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3488发布日期:2020-06-16 22:33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



背景技术: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蜜蜂种类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苏威拉西蜂、绿奴蜂、西方蜜蜂与东方蜜蜂九大种类。其中中华蜜蜂,俗称“中蜂”或“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也是中国国内蜜蜂的当家品种,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在我国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选择对我国气候有着很强的适应力,不仅具有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出工早、收工晚、授粉活力强、饲料消耗少、管理简单容易等优点,还有体格大、绒毛长、抗逆性、躲避敌害能力强等特点,适合在山林地区养殖,由于驯化程度不高,具有野生特性较强的特点,易分蜂是它特有个性。

近年来,国家对养蜂业极为关注,有力促进了蜂业稳步、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养殖技术的限制,往往在分期过程由于收捕方法技术匮乏,收蜂器具原始,操作方法不到位,而导致蜂群飞逃损失极大,收蜂成功率低,养蜂效益大幅下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提高收蜂成功率,减少损失,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符合蜜蜂生物学特性的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蜜蜂收捕成功率达100%,有效减轻了养蜂人的劳动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包括集结笼和外逃框,所述集结笼与所述外逃框可拆卸连接;

所述外逃框由主框体和包覆于所述主框体侧壁的纱网组成,所述主框体包括底框、支撑杆和顶框,所述底框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顶框一体成型;

所述集结笼呈桶状锥形结构,所述集结笼底部与所述顶框相适配,并且所述集结笼的下边缘设置有收紧装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集结笼底部与所述顶框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并且所述集结笼底部与所述顶框通过锁扣/卡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市场上常见的锁扣或者卡扣作为所述集结笼和所述外逃框的连接件,便于两部分的连接及拆卸,使用简单方便。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集结笼通过硬质材料编制而成,所述硬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藤条、竹縻、铁丝、硬塑料绳。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集结笼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包覆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包覆层为深颜色的布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收捕蜜蜂爬吊结团,蜜蜂具有向上性,特别是中蜂易分蜂、易飞逃,这样分出来的蜂群用蜜蜂飞逃的收捕器盖在蜂箱口,蜜蜂自然往上爬吊结团。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收缩装置包括桶状纱布和收缩绳,所述桶状纱布一端与所述集结笼下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所述收缩绳。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桶状纱布在平时可翻转向上收附在所述集结笼外壁,将蜂团收捕后翻转下来,收紧下缘口的所述收缩绳,可快速实现蜜蜂的收捕;并且纱布为透气材质,不会产生蜜蜂闷死的现象,收捕的蜜蜂可以长途或者短途转运,也可暂时存放在黑暗处,根据需要处理好蜂巢,归蜂入巢,组建新蜂群。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桶状纱布和所述纱网均为60-80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均匀固定于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支撑杆由两个长支撑杆和两个短支撑杆组成,并且两个所述长支撑杆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短支撑杆长度相等。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两个所述长支撑杆位于同一侧,两个所述短支撑杆位于同一侧,形成前短后长的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底框呈四边形,所述顶框呈圆形。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主框体是上圆下方的梯形体。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具有以下优点:

(1)蜜蜂收捕成功率达到100%,逃脱率为0,比原先普通收蜂笼相比,收捕成功率提高43.5%;

具体的,由于普通收蜂笼只能收已结团固定了的蜂群,在分蜂时蜜蜂大量飞出,无定所,或在大树上结团、或在悬崖上结团、或自由飞去不知去向,根据收蜂统计,普通收蜂笼的平均成功率只有57.5%,通过本发明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蜜蜂全部收笼,无法逃脱,达到了很好的收捕成功率。

(2)有效减轻了养蜂人的劳动量,确保蜂群不逃脱,减少了损失,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进而大大提高了养蜂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集结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集结笼主视图的剖面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外逃框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

1为集结笼、2为外逃框、3为主框体、31为底框、32为支撑杆、321为长支撑杆、322为短支撑杆、33为顶框、4为纱网、5为收紧装置、51为桶状纱布、52为收缩绳、6为包覆层、7为锁扣/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包括集结笼1和外逃框2,集结笼1与外逃框2可拆卸连接;

外逃框2由主框体3和包覆于主框体3侧壁的纱网4组成,主框体3包括底框31、支撑杆32和顶框33,底框31通过支撑杆32与顶框33一体成型;

集结笼1呈桶状锥形结构,集结笼1底部与顶框33相适配,并且集结笼1的下边缘设置有收紧装置5。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集结笼1底部与顶框33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并且集结笼1底部与顶框33通过锁扣/卡扣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集结笼1通过硬质材料编制而成,硬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藤条、竹縻、铁丝、硬塑料绳。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集结笼1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包覆层6。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收缩装置5包括桶状纱布51和收缩绳52,桶状纱布52一端与集结笼1下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即桶状纱布52)下边缘设置收缩绳52。

需要注意的是,收缩绳52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的能够实现收紧作用的结构,不限于附图中的形式,并且收缩绳52还可以通过缝制的方式自行制作,收捕时只需将收缩绳两端系上即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桶状纱布51和纱网4均为60-80目,其中桶状纱布51长40cm。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杆32的端部均匀固定于底框31和顶框33。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32由两个长支撑杆321和两个短支撑杆322组成,并且两个长支撑杆321长度相等,均为130cm,两个短支撑杆322长度相等,均为100cm。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框31呈四边形,顶框33呈圆形。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集结笼1为桶状锥形结构,集结笼1下缘口直径为30cm,集结笼1高度为35cm。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框体3是上圆下方的梯形体。

具体的,蜜蜂集结笼1的制作,选用藤条、竹縻、铁丝、较柔韧的硬塑料绳等材料编制而成,制成的集结笼1内部和外部缝纫包覆层6,包覆层6为深颜色的布料,便于收捕蜜蜂爬吊结团,结构为桶状锥形,集结笼1下缘口直径30cm,锥形高35cm,蜜蜂集结笼1下缘口缝制60~80目的桶状纱布51,桶状纱布51长40cm,其下边缘缝制收缩绳52,在平时可翻转向上附在集结笼1外壁背部,将蜂团收捕后,翻转下来,收紧下缘口收缩绳52,纱布透气,不怕闷死,这样收捕的蜜蜂可以长途、短途转运,也可暂时存放在黑暗处,根据需要处理好蜂巢,归蜂入巢,组建新蜂群。

用于阻止蜜蜂外飞的外逃框2,底框31用四根φ10mm长110cm钢筋焊接成方形,在方形的四角处焊接上四根φ10mm前长后短的钢筋,前面两根各长130cm,后面两根长100cm,再与顶部蜜蜂集结笼1的下边缘大小相同的圆环的圆周四等分处焊接,形成一个上为圆下为方的梯形体,在圆形环状顶框33的四等分处安装锁扣7,便于与集结笼1连接,在焊接好的主框体3上用60-80目的布纱网4围好,其中仅在支撑杆32侧壁围有纱网4,主框体3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结构,使用时将顶框33与上部蜜蜂集结笼1扣锁相连。

本发明公开的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工作原理如下:

收捕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蜜蜂集结笼,集结笼选用藤条、竹縻、铁丝、较柔韧的硬塑料绳等材料编制而成,制成的收蜂笼内部和外部缝纫粗布,便于收捕蜜蜂爬吊结团,结构为桶状锥形设计;第二部分为阻止蜜蜂外飞的外逃框部分,由4根前长后短钢筋与顶部第一部分蜜蜂集结笼下边缘大小一致的圆形环焊接,再与下部为正方形方框焊接,用纱网围好,上部收蜂笼与下部阻止蜜蜂外飞的外逃框安装锁扣,在收捕时扣锁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收捕器具。

收捕器特征在于:中蜂是分蜂性非常强的蜂种,当中蜂分蜂时,将连接好的收捕器,把整个蜂箱用收捕器扣在下面,或放置到蜂箱前端巢门部位,短的一面搭在巢门上方箱体上,长的一面放在巢门前地面上,利用中蜂有向上飞行的特点,阻止了中蜂向外飞逃,只能向上飞翔、在纱网上向上爬行,到收蜂笼,最后集结于收蜂笼中,等蜂群稳定后,将集结笼和外逃框分开,将集结笼下边缘缝制收缩系绳子,平时可翻转向上附在收蜂笼外壁背部,将蜂团收捕后,翻转下来,收紧下缘口收缩绳子,纱布透气,不怕闷死,这样收捕的蜜蜂可以长途、短途转运,也可暂时存放在黑暗处,根据需要处理好蜂巢,归蜂入巢,组建新蜂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