钩本体2固定连接,或者,配重块1上设置有引导孔,配重块1通过引导孔套设在鱼钩本体2上,配重块1能沿鱼钩本体2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且鱼钩本体2能限制配重块1从鱼钩本体2上取下。本实用新型鱼钩的鱼钩本体2上设置有配重块1,当通过鱼线将设置有配重块1的鱼钩投放在水底时,配重块1能为鱼钩本体2随鱼线和浮漂位移提供阻力,从而降低了风力以及水面区域流动的水流推动鱼线和浮漂带动鱼钩移动至垂钓窝点外侧的概率。

其中,如图1~2,鱼钩本体2包括鱼饵悬挂区21和导向区22,鱼饵悬挂区21与导向区22相连接,导向区22与鱼线相连接。配重块1套设在导向区22上,且配重块1能沿导向区22的长度方向移动。

为了避免配重块1从导向区22上脱落,导向区22的自由端向靠近鱼饵悬挂区21的方向弯折,该弯折能限制配重块1从导向区22上取下。为了避免配重块1从导向区22移动至鱼饵悬挂区21,鱼饵悬挂区21与导向区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的,导向区22靠近鱼饵悬挂区21的一端呈弧形结构221,鱼饵,如蚯蚓、小鱼等可以悬挂在该弧形结构221处,当然,鱼饵悬挂区21上也应当设置鱼饵。并且,当将鱼饵设置于弧形结构221处时,将配重块1向导向区22的自由端移动即可。

显而易见的,本实施方式中,配重块1不仅可以套设在导向区22上,也可以和导向区22除弧形结构221以外的区域固定连接。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鱼钩本体2的导向区22上可以设置一个配重块1,且该配重块1的质量大于鱼钩本体2的质量。当然,也可以在鱼钩本体2的导向区22上设置至少两个配重块1,且所有配重块1的质量之和大于鱼钩本体2的质量。

优选的,鱼饵悬挂区21的一端与导向区22相连接,鱼饵悬挂区21的另一端,也就是鱼饵悬挂区21的自由端向着靠近导向区22的方向弯折。

为了方便悬挂鱼饵,优选的,鱼饵悬挂区21的自由端呈锥形结构,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的配重块1包括铅坠,其中,铅坠为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可以通过市购获得。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配重块1呈球型结构或者椭球型结构。

特别的,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配重块1的鱼钩位于水底时,鱼钩在鱼线的拉扯、浮漂以及配重块1的作用下能够尽可能的处于竖向状态,当鱼饵咬钩时,鱼饵悬挂区21能够以较佳的资态勾住鱼唇,增加了鱼钩捕获鱼儿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渔具套装,包括以上技术方案的鱼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