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防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林业建设中,林木的防虫修枝仍是发展林业建设的核心,因气候问题的日渐悲观,树木也饱受着害虫的危害,这是候就需要对树木上端受到虫害的枝干进行剪断,并且对树木上端的表皮进行刮取,从而减低害虫对树木的侵害;现有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一般都是使用卡扣将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两握柄进行固定,对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进行携带,但是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在携带过程中,由于卡扣容易脱落,从而对携带袋体造成损坏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解决了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在携带过程中,由于卡扣容易脱落,从而对携带袋体造成损坏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包括第一握柄、第一凸块、第一刀头、割齿、转轴、第二刀头、第二握柄、第二凸块、弹簧、固定扣和固定轴,所述第一握柄左后端设置有第一凸块,并且第一握柄与第一凸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刀头与第一握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刀头左端安装有割齿,所述第一刀头通过转轴与第二刀头顶部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刀头嵌入于第二握柄后端内侧,并且第二刀头嵌入于第二握柄后端内侧无缝粘合,所述第二握柄右后端设置有第二凸块,并且第二握柄与第二凸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凸块通过弹簧与第二凸块弹性连接,所述固定扣通过固定轴与第二刀头顶部左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握柄左前端安装有固定机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扣、第二固定扣、旋钮、限位机构、卡槽、转杆、固定块和轴承,所述第一固定扣与第一握柄左前端内侧壁相粘接,所述第二固定扣与第二握柄右前端内侧壁无缝粘合,所述轴承与第一握柄左前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与轴承内侧壁相枢接,所述转杆贯穿于固定块中部,并且转杆与固定块中部相粘接,所述转杆与旋钮底部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旋钮右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块上端安装有限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棘轮、棘齿、驱动杆和扭力弹簧,所述固定块与棘轮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棘齿通过驱动杆与第一握柄左前端转动连接,所述棘齿通过扭力弹簧与第一握柄左端壁弹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棘齿上端设置有呈倒勾状的卡齿,并且卡齿与棘轮上端相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上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并且防滑纹沿旋钮外表面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大小相同,并且第一固定扣排列于第二固定扣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割齿的数量大于2个,并且割齿沿第一刀头左端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上端均设置有防滑套,并且防滑套上端均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扭力弹簧为弹簧钢材料,弹性势能优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为45号钢材料,硬度高,并且抗腐蚀性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在携带过程中,由于卡扣容易脱落,从而对携带袋体造成损坏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通过在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设置了固定机构,按动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使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呈相互叠加状,接下来旋动旋钮,使旋钮上端的卡槽进行转动,卡槽将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进行扣接固定,旋钮转动通过转杆通过固定块带动棘轮进行转动,当棘轮不转动时,棘齿能够对棘轮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旋钮反转,改变了原有使用卡扣对修枝去皮装置进行固定的方式,使固定更稳固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握柄-1、第一凸块-2、第一刀头-3、割齿-4、转轴-5、第二刀头-6、第二握柄-7、第二凸块-8、弹簧-9、固定扣-10、固定轴-11、固定机构-12、第一固定扣-121、第二固定扣-122、旋钮-123、限位机构-124、卡槽-125、转杆-126、固定块-127、轴承-128、棘轮-1241、棘齿-1242、驱动杆-1243、扭力弹簧-12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林业防虫用树木修枝去皮装置:包括第一握柄1、第一凸块2、第一刀头3、割齿4、转轴5、第二刀头6、第二握柄7、第二凸块8、弹簧9、固定扣10、固定轴11和固定机构12,第一握柄1左后端设置有第一凸块2,并且第一握柄1与第一凸块2为一体化结构,第一刀头3与第一握柄1后端固定连接,第一刀头3左端安装有割齿4,第一刀头3通过转轴5与第二刀头6顶部前端转动连接,第二刀头6嵌入于第二握柄7后端内侧,并且第二刀头6嵌入于第二握柄7后端内侧无缝粘合,第二握柄7右后端设置有第二凸块8,并且第二握柄7与第二凸块8为一体化结构,第一凸块2通过弹簧9与第二凸块8弹性连接,固定扣10通过固定轴11与第二刀头6顶部左前端转动连接,第一握柄1左前端安装有固定机构12,固定机构12包括第一固定扣121、第二固定扣122、旋钮123、限位机构124、卡槽125、转杆126、固定块127和轴承128,第一固定扣121与第一握柄1左前端内侧壁相粘接,第二固定扣122与第二握柄7右前端内侧壁无缝粘合,轴承128与第一握柄1左前端内侧壁固定连接,转杆126与轴承128内侧壁相枢接,转杆126贯穿于固定块127中部,并且转杆126与固定块127中部相粘接,转杆126与旋钮123底部中部固定连接,旋钮123右端设置有卡槽125,固定块127上端安装有限位机构124。
其中,所述限位机构124包括棘轮1241、棘齿1242、驱动杆1243和扭力弹簧1244,所述固定块127与棘轮124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棘齿1242通过驱动杆1243与第一握柄1左前端转动连接,所述棘齿1242通过扭力弹簧1244与第一握柄1左端壁弹性连接,利于起到对旋钮123进行限位的作用。
其中,所述棘齿1242上端设置有呈倒勾状的卡齿,并且卡齿与棘轮1241上端相扣接,利于起到限制旋钮123位移的作用。
其中,所述旋钮123上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并且防滑纹沿旋钮123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操作者进行旋动,并且起到防滑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扣121和第二固定扣122大小相同,并且第一固定扣121排列于第二固定扣122前端,利于起到对第一握柄1和第二握柄7进行固定的作用。
其中,所述割齿4的数量大于2个,并且割齿4沿第一刀头3左端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利于起到对树皮进行去皮的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握柄1和第二握柄7上端均设置有防滑套,并且防滑套上端均设置有防滑纹,利于操作者进行握住,并且起到防滑作用。
其中,所述扭力弹簧1244为弹簧钢材料,弹性势能优良。
其中,所述驱动杆1243为45号钢材料,硬度高,并且抗腐蚀性强。
根据上表得知,本实用新型驱动杆1243采用55号钢材料,可以实现硬度高的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扭力弹簧1244是一种机械蓄力结构,主要用于古代弩炮和其他弩类,扭力弹簧通过对材质柔软、韧度较大的弹性材料的扭曲或旋转进行蓄力,利用,使被发射物具有一定的机械能;所述转轴5顾名思义即是连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按动第一握柄1和第二握柄7,使第一固定扣121和第二固定扣122呈相互叠加状,接下来旋动旋钮123,使旋钮123上端的卡槽125进行转动,卡槽125将第一固定扣121和第二固定扣122进行扣接固定,旋钮123转动通过转杆126通过固定块127带动棘轮1241进行转动,使棘轮1241带动棘齿1242通过驱动杆1243在第一握柄1上端进行转动,棘齿1242转动时驱动扭力弹簧1244产生形变,当棘轮1241不转动时,棘齿1242通过扭力弹簧1244的弹力对对棘轮1241进行限位,防止棘轮1241进行反转,从而防止旋钮123进行转动,解除对第一固定扣121和第二固定扣122的固定,改变了原有使用卡扣对修枝去皮装置进行固定的方式,使固定更稳固,对修枝去皮装置进行携带;在使用时,用手握住第一握柄1和第二握柄7,将第一握柄1和第二握柄7向内侧进行压动,使第一握柄1和第二握柄7通过第一凸块2和第二凸块8压动弹簧9产生形变收缩,同时第一握柄1和第二握柄7分别带动第一刀头3和第二刀头6通过转轴5进行传动,使第一刀头3和第二刀头6向内侧相互传动,对树枝进行裁剪,同时可以通过使用割齿4对树皮进行去皮,将受到虫害的树皮割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