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8485发布日期:2020-04-21 17:01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属于渔业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渔业可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鲈鱼作为肉食类鱼类,养殖时会产生较多排泄物,而龙虾作为硬壳类食腐鱼类,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且研究发现,鲈鱼和龙虾混养会使鲈鱼和龙虾增加活动量,使龙虾个体发育较大,容易互利生存,现有鱼类养殖不能同时混养龙虾和鲈鱼,现在急需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混养龙虾和鲈鱼,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包括混养池主体、混养机构以及砂层,所述混养池主体内部设置有混养机构,所述混养池主体下侧铺设有砂层,所述混养机构包括输水管、气泵电机、气泵室、泵气管、投料池、水泵、水草层、龙虾穴、皮带轮、绞龙杆、投料电机以及投料管,所述混养池主体左侧安装有输水管,所述混养池主体右侧安装有水泵,所述输水管右侧安装有气泵电机,所述气泵电机下侧安装有气泵室,所述气泵室下侧连接有泵气管,所述混养池主体右侧安装有投料池,所述投料池前端面装配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内部后侧安装有绞龙杆,所述绞龙杆后侧安装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右侧安装有投料电机,所述砂层上端面种植有水草层,所述砂层内部开设有龙虾穴。

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上侧装配有水阀,所述输水管通过水阀与外界水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电机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气泵室内部装配有涡轮,所述泵气管环形侧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泵气管下侧安装有气泵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投料电机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投料管设有四组,且四组投料管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水泵左侧开设有水泵入口,所述水泵上侧连接有排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草层内部种植有水草,所述砂层内部填充有细沙。

进一步地,所述龙虾穴设有多组,且多组龙虾穴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输水管、气泵电机、气泵室、泵气管、投料池、水泵、水草层、龙虾穴、皮带轮、绞龙杆、投料电机以及投料管,该设计能有效满足龙虾及鲈鱼的生存环境,解决了原有不能够同时混养龙虾和鲈鱼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养殖性。

因输水管上侧装配有水阀,该设计方便及时为混养池主体换水,因泵气管环形侧面开设有排气孔,泵气管下侧安装有气泵支架,该设计使混养池主体及时补充氧气,因水泵左侧开设有水泵入口,水泵上侧连接有排水管,该设计方便将混养池主体内部水排出,因水草层内部种植有水草,砂层内部填充有细沙,该设计使混养池主体内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且适合龙虾和鲈鱼共同生长,因龙虾穴设有多组,该设计有效满足龙虾穴居的特点,使龙虾适应生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混养龙虾和鲈鱼,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中混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中投料池的俯视图;

图中:1-混养池主体、2-混养机构、3-砂层、21-输水管、22-气泵电机、23-气泵室、24-泵气管、25-投料池、26-水泵、27-水草层、28-龙虾穴、251-皮带轮、252-绞龙杆、253-投料电机、254-投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龙虾与鲈鱼混养装置,包括混养池主体1、混养机构2以及砂层3,混养池主体1内部设置有混养机构2,混养池主体1下侧铺设有砂层3。

混养机构2包括输水管21、气泵电机22、气泵室23、泵气管24、投料池25、水泵26、水草层27、龙虾穴28、皮带轮251、绞龙杆252、投料电机253以及投料管254,混养池主体1左侧安装有输水管21,混养池主体1右侧安装有水泵26,输水管21右侧安装有气泵电机22,气泵电机22下侧安装有气泵室23,气泵室23下侧连接有泵气管24,混养池主体1右侧安装有投料池25,投料池25前端面装配有投料管254,投料管254内部后侧安装有绞龙杆252,绞龙杆252后侧安装有皮带轮251,皮带轮251右侧安装有投料电机253,砂层3上端面种植有水草层27,砂层3内部开设有龙虾穴28,该设计解决了原有不能够同时混养龙虾和鲈鱼的问题。

输水管21上侧装配有水阀,输水管21通过水阀与外界水源相连接,该设计方便及时为混养池主体1换水,气泵电机22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气泵室23内部装配有涡轮,泵气管24环形侧面开设有排气孔,泵气管24下侧安装有气泵支架,该设计使混养池主体1及时补充氧气,投料电机253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投料管254设有四组,且四组投料管254规格相同,该设计方便投料,水泵26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水泵26左侧开设有水泵入口,水泵26上侧连接有排水管,该设计方便将混养池主体1内部水排出,水草层27内部种植有水草,砂层3内部填充有细沙,该设计使混养池主体1内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且适合龙虾和鲈鱼共同生长,龙虾穴28设有多组,且多组龙虾穴28规格相同,该设计有效满足龙虾穴居的特点,使龙虾适应生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首先将输水管21左侧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向混养池主体1内部输入足量的水,放殖鲈鱼和龙虾,工作人员将气泵电机22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气泵电机22工作带动气泵室23吸入外界空气通过泵气管24鼓入混养池主体1,使混养池主体1内部时刻有充足的氧气补充,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当需要投料时,将鱼料倒至投料池25,工作人员将投料电机253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投料电机253带动皮带轮251转动,进而使绞龙杆252转动,使鱼料缓慢传输至投料管254,最终投放至混养池主体1,可有效减少鱼料浪费,当需要对混养池主体1内部的水进行更换时,将水泵26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水泵26及时排出装置内部的水,然后通过输水管21进行补充,以上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方便龙虾和鲈鱼混养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