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用灭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9018发布日期:2020-05-15 15:2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用灭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用灭蚊装置。



背景技术:

蚊虫叮咬是人们生活中常有的困扰,为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灭蚊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用于家用除蚊与户外灭蚊。

家用灭蚊有采用电蚊香液、蚊香、灭蚊喷雾等,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要求进行选择;由于户外空间大,不适于利用电蚊香液、蚊香、灭蚊喷雾等进行灭蚊操作,为能有效进行户外灭蚊工作,现有采用灭蚊装置用于户外灭蚊操作。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灭蚊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罩盖101、固定筒103及除蚊盒102,罩盖内设置有引诱灯104,罩盖与固定筒通过连接杆间隙连接,固定筒设置有电机驱动的风机,除蚊盒上开设有多个导气窗口,导气窗口上设有拦截网;灭蚊装置工作时:利用蚊虫的趋光性,通过引诱灯将蚊虫吸引到其附近,风机转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将引诱灯附近的蚊虫吸入固定筒内,通过风机叶片转动将蚊虫绞死之后,空气从导气窗口导出,蚊虫尸体截留在除蚊盒内,达到灭蚊目的。

上述灭蚊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蚊虫尸体会滞留在除蚊盒,而空气流动从导气窗口穿过时会带动蚊虫尸体粘贴到导气窗口上设置的拦截网上,长时间会造成拦截网的腐蚀,并且蚊虫尸体粘贴在拦截网上还容易造成拦截网的堵塞,影响出风效果,降低对引诱灯附近的蚊虫的吸力里,影响灭蚊装置的灭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外用灭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灭蚊装置上设置的拦截网易腐蚀易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户外用灭蚊装置,包括固定筒,固定筒内设有风机,固定筒下分连接有上端开口设置的除蚊盒,所述除蚊盒沿侧壁沿其周向开设用多个导气窗口,每个导气窗口上均设有拦截网,所述除蚊盒内设有用于分离拦截网上粘附的异物的清除机构;

所述清除机构包括与拦截网平行设置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靠近拦截网的一侧设清洁毛刷,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以除蚊盒中心轴线为中心线环向移动,从动带动清洁毛刷移动用于刷除拦截网上粘附的异物。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风机下方的驱动轴,驱动轴上端通过转动连接的固定杆与除蚊盒固接,所述驱动轴中部环设有多个风力转动叶片,驱动轴下端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移动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风机工作将固定筒上端的空气引入固定筒内,空气从固定筒流经除蚊盒从除蚊盒上设置的导风窗口导出,空气流动带动驱动轴上设置的风力转动叶片转动,风力叶片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带动转动杆沿其与驱动轴的连接点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移动杆环向移动,移动杆环向移动带动其上设置的清洁毛刷环向移动刷除拦截网上粘附的蚊虫尸体,使蚊虫尸体与拦截网分离。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清除机构能有效将拦截网上粘附的蚊虫异物与其分离,不会长时间粘附在拦截网上腐蚀拦截网,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拦截网的堵塞,保证灭蚊装置的灭蚊效果。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移动杆环向移动过程中不需要提供外加动力驱动,直接利用风机工作带来的风力动能,更加节能降噪。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灭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筒与罩盖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蚊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刮料杆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棘轮与棘爪作用端配合示意图。

图中,罩盖1、连接杆2、固定筒3、风力转动叶片4、除蚊盒5、转动杆6、清洁毛刷7、拦截网8、刮料杆9、储料腔10、集料腔11、驱动轴12、固定杆13、风机14、引诱灯15、棘轮16、棘爪作用端17、弹簧伸缩杆18、挡板19、拉力板20、螺钉21、移动杆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户外用灭蚊装置,包括罩盖1,罩盖1内设有引诱灯15(led灯),罩盖1通过多根连接杆2连接有位于其下方的固定筒3,固定筒3内设有风机14,固定筒3下分连接有上端开口设置的除蚊盒5,所述除蚊盒5沿侧壁沿其周向开设用多个导气窗口,每个导气窗口上均设有拦截网8。灭蚊装置工作时:利用蚊虫的趋光性,通过引诱灯15将蚊虫吸引到其附近,风机14转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将引诱灯15附近的蚊虫吸入固定筒3内,通过风机14叶片转动将蚊虫绞死之后,空气从导气窗口导出,蚊虫尸体截留在除蚊盒5内,达到灭蚊目的。为避免滞留在除蚊盒5内的蚊虫尸体在空气流动作用下长时间粘附在拦截网8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除蚊盒5内设有用于分离拦截网8上粘附的异物的清除机构。

所述清除机构包括与拦截网8平行设置的移动杆22,所述移动杆22靠近拦截网8的一侧设清洁毛刷7,所述移动杆22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以除蚊盒5中心轴线为中心线环向移动,从动带动清洁毛刷7移动用于刷除拦截网8上粘附的异物。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风机14下方的驱动轴12,驱动轴12上端通过转动连接的固定杆13与除蚊盒5固接,所述驱动轴12中部环设有多个风力转动叶片4,驱动轴12下端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与移动杆22上部可拆卸连接。移动杆22与转动杆6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方便移动杆22及清洁毛刷7的更换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风机14工作将固定筒3上端的空气引入固定筒3内,空气从固定筒3流经除蚊盒5从除蚊盒5上设置的导风窗口导出,空气流动带动驱动轴12上设置的风力转动叶片4转动,风力叶片转动带动驱动轴12转动,驱动轴12转动带动转动杆6沿其与驱动轴12的连接点转动,转动杆6转动带动移动杆22环向移动,移动杆22环向移动带动其上设置的清洁毛刷7环向移动刷除拦截网8上粘附的蚊虫尸体,使蚊虫尸体与拦截网8分离。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清除机构能有效将拦截网8上粘附的蚊虫异物与其分离,不会长时间粘附在拦截网8上腐蚀拦截网8,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拦截网8的堵塞,保证灭蚊装置的灭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移动杆22环向移动过程中不需要提供外加动力驱动,直接利用风机14工作带来的风力动能,更加节能降噪。

清洁毛刷7在使用过程中,能将拦截网8上粘附的异物与拦截网8进行分离,但是分离的异物极容易进入清洁毛刷7的毛刷间隙内堆积,影响清洁毛刷7的使用效果,为能避免或减轻异物在清洁毛刷7内堆积带来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在除蚊盒5内壁沿导料窗口环设方向布设有多个用于清除清洁毛刷7上异物的刮料杆9,所述刮料杆9呈齿耙状,如图3、4所示,刮料杆9包括竖直杆及竖直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耙杆,每个耙杆均呈圆弧状,且相邻两刮料杆9上设置的耙杆间距不同,便于有效清除清洁毛刷7内堆积的异物。

为提高清洁毛刷7与刮料杆9的配合使用效果,将耙杆设置成圆弧状,而圆弧有弯折方向,所以需要驱动杆能单向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限位组件,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驱动轴12同轴设置的棘轮16及与该棘轮16配合实用的棘爪,所述棘爪控制棘轮16单向转动。所述棘爪包括与棘轮16配合使用的棘爪作用端17及与棘爪作用端17连接的弹簧伸缩杆18,弹簧伸缩杆18与除蚊盒5内壁固定。棘轮16转动带动棘爪的棘爪作用端17沿弹簧伸缩杆18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为方便收集拦截网8上分离的蚊虫尸体,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除蚊盒5下端设有缩口结构的集料腔11,集料腔11内壁光滑设置,可涂布一些减小摩擦力的涂料层,例如,方便进入集料腔11的蚊虫尸体下料,为方便小范围堆积蚊虫尸体,便于后期收集处理,在集料腔11出料端开口设置且连接有储料腔10,储料腔10下端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通过控料组件控制其开合。所述控料组件包括开设在出料通道出口端的卡接槽及与卡接槽插接设置的挡板19,挡板19上设有拉力杆。手动抽拉挡板19即可控制出料通道的流通或闭合。为使挡板19能有效阻断出料通道,在拉力杆上开设有螺纹通孔,在集料腔11外壁上也开设有螺纹孔,当挡板19插设在卡接槽内将出料通道完全阻断时,螺纹通孔正对螺纹孔,此时可采用螺钉21将螺纹通孔与螺纹孔连接,锁紧拉力杆。

为方便整个除蚊盒5的更换、维护及拆卸,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除蚊盒5与固定筒3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固定筒3下端开口设置,且固定筒3靠近其下开口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外螺纹,除蚊盒5靠近其上开口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