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防堵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3794发布日期:2020-05-06 22:2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防堵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防堵接管。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防止旱、涝、渍灾,为了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工程。目前正在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新型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滴灌等技术,均是通过管径为毫米级的微喷头或者滴头等来灌溉,均存在对水质要求高的先天缺陷。因此,喷灌和滴灌系统中均配置有防堵接管来有效防止管道堵塞。

但是申请人注意到现有防堵接管的内部流道设计使得过滤网在现有的农田使用条件下容易堵塞影响流通,需要频繁更换。同时滤网均固定在管体内部,在长期使用后,不便于更换滤网,导致使用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防堵接管,该接管通过内外可拆卸地套设的管体、异径的内管体来改善接管内部的流道,延长过滤网的使用寿命同时实现过滤网的便捷更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防堵接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具有:

第一端,所述第一端封闭;

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上开设有连通孔;

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开设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上;以及

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孔和所述连通孔,且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设为圆形;

内管体,所述内管体从所述连通孔伸入或伸出所述管体,且所述内管体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管体内,所述内管体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管体连接;

异径管,所述异径管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异径管的小头部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异径管的大头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端之间存在间隙,且所述异径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流道的轴线共线;以及

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套设于所述异径管的大头部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上对应于所述异径管与连接部之间的位置。

可选的,进水孔包括入水段,所述入水段切向地通入所述第一流道内。

可选的,所述入水段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异径管的轴线。

可选的,所述入水段对应所述小头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管体垂直布置。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螺纹旋接于所述连通孔内。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上开设有贯通所述连接部的安装孔,所述小头部固定套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的内端面上开设有沉积槽。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可拆装的套设于所述大头部的径向内侧,所述过滤网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筒的径向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堵接管中的内管体从连通孔伸入管体内部固定后,内管体和管体的第一流道之间构成一变径环形空腔。在小头部段,该环形空腔的流通面积最大。沿异径管的轴向,从小头部侧向大头部侧的方向,环形空腔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因此,水从进水孔进入后,至少有一部分水在该环形空腔内的运动形式为旋流,并带动其他水做旋流运动,在该环形空腔内旋转,此时,水流中的砂石等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第一流道的侧壁上,远离位于第一流道轴线上的大头部端部内的过滤网。从而延长了过滤网的使用寿命。

过滤网固定在异径管的大头部端部,更换过滤网时,将内管体从管体内拆卸下来即可进行更换过滤网的操作。

而沉积的砂石等杂质可收集在沉积槽里面。在更换过滤网时,同时清洁管体即可清理出管体内积累的砂石等杂质。

此外,为了便于拆装过滤网,还可以额外布置一个固定套筒,固定套筒通过嵌入、卡接或者旋接或者其他等同方式与大头部连接,可以将固定套筒作为与过滤网配套使用的备件使用,更换时,将固定套筒和过滤网一起更换。相较于现有技术,更换更方便快捷。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管体,1.1-第一端,1.2-第二端,1.3-第一流道,1.4-沉积槽,2-内管体,2.1-连接部,2.2-异径管,2.2.1-小头部,2.2.2-大头部,2.3-过滤网,3-进水管,4-出水管,5-固定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农田水利灌溉用防堵接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具有:第一端1.1,所述第一端1.1封闭;第二端1.2,所述第二端1.2上开设有连通孔;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开设于所述管体1的外侧壁上;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孔和所述连通孔,且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1.3,所述第一流道1.3的截面设为圆形;

以及内管体2,所述内管体2从所述连通孔伸入或伸出所述管体1,且所述内管体2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管体1内,所述内管体2包括: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管体1连接;异径管2.2,所述异径管2.2与所述连接部2.1固定连接,且所述异径管2.2的小头部2.2.1贯穿所述连接部2.1,所述异径管2.2的大头部2.2.2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端1.1之间存在间隙,且所述异径管2.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流道1.3的轴线共线;过滤网2.3,所述过滤网2.3固定套设于所述异径管2.2的大头部2.2.2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管体1的外侧壁上对应于所述异径管2.2与连接部2.1之间的位置。

具体的,管体1和内管体2均由工程塑料分别一体成型,或者金属管,例如不锈钢管分别加工成型,也可采用塑复金属管加工成型。

管体1可以构造为矩形管、圆形管或者具有限定形状的异型管,例如六边形管。管体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孔。封闭的一端即为第一端1.1,开口的一端即为第二端1.2。第二端1.2上所开的孔即为连通孔,同时管体1通过该连通孔于管体1内构造有与连通孔俩通的流道。同时在管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

在没有组装内管体2时,流道连通进水孔和连通孔。且流道至少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流道1.3,即并不限定管体1内部的流道的截面与管体1的外形一致。第一流道1.3是为了配合内管体2而构造和布置。因此,流道与进水孔连通的部分,也即不是第一流道1.3的部分的截面可以构造为圆形,也可以构造为具有限定形状的椭圆形。该部分流道也可以是直流道,也可以是就有限定的蜿蜒形状的流道,例如按照正弦曲线构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示出了管体1的一种外形实施方式,即管体1构造为圆管,其外部和内部截面均为圆形。其内部流道仅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流道1.3,此时,管体1内部的腔室即为第一流道1.3。在管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贯通管体1的侧壁与流道连通的进水孔。同时,在管体1的侧壁上通过一体成型构造或者焊接或者热塑或者其他等同手段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与进水孔连通,用于将灌溉系统中的水导入到管体1中。

而内管体2布置在管体1内部的流道中,且内管体2的一端与管体1连接,另一端沿管体1的轴向伸入管体1中,且保持悬空状态。具体的,内管体2从连通孔伸入或者伸出管体1。其中,内管体2上与管体1连接的一端即为连接部2.1,悬空的一端即为异径管2.2。内管体2内部也形成一共水从接管流出的第二流道。

异径管2.2的轴线与第一流道1.3的轴线共线,即保持与管体1至少部分的同轴布置。此处的异径管2.2优选为同心异径管2.2。

异径管2.2的大头部2.2.2面向第一端1.1的端面布置,且大头部2.2.2与第一端1.1的端面之间存在间隙,异径管2.2也通过该大头部2.2.2、所述间隙与流道连通。异径管2.2通过小头部2.2.1与连接部2.1固定连接并贯穿连接部2.1。容易理解的,异径管2.2通过小头部2.2.1将从进水孔进入,流经流道、间隙、大头部2.2.2的水从管体1导出,进入灌溉系统中的下一阶段,例如喷头系统中。

具体的,连接部2.1可选为螺帽、套筒、嵌装螺母等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管体1的第二端1.2的外侧壁上加工有螺纹,而连接部2.1采用套筒形式,在套筒的内侧壁上加工有外螺纹,通过螺纹将连接部2.1旋接于管体1上。而套筒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连通孔连通的安装孔,小头部2.2.1通过焊接固定在安装内,从而将异径管2.2固定在连接部2.1上,也将内管体2可拆装地固定在管体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管体1的连通孔的侧壁上加工有内螺纹,连接部2.1采用内外牙螺母形式,其外侧壁上加工有外螺纹,连接部2.1通过上述螺纹旋接于管体1的连通孔内。优选的,连接部2.1上靠近外界的端面与管体1的第二端1.2端面平齐,以保持接管整体的结构紧凑与外形的一体化。连接部2.1上开设有贯通连接部2.1的安装孔,小头部2.2.1通过焊接固定在安装内,从而将异径管2.2固定在连接部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小头部2.2.1也可通过卡接、插接、扣接或者热塑或者其他的等同方式固定在连接部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连接部2.1上固定有出水管4,出水管4通过焊接或者粘接或者热塑或者其他等同方式固定在连接部2.1上,且出水管4的轴线与小头部2.2.1的轴线共线。出水管4的外部结构形式可加工为圆柱形、六棱柱、四棱柱等形式,从而在安装时,可以通过扳手操作出水管4将连接部2.1旋进旋出,实现内管体2与管体1的可拆装固定。

具体的,异径管2.2的大头部2.2.2径向内侧固定有过滤网2.3,过滤网2.3用于过滤流经异径管2.2的水流,将砂石等杂质拦截。可选的,过滤网2.3可以直接通过卡箍固定在大头部2.2.2上。

此外,当过滤网2.3直接装在内管体2上时,由于内管体2与灌溉系统中的水管连接,质量较重,工人不易将内管体2拿起。特别是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将内管体2从管体1上取下后,内管体2及其连接的水管在重力作用沿山坡或者台阶滑下,不利于工人握住内管体2进行更换过滤网2.3等精细的操作,可能出现损坏过滤网2.3的意外情况。为了便于拆装过滤网2.3,还可以额外布置一个固定套筒5,固定套筒5通过嵌入、卡接或者旋接或者其他等同方式与大头部2.2.2连接,再将过滤网2.3安装在固定套筒5上。从而,在更换过滤网2.3时,工人可以通过工具较简单地将固定套筒5从大头部2.2.2上取下,再在固定套筒5上小心翼翼地更换过滤网2.3,不受实时作业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将固定套筒5作为与过滤网2.3配套使用的备件使用,更换时,将固定套筒5和过滤网2.3一起更换。

如图2所示,内管体2从连通孔伸入管体1内部固定后,内管体2和管体1的第一流道1.3之间构成一变径环形空腔。在小头部2.2.1段,该环形空腔的流通面积最大。沿异径管2.2的轴向,从小头部2.2.1侧向大头部2.2.2侧的方向,环形空腔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因此,水从进水管3后,至少有一部分水在该环形空腔内的运动形式为旋流,在该环形空腔内旋转,此时,水流中的砂石等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第一流道1.3的侧壁上,远离过滤网2.3。从而延长了过滤网2.3的使用寿命。

在更换过滤网2.3时,同时清洁第一流道1.3即可清理出第一流道1.3积累的砂石等杂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包括入水段,入水段切向地通入所述第一流道1.3内,从而使得水大部分都在第一流道1.3内做旋流运动,增加砂石等杂质做离心运动后停留在第一流道1.3的概率。优选的,所述入水段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异径管2.2的轴线。

具体的,所述入水段对应所述小头部2.2.1设置,水进入第一流道1.3后首先环绕小头部2.2.1旋转,再沿异径管2.2的轴向向大头部2.2.2旋转流动。使得水进入第一流道1.3后可以充分旋流,进而使得砂石等杂质可以有效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垂直布置。相较于水平布置的管体1,垂直布置的管体1中第一流道1.3内的旋流运动进行更加充分,砂石杂质等分离效果更好。同时垂直布置的管体1也便于通过离心运动分离出的杂质沉降,并积累于管体1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收集分离出来的砂石,所述第一端1.1的内端面上开设有沉积槽1.4。可选的,沉积槽1.4为锥形孔。可选的,沉积槽1.4还可构造为第一端1.1的端面上开设的若干道槽。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工作原理如下:

防堵接管构造为两个内外套设的管,其一为管体1,管体1构造为一端封闭的圆管,圆管的另一端开开孔且孔上构造有内螺纹,该孔即为连通孔,其内部开设一截面为圆形、与连通孔连通的的流道,该流道即为第一流道1.3。其二为套设于管体1内部的内管体2,内管体2包括用于与管体1连接的连接部2.1、外径变化的异径管2.2、固定在异径管2.2.2的大头部侧的径向内侧的过滤网2.3。过滤网2.3通过固定套筒5安装。管体1和内管体2均垂直布置。在管体1的外侧壁上对应于小头部的位置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切向地通入第一流道1.3内。

从而内管体2的外侧壁和管体1的第一流道1.3的内壁之间构成一变径环形空腔。在小头部段,该环形空腔的流通面积最大。沿异径管2.2的轴向,从小头部侧向大头部侧的方向,环形空腔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因此,水从进水孔切向进入后,至少有一部分水在该环形空腔内的运动形式为旋流,并带动其他水做旋流运动,在该环形空腔内旋转,此时,水流中的砂石等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第一流道的侧壁上,远离位于第一流道轴线上的大头部端部内的过滤网。从而延长了过滤网2.3的使用寿命。而水则从大头部和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异径管2.2内,最后从连接部2.1上固定的小头部流出接管。或者,留下来的砂石等杂质沉积在沉积槽1.4内。

更换过滤网2.3时,将固定套筒5和过滤网2.3一起更换。相较于现有技术,更换更方便快捷。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实用新型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