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1785发布日期:2020-02-21 18:0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修建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



背景技术:

园林工具是人类绿化景观的养护设备,是以养护草坪、绿篱、保护花草、树木为作业对象的,通常包括园林剪刀、花卉工具等,其中园林剪刀主要产品有高枝剪、整篱剪、剪枝剪、多用剪、摘果剪、剪花剪、剪草剪等,而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绿化已经形成一个较大的产业,日常的养护便依赖这些园林工具来完成,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部分园林剪刀完全需要人力进行开合,使用较为费时费力,且园林剪刀的刀刃与园林剪刀一体成型,由于工作内容,刀刃损耗率较高,园林剪刀的替换率较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园林剪刀使用过程依较为费时费力,且不能单独替换刀刃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包括第一剪刀臂、第二剪刀臂、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固定轴杆、复位弹簧、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所述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通过固定轴杆交叉连接,所述第一剪刀臂的工作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剪刀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握柄,所述第一握柄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指环,所述第一刀片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剪刀臂的工作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剪刀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握柄,所述第二握柄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指环,所述第二刀片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指环和所述第二指环内部均设置有单向轴承,所述第一握柄和所述第二握柄之间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卡盖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卡盖的内侧面均匀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底板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对应的第一限定孔,所述第一卡盖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底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剪刀臂的工作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限定孔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盖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把手。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第二卡盖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卡盖的内侧面均匀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底板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块相对应的第二限定孔,所述第二卡盖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底板铰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二剪刀臂的工作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限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卡盖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把手。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握柄和所述第二握柄上均设置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突起。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单向轴承的内环内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的工作端设置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来实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拆卸,即园林剪刀的刀刃的单独替换,使得园林剪刀除了刀刃的其它部分能够循环使用,有效节约了资源,另一方面,在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之间设置了复位弹簧,同时在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上设置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用户可以将手指放入固定的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内,便于施力的同时,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的开合更为省力,使得园林剪刀的使用过程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另一种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另一种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第一剪刀臂101、第二剪刀臂102、第一刀片103、第二刀片104、固定轴杆105、复位弹簧106、第一指环107、第二指环108、第一卡盖109、第一底板110、第一卡块111、第一限定孔112、第一转轴113、第一把手114、第一握柄115、第一安装孔116、第二卡盖117、第二底板118、第二卡块119、第二限定孔120、第二转轴121、第二把手122、第二握柄123、第二安装孔1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包括第一剪刀臂101、第二剪刀臂102、第一刀片103、第二刀片104、固定轴杆105、复位弹簧106、第一指环107和第二指环108,所述第一剪刀臂101和第二剪刀臂102通过所述固定轴杆105交叉连接,所述第一剪刀臂101的工作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卡盖109和第一底板110,所述第一卡盖109的内侧面均匀设置有第一卡块111,所述第一底板110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块111相对应的第一限定孔112,第一卡块111能够卡合在第一限定孔112内,所述第一卡盖109通过第一转轴113与所述第一底板110铰接,使得第一卡盖109能够在第一底板110上做开合动作,所述第一底板110与所述第一剪刀臂101的工作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卡盖109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把手114,便于用户通过第一把手114打开与第一底板110卡合的第一卡盖109;所述第一剪刀臂1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握柄115,所述第一握柄115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指环107,使得用户将手指插入第一指环107内,方便在第一剪刀臂101上施力;具体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刀片103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块111和第一限定孔112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6,从而便于通过第一卡块111穿过第一安装孔116,然后穿过第一限定孔112,将第一刀片103禁锢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也便于拆卸;所述第二剪刀臂102的工作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第二卡盖117和第二底板118,所述第二卡盖117的内侧面均匀设置有第二卡块119,所述第二底板118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块119相对应的第二限定孔120,第二卡块119能够卡合在第二限定孔120内,所述第二卡盖117通过第二转轴121与所述第二底板118铰接,使得第二卡盖117能够在第二底板118上做开合动作,所述第二底板118与所述第二剪刀臂102的工作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卡盖117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把手122,便于用户通过第二把手122打开与第二底板118卡合的第二卡盖117;所述第二剪刀臂10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握柄123,所述第二握柄123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指环108,使得用户将手指插入第二指环108内,方便在第二剪刀臂102上施力;所述第二刀片104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块119和第二限定孔120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24,从而便于通过第二卡块119穿过第二安装孔124,然后穿过第二限定孔120,将第二刀片104禁锢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也便于拆卸;所述第一指环107和所述第二指环108内部均设置有单向轴承(图中未示出),所述单向轴承会在一个方向自由转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锁死,所述第一握柄115和所述第二握柄123之间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106,使得用户能够在复位弹簧106的作用下配合单向轴承,方便用户施力;其中所述第一握柄115和所述第二握柄123上均设置有橡胶套(图中未示出),所述橡胶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突起(图中未示出),所述单向轴承的内环内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垫(图中未示出),能够有效增大摩擦力的同时,为用户的手指提供保护。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选择将施力的手指插入第一指环107和第二指环108内,然后在复位弹簧106的辅助下,使用较小的力,完成第一剪刀臂101和第二剪刀臂102的开合,实现园林修剪的目的;在上述使用过程中,若第一刀片103或第二刀片104任一部位出现卷刃或其他损毁情况,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第一把手114或按压卡合在第一限定孔112内的第一卡块111,打开第一卡盖109,将出现损毁的第一刀片103取出,换上新的第一刀片103,同理,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第二把手122或按压卡合在第二限定孔120内的第二卡块119,打开第二卡盖117,将出现损毁的第二刀片104取出,进行第二刀片104的更换,第一剪刀臂101和第二剪刀臂102除第一刀片103和第二刀片104部位外的部分可以重复使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持式园林用弹性剪刀,通过在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的工作端设置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来实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拆卸,即园林剪刀的刀刃的单独替换,使得园林剪刀除了刀刃的其它部分能够循环使用,有效节约了资源,另一方面,在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之间设置了复位弹簧,同时在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上设置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用户可以将手指放入固定的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内,便于施力的同时,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的开合更为省力,使得园林剪刀的使用过程更为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