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蒜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8578发布日期:2020-05-26 16:5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蒜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蒜种植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蒜生产国与出口国,产量约为1258万t,占全球产量的76.6%,大蒜常年种植面积约60万hm2,涉及到蒜农500万户多,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居主导地位。随着人们对大蒜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中国的大蒜种植已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大蒜机械化种植是我国大蒜生产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因为大蒜种子形状不规则且需芽尖向上直立种植,使大蒜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发展遇到重重阻碍,目前,还没有可以高效且种植效果好的大蒜播种机,致使其种植主要全靠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当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一些大蒜种植机,但现有的大蒜种植机大多不能实现蒜种芽尖向上立直种植,能够实现蒜种芽尖向上立直种植的也多为人工辅助定向排种,作业速度较慢,立直种植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蒜种植机,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蒜种植机,包括种植机和牵引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机包括主要由下机架、中间机架和上机架构成的种植机架,所述下机架上安装有行走轮;所述上机架上从后向前依次安装有负压选种装置、皮带传送装置和蒜种传输分配装置;所述中间机架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蒜种调向装置、蒜种辅料分离装置和快速落种装置;所述下机架的顶部固定有负压罐,下机架的中部固定有储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位于储水箱的后侧,其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储水箱的出水口;所述储水箱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能快速复位的连续播种机构;所述牵引行走车为履带式行走车,所述履带式行走车的尾部设有旋耕机和用于牵引种植机构的牵引杆,在履带式行走车上设置有plc控制中心。

进一步地说,所述负压选种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选种壳体和选种装置;所述选种壳体的中部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后侧为储种仓,储种仓的底板为前底后高的斜面;所述隔板的前侧为选种仓;所述隔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容蒜种从储种仓进入选种仓的贯通口;所述选种装置安装在选种仓内,包括负压筒体和对称设置在负压筒体两端上的吸种盘,所述吸种盘与隔板上的贯通口一一对应;所述吸种盘与负压筒体为一体结构且与负压筒体内腔相连通,两个吸种盘的两侧面上都均匀设置有吸蒜孔,每个吸蒜孔处均固定设置有托蒜板;所述负压筒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选种仓两侧的侧壁上,其中一端封闭并固定连接有动力输入轴,另一端开口并安装有负压连接嘴;所述负压连接嘴通过密封轴承件安装在负压筒体的开口端上,外端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管的负压管接嘴;所述选种仓的前侧壁上与吸种盘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固定有用于封堵吸种盘两侧面上吸蒜孔的封堵板;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装配有选种驱动电机;所述负压管接嘴通过负压管连接负压罐。

再进一步说,所述皮带传送装置位于负压选种装置的前侧,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主动轴、从动轴、张紧轴、传动轴和传送带;所述左支架与右支架相互平行;所述左支架/右支架上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蒜种数量的计数传感器,所述计数传感器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计数信号;所述主动轴、从动轴、张紧轴、传动轴相互平行,且两端分别装配在左支架、右支架上;所述主动轴的一端上装配有传送驱动电机,各轴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位于从动轴的后侧,且从动轴的水平高度高于主动轴的水平高度,所述张紧轴位于从动轴的下方偏后的位置,所述传动轴位于从动轴的下方、张紧轴的前方;所述传送带设有左、右两条,与所述吸种盘一一对应,且装配绕行在主动轴、从动轴、张紧轴上;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八字型的蒜种理顺装置,所述蒜种理顺装置沿传送带的运行方向设置,且前端口小,后端口大;所述传送带的上行部分与下行部分之间设置有负压盒,负压盒通过负压管连接负压罐;所述负压盒与传送带相对应的部位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孔;所述传送带上均布有网孔;所述左支架的顶部与右支架的顶部之间固定有横杆,所述蒜种理顺装置固定在横杆的底部;所述负压盒与横杆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杆。

再进一步说,所述蒜种传输分配装置位于皮带传送装置的前侧,包括沿蒜种运行方向安装在上机架上的蒜种传输辊组;所述蒜种传输辊组包括若干个固定托辊组和若干个升降托辊组,所述升降托辊组与固定托辊组间隔排布,且升降托辊组在后,固定托辊组在前;所述上机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固定托辊组的支撑架,所述固定托辊组中每个固定托辊的两端都分别装配在两侧的支撑架上,且固定托辊的端部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两侧支撑架的外侧上部固定有上压轮支架,所述上压轮支架位于固定托辊的端部上方,且在上压轮支架上间隔装配有若干个上压轮;两侧支撑架的外侧下部都安装有下行同步带轮,所述下行同步带轮的下方固定有下压轮支架,所述下压轮支架上间隔装配有若干个下压轮;所述升降托辊组包括若干个升降托辊、升降托辊架和升降驱动气缸,所述升降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在上机架上,其活塞杆的顶端与升降托辊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托辊的两端分别装配在升降托辊架的侧壁上,且升降托辊的外端上都固定安装有升降同步带轮;两侧支撑架外侧的同步轮组上分别装配有一条同步带,两条同步带分别向后与传动轴两端上的同步带轮相连接;所述同步带的上行部分在上压轮与上行同步带轮之间穿行,同步带的下行部分在下压轮与下行同步带轮之间穿行,所述升降托辊升到高位时,升降同步带轮接触同步带的上行部分并受同步带驱动,所述升降托辊降到低位时,升降同步带轮接触同步带的下行部分并受同步带驱动;

所述固定托辊组包含有3个固定托辊,其中,位于中间的固定托辊的右端上固定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前、后两个固定托辊的左端上固定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每个固定托辊组的后侧均设置有左、右两个独立工作的升降托辊组,所述升降托辊组包含有3个升降托辊,且3个升降托辊的外端上都固定安装有升降同步带轮;各个升降驱动气缸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再进一步说,所述蒜种调向装置位于蒜种传输分配装置的下方,包括顶部敞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内装配有若干组调向器和若干个均水器,所述均水器与每一组调向器一一对应,且每个调向器都装配有用于监测调向器内是否有蒜种落入的落种传感器;各组调向器中所包括的调向器的数量相同,每个均水器都配置有与每组调向器中调向器数量相对应的分水嘴,每个分水嘴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调向器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在一个固定托辊组的下方;所述调向器包括调向上筒体和调向下筒体,所述调向上筒体的直径大于调向下筒体的直径;所述调向上筒体的下端侧壁上装配有与其筒壁切线相交的进水嘴,每组调向器的进水嘴分别通过软管与电磁阀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调向上筒体的筒壁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列透水孔,每一列透水孔从上到下纵向排布;所述盒体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内径与所述调向下筒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调向下筒体贯穿装配孔,并固定在盒体的底板上;所述落种传感器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监测信号;各个电磁阀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再进一步说,所述快速落种装置位于蒜种调向装置的下方,包括若干个快速落种单元;所述快速落种单元包括支撑板和若干个均匀排布装配在支撑板上的落种机构,所述落种机构包括落种上筒体、落种下筒体以及设置在落种上筒体与落种下筒体之间,能够快速开闭的快门装置;所述落种上筒体贯穿支撑板,并固定装配在支撑板上,所述落种上筒体与调向下筒体一一对应,且落种上筒体的顶口与调向下筒体的底口相对接;所述落种上筒体内安装有用于监测落种上筒体内是否有蒜种进入的进种传感器,所述进种传感器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监测信号;

所述落种下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排水孔;所述支撑板上还装配有驱动快门装置快速开闭的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上固定有呈u形结构的固定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落种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杆和传动总成;所述落种驱动气缸横向设置,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其缸体末端固定在固定座其中一个纵向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杆上带有径向的齿槽,其末端与落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传动连接,前端横向贯穿固定座的另一个纵向板;所述传动总成包括传动轴、固定在传动轴顶端的传动齿轮和固定在传动轴底端的传动带轮,所述传动轴贯穿支撑板,并通过轴承装配在支撑板上;所述传动齿轮与第一驱动杆上的齿槽常啮合;

所述落种上筒体上位于支撑板下方的部位通过轴承安装有落种同步带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传动带张紧轮;各个落种机构的落种同步带轮、各个传动带张紧轮通过传动带与传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落种下筒体的顶部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纵向轴与落种上筒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快门装置位于落种下筒体的顶口部位,包括若干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门板,所述门板中间的顶角套接在纵向轴上,其外侧的顶角上装配有导向柱;所述落种下筒体的顶口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轨盘,所述导向轨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弧形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贯穿导向孔,且顶端与落种同步带轮固定连接;落种同步带轮转动时带动导向柱,导向柱沿导向孔往复运动,导向柱带动门板绕纵向轴往复摆动,实现快门装置的快速开闭。

再进一步说,所述蒜种辅料分离装置位于快速落种装置的下方,包括顶部敞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对称设置有两组蒜种留存机构,两组蒜种留存机构的下方都设置有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落种通道;所述蒜种留存机构包括留存驱动气缸和若干个受留存驱动气缸控制进行开合的蒜种留存嘴;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挡板驱动气缸和受挡板驱动气缸控制进行往复运动的挡板;所述蒜种留存嘴与落种通道上下一一对应,所述挡板设置在蒜种留存嘴与落种通道之间,且在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连通蒜种留存嘴与落种通道的落种通孔;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个侧板的下部设置有辅料回收孔;

所述箱体前、后侧板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留存气缸支架,两组蒜种留存机构的留存驱动气缸分别固定在两个留存气缸支架上;所述留存气缸支架两端的下方分别设有留存嘴支架,所述留存嘴支架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留存气缸支架的下方设有两组蒜种留存嘴装置,所述蒜种留存嘴装置包括一号板和二号板,所述一号板与二号板长边相对接,且它们相对接的边缘上分别均匀设有若干个半圆形槽,其中,所述一号板的各个半圆形槽的底部固定分别设有半锥形结构的内半嘴,所述二号板的各个半圆形槽的底部固定分别设有半锥形结构的外半嘴;所述内半嘴与外半嘴组合形成能开合的蒜种留存嘴;所述一号板、二号板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号转轴、二号转轴安装在前、后两个留存嘴支架上;所述留存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其底端固定安装横向的同步杆,所述同步杆的两端上分别固定有纵向的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下端从一号板与二号板对接边缘的中部贯穿,其内外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牵拉杆,内、外两个牵拉杆的底端分别铰接在一号板、二号板上;

所述前、后两个留存嘴支架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挡板滑轨,所述挡板滑轨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挡板的前、后侧边分别卡装在前、后两个挡板滑轨的轨道槽内;所述箱体的底板中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挡板气缸支架,两组挡板机构的挡板驱动气缸分别固定在两个挡板气缸支架上,其活塞杆的顶端与挡板固定连接,驱动挡板沿挡板滑轨往复运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孔;

所述留存驱动气缸和挡板驱动气缸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再进一步说,所述连续播种机构包括支架总成、播种总成和复位拉簧;

所述支架总成包括水平支架、垂直固定在水平支架前、后两端的前立柱、后立柱以及固定在水平支架底面上的播种支架滑轨;所述前立柱、后立柱分别上下贯穿并固定在水平支架的前、后端上,并固定在下机架上;所述前立柱下部的后侧壁上固定有前位置传感器,所述后立柱下部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后位置传感器;所述前位置传感器、后位置传感器均连接于plc控制中心,向plc控制中心传送实时监测信号;

所述播种总成包括排种机构和播种机构;所述排种机构包括排种支架、安装在排种支架上的排种驱动气缸和若干个受排种驱动气缸控制进行开合的排种嘴;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支架和若干组安装在播种支架上播种嘴总成,所述播种支架的顶部固定有能匹配安装在播种支架滑轨上的滑块;所述复位拉簧水平设置,其后端与播种支架的前端相连接,前端固定在下机架前侧的固定架上;

所述播种嘴总成包括播种嘴装置和驱动播种嘴装置升降的播种升降气缸;各组播种嘴总成的播种升降气缸的缸体从前到后依次固定在播种支架上;所述播种升降气缸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再进一步说,所述播种嘴装置包括播种嘴壳体和自掩土播种嘴机构;所述播种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底端与播种嘴壳体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自掩土播种嘴机构包括两组播种嘴和驱动两组播种嘴动作的播种驱动机构;所述播种嘴包括落种管和受播种驱动机构控制而开合的锥形嘴,所述落种管位于播种嘴壳体内,且其顶端口向上穿出播种嘴壳体,其底端外壁上对称固定有前、后两个转轴座;

所述锥形嘴位于播种嘴壳体的下方,且与落种管上下对应且连通;所述锥形嘴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掩土孔;所述锥形嘴由两个对称的半嘴体构成,所述半嘴体的底部为半圆锥体结构,所述半圆锥体结构的上方为半圆柱体结构,所述半圆柱体结构的顶端对称固定有前、后两个播种嘴转轴,所述前、后两个播种嘴转分别装配在前、后转轴座上;所述掩土孔均匀设置在半圆柱体结构的下部;

所述播种驱动机构包括播种驱动气缸、横向联动杆和两个纵向推拉杆组,所述播种驱动气缸固定在播种嘴壳体内,位于两个落种管之间;所述横向联动杆位于播种驱动气缸的上方,且播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顶端与横向联动杆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联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套接左、右两个落种管的滑套;每组播种嘴机构对应一个纵向推拉杆组,每组纵向推拉杆都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落种管内、外两侧的纵向推拉杆;所述半圆柱体结构的顶部外壁上固定有连接座;外侧的纵向推拉杆顶端铰接在滑套外侧的联动杆上,底端铰接在外侧半圆柱体结构的连接座上;内侧的纵向推拉杆顶端铰接在滑套内侧的联动杆上,底端铰接在内侧半圆柱体结构的连接座上;

各个播种驱动气缸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更进一步说,所述履带式行走车包括车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发动机、两个变速箱,以及安装在车架左、右两侧的履带行走机构;所述两个变速箱位于发动机的前侧,左右对称并固定在车架上,其动力输入端分别与发动机左、右两侧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车架前端上的履带驱动轮、固定在履带驱动轮轮轴上的传动轮、安装在车架侧边底部的履带轮、安装在车架尾端的履带张紧轮、至少一个安装在车架侧边顶部的履带支撑轮和履带;左、右两侧履带行走机构的传动轮分别与同侧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轮传动连接;

所述车架的尾部安装有左、右两组旋耕机;所述旋耕机包括旋耕机壳体、安装在旋耕机壳体内的旋耕刀轴、装配在旋耕刀轴上的旋耕刀,以及固定安装在旋耕机壳体顶部的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耕刀轴传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尾部固定有旋耕机安装支架,所述旋耕机壳体的顶部固定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旋耕机安装支架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芽尖向上直立种植和连续种植的技术性难题,克服了大蒜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技术阻碍,为大蒜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负压选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负压选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选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皮带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蒜种传输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蒜种传输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蒜种调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快速落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快速落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落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快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蒜种辅料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蒜种留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续播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播种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掩土播种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履带式行走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包括种植机和牵引行走车。

所述种植机包括主要由下机架11、中间机架12和上机架13构成的种植机架,所述下机架11上安装有行走轮14。所述上机架13上从后向前依次安装有负压选种装置2、皮带传送装置3和蒜种传输分配装置4;所述中间机架12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蒜种调向装置5、快速落种装置6和蒜种辅料分离装置7;所述下机架11的顶部固定有负压罐17,下机架11的中部固定有储水箱16和水泵15,所述水泵15位于储水箱16的后侧,其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储水箱16的出水口;所述储水箱16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能快速复位的连续播种机构8。所述牵引行走车为履带式行走车10,所述履带式行走车10的尾部设有旋耕机和用于牵引种植机构的牵引杆107,在履带式行走车10上设置有plc控制中心。

参照图2-图4,所述负压选种装置2包括顶部敞口的选种壳体21和选种装置;所述选种壳体21的中部固定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的后侧为储种仓,储种仓的底板为前底后高的斜面;所述隔板22的前侧为选种仓;所述隔板2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容蒜种从储种仓进入选种仓的贯通口;所述选种装置安装在选种仓内,包括负压筒体23和对称设置在负压筒体23两端上的吸种盘24,所述吸种盘24与隔板上的贯通口一一对应;所述吸种盘24与负压筒体23为一体结构且与负压筒体23内腔相连通,两个吸种盘24的两侧面上都均匀设置有吸蒜孔25,每个吸蒜孔25处均固定设置有托蒜板26;所述负压筒体2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选种仓两侧的侧壁上,其中一端封闭并固定连接有动力输入轴29,另一端开口并安装有负压连接嘴27;所述负压连接嘴27通过密封轴承件安装在负压筒体23的开口端上,外端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管的负压管接嘴28;所述选种仓的前侧壁上与吸种盘24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固定有用于封堵吸种盘24两侧面上吸蒜孔25的封堵板210;所述动力输入轴29上装配有选种驱动电机;所述负压管接嘴28通过负压管连接负压罐17。

参照图5,所述皮带传送装置3位于负压选种装置2的前侧,包括左支架34、右支架31、主动轴32、从动轴37、张紧轴310、传动轴312和传送带38;所述左支架34与右支架31相互平行;所述左支架34/右支架31上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蒜种数量的计数传感器311,所述计数传感器311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计数信号;所述主动轴32、从动轴37、张紧轴310、传动轴312相互平行,且两端分别装配在左支架34、右支架31上;所述主动轴32的一端上装配有传送驱动电机,各轴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32位于从动轴37的后侧,且从动轴37的水平高度高于主动轴32的水平高度,所述张紧轴310位于从动轴37的下方偏后的位置,所述传动轴312位于从动轴37的下方、张紧轴310的前方;所述传送带38设有左、右两条,与所述吸种盘24一一对应,且装配绕行在主动轴32、从动轴37、张紧轴310上;所述传送带38的上方设置有八字型的蒜种理顺装置36,所述蒜种理顺装置36沿传送带38的运行方向设置,且前端口小,后端口大;所述传送带38的上行部分与下行部分之间设置有负压盒39,负压盒39通过负压管连接负压罐17;所述负压盒39与传送带38相对应的部位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孔;所述传送带38上均布有网孔;所述左支架34的顶部与右支架31的顶部之间固定有横杆35,所述蒜种理顺装置36固定在横杆35的底部;所述负压盒39与横杆35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杆33。

参照图6-图7,所述蒜种传输分配装置4位于皮带传送装置3的前侧,包括沿蒜种运行方向安装在上机架13上的蒜种传输辊组;所述蒜种传输辊组包括若干个固定托辊组和若干个升降托辊组,所述升降托辊组与固定托辊组间隔排布,且升降托辊组在后,固定托辊组在前;所述上机架13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固定托辊组的支撑架47,所述固定托辊组中每个固定托辊45的两端都分别装配在两侧的支撑架47上,且固定托辊45的端部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451;两侧支撑架47的外侧上部固定有上压轮支架48,所述上压轮支架48位于固定托辊45的端部上方,且在上压轮支架48上间隔装配有若干个上压轮49;两侧支撑架47的外侧下部都安装有下行同步带轮410,所述下行同步带轮410的下方固定有下压轮支架411,所述下压轮支架411上间隔装配有若干个下压轮412;所述升降托辊组包括若干个升降托辊44、升降托辊架43和升降驱动气缸42,所述升降驱动气缸42的缸体固定在上机架13上,其活塞杆的顶端与升降托辊架4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托辊44的两端分别装配在升降托辊架43的侧壁上,且升降托辊44的外端上都固定安装有升降同步带轮441;两侧支撑架47外侧的同步轮组上分别装配有一条同步带46,两条同步带46分别向后与传动轴312两端上的同步带轮相连接;所述同步带46的上行部分在上压轮49与上行同步带轮451之间穿行,同步带46的下行部分在下压轮412与下行同步带轮410之间穿行,所述升降托辊44升到高位时,升降同步带轮441接触同步带46的上行部分并受同步带46驱动,所述升降托辊44降到低位时,升降同步带轮441接触同步带46的下行部分并受同步带46驱动。

所述固定托辊组包含有3个固定托辊45,其中,位于中间的固定托辊的右端上固定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451,前、后两个固定托辊的左端上固定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451;每个固定托辊组的后侧均设置有左、右两个独立工作的升降托辊组,所述升降托辊组包含有3个升降托辊44,且3个升降托辊44的外端上都固定安装有升降同步带轮441;各个升降驱动气缸42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参照图8-图9,所述蒜种调向装置5位于蒜种传输分配装置4的下方,包括顶部敞口的盒体51,所述盒体51内装配有若干组调向器52和若干个均水器53,所述均水器53与每一组调向器一一对应,每两个均水器53为一组,共同连接一个进水管55,进水管55通过管道连接水泵15的出水口;每个调向器52都装配有用于监测调向器内是否有蒜种落入的落种传感器,所述落种传感器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监测信号;各组调向器中所包括的调向器的数量相同,每个均水器53都配置有与每组调向器中调向器数量相对应的分水嘴,每个分水嘴上安装有电磁阀54,各个电磁阀54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所述调向器52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在一个固定托辊组的下方;所述调向器52包括调向上筒体521和调向下筒体523,所述调向上筒体521的直径大于调向下筒体523的直径;所述调向上筒体521的下端侧壁上装配有与其筒壁切线相交的进水嘴524,每组调向器的进水嘴524分别通过软管与电磁阀54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调向上筒体521的筒壁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列透水孔522,每一列透水孔从上到下纵向排布;所述盒体51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内径与所述调向下筒体523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调向下筒体523贯穿装配孔,并固定在盒体51的底板上。

参照10-12,所述快速落种装置6位于蒜种调向装置5的下方,包括若干个快速落种单元;所述快速落种单元包括支撑板61和若干个均匀排布装配在支撑板61上的落种机构,所述落种机构包括落种上筒体661、落种下筒体663以及设置在落种上筒体661与落种下筒体663之间,能够快速开闭的快门装置;所述落种上筒体661贯穿支撑板61,并固定装配在支撑板61上,所述落种上筒体661与调向下筒体523一一对应,且落种上筒体661的顶口与调向下筒体523的底口相对接。所述落种上筒体661内安装有用于监测落种上筒体661内是否有蒜种进入的进种传感器,所述进种传感器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监测信号。

所述落种下筒体663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排水孔664;所述支撑板61上还装配有驱动快门装置快速开闭的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板61的一端上固定有呈u形结构的固定座6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落种驱动气缸62、第一驱动杆63和传动总成;所述落种驱动气缸62横向设置,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其缸体末端固定在固定座64其中一个纵向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杆63上带有径向的齿槽,其末端与落种驱动气缸62的活塞杆前端传动连接,前端横向贯穿固定座64的另一个纵向板;所述传动总成包括传动轴、固定在传动轴顶端的传动齿轮65和固定在传动轴底端的传动带轮651,所述传动轴贯穿支撑板61,并通过轴承装配在支撑板61上;所述传动齿轮65与第一驱动杆63上的齿槽常啮合。

所述落种上筒体661上位于支撑板61下方的部位通过轴承安装有落种同步带轮666;所述支撑板6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传动带张紧轮652;各个落种机构的落种同步带轮666、各个传动带张紧轮652通过传动带与传动带轮651传动连接;所述落种下筒体663的顶部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纵向轴665与落种上筒体661的底部相连接。

参照图13,所述快门装置位于落种下筒体663的顶口部位,包括若干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门板668,所述门板668中间的顶角套接在纵向轴665上,其外侧的顶角上装配有导向柱669;所述落种下筒体663的顶口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轨盘662,所述导向轨盘662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弧形的导向孔667,所述导向柱669贯穿导向孔667,且顶端与落种同步带轮666固定连接;落种同步带轮666转动时带动导向柱669,导向柱669沿导向孔667往复运动,导向柱669带动门板668绕纵向轴665往复摆动,实现快门装置的快速开闭。

参照图14,所述蒜种辅料分离装置7位于快速落种装置6的下方,包括顶部敞口的箱体71,所述箱体71内对称设置有两组蒜种留存机构,两组蒜种留存机构的下方都设置有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落种通道715。

参照图14、16,所述蒜种留存机构包括留存驱动气缸72和若干个受留存驱动气缸72控制进行开合的蒜种留存嘴75。所述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上下一一对应,所述挡板710设置在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之间,且在挡板710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连通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的落种通孔713;所述箱体71的至少一个侧板的下部设置有辅料回收孔714。所述箱体71前、后侧板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留存气缸支架73,两组蒜种留存机构的留存驱动气缸72分别固定在两个留存气缸支架73上;所述留存气缸支架73两端的下方分别设有留存嘴支架718,所述留存嘴支架718固定在箱体71的内壁上;所述留存气缸支架73的下方设有两组蒜种留存嘴装置,所述蒜种留存嘴装置包括一号板74和二号板76,所述一号板74与二号板76长边相对接,且它们相对接的边缘上分别均匀设有若干个半圆形槽,其中,所述一号板74的各个半圆形槽的底部固定分别设有半锥形结构的内半嘴751,所述二号板76的各个半圆形槽的底部固定分别设有半锥形结构的外半嘴752;所述内半嘴751与外半嘴752组合形成能开合的蒜种留存嘴75;所述一号板74、二号板7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号转轴741、二号转轴761安装在前、后两个留存嘴支架718上;所述留存驱动气缸72的活塞杆向下,其底端固定安装横向的同步杆79,所述同步杆79的两端上分别固定有纵向的第二驱动杆77,所述第二驱动杆77的下端从一号板74与二号板76对接边缘的中部贯穿,其内外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牵拉杆78,内、外两个牵拉杆78的底端分别铰接在一号板74、二号板76上。

参照图14、15,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挡板驱动气缸712和受挡板驱动气缸712控制进行往复运动的挡板710;所述前、后两个留存嘴支架718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挡板滑轨717,所述挡板滑轨717固定在箱体71的内壁上;所述挡板710的前、后侧边分别卡装在前、后两个挡板滑轨717的轨道槽内;所述箱体71的底板中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挡板气缸支架711,两组挡板机构的挡板驱动气缸712分别固定在两个挡板气缸支架711上,其活塞杆的顶端与挡板710固定连接,驱动挡板710沿挡板滑轨717往复运动;所述挡板710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孔716。

所述留存驱动气缸72和挡板驱动气缸712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参照图17,所述连续播种机构8包括支架总成、播种总成和复位拉簧81。

所述支架总成包括水平支架86、垂直固定在水平支架86前、后两端的前立柱82、后立柱88以及固定在水平支架86底面上的播种支架滑轨87;所述前立柱82、后立柱88分别上下贯穿并固定在水平支架86的前、后端上,并固定在下机架11上;所述前立柱82下部的后侧壁上固定有前位置传感器83,所述后立柱88下部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后位置传感器89;所述前位置传感器83、后位置传感器89均连接于plc控制中心,向plc控制中心传送实时监测信号。

所述播种总成包括排种机构和播种机构;所述排种机构包括排种支架812、安装在排种支架812上的排种驱动气缸815和若干个受排种驱动气缸815控制进行开合的排种嘴814。排种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所述蒜种留存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实际工作时,各个排种嘴814与各个落种通道715一一对应,且排种嘴814的顶口与的落种通道715的底端口之间连接有排种通道。

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支架85和若干组安装在播种支架85上播种嘴总成,所述播种支架85的顶部固定有能匹配安装在播种支架滑轨87上的滑块84;所述复位拉簧81水平设置,其后端与播种支架85的前端相连接,前端固定在下机架11前侧的固定架上。

参照图18,所述播种嘴总成包括播种嘴装置和驱动播种嘴装置升降的播种升降气缸914;各组播种嘴总成的播种升降气缸914的缸体从前到后依次固定在播种支架85上;所述播种升降气缸914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所述播种嘴装置包括播种嘴壳体913和自掩土播种嘴机构;所述播种升降气缸914的活塞杆底端与播种嘴壳体913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

参照图19,所述自掩土播种嘴机构包括两组播种嘴和驱动两组播种嘴动作的播种驱动机构;所述播种嘴包括落种管99和受播种驱动机构控制而开合的锥形嘴,所述落种管99位于播种嘴壳体913内,且其顶端口向上穿出播种嘴壳体913,其底端外壁上对称固定有前、后两个转轴座95。所述锥形嘴位于播种嘴壳体913的下方,且与落种管99上下对应且连通;所述锥形嘴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掩土孔92;所述锥形嘴由两个对称的半嘴体构成,所述半嘴体的底部为半圆锥体结构91,所述半圆锥体结构91的上方为半圆柱体结构93,所述半圆柱体结构93的顶端对称固定有前、后两个转轴94,所述前、后两个转轴94分别装配在前、后转轴座95上;所述掩土孔92均匀设置在半圆柱体结构93的下部。

所述播种驱动机构包括播种驱动气缸912、横向联动杆910和两个纵向推拉杆组,所述播种驱动气缸912固定在播种嘴壳体913内,位于两个落种管99之间;所述横向联动杆910位于播种驱动气缸912的上方,且播种驱动气缸912的活塞杆顶端与横向联动杆910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联动杆9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套接左、右两个落种管99的滑套98;每组播种嘴机构对应一个纵向推拉杆组,每组纵向推拉杆都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落种管99内、外两侧的纵向推拉杆97;所述半圆柱体结构93的顶部外壁上固定有连接座96;外侧的纵向推拉杆顶端铰接在滑套外侧的联动杆上,底端铰接在外侧半圆柱体结构的连接座上;内侧的纵向推拉杆顶端铰接在滑套内侧的联动杆上,底端铰接在内侧半圆柱体结构的连接座上。

各个播种驱动气缸912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参照图20,所述履带式行走车10包括车架101、固定安装在车架101上的发动机106、两个变速箱105,以及安装在车架101左、右两侧的履带行走机构;所述两个变速箱105位于发动机106的前侧,左右对称并固定在车架101上,其动力输入端分别与发动机106左、右两侧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车架101前端上的履带驱动轮102、固定在履带驱动轮轮轴上的传动轮103、安装在车架101侧边底部的履带轮1016、安装在车架101尾端的履带张紧轮1014、至少一个安装在车架101侧边顶部的履带支撑轮1015和履带;左、右两侧履带行走机构的传动轮103分别与同侧变速箱105的动力输出轮104传动连接。

所述车架101的尾部安装有左、右两组旋耕机;所述旋耕机包括旋耕机壳体109、安装在旋耕机壳体109内的旋耕刀轴1010、装配在旋耕刀轴1010上的旋耕刀1011,以及固定安装在旋耕机壳体109顶部的电动马达108,所述电动马达108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耕刀轴1010传动连接;所述车架101的尾部固定有旋耕机安装支架1013,所述旋耕机壳体109的顶部固定有连接耳1012,所述连接耳101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旋耕机安装支架1013上。

采用履带式行走车作为种植机的牵引车,在田间行走的稳定性好,能保证种植机的正常作业效率,同时,在履带车车架尾部安装有旋耕机,能在牵引种植机的同时进行整地,而且,整地在播种之前,使土壤松软,更有利于大蒜播种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种植机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一、负压选种

选种驱动电机驱动负压筒体23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吸种盘24转动,由于负压连接嘴27通过密封轴承件安装在负压筒体23的开口端上,在保证气密性的同时,负压连接嘴27不会随同负压筒体23转动;负压罐17使负压筒体23及吸种盘24内腔中产生负压(负压强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后,各个吸蒜孔25都产生吸附力。

将经过精选的蒜种导入储种仓内,蒜种通过贯通口进入选种仓内,位于吸种盘24附近的蒜种被托蒜板26铲起,并被吸蒜孔25的吸附力吸附在吸种盘24的侧壁上,随着吸种盘转动;当吸附有蒜种的吸蒜孔25转动至与封堵板210重叠时,封堵板210插在蒜种与吸蒜孔25之间,蒜种失去吸附力,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吸种盘24,落在传送带38上。

二、皮带传送,调整蒜种牙尖方向

负压罐17使负压盒39产生负压(负压强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并通过负压吸孔对传送带38上的蒜种产生一定的吸附力;

传送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轴32,主动轴32驱动两条传送带38;由于蒜种的形状不规则,蒜种落在传送带38上时,其芽尖的朝向也不规则;蒜种在负压吸附作用下,附着在传送带38上并随传送带38向前运行,当蒜种运行至蒜种理顺装置36的前端口时,被蒜种理顺装置36理顺成芽尖向前的状态再继续向前运行,直至落在升降托辊组上。

三、蒜种传输分配

蒜种从传送带38上落在最后一排的两个升降托辊组上,升降托辊组的初始位置是高位;当升降托辊组前侧的调向器52内的落种传感器监测到该落种传感器内没有蒜种时,plc控制中心控制相应的升降驱动气缸42收缩活塞杆,将该组升降托辊降至低位,蒜种在升降托辊组的驱动下向前运行,并落入相应的调向器52内,此时,该调向器52内的落种传感器监测到有蒜种落入,plc控制中心控制相应的升降驱动气缸42伸出活塞杆,将该组升降托辊升至高位,后续的蒜种在该组升降托辊的驱动下向前运行,经前侧固定托辊组的驱动,再运行至第二排的升降托辊组上。

然后,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对各调向器52完成蒜种分配。全部调向器52都分配蒜种后,传输辊组上多余的蒜种回收至种植机上配置的余种回收容器中;

四、蒜种调向

调向器52内的落种传感器监测到有蒜种落入时,plc控制中心打开与该调向器52的进水嘴相连接的电磁阀54,均水器53向上筒体521内注水,水流在上筒体521内壁由下向上呈螺旋状流动。由于蒜种的重心位于靠近其弧形部位的中下位置,在螺旋状水流的催动作用下,原本不规则落在上筒体内的蒜瓣瞬间调整为芽尖向上的直立状态,plc控制中心关闭电磁阀54的瞬间,蒜种保持该直立状态下落,从而实现蒜种芽尖向上的直立种植。

所述上筒体521的筒壁上部设置的透水孔522的作用是:螺旋状水流上行至透水孔522时,就从透水孔522向外排出上筒体521,一方面可防止螺旋状水流从上筒体521的顶口喷出时也将蒜种带出,另一方面也可保持落入各个调向器的蒜种在上筒体521内高度的一致性。

水流的压力大小与蒜种的自身重力的匹配关系可通过本领域常规实验进行确定,并通过plc控制中心进行设定。

五、快速落种

图10、图11所示的快速落种单元,一台种植机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若干个该快速落种单元。当蒜种在调向器52中完成芽尖方向调整为向上后下落时,plc控制中心控制驱动气缸62伸出活塞杆,第一驱动杆63带动传动齿轮65,传动齿轮65带动传动轴,传动轴带动传动带轮651,进而通过传动带同时驱动4个落种机构的落种同步带轮666,落种同步带轮666转动时带动导向柱669,导向柱669沿导向孔667运动,导向柱669带动门板668绕纵向轴665摆动,实现快门装置的快速打开;蒜种快速通过快门装置后,落入蒜种留存嘴75中,同时,plc控制中心控制驱动气缸62缩回活塞杆,第一驱动杆63反向带动传动齿轮65,传动齿轮65带动传动轴反转,传动轴带动传动带轮651,进而通过传动带同时驱动4个落种机构的落种同步带轮666,落种同步带轮666反向转动时带动导向柱669,导向柱669沿导向孔667反向运动,导向柱669带动门板668绕纵向轴665反向摆动,实现快门装置的快速闭合。

由于蒜种在蒜种调向机构中调向是通过螺旋状水流的催动作用实现的,因此,会有水随同蒜种同时下落,当蒜种和水通过快门装置,进入下筒体663时,蒜种继续保持芽尖向上直立下落,而大部分的水则通过下筒体663筒壁上设置的多个排水孔664排出。

六、蒜水分离

蒜种落入蒜种留存嘴75中时,蒜种留存嘴75的底口为合拢状态,蒜种留存在蒜种留存嘴75中;当留存驱动气缸72受plc控制中心的控制而伸出活塞杆时,会驱动同步杆79向下,同步杆79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驱动杆77向下运动,第二驱动杆77通过两侧的牵拉杆78推动一号板74和二号板76绕各自的转轴转动,各个蒜种留存嘴75的底口向外张开,留存在蒜种留存嘴75内的蒜种落下;然后,plc控制中心控制留存驱动气缸72的活塞杆回缩,驱动同步杆79向上,同步杆79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驱动杆77向上运动,第二驱动杆77通过两侧的牵拉杆78拉动一号板74和二号板76绕各自的转轴反向转动,各个蒜种留存嘴75的底口向内合拢,等待下一个蒜种落入。

当蒜种落入蒜种留存嘴75的瞬间,挡板710处于隔离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的状态,即挡板710上的落种通孔713与蒜种留存嘴75、落种通道715错开,挡板710的板体将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隔开;当蒜种留存嘴75的底口张开的瞬间,plc控制中心控制挡板驱动气缸712的活塞杆推动挡板710,使落种通孔713与蒜种留存嘴75、落种通道715上下对齐,将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连通,蒜种留存嘴75内的蒜种向下穿过落种通孔713,进入落种通道715,并通过排种通道落在排种嘴813内。同时,plc控制中心控制挡板驱动气缸712的活塞杆拉动挡板710回位,将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隔开,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

此外,作为辅料的水与蒜种分离后,落在挡板710上,并通过各个落种通孔713及条形孔716汇流至箱体71的底板上,最后通过辅料回收孔714回流至储水箱16内,循环使用。

七、连续播种

复位拉簧81的初始状态是收缩状态,播种总成的初始位置是位于支架总成的前部;在当蒜种落入排种嘴813中时,plc控制中心向排种驱动气缸815发送动作指令,使排种嘴813张开,蒜种通过落种管99进入锥形嘴后,plc控制中心向排种驱动气缸815发送动作指令,使排种嘴813闭合,等待下一个排种周期。

当各个锥形嘴中都留存蒜种时,plc控制中心向位于播种支架85末端的播种升降气缸914发送动作指令,该播种升降气缸914的活塞杆伸出,向下推动播种嘴装置向下运动;当该组播种嘴装置的锥形嘴插入到泥土中时,播种机构不再随支架总成运动,即支架总成继续随种植机向前运动,播种机构则停在原地,复位拉簧81开始逐渐拉伸;当最后一组的播种嘴装置的锥形嘴播种完成时,前面一组的播种嘴装置的锥形嘴插入到泥土中进行播种,同时,最后一组的播种嘴装置在其播种升降气缸的驱动下升起;这样,各组播种嘴总成从后向前依次连续进行播种动作;当播种支架85的末端接近后位置传感器89时,后位置传感器89向plc控制中心传送位置信号,plc控制中心向位于播种支架85前端的播种升降气缸发送动作指令,该播种升降气缸将对应的播种嘴装置向上提起,此时,播种机构失去阻力,复位拉簧81回缩,拉动播种支架85沿播种支架滑轨87向前滑动,当播种支架85的前端接近前位置传感器83时,前位置传感器83向plc控制中心传送位置信号,plc控制中心控制各工作单元进入下一个播种周期。

播种嘴总成的播种动作如下:当播种嘴装置的锥形嘴插入到泥土中时,plc控制中心启动播种驱动气缸912,播种驱动气缸912向下拉动联动杆910,联动杆910驱动两组纵向推拉杆97的底端向外拉动两个半嘴体,使锥形嘴张开,蒜种直立落入田中,同时,周围的泥土通过掩土孔92覆盖在蒜种上;然后,播种升降气缸914向上提升播种嘴壳体913,锥形嘴随播种嘴壳体913向上运动;锥形嘴离地后,播种驱动气缸912向上推动联动杆910,联动杆910驱动两组纵向推拉杆97的底端向内拉动两个半嘴体,使播种嘴合拢,等待下一颗蒜种落入。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