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8284发布日期:2020-04-21 17:0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鳅受精卵孵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



背景技术:

泥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泥鳅养殖方兴未艾,特别是稻鳅综合种养在我国推广后,泥鳅苗种需求量逐渐增高。目前泥鳅的繁殖方式多为人工繁殖,泥鳅的亲本经过人工催产后,将精子和卵子混匀,得到受精卵。在泥鳅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有很多养殖户采用鱼巣孵化方法进行孵化,就是将泥鳅受精卵黏附在网片、水草、棕榈叶等介质上,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采用鱼巣孵化,占地面积大,换水困难、水质易败坏、管理和收苗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有申请号为201220117929.9的一种泥鳅受精卵孵化装置,其通过缸底部设置排苗管和在的缸口内设有产卵网袋,在缸内底部设置有充气管和进水管,虽然能解决了占地面积大,换水困难、水质易败坏和收苗不方便的问题,其的充气管和进水管设置在缸底部进行促进换水和水流动,但是缸内的水对受精卵向上冲力是中间大两边小,存在受精卵容易分散,既不利于孵化,又容易从上面或溢水管流出的问题,不利于管理和大量孵化,影响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其通过喷射装置设置在孵化容器内的底部,给孵化容器提供螺旋流动的水体,使受精卵在孵化容器内不容易分散,保持悬浮状态,不容易从孵化容器的上开口溢出流走,利于管理和大量孵化,提高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其包括:

孵化容器,其为上下开口的圆筒形容器,下开口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下开口的第一阀门;

喷射装置,其设置在孵化容器内的底部,喷射装置的喷孔方向为孵化容器圆周的切线方向,所有的喷孔方向为同一圆周运动方向;

第一进水管,其一端与喷射装置连通,在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门。

优选的是,所述喷射装置具体包括:

干管,其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其开口的一端与第一进水管连通;

支管,包括多根支管,分别均匀垂直设置在干管的圆周上,多根支管与干管共同相通,多根支管远离干管的一端封闭;

喷孔,其设置在支管的同一侧面上,每根支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孔。

优选的是,所述多根支管具体为8根支管。

优选的是,所述干管开口的一端与第一进水管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增氧水池连通。用于向孵化容器内通入增氧的水体。

优选的是,所述增氧水池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和氧气进气管,所述氧气进气管设置在增氧水池的底部。第二进水管用于将水体流入增氧水池,氧气进水管用于将氧气泵入增氧水池内,使氧气与水体混合得到增氧水体。

优选的是,所述孵化容器的下端设置有支架。用于将孵化容器架高,方便将孵化的泥鳅苗从孵化容器的下开口取出收苗。

优选的是,还包括培育池,其设置在孵化容器下方,或者将孵化容器直接架设在培育池的开口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孵化容器的下端开口上设置有漏斗,漏斗上端的大开口与孵化容器的下端连通,漏斗下端的小开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其通过将喷射装置设置在孵化容器内的底部,喷射装置的喷孔方向为孵化容器圆周的切线方向,且所有的喷孔方向为同一圆周运动方向,使得喷射装置喷入孵化容器内底部的水体螺旋状循环运动,使受精卵在螺旋运动的水体中缓慢转动,不容易分散,由于自身的重量和水体的螺旋运动使受精卵在孵化容器内保持悬浮状态,不容易从孵化容器的上开口溢出流走,利于管理和大量孵化,提高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

通过增氧水池得到的增氧水体,这样水体预先曝气增氧,给孵化容器的受精卵提供氧量充足的氧气,不需要在孵化容器内通入氧气,减少氧气通入对受精卵产生不同方向的冲击力,影响受精卵稳定的悬浮状态。然后将增氧水体从多根支管同一侧面的喷孔喷入孵化容器内的底部,使孵化容器内的水体螺旋状循环运动,使受精卵在孵化容器内不容易分散,保持稳定的悬浮状态,利于管理和大量孵化,提高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的一种实现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的喷射装置横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的挡板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的另一种实现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二进水管1;氧气进气管2;增氧水池3;进水阀门开关4;第一进水管5;孵化容器6;第一阀门开关7;漏斗8;第二阀门开关9;收苗出口10;支架11;挡板12;喷射装置13;培育池14;支管15;卡扣16;凸起17;下开口18;喷孔19;干管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图1示了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的一种实现形式,其包括:

孵化容器6,其为上下开口的圆筒形容器,下开口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下开口的第一阀门;比如:第一阀门通过第一阀门开关7控制孵化容器6的下开口18的打开或关闭;或者第一阀门为挡板12与孵化容器6的下端铰接,挡板12的铰接点的直径线另一端上设置有卡扣16,卡扣16与孵化容器6上的凸起17卡扣连接,控制孵化容器6下开口的打开和关闭,方便将孵化的泥鳅苗从孵化容器的下开口取出收苗,可参见图3示出的挡板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喷射装置13,其设置在孵化容器6内的底部,喷射装置13的喷孔19方向为孵化容器6圆周的切线方向,所有的喷孔19方向为同一圆周运动方向。比如:喷射装置13可以具体设置为包括:干管,其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其开口的一端与第一进水管5连通。干管开口的一端与第一进水管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图1-3示出的喷射装置13的干管开口与第一进水管5为一体连接成型。

支管15,包括多根支管,分别均匀垂直设置在干管20的圆周上,分别布置在干管20的直径延长线上,多根支管与干管共同相通,多根支管远离干管的一端封闭;喷孔19,其设置在支管15的同一侧面上,每根支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孔19。具体可参见图2示出的喷射装置横截面放大示意图,示出的多根支管为8根支管。

第一进水管5,其一端与喷射装置13连通,在第一进水管5上设置有进水阀门,进水阀门通过进水阀门开关4控制第一进水管5的水流通水或关水,以及控制水流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为:先将孵化容器的下开口关闭,在孵化容器内注入半容器的水体,然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容器内,打开进水阀门,也可以通过进水阀门开关4控制进水阀门的进水大小,控制进水流速,使水体从多根支管15同一侧面的喷孔19喷入孵化容器内的底部,水体螺旋状循环运动,使受精卵在螺旋运动的水体中缓慢转动,不容易分散,由于自身的重量和水体的螺旋运动使受精卵在孵化容器内保持悬浮状态,不容易从孵化容器的上开口溢出流走。在进行30个小时左右,经过观察,在受精卵基本全部孵化出来泥鳅苗后,打开孵化容器的下开口,将进水阀门关闭,就可以将孵化出来的泥鳅苗收集,利于管理,提高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

图4示了泥鳅受精卵孵化设备的另一种实现形式,第一进水管5的一端与喷射装置13连通,另一端与增氧水池3连通,用于向孵化容器内通入增氧的水体,增氧水池3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1和氧气进气管2,所述氧气进气管设置在增氧水池的底部,第二进水管用于将水体流入增氧水池,氧气进水管用于将氧气泵入增氧水池内,使氧气与水体混合得到增氧水体。,孵化容器6的下端设置有支架11,用于将孵化容器架高,方便将孵化的泥鳅苗从孵化容器的下开口取出收苗。在孵化容器6下方还可以设置培育池14,或者说将孵化容器6直接架设在培育池14的开口上方。这样可以在受精卵基本全部孵化出来泥鳅苗后,打开孵化容器的下开口,将进水阀门关闭,就可以将孵化出来的泥鳅苗收流到培育池14中直接进一步培养。

还可以在孵化容器6的下端开口上设置有漏斗8,挡板12可以继续保留设置在孵化容器下端和漏斗8之间,也可以选择不需要挡板12,漏斗8上端的大开口与孵化容器6的下端连通,漏斗8下端的小开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通过第二阀门开关9控制第二阀门的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的,孵化容器上开口还可以设置有盖网,以防止有比较早孵化出的泥鳅从孵化容器上开口游出。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