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虾用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4153发布日期:2020-06-09 19:1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虾用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养虾用撒料装置。



背景技术:

龙虾因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具有巨大的市场,从而使龙虾养殖成为了一种产业,因此每年的消耗量很大,因此就需要更多更优质的小龙虾,由于小龙虾对污染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强,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583079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养虾用撒料装置,包括养虾池,所述养虾池的侧面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杆,圆杆的表面套接有圆套,圆套的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与载物箱的侧面固定连接,载物箱内壁的侧面上通过第二固定杆与第一驱动装置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放料斗,放料斗的侧面通过弹簧与载物箱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将小龙虾未吃完的饲料进行回收处理,长期如此,剩余的饲料会将水体污染,造成小龙虾的体质下降,延长小龙虾生长周期,导致小龙虾肉质积累较慢,同时也降低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养虾用撒料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喂料板,通过观察喂料板上残留的饲料,从而决定是否加大或减少此次饲料的投入量,可更为科学的进行饲养,刮板底部会与喂料板相贴,从而刮取喂料板上残留的饲料,饲料在刮板的推动下会穿过筛网落入到收集盒内部,便于将饲料收集再利用,可避免残留的饲料污染水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虾用撒料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主体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且滑块与第一螺杆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顶部设置有同步电机,所述滑块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方设置有横板,且横板固定连接在主体上;

所述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喂料板,且喂料板通过螺栓与固定架栓接固定,所述喂料板与主体之间设置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上方倾斜设置有筛网,所述固定盒内部设置有收集盒,且收集盒与固定盒滑动连接;

所述横板下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内部设置有滑动块,且滑动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下方固定连接有推板和刮板,所述推板一侧对应着主体,所述推板另一侧对应着刮板,所述刮板底部向下凸起并与喂料板相贴,所述刮板和推板与喂料板宽度相等,所述滑动块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一端设置有减速电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电机固定连接在主体上,所述同步电机表面覆盖有防水膜。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设置为l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板远离刮板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通过胶水粘接在推板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喂料板上表面设置有螺纹。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螺杆传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螺杆贯穿滑动块,并与滑动块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焊接在主体上,所述固定杆底部为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喂料板,通过观察喂料板上残留的饲料,从而决定是否加大或减少此次饲料的投入量,可更为科学的进行饲养,刮板底部会与喂料板相贴,从而刮取喂料板上残留的饲料,饲料在刮板的推动下会穿过筛网落入到收集盒内部,便于将饲料收集再利用,可避免残留的饲料污染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将残留的饲料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其污染水体,且在避免饲料浪费的同时,保证小龙虾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操作简单,适应性强;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橡胶垫,橡胶垫对小龙虾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推板将小龙虾外壳划伤,从而导致其感染死亡,筛网对小龙虾起到隔离作用,避免小龙虾掉入到收集盒内部,收集盒与固定盒滑动连接,便于用户抽取收集盒倒取饲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喂料板与刮板相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喂料板和固定架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盒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为:1主体、2固定杆、3滑槽、4滑块、5第一螺杆、6同步电机、7固定架、8横板、9喂料板、10固定盒、11筛网、12收集盒、13滑轨、14滑动块、15推板、16刮板、17第二螺杆、18减速电机、1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虾用撒料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杆2,所述主体1两侧均设置有滑槽3,且滑槽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5,且滑块4与第一螺杆5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5顶部设置有同步电机6,所述滑块4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上方设置有横板8,且横板8固定连接在主体1上;

所述固定架7之间设置有喂料板9,且喂料板9通过螺栓与固定架7栓接固定,所述喂料板9与主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盒10;

所述横板8下表面设置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内部设置有滑动块14,且滑动块14与滑轨13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14下方固定连接有推板15和刮板16,所述推板15一侧对应着主体1,所述推板15另一侧对应着刮板16,所述刮板16底部向下凸起并与喂料板9相贴,所述刮板16和推板15与喂料板9宽度相等,所述滑动块14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杆17,所述第二螺杆17一端设置有减速电机18。

所述同步电机6固定连接在主体1上,所述同步电机6表面覆盖有防水膜,所述主体1设置为l形,所述喂料板9上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减速电机18输出轴与第二螺杆1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17贯穿滑动块14,并与滑动块14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杆2焊接在主体1上,所述固定杆2底部为圆锥形。

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由于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池内部水较浅,用户可直接将主体1底部的固定杆2插入水体的淤泥中,将主体1进行固定,用户可直接将搅拌好的饲料均匀撒在喂料板9上,然后启动同步电机6,两个同步电机6输出轴会带动第一螺杆5顺时针转动,第一螺杆5转动时会使两个滑块4沿着滑槽3方向向下运动,滑块4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7,故带动固定架7垂直向下运动,固定架7与喂料板9通过螺栓栓接固定,故带动喂料板9垂直向下运动,喂料板9会逐渐沉入水底的淤泥上,小龙虾会聚集到喂料板9上进食,当用户再次添加饲料时,同步电机6输出轴会带动第一螺杆5逆时针转动,第一螺杆5会通过滑块4带动固定架7向上运动,固定架7会同步带动喂料板9向上运动,此时喂料板9上可能还留有未爬走的小龙虾,用户可近距离的观察小龙虾是否生病,以及时作好投药准备,并且通过观察喂料板9上残留的饲料,从而决定是否加大或减少此次饲料的投入量,可更为科学的进行饲养,当喂料板9上升到顶部时,减速电机18输出轴会带动第二螺杆17转动,第二螺杆17转动时会带动滑动块14向内滑动,滑动块14会带动底部的推板15和刮板16同时运动,推板15会将停留在喂料板9上的小龙虾推走,刮板16底部会与喂料板9相贴,从而刮取喂料板9上残留的饲料,饲料在刮板16的推动下会穿过筛网11落入到收集盒12内部,便于将饲料收集再利用,可避免残留的饲料污染水体。

所述固定盒10上方倾斜设置有筛网11,所述固定盒10内部设置有收集盒12,且收集盒12与固定盒10滑动连接,所述推板15远离刮板16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19,所述橡胶垫19通过胶水粘接在推板15上。

如图3和图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推板15上的橡胶垫19对小龙虾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推板15将小龙虾外壳划伤,从而导致其感染死亡,筛网11对小龙虾起到隔离作用,避免小龙虾掉入到收集盒12内部,收集盒12与固定盒10滑动连接,便于用户抽取收集盒12倒取饲料。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同步电机6输出轴会带动第一螺杆5逆时针转动,第一螺杆5会通过滑块4带动固定架7向上运动,固定架7会同步带动喂料板9向上运动,此时喂料板9上可能还留有未爬走的小龙虾,用户可近距离的观察小龙虾是否生病,并且通过观察喂料板9上残留的饲料,从而决定是否加大或减少此次饲料的投入量,滑动块14会带动底部的推板15和刮板16同时运动,推板15会将停留在喂料板9上的小龙虾推走,刮板16底部会与喂料板9相贴,从而刮取喂料板9上残留的饲料;

参照说明书附图3和图5,推板15上的橡胶垫19对小龙虾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推板15将小龙虾外壳划伤,筛网11对小龙虾起到隔离作用,收集盒12便于用户抽取收集盒12倒取饲料。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