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3432发布日期:2020-03-17 14:1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



背景技术:

城市景观是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现有的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然而现有的城市景观都属于固定式的,无法进行整体移动,只能够将大型植物挖走,当需要在城市景观的占地上修建房屋等建筑时会造成大量浪费。特别是对于城市里的小型绿化带或灌木丛而言,移走其中植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里的小型绿化带难以整体移动重复利用的问题,实现使小型绿化设施模块化、灵活可移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基座上方分隔为功能区、生态区;所述功能区内设置水槽、位于水槽上方的水龙头;所述生态区内设置桌子和/或凳子;所述基座自下而上依次为底板、覆土层,其中位于功能区内的覆土层的上方为顶板,位于生态区内的覆土层的上方为金属网格;所述水槽底部通过排水管与所述覆土层连通。

针对现有技术中城市里的小型绿化带难以整体移动重复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基座形状不限,能够根据实际地形与造型需求设置成如方形、长圆形、弧形甚至其它异型结构。基座由纵向的隔板分隔为两部分,隔板的一侧为功能区,另一侧为生态区。生态区用于种植绿化植物,植物在幼苗时期种植在覆土层内,使得植物能够从金属网格的网孔中伸出向上继续生长。生态区内设置桌子和/或凳子,用于行人驻足休息、观赏生态区内的植物。功能区内设置水槽,水槽上的水龙头就近接入市政用水即可,能够为市民提供方便的洗手等便民服务。水槽内的沿着排水管进入基座内的覆土层中。由于覆土层是位于整个基座内的,即是不只是生态区,功能区的下方基座内也有覆土层,因此进入覆土层中的水分即可逐渐均匀的渗透分布在覆土层中,为生态区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当然,工作人员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打开水龙头为生态区内的植物补水。此外覆土层位于整个基座内,能够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整体重量分布均匀,确保重心能够稳定在接近基座几何中心的位置,便于装车搬运。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基座任意部位设置吊耳,便于吊车起吊搬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地势下的城市绿化需求,且能够整体移动,更换地点即可继续发挥作用,无需丢弃绿化带内的植物,也无需对绿化带内的植物逐一挖出移栽,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城市内小型绿化区块的使用,也可以直接放置在道路两旁或公园内等。其中覆土层的厚度根据所需种植的绿化植物需求来设置,一般而言,本申请尤其适用于种植小型灌木等对于覆土厚度需求较低的绿化植物。

所述功能区内还设置呈长条状的停放块,所述停放块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沿停放块长轴方向分布的限位槽;停放块长轴两侧的限位槽交错分布。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城市内的共享单车原来越多,虽然目前大城市内一般都对共享单车划分了专门的停放区域,然而即使在停放区域内,单车也容易东倒西歪的随意停放。为此,本方案在功能区内增设呈长条状的停放块,用于提高共享单车停放时的整齐度。具体的,停放块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沿停放块长轴方向分布的限位槽,且停放块长轴两侧的限位槽交错分布,从而能够在停放块的两侧停放共享单车,用户只需将共享单车的前轮或后轮插入至限位槽内,再锁上共享单车,即可使得共享单车在功能区内整齐的进行排布。本方案将功能区内还作为共享单车的指定停放区域,显著提高了本申请的功能性,使得本申请能够为城市美观起到更多的有益贡献。

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位于功能区下方的覆土层内。水槽内排出的水会直接进入功能区下方的覆土层,因此功能区下方的覆土层会比生态区下方的覆土层更加湿润,再加上功能区下方的覆土层上是顶板遮盖,水分蒸发程度较慢,因此能够使得功能区下方始终更加湿润,这对于在生态区的覆土层上种植的植物而言,其根系必然在趋水作用下朝向功能区所在方向横向蔓延,从而通过结构设置来诱导植物根系在覆土层内向侧方深处扎进,显著提高本申请种植植物的可靠性,有效解决覆土层不便设置过厚的缺点。

所述功能区上方设置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隔板上,且挡板从远离隔板的一端至靠近隔板的一端,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挡板首先能够对功能区进行一定的遮挡,为行人提供临时的避雨空间,此外挡板向生态区方向倾斜,因此能够起到集水功能,滴落到挡板上的雨水沿挡板流动至生态区内,能够对生态区内种植的植物补充水分。

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边均设置侧板。

位于生态区正下方的底板上开设若干排水通孔。使得生态区下方的覆土层内积水过多时,能够自然的通过排水通孔排走,避免水分过多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使得生态区内的覆土层的水分含量低于功能区内的覆土层的水分含量。

所述金属网格由若干方管呈十字型拼接而成,十字型接头处通过四通接头连接。

所述四通接头的所有端头均包括第一竖直部、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第一倾斜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倾斜部自上而下向四通接头的外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竖直部上设置若干竖直分布的凸棱;所述方管的端部包括第二竖直部、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第二倾斜部分别与第一竖直部、第一倾斜部正对,且第二倾斜部与第一倾斜部的斜率相等,所述第二竖直部上还设置若干与所述凸棱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凸棱能够插入对应的凹槽中。随着植物的生长,其根茎必然增粗增大,当植物的茎长至足够大时,金属网格的网孔无法满足,必然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而现有的金属网格又无法在不影响植物的情况下进行直接拆卸,还需要动火切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对四通接头与方管都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四通接头的所有端头均包括第一竖直部、第一倾斜部,第一倾斜部自上而下向四通接头的外侧方向倾斜,因此第一倾斜部的上表面为斜面。而对应的,与四通接头的端头相连的方管的端部设置第二竖直部、第二倾斜部,第一竖直部与第二竖直部相对,两者相互正对;同理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相对,两者能够完全贴合。因此本方案中当四通接头与方管拼接时,将第一竖直部上的凸棱插入至对应的第二竖直部上的凹槽中,此时第二倾斜部贴靠在第一倾斜部上,四通接头与方管之间由于凸棱与凹槽的卡合,无法发送横向移动,且人们踩在上方时作用力向下,由下方覆土层承担即可。当养护人员发现植物生长较快,金属网格的网孔快要无法满足植物的茎粗时,即可将周围的方管直接向上提起,此时第二倾斜部脱离第一倾斜部,凸棱逐渐离开凹槽,即可轻松的取下一根方管,对植物周围的网孔进行灵活的扩大,且此过程中无需动火切割,也不会对植物造成任何干扰与影响。

所述顶板为金属板或预制混凝土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结构简单,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地势下的城市绿化需求,且能够整体移动,更换地点即可继续发挥作用,无需丢弃绿化带内的植物,也无需对绿化带内的植物逐一挖出移栽,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城市内小型绿化区块的使用,也可以直接放置在道路两旁或公园内等。

2、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在功能区内增设呈长条状的停放块,用于提高共享单车停放时的整齐度,能够在停放块的两侧停放共享单车,用户只需将共享单车的前轮或后轮插入至限位槽内,再锁上共享单车,即可使得共享单车在功能区内整齐的进行排布,显著提高了本申请的功能性,使得本申请能够为城市美观起到更多的有益贡献。

3、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水槽内排出的水会直接进入功能区下方的覆土层,因此功能区下方的覆土层会比生态区下方的覆土层更加湿润,再加上功能区下方的覆土层上是顶板遮盖,水分蒸发程度较慢,因此能够使得功能区下方始终更加湿润,这对于在生态区的覆土层上种植的植物而言,其根系必然在趋水作用下朝向功能区所在方向横向蔓延,从而通过结构设置来诱导植物根系在覆土层内向侧方深处扎进,显著提高本申请种植植物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当养护人员发现植物生长较快,金属网格的网孔快要无法满足植物的茎粗时,即可将周围的方管直接向上提起,此时第二倾斜部脱离第一倾斜部,凸棱逐渐离开凹槽,即可轻松的取下一根方管,对植物周围的网孔进行灵活的扩大,且此过程中无需动火切割,也不会对植物造成任何干扰与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停放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金属网格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四通接头与方管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基座,101-底板,102-覆土层,103-顶板,104-金属网格,2-隔板,3-功能区,4-生态区,5-水槽,6-水龙头,7-排水管,8-停放块,9-限位槽,10-挡板,11-侧板,12-排水通孔,13-方管,131-第二竖直部,132-第二倾斜部,133-凹槽,14-四通接头,141-第一竖直部,142-第一倾斜部,143-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隔板2,所述隔板2将基座1上方分隔为功能区3、生态区4;所述功能区3内设置水槽5、位于水槽5上方的水龙头6;所述生态区4内设置桌子和/或凳子;所述基座1自下而上依次为底板101、覆土层102,其中位于功能区3内的覆土层102的上方为顶板103,位于生态区4内的覆土层102的上方为金属网格104;所述水槽5底部通过排水管7与所述覆土层102连通。其中基座1形状不限,能够根据实际地形与造型需求设置成如方形、长圆形、弧形甚至其它异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基座由纵向的隔板分隔为两部分,隔板的一侧为功能区,另一侧为生态区。生态区用于种植绿化植物,植物在幼苗时期种植在覆土层内,使得植物能够从金属网格的网孔中伸出向上继续生长。生态区内设置桌子和/或凳子,用于行人驻足休息、观赏生态区内的植物。功能区内设置水槽,水槽上的水龙头就近接入市政用水即可,能够为市民提供方便的洗手等便民服务。水槽内的沿着排水管进入基座内的覆土层中。由于覆土层是位于整个基座内的,即是不只是生态区,功能区的下方基座内也有覆土层,因此进入覆土层中的水分即可逐渐均匀的渗透分布在覆土层中,为生态区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当然,工作人员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打开水龙头为生态区内的植物补水。此外覆土层位于整个基座内,能够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整体重量分布均匀,确保重心能够稳定在接近基座几何中心的位置,便于装车搬运。优选的,本实施例可以在基座任意部位设置吊耳,便于吊车起吊搬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地势下的城市绿化需求,且能够整体移动,更换地点即可继续发挥作用,无需丢弃绿化带内的植物,也无需对绿化带内的植物逐一挖出移栽,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城市内小型绿化区块的使用,也可以直接放置在道路两旁或公园内等。其中覆土层的厚度根据所需种植的绿化植物需求来设置,一般而言,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种植小型灌木等对于覆土厚度需求较低的绿化植物。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功能区3内还设置呈长条状的停放块8,所述停放块8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沿停放块8长轴方向分布的限位槽9;停放块8长轴两侧的限位槽9交错分布。所述排水管7的底端位于功能区3下方的覆土层102内。所述功能区3上方设置挡板10,所述挡板10固定在隔板2上,且挡板10从远离隔板2的一端至靠近隔板2的一端,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所述基座1的相对两侧边均设置侧板11。位于生态区4正下方的底板101上开设若干排水通孔12。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9的宽度为10cm;两块侧板沿停放块的长轴方向分布。

其中停放块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沿停放块长轴方向分布的限位槽,且停放块长轴两侧的限位槽交错分布,从而能够在停放块的两侧停放共享单车,用户只需将共享单车的前轮或后轮插入至限位槽内,再锁上共享单车,即可使得共享单车在功能区内整齐的进行排布。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城市景观生态单元,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金属网格104由若干方管13呈十字型拼接而成,十字型接头处通过四通接头14连接。所述四通接头14的所有端头均包括第一竖直部141、第一倾斜部142,所述第一竖直部141位于第一倾斜部142的上方,所述第一倾斜部142自上而下向四通接头14的外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竖直部141上设置若干竖直分布的凸棱143;所述方管13的端部包括第二竖直部131、第二倾斜部132,所述第二竖直部131、第二倾斜部132分别与第一竖直部141、第一倾斜部142正对,且第二倾斜部132与第一倾斜部142的斜率相等,所述第二竖直部131上还设置若干与所述凸棱143相匹配的凹槽133,所述凸棱143能够插入对应的凹槽133中。当养护人员发现植物生长较快,金属网格的网孔快要无法满足植物的茎粗时,即可将周围的方管直接向上提起,此时第二倾斜部脱离第一倾斜部,凸棱逐渐离开凹槽,即可轻松的取下一根方管,对植物周围的网孔进行灵活的扩大,且此过程中无需动火切割,也不会对植物造成任何干扰与影响。

优选的,所述顶板103为金属板或预制混凝土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