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抛线机构的渔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9802发布日期:2020-09-08 13:3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抛线机构的渔线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线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渔线轮中一般设置有抛线机构,抛线机构通过抛线开关控制,当抛线开关向下按时,渔线轮上的线轮杯是自由转动状态,在该状态即可进行抛线,要恢复至摇柄带动转动状态,则通过回拨抛线开关或者转动摇柄实现回复。按下抛线开关后,在内部的扭簧的作用下,抛线开关能保持在该位置。而实际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灵活地使用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方式还不够灵活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式更加多样化的具有新型抛线机构的渔线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新型抛线机构的渔线轮,包括主体、设于主体上的摇柄转轴、设于所述摇柄转轴上的摇柄、抛线机构;

所述的抛线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抛线按钮、设于所述的主体内的转盘、与所述的转盘铰接的复位臂、设于所述摇柄转轴上的复位轮、设于所述主体和复位臂之间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的主体上,所述第一扭簧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的复位臂上;

所述的转盘与所述的抛线按钮连接,抛线时所述的抛线按钮向下按时带动所述的转盘向下转动,所述的转盘向下转动后带动所述的复位臂向下移动,所述的复位臂向下移动后移动至复位轮的作用范围内,此时所述第一扭簧的活动端超越所述第一扭簧的固定端,从而复位臂可保持在向下移动后的位置;

收线时转动所述的摇柄,从而所述的摇柄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的复位轮转动,所述的复位轮转动后带动所述的复位臂上移,所述的复位臂上移动后带动所述的转盘回转,当第一扭簧的活动端不再超越所述第一扭簧的固定端后,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所述的复位臂自动回位;

所述的主体上还设有可滑移的切换钮,所述的切换钮可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的切换钮与所述的转盘之间还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固定端设于所述的切换钮上,所述第二扭簧的活动端设于所述的转盘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扭簧的弹性系数;

所述的切换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抛线时转盘转动后所述的第二扭簧的活动端超越所述的第二扭簧的固定端,此时所述的第二扭簧帮助所述的第一扭簧对复位臂向下移动后位置的保持;所述的切换钮位于第二位置时,抛线时转盘转动后所述的第二扭簧的活动端不超越所述的第二扭簧的固定端,此时松开抛线按钮后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转盘及复位臂自动复位。

进一步,所述的切换钮通过定位机构达到在第一位置的定位和第二位置的定位。

进一步,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定位槽、设于所述切换钮上的定位嵌块,所述的切换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的定位嵌块嵌于不同的定位槽内。

进一步,所述的切换钮包括操作部和导向部,所述的主体内设有导向槽,所述主体的端面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的操作部从所述的窗口伸出,所述的导向部位于所述的导向槽内。

进一步,所述的定位槽设于所述导向槽的上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切换钮的设置,实现抛线开关释放后可自动复位或者需要通过操作复位,使用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满足各种场合所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切换钮位于第一位置时抛线按钮未下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切换钮位于第一位置时抛线按钮下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切换钮位于第二位置时抛线按钮未下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切换钮位于第二位置时抛线按钮下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切换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复位臂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具有新型抛线机构的渔线轮,包括主体1、设于主体1上的摇柄转轴2、设于所述摇柄转轴2上的摇柄3、抛线机构。

所述的抛线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抛线按钮4、设于所述的主体内的转盘5、与所述的转盘5铰接的复位臂6、设于所述摇柄转轴2上的复位轮7、设于所述主体和复位臂6之间的第一扭簧8,所述第一扭簧8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的主体上,所述第一扭簧8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的复位臂6上,第一扭簧8的活动端随着复位臂6的移动而移动。

所述的转盘5与所述的抛线按钮4连接,抛线时所述的抛线按钮4向下按时带动所述的转盘5向下转动,本实施例中转盘5上设有连接耳9,所述的连接耳9与抛线按钮4连接,抛线按钮4首先作用于连接耳9,再通过连接耳9带动转盘5转动。所述的转盘5向下转动后带动所述的复位臂6向下移动,所述的复位臂6向下移动后移动至复位轮7的作用范围内,此时所述第一扭簧8的活动端超越所述第一扭簧8的固定端,从而复位臂6可保持在向下移动后的位置,抛线按钮4也保持在下按后的位置和状态。

收线时转动所述的摇柄3,从而所述的摇柄转轴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的复位轮7转动,所述的复位轮7转动后带动所述的复位臂6上移,所述的复位臂6上移动后带动所述的转盘5回转,当第一扭簧8的活动端不再超越所述第一扭簧8的固定端后,在第一扭簧8的作用下所述的复位臂6自动回位,则转盘5、抛线按钮4也自动复位。复位轮7带动复位臂6上移复位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一般来说复位臂6上设有凸块10,复位轮7上设有凸齿11,通过凸齿11拨动凸块10来达到复位臂6的上移复位。

上述结构都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的主体上还设有可滑移的切换钮13,所述的切换钮13可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的切换钮13与所述的转盘5之间还设有第二扭簧12,所述第二扭簧12的固定端设于所述的切换钮13上,所述第二扭簧12的活动端设于所述的转盘5上,第二扭簧12的活动端随着转盘5的转动而移动,所述第二扭簧12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扭簧8的弹性系数。

所述的切换钮1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抛线时转盘5转动后所述的第二扭簧12的活动端超越所述的第二扭簧12的固定端,此时所述的第二扭簧12帮助所述的第一扭簧8对复位臂6向下移动后位置的保持,即增加的切换钮13及第二扭簧12没有起作用,无非就是第二扭簧12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第一扭簧8在抛线按钮下按后帮助抛线按钮保持下按后的状态而已。

所述的切换钮13位于第二位置时,抛线时转盘5转动后所述的第二扭簧12的活动端不超越所述的第二扭簧12的固定端,此时松开抛线按钮后在第二扭簧12的作用下转盘5及复位臂6自动复位,抛线按钮4也自动复位,这样在按下抛线按钮4后松开即可实现抛线按钮4的回位,而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其他操作。

所述的切换钮13通过定位机构达到在第一位置的定位和第二位置的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定位槽14、设于所述切换钮上的定位嵌块15,所述的切换钮13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的定位嵌块15嵌于不同的定位槽14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切换钮13包括操作部16和导向部17,所述的主体内设有导向槽18,所述主体的端面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的操作部16从所述的窗口伸出,所述的导向部17位于所述的导向槽18内。所述的定位槽14设于所述导向槽18的上端面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