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5068发布日期:2020-09-08 13:2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浮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插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种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其提高了插秧的速度及栽插质量,实现了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在机架底部设置后支撑腿的悬浮式插秧机消除了船板式插秧机的淤苗现象,又有四驱插秧机的插秧效率,且整机价格较低。但该插秧机存在过埂困难的问题,由于有的农场的田埂即高又宽,该插秧机的后支撑腿会卡到田埂上,要好几个人的协助才能通过田埂,使用不便,严重影响该插秧机的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浮式插秧机,可顺利通过田埂,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浮式插秧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安装有行走箱,所述行走箱的输出轴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机架的后部上侧通过液压悬挂装置连接有插秧装置,所述机架的后部下侧固定连接有后支撑腿;所述机架还设置有过埂辅助机构,所述过埂辅助机构包括转动臂和连接于所述转动臂的支撑装置,所述转动臂的中部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转动臂与所述机架之间铰接有液压油缸,所述支撑装置在所述液压油缸的驱动下可使所述机架抬起。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臂,另一端安装有支撑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包括支撑臂壳,所述支撑臂壳内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支撑轮。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和伞齿轮轴,所述伞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伞齿轮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所述第二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伞齿轮与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支撑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壳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伞齿轮的第一齿轮箱、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伞齿轮的第二齿轮箱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伞齿轮轴的安装筒,所述第一齿轮箱、所述安装筒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箱顺序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是液压马达。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连接有所述后支撑腿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过埂辅助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转动臂的中部铰接在所述连接杆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式插秧机包括:机架,机架的前部安装有行走箱,行走箱的输出轴安装有行走轮,机架的后部上侧通过液压悬挂装置连接有插秧装置,机架的后部下侧固定连接有后支撑腿;机架还设置有过埂辅助机构,过埂辅助机构包括转动臂和连接于转动臂的支撑装置,转动臂的中部与机架铰接,转动臂与机架之间铰接有液压油缸,支撑装置在液压油缸的驱动下可使机架抬起,当插秧机的行走轮驶过田埂后,控制液压油缸伸出活塞杆使转动臂绕其与机架铰接点转动,支撑装置向下移动使机架抬起,后支撑腿抬高,然后行走轮向前行走将后支撑腿搭在田埂上,最后液压油缸收缩活塞杆将支撑装置抬起,行走轮继续向前行走即可将插秧机整体拖过田埂。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臂,支撑臂的一端连接于转动臂,另一端安装有支撑轮,方便插秧机在陆地上行走。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臂包括支撑臂壳,支撑臂壳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动力装置,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支撑轮,液压油缸伸出活塞杆使支撑轮落地并抬起机架,然后动力装置可驱动支撑轮向前行驶,提供一个后驱动力,过埂更为方便,且在插秧陷入水坑时,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支撑轮提供的后驱动力可驶出水坑,实现自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式插秧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悬浮式插秧机过埂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式插秧机可顺利通过田埂,不需要人力协助,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悬浮式插秧机插秧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悬浮式插秧机过埂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过埂辅助机构插秧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过埂辅助机构过埂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过埂辅助机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中,10-机架,11-横梁,12-连接杆,20-过埂辅助机构,21-转动臂,22-液压油缸,23-动力装置,24-支撑臂,251-第一齿轮箱,252-安装筒,253-第二齿轮箱,261-伞齿轮轴,262-第二伞齿轮,27-支撑轮,28-连接轴,30-发动机,31-操纵手柄,32-方向盘,33-座椅,34-行走箱,35-行走轮,36-插秧装置,37-浮板,38-后支撑腿,39-液压悬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为准,仅代表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位置关系。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悬浮式插秧机,包括:机架10,机架10的前部安装有行走箱34,行走箱24的输出轴安装有行走轮35,机架10的后部上侧通过液压悬挂装置39连接有插秧装置36,机架10的后部下侧固定连接有后支撑腿38,后支撑腿38固定在机架10的横梁11上。在机架10上还固定设置有发动机30,发动机30为整个插秧机的工作提供动力,发动机30通过传送带将动力传递给行走箱34的行走轮35。插秧装置36的底部还设置有浮板37,浮板37上设置传感器可检测水的深度,根据检测到的数据可控制插秧装置36的高度保证秧苗插入泥中。行走轮35通过方向盘32转向,并且悬浮式插秧机的行走和插秧的实现通过操纵手柄31来进行操作。在对插秧机进行操作时,操作人员可以坐在固定在机架10上的座椅33上。

如图1、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横梁1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过埂辅助机构20。过埂辅助机构20包括转动臂21和连接于转动臂21的支撑装置,转动臂21的中部与机架10铰接,转动臂21与机架10之间铰接有液压油缸22,支撑装置在液压油缸22的驱动下可使机架10抬起。其中,横梁11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12,转动臂21的中部铰接在连接杆12上,使支撑装置位于机架10靠后的位置,不会妨碍后支撑腿38搭在田埂上。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臂24,支撑臂24的一端连接于转动臂21,另一端安装有支撑轮27。支撑臂24包括支撑臂壳,支撑臂壳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动力装置23,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支撑轮27。行走轮35驶过田埂后,液压油缸22驱动转动臂21转动,带动支撑臂24和支撑轮27动作,支撑轮27落地后液压油缸22驱动转动臂21继续转动,由于支撑轮27受到地面限制不能继续向下,机架10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而抬起,后支撑腿38抬高,此时动力装置23驱动的支撑轮27与发动机30驱动的行走轮35共同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后支撑腿38即可搭在田埂上。

如图5所示,动力装置23是液压马达。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伞齿轮(图中未示出)、第二伞齿轮262和伞齿轮轴261,伞齿轮轴262的两端分别通过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262啮合,第一伞齿轮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第二伞齿轮262通过连接轴28与支撑轮27连接。支撑臂壳包括用于安装第一伞齿轮的第一齿轮箱251、用于安装第二伞齿轮262的第二齿轮箱253以及用于安装伞齿轮轴261的安装筒252,第一齿轮箱251、安装筒252以及第二齿轮箱253顺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式插秧机通过在机架上设置过埂辅助机构,由液压油缸驱动能够抬起机架使后支撑腿抬高,插秧机向前行驶将后支撑腿搭在田埂上,液压油缸收缩活塞杆将支撑装置抬起后,插秧机继续向前行走即可将插秧机整体拖过田埂,使用方便,不需要人力协助。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些仅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述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在没有经过任何创造性的劳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