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6841发布日期:2020-04-24 20:4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领域中,常需要在物件上进行点胶,例如,在纸带上进行点胶,以在纸带上均匀粘接多个种子,再将粘接有种子的纸带进行育秧。

现有点胶装置都是采用单滚筒式结构,即采用带有点胶头的滚筒在物件上滚动,通过点胶头与物件接触从而在物件上形成胶液点,而点胶头上胶液的补充则是使滚筒直接部分浸泡在胶液池中,使点胶头随滚筒转动间歇式的直接伸入胶液中以补充胶液,该种点胶装置必须使得胶液池、滚筒和待点胶物件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只能对物件的下表面进行点胶,且对空间布局有要求,在应用上存在较大局限性,并且点胶头直接伸入胶液中进行补胶,难以控制胶液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适用性好、便于控制胶液量的适用于水稻纸带播种的点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包括支架、点胶筒、滚胶筒和胶池,所述点胶筒和滚胶筒绕水平轴线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点胶筒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点胶头,且点胶筒上的点胶头随点胶筒转动间歇的与滚胶筒接触,所述滚胶筒部分伸入所述胶池中,所述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点胶筒和滚胶筒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胶池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围板,所述围板包括侧板和分别连接于侧板两侧的两块端板,两块端板分别与滚胶筒的圆周面紧密贴合,所述侧板下部与滚胶筒的圆周面紧密贴合,所述侧板的上部与滚胶筒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滚胶筒、侧板和两块端板围成一容纳胶液的容纳腔。

所述滚胶筒的轴向两端分别固设有端盖,两块端板分别对应与滚胶筒轴向两端的两个端盖紧密贴合。

所述胶池还包括封闭板,所述封闭板活动连接于支架上并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时所述封闭板与所述侧板的底边对接,且封闭板、侧板、两块端板以及两个端盖拼合形成一个上朝上开口的容器,所述滚胶筒下部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容器内;在打开位置时所述封闭板与所述侧板的底边间隔布置形成供点胶筒上点胶头与滚胶筒接触的避让开槽。

所述滚胶筒、围板和封闭板均安装在一可调支座上,所述可调支座以能调节安装高度的方式安装在支架上。

所述封闭板通过滑移机构安装在可调支座上并以滑移形式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滑移机构包括设于可调支座上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滑移槽,两个滑移槽分设于封闭板的两侧,所述封闭板对应每个滑移槽均设有一根滑移杆,所述滑移杆插设于对应滑移槽中并沿滑移槽移动,至少一根滑移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个锁紧螺母。

所述滚胶筒包括刚性筒体和包覆在刚性筒体圆周面上的柔性吸胶材料套。

若干点胶头分为多个头组,多个头组绕点胶筒转动轴线间隔布置,各头组包括两个以上沿点胶筒轴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点胶头。

所述滚胶筒的转动速度小于点胶筒的转动速度。

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齿轮、第二同步齿轮、同步带和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与点胶筒相连,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与滚胶筒相连,所述同步带绕设于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上,所述旋转驱动件与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中的任意一个相连,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的齿数小于第二同步齿轮的齿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工作时,转动驱动组件驱使点胶筒和滚胶筒转动,胶池中的胶液会粘附在滚胶筒圆周面上,点胶筒上的点胶头则随点胶筒转动间歇的与滚胶筒接触,使得滚胶筒圆周面上的胶液转移到点胶头上,将待点胶物件置于在点胶筒转动时与点胶筒上点胶头间歇接触的位置,即可将点胶头上的胶液再次转移到待点胶物件上,从而完成在带点胶物件的点胶。其采用滚胶筒将胶池中的胶液转移到点胶头上,对点胶筒的设置位置基本没有限制,能够适应不同点胶情况,且可根据实际空间布局要求进行调整,其适用性好。同时,点胶头与滚胶筒表面接触进行补充胶液,便于控制点胶的胶液量,尤其适用对点胶胶液量要求小的情况。该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在封闭板处打开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在封闭板处闭合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例说明:

10、支架;1、点胶筒;11、点胶头;2、滚胶筒;22、刚性筒体;23、柔性吸胶材料套;3、胶池;31、围板;311、侧板;312、端板;32、封闭板;33、避让开槽;4、端盖;5、可调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包括支架10、点胶筒1、滚胶筒2和胶池3,点胶筒1和滚胶筒2绕水平轴线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架10上,点胶筒1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点胶头11,且点胶筒1上的点胶头11随点胶筒1转动间歇的与滚胶筒2接触,滚胶筒2部分伸入胶池3中,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点胶筒1和滚胶筒2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该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工作时,转动驱动组件驱使点胶筒1和滚胶筒2转动,胶池3中的胶液会粘附在滚胶筒2圆周面上,点胶筒1上的点胶头11则随点胶筒1转动间歇的与滚胶筒2接触,使得滚胶筒2圆周面上的胶液转移到点胶头11上,将待点胶物件(用于承载稻种的纸带)置于在点胶筒1转动时与点胶筒1上点胶头11间歇接触的位置,即可将点胶头11上的胶液再次转移到待点胶物件上,从而完成在带点胶物件的点胶。其采用滚胶筒2将胶池3中的胶液转移到点胶头11上,对点胶筒1的设置位置基本没有限制,能够适应不同点胶情况,且可根据实际空间布局要求进行调整,其适用性好。同时,点胶头11与滚胶筒2表面接触进行补充胶液,便于控制点胶的胶液量,尤其适用对点胶胶液量要求小的情况。该水稻纸带播种用旋转式点胶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胶池3包括安装在支架10上的围板31,围板31包括侧板311和分别连接于侧板311两侧的两块端板312,两块端板312分别与滚胶筒2的圆周面紧密贴合,侧板311下部与滚胶筒2的圆周面紧密贴合,侧板311的上部与滚胶筒2之间留有间距,滚胶筒2、侧板311和两块端板312围成一容纳胶液的容纳腔。该胶池3由围板31和滚胶筒2围成,不仅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易于制作装配,且滚胶筒2本身作为围挡胶液的一部分,利于胶液粘附到滚胶筒2上。

本实施例中,滚胶筒2的轴向两端分别固设有端盖4,两块端板312分别对应与滚胶筒2轴向两端的两个端盖4紧密贴合。这样增加了端板312与滚胶筒2之间的接触面积,可提高胶池3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胶池3还包括封闭板32,封闭板32活动连接于支架10上并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时封闭板32与侧板311的底边对接,且封闭板32、侧板311、两块端板312以及两个端盖4拼合形成一个上朝上开口的容器,滚胶筒2下部至少部分容置在容器内;在打开位置时封闭板32与侧板311的底边间隔布置形成供点胶筒1上点胶头11与滚胶筒2接触的避让开槽33。设置上述封闭板32后,在打开位置时封闭板32与侧板311的底边之间形成避让开槽33(参见图2),能够适应点胶筒1位于滚胶筒2下方的情况;在不进行点胶工作时,可使封闭板32处于封闭位置,此时封闭板32、侧板311、两块端板312以及两个端盖4拼合形成一个上朝上开口的容器(参见图3),可防止胶池3中的胶液泄漏。

本实施例中,滚胶筒2、围板31和封闭板32均安装在一可调支座5上,可调支座5以能调节安装高度的方式安装在支架10上。在需要闭合封闭板32时,调节使可调支座5的安装高度升高,滚胶筒2、围板31和封闭板32一起升高,使滚胶筒2与点胶筒1之间形成供封闭板32插入的间隙,这样可避免点胶头11干扰封闭板32的闭合,防止封闭板32闭合时损坏点胶头11。同时,可通过调节可调支座5的安装高度实现动力传递同步带的便捷拆装。上述可调支座5可采用竖向条形槽和锁紧螺栓的调节组件安装在支架10上。

本实施例中,封闭板32通过滑移机构安装在可调支座5上并以滑移形式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滑移机构包括设于可调支座5上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滑移槽,两个滑移槽分设于封闭板32的两侧,封闭板32对应每个滑移槽均设有一根滑移杆,滑移杆插设于对应滑移槽中并沿滑移槽移动,至少一根滑移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个锁紧螺母,松开锁紧螺母时,封闭板32在滑移杆和滑移槽的配合下可沿滑移槽移动,从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换,拧紧锁紧螺母时锁紧螺母抵紧可调支座5,可阻止封闭板32移动。该滑移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易于调节控制。

本实施例中,滚胶筒2包括刚性筒体22和包覆在刚性筒体22圆周面上的柔性吸胶材料套23。柔性吸胶材料套23有利于粘附胶液,并且采用不同材质的柔性吸胶材料套23可以控制胶液粘附量。同时,柔性吸胶材料套23与点胶头11接触方式为非刚性接触,可较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还有利于胶液从柔性吸胶材料套23转移到点胶头11上。上述柔性吸胶材料套23采用现有能够吸附胶液的柔性材料制作。

本实施例中,若干点胶头11分为多个头组,多个头组绕点胶筒1转动轴线间隔布置,各头组包括两个以上沿点胶筒1轴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点胶头11。这样可以一次形成多个呈直线排列布置的胶液点,可提高点胶效率。

本实施例中,滚胶筒2的转动速度小于点胶筒1的转动速度,使点胶头11与滚胶筒2接触转移胶液时能够产生相对摩擦,利于胶液的转移;同时滚胶筒2的转动速度小于点胶筒1的转动速度,在保证所有点胶头11均能够粘附胶液的情况下,降低了滚胶筒2的转速,可减少滚胶筒2及与其接触相关部件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齿轮、第二同步齿轮、同步带和旋转驱动件,第一同步齿轮与点胶筒1相连,第二同步齿轮与滚胶筒2相连,同步带绕设于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上,旋转驱动件与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中的任意一个相连,第一同步齿轮的齿数小于第二同步齿轮的齿数。由于第一同步齿轮的齿数小于第二同步齿轮的齿数,使得滚胶筒2的转动速度小于点胶筒1的转动速度,这样仅采用一个旋转驱动件即同时实现了点胶筒1和滚胶筒2的驱动以及各自转动速度的控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装配制作和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