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6781发布日期:2020-06-05 18:38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沉水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沉水植物给水生动物提供更多的生活栖息和隐蔽场所,又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净化水质,扩大水生动物的有效生存空间,同时,沉水植物的幼嫩部分又可供水生动物摄食,从而改善整个水生生态系统。沉水植物在水生态修复尤其是提高水的能见度和景观营造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往往由于水位太深或水系底部缺少种植土限制了沉水植物的应用。

目前有以下几种种植方法:

直接抛掷法:如金鱼藻、菹草等可直接抛入水中,适用于静水体,不适宜于流动水体。

包裹无纺布:用无纺布包裹种植土和植株根部,抛掷入水中,植株起初借助包裹内的种植土生长。适用于底部浆砌或无软底泥发育的水系,单生沉水植物以及因苗源紧张采用扦插法种植的沉水植物,如黑藻、伊乐藻、竹叶眼子菜等,对水深没有要求。但无法调节沉水植物在水中的位置高度。

容器育苗种植法:种植区水的透明度不够或种植后要立即有效果的,可将沉水植物先栽种在营养钵中,培养高状的植株后种植。菹草、黑藻以芽苞越冬,可在每年3至4月捞取芽苞,撒播在种植水域。其他还有悬袋种植法、沉袋种植法等。但都不具备调节沉水植物在水中位置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简单的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伸缩支架,位于伸缩支架上的托盘,位于托盘上的种植盒,位于种植盒上方的固定板以及位于固定板四周的围挡;所述伸缩支架为包含四根横杆及四根伸缩竖杆的长方体框架,相邻的两根伸缩竖杆之间设置横杆;所述固定板上开有种植孔。

所述种植盒为放置于托盘上的可拆卸种植盒。

所述种植盒为pvc种植盒。

所述种植孔的直径为2-5cm,形状分布为3*3、4*4、6*6或9*9。即固定板横向及竖向均匀分布三个、四个、六个或九个孔位,具体按实际情况设置。

所述伸缩竖杆由三节伸缩杆及其底端设置的锥形底柱构成。

所述伸缩竖杆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围挡的第一卡槽,和用于固定板的第二卡槽。

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厚度为0.8-1.2cm;所述固定板与种植盒底部的距离为20-30cm。

所述围挡可拆卸,所述围挡为40目-100目的304不锈钢网,高度为10-30cm,所述304不锈钢网的四周包覆卡片,所述卡片可插入第一卡槽中。

所述第一卡槽的高度为第二卡槽至伸缩竖杆顶部的距离,深度为0.4-0.6cm;每根伸缩竖杆上各设两个第一卡槽,分别位于与相邻伸缩竖杆相对的那一面;所述第二卡槽高0.8-1.2cm,深度为0.8-1.2cm,每根伸缩竖杆上各有一个第二卡槽。

所述种植盒内种植的沉水植物为苦草、刺苦草或小茨藻。其中苦草植株高度为15-30cm,生长期1-12月,3-9月份快速生长期(最适栽植期);刺苦草植株高度为25-35cm,生长期1-12月,3-9月份快速生长期(最适栽植期),小茨藻植株高度为25-35cm,生长期1-12月份,10-次年3月份快速生长期。

适用于沉水植物种植的土层可为泥岩土、缓释肥、珍珠岩、松鳞、蛭石、轻石、河沙、日向石、绿沸石、桐生砂、麦饭石、稻壳炭、红火山、小蓝药、黑火山、赤玉土、硅藻土、a2缓释肥、鹿沼土等,可按实际情况选择。各层的厚度比为2:3: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装置中固定板、围挡及种植盒为活动结构,便于随时替换沉水植物。而从实际应用和节省成本角度出发,还是需要种植盒内的基质能在沉水植物的完整生长周期提供充分的营养,因此,针对拟种植的苦草、刺苦草或小茨藻,发明人对种植盒内的种植基质进一步进行了科学的材料和粒径的配比,使得在相同条件下该基质不容易被水流冲散,能够更好地避免长期置于流动水体引起种植基质流失。优选的种植盒内从下至上依次填充泥岩土层、稻壳炭层、鹿沼土层和鹅软石层,各层的厚度比为2:3:2:1,各层的粒径范围分别为泥岩土1-2mm、稻壳炭3-10mm、鹿沼土15-30mm、鹅软石40-80mm。并且,装置中围挡的304不锈钢网目数的设置,可减少流动水体的冲击,有效防止沉水植物随水流飘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支架底部为锥体,可更好的深入河床;

2、伸缩支架上的横杆可使本装置更稳定;竖杆可伸缩,便于沉水植物停留在水体中合适的位置,如有需要,也可随时调节;

3、固定板、围挡及种植盒为活动结构,便于替换沉水植物;

4、围挡可防止沉水植物随水流飘散;

5、适用于静水体、流动水体;

6、配合种植盒内填充层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流动水体引起种植基质流失。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中托盘、种植盒及固定板剖面图;

图3为卡槽示意图;

其中,1为锥形底柱,2为横杆,3为伸缩竖杆,4为托盘,5为种植盒,6为种植孔,7为固定板,8为围挡,9为第一卡槽,10为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主要包括锥形底柱1、横杆2、伸缩竖杆3、托盘4、种植盒5、种植孔6、固定板7、围挡8、第一卡槽9、第二卡槽10等部分组成;四根锥形底柱1安装在四根伸缩竖杆3底端;相邻的两根伸缩竖杆3之间设置横杆2,构成伸缩支架;横杆2为不锈钢材质,伸缩竖杆3为不锈钢材质的三节伸缩杆,锥形底柱也为不锈钢材质。

托盘4为不锈钢材质,固定于伸缩支架的四根伸缩竖杆3上;

图2显示了托盘4、种植盒5、种植孔6、固定板7剖面结构,结合图2可见种植盒5为活动结构,pvc材质,放置于托盘4上,可拆卸;

固定板7为不锈钢材质,位于种植盒5上方,如图3,通过设于伸缩竖杆3上的第二卡槽10固定于伸缩支架上;所述第二卡槽10高1cm,深度为1cm,每根伸缩竖杆3上各有一个第二卡槽1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该固定板可以选用60目的304不锈钢网;

固定板7上开种植孔6;种植孔6的直径为3cm,形状分布为9*9;

固定板7四周设有围挡8。该围挡8位于固定板7上方,如图3,通过设于伸缩竖杆3上的第一卡槽9固定于伸缩支架上;该所述第一卡槽9设于伸缩竖杆3上第二卡槽10的上方至伸缩竖杆3顶部之间的位置,深度为0.5cm;每根伸缩竖杆3上各设两个第一卡槽9,分别位于与相邻伸缩竖杆3相对的那一面;该围挡8为60目的304不锈钢网,高度为20cm,该304不锈钢网的四周包覆卡片,通过两侧卡片分别插入相邻两根伸缩竖杆3的第一卡槽9中,实现固定。

使用时,在种植盒5中铺设泥土(具体为自下到上依次铺设厚度为2:3:2的泥岩土层、稻壳炭层和鹿沼土,泥岩土的平均粒径为1.5mm、稻壳炭的平均粒径为6mm、鹿沼土的平均粒径为16mm);沉水植物选种苦草,穿过固定板7上的种植孔6后种植于种植盒5中;后在种植盒5中的泥土表面铺设填料-鹅软石层(鹅软石的平均粒径为50mm),该鹅软石层与泥土层的厚度比为1:7;锥形底柱1插入河床,伸缩竖杆3调节高度,使沉水植物位于合适的位置,并可随时调节。苦草生长期1-12月,3-9月份快速生长期(最适栽植期)。在整个种植周期,苦草生长态势良好,植株高度为15-30cm,种植盒内基质基本未流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可伸缩沉水植物种植装置,如图1,主要包括锥形底柱1、横杆2、伸缩竖杆3、托盘4、种植盒5、种植孔6、固定板7、围挡8、第一卡槽9、第二卡槽10等部分组成;四根锥形底柱1安装在四根伸缩竖杆3底端;相邻的两根伸缩竖杆3之间设置横杆2,构成伸缩支架;横杆2为不锈钢材质,伸缩竖杆3为不锈钢材质的三节伸缩杆,锥形底柱也为不锈钢材质。

托盘4为不锈钢材质,固定于伸缩支架的四根伸缩竖杆3上;

种植盒5为活动结构,pvc材质,放置于托盘4上,可拆卸;

固定板7为不锈钢材质,位于种植盒5上方,如图3,通过设于伸缩竖杆3上的第二卡槽10固定于伸缩支架上;所述第二卡槽10高1.2cm,深度为0.8cm,每根伸缩竖杆3上各有一个第二卡槽1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该固定板可以选用100目的304不锈钢网;

固定板7上开种植孔6;种植孔6的直径为5cm,形状分布为4*4;

固定板7四周设有围挡8。该围挡8位于固定板7上方,如图3,通过设于伸缩竖杆3上的第一卡槽9固定于伸缩支架上;该所述第一卡槽9设于伸缩竖杆3上第二卡槽10的上方至伸缩竖杆3顶部之间的位置,深度为0.6cm;每根伸缩竖杆3上各设两个第一卡槽9,分别位于与相邻伸缩竖杆3相对的那一面;该围挡8为100目的304不锈钢网,高度为30cm,该304不锈钢网的四周包覆卡片,通过两侧卡片分别插入相邻两根伸缩竖杆3的第一卡槽9中,实现固定。

使用时,在种植盒5中铺设泥土(具体为自下到上依次铺设厚度为2:3:2的泥岩土层、稻壳炭层和鹿沼土,泥岩土的平均粒径为1.2mm、稻壳炭的平均粒径为8mm、鹿沼土的平均粒径为18mm);沉水植物选种小茨藻,穿过固定板7上的种植孔6后种植于种植盒5中;后在种植盒5中的泥土表面铺设填料-鹅软石层(鹅软石的平均粒径为60mm),该鹅软石层与泥土层的厚度比为1:7;锥形底柱1插入河床,伸缩竖杆3调节高度,使沉水植物位于合适的位置,并可随时调节。小茨藻植株生长期1-12月份,10-次年3月份快速生长期。在整个种植周期,小茨藻生长态势良好,植株高度为25-35cm,种植盒内基质基本未流失。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