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奶器具用的节能降耗型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2742发布日期:2020-05-20 00:2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奶器具用的节能降耗型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奶牛场挤奶用的器具的清洗系统,具体为一种挤奶器具用的节能降耗型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据调查,牛奶在与挤奶器具表面接触时会被干燥,从而缓慢附着在设备的表面上,会形成一层由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物等聚合而成的乳膜,乳膜在冲洗不干净时,留下的残留物都是较难被清除的蛋白质和无机物形成的污垢,这类污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形成鳞状的厚膜状的乳垢,并牢固地附着在器壁上。

目前大部分奶牛场挤奶器具清洗采用的酸碱液清洗模式,清洗完成后产生的混合溶液ph值为11.2,cod值为28.59,氨氮值为0.084,磷含量值为38.6。这些清洗液如果排放达到ph值为9的标准,需要稀释100倍。一个1000头存栏牧场,每天产生的酸碱清洗污水2吨,每年产生此类污水730吨,稀释成排放标准需消耗净水7.2万吨,造成极大的资源消耗。

目前,牧场的污水处理模式大多是采用预处理—mbr生化处理—超滤—深度处理模式,酸碱清洗污水因为ph值高,造成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发酵阶段出现“死床”,即杀死发酵微生物,造成污水处理失去效果。所以,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难以处理清洗挤奶器具的污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挤奶器具用的节能降耗型清洗系统,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实现了对清洗挤奶器具产生的污水进行无污染处理,达到了“零排放”的标准,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再利用,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奶器具用的节能降耗型清洗系统,系统中包括清洗用的酸、碱性溶液发生装置,关键在于:所述的酸、碱性溶液发生装置的碱性液、酸性液出液口均借助管道与盛放挤奶器具的清洗槽入口相连,所述的清洗槽的排污口连接有污水后处理机构,该污水后处理机构中包括借助管道依次设置的原水池、预处理装置、反渗透装置及蓄水池,清洗槽的排污口借助管道与原水池的入口连接,原水池的出口与预处理装置的入口相连,预处理装置的输液口与反渗透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净水出水口连接蓄水池,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水出水口连接浓缩水储料池,所述的预处理装置与反渗透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压力泵。

进一步地,所述的酸、碱性溶液发生装置包括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槽,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两个电极以及与阴、阳两个电极连接的直流供电源,所述的电解槽中的离子交换膜隔开的两个腔室外壁上设置有碱性液、酸性液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处理装置为活性炭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处理装置与反渗透装置之间还设置有超滤装置,超滤装置的入口与预处理装置的输液口连接,超滤装置的出口与反渗透装置的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进一步地,浓缩水储料池的入口通过带入水阀的进水管连接蓄水池,其出口与酸、碱性溶液发生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碱性液、酸性液出液口与盛放挤奶器具的清洗槽入口相连的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对挤奶器具清洗产生的污水进行无污染处理,经过处理的清洗污水达到了回收再利用的标准,节约了水资源,达到“零排放”标准,可为每个牧场碱性污水年排放量减少700吨,并可节约清洗液成本2万元,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达到了环境保护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酸、碱性溶液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是酸、碱溶液发生装置,2是清洗槽,3是原水池,4是预处理装置,5是反渗透装置,6是浓缩水储料池,7是蓄水池,8是压力泵,9是离子交换膜,11是超滤装置,12是入水阀,13是电解槽,14是阴、阳两个电极,15是直流供电源,图1中的连接线“—”表示管道,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图1,一种挤奶器具用的节能降耗型清洗系统中所用的酸、碱性溶液发生装置1的碱性液、酸性液出液口借助带有流量调节阀的管道均与盛放挤奶器具的清洗槽2入口相连,所述的清洗槽2的排污口连接有污水后处理机构,该污水后处理机构中包括借助管道依次设置的原水池3、预处理装置4、反渗透装置5及蓄水池7,清洗槽2的排污口借助管道连接原水池3的入口,原水池3的出口与预处理装置4的入口相连,预处理装置4的输液口与超滤装置11的入口相连,超滤装置11的出口与反渗透装置5的入口连接,所述的反渗透装置5的净水出水口连接蓄水池7,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水出水口连接浓缩水储料池6,所述的预处理装置4与反渗透装置5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压力泵8,浓缩水储料池6的入口通过带入水阀的进水管连接蓄水池7,蓄水池7中的水与浓缩水储料池6中的物料混合以达到酸、碱性溶液发生装置1所需的电解质溶液,然后将其电解质溶液输入值酸、碱性溶液发生装置1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参见图2,酸、碱溶液发生装置1包括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槽13,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两个电极14以及与阴、阳两个电极14连接的直流供电源15,所述的电解槽中的离子交换膜9隔开的两个腔室外壁上设置有碱性液、酸性液出液口。直流供电源15为借助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的3-6a、6-12v的直流电,直流稳压电源正、负极分别连至阴、阳两个电极,直流供电源15的正极连接阳极,直流供电源15负极连接阴极;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钠溶液,电解槽中设置有离子交换膜9,离子交换膜9将电解槽隔开成两个腔室,通过电解,电解槽13内的氯化钠溶液电解为盐酸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和盐酸水溶液分别从碱性液、酸性液排放至清洗槽2,将挤奶器具在清洗槽2中清洗。清洗过程中在氢氧化钠强碱性作用下,奶垢中的脂肪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钠和甘油而溶解,蛋白质在酸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断裂成分子量极小的多肽或氨基酸溶解于水。变性凝固的蛋白质往往在器壁上黏附很牢,碱很容易将其溶解除去。

酸性清洗液的原理是分解蛋白质与钙、镁等金属离子形成乳石,并络合水中的钙、镁等硬质成分,软化水质。

清洗完成后,清洗废水通过清洗槽2的排污口排至原水池3中,在原水池3中清洗废水进行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后的废水进入预处理装置4,预处理装置4为活性炭过滤装置,通过活性炭的吸附性质对废水中的一些杂质进行过滤。

清洗废水经过预处理后,通过一个高压泵8加压后进入超滤装置11和反渗透装置5,其工作原理为以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本申请中超滤装置11选用过滤能力为0.01μm的超滤膜,可截流清洗废水中的乳蛋白、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反渗透装置5选用过滤能力为0.001μm的反渗透膜,可得到过滤后的氯化钠浓缩水,得到的浓缩水通过浓缩水出水口进入浓缩水储料池6中,得到的净水通过反渗透装置5的净水出水口进入蓄水池7。蓄水池7通过入水阀12的流量调节控制、将纯净水与进入浓缩水储料池6中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混合,稀释后的氯化钠溶液可再次进入酸、碱溶液发生装置1再次进行循环利用,真正达到了“零排放”的标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