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边坡嵌入式自吸水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1577发布日期:2020-08-05 00:1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矿山生态修复边坡嵌入式自吸水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该实用新型涉及涉及岩质边坡生态绿化领域,尤其涉及矿山生态修复边坡嵌入式自吸水绿化结构。



背景技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山的开采为我们的生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而矿山不规范的开采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逐渐显示出来,而且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石场矿山的露天开采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留下了众多大小规模不等的采石场,高陡边坡裸露的矿坑,不仅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如何对已破坏的采石场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矿山边坡绿化的技术较少,传统的绿化是将边坡按稳定坡率分级放坡后在坡顶和坡脚种植藤蔓植物,利用植物的生长来对矿山边坡进行覆盖,或者直接采用客土喷播技术;但是由于矿山边坡最大高度可能超过80m,施工难度较大,按稳定坡率放坡后影响范围大,会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且周期长;客土喷播技术无法解决客土与边坡附着力以及暴雨冲刷的问题,而且保水性差,不耐旱;若按道路边坡的绿化方式来对矿山边坡进行绿化,则投资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矿山边坡修复中绿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矿山生态修复边坡嵌入式自吸水绿化结构。用于解决传统的矿山生态修复中的绿化植物在太阳的直射下,水分蒸发快,存活率低的问题,以及降低了了传统的矿山修复中人工对绿化植物浇水的频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矿山生态修复边坡嵌入式自吸水绿化结构,包括倾斜向下设置于边坡岩体内的石槽主体,石槽主体呈长方形,还包括绿化箱结构、蓄水箱结构和过水带结构,其中:

绿化箱结构包括绿化槽、种植土层和砂卵石滤水层,所述绿化槽位于石槽中部所述砂卵石滤水层位于绿化层底部的三角区域,所述砂卵石滤水层顶部外侧设置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贯穿岩石槽的中部,所述砂卵石滤水层顶部到距石槽主体外侧的顶端5cm之间填充种植土层;

蓄水箱结构包括蓄水槽、隔水板和用以卡合隔水板的卡槽,所述卡槽距离岩石槽两侧壁的距离为30cm,宽度为0.8cm,深度为2cm,所述隔水板将石槽主体分隔为蓄水槽和绿化槽,并分别与蓄水槽和绿化槽一起形成蓄水箱和绿化箱,所述蓄水槽底部与砂卵石滤水层的顶部平齐,所述卡槽设置于石槽的底面上,采用刻槽的形式沿着石槽中心线对称设置且与侧面平行,所述隔水板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尺寸为12cm×1.5cm,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有对进入蓄水箱的水流起过滤作用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采用铆钉固定在石槽的侧壁上,所述蓄水箱上端的石壁上设有起导水作用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是沿蓄水箱的上边缘倾斜向岩石壁延伸刻槽形成;

所述绿化箱结构与蓄水箱结构通过过水带结构连通,所述过水带结构包括水带过水段和水带延伸段,所述水带延伸段穿过隔水板上的进水口进入到蓄水箱中,所述水带延伸段边缘与隔水板之间密封粘结,所述水带过水段内填充有对水带起支撑作用的鹅卵石层,所述水带过水段位于种植土层中,且其上部设置有出水孔。

进一步,所述水带延伸段端部均设置有由不锈钢过滤网和土工布组成的过滤装置,其有益之处在于避免蓄水槽内水中的泥沙堵塞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石槽上侧面中下部、底面,两侧面内壁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全覆盖密封,其有益之处在于防止蓄水槽中的水通过隔水板与石槽之间的接触间隙渗透到绿化槽内,以及防止蓄水槽和绿化槽内的水分通过岩体裂隙流失。

进一步,所述隔水板与卡槽和石槽接触的边缘涂覆有环氧树脂层,其有益之处在于防止蓄水槽之间的水通过隔水板和石槽接触的部分泄漏。

进一步,所述蓄水箱上端的石壁上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是沿蓄水箱的上边缘倾斜向岩石壁延伸刻槽形成,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采用铆钉固定在石槽的侧壁上,其有益之处在于过滤网可以过滤导流槽流过来的水中含有的泥沙和树叶等杂质。

进一步,所述蓄水箱顶部设置的过滤网采用的材质为不锈钢,且安装方向朝蓄水槽外倾斜,其有益之处在于不锈钢过滤网的强度可以抵挡一些较重的泥沙和树叶,朝蓄水槽外倾斜安装可以使堆积在过滤网上的泥沙和树叶自行滑落。

进一步,所述过水带结构中采用的水带为3.0寸的消防水带,且水带过水段内填充的鹅卵石的直径为1cm,水带过水段上的出水孔的孔径为0.5cm,且各出水孔之间的间距为2cm×2cm,其有益之处在于消防水带足够结实耐用,加入的鹅卵石可以对水带过水段进行支撑,防止泥土将消防水带压扁,阻止水流的流通,合理的出水孔孔径和间距设置,可以使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满足其生长需求的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水带过水段整个部分采用不锈钢过滤网和土工布进行包裹,其有益之处在于防止泥沙堵塞出水孔。

进一步,所述隔水板的数量为两块,平行于石槽的两侧壁并沿石槽中心对称设置,其有益之处在于将石槽的两侧隔出两个蓄水槽,使水量的储存更加充分。

进一步,所述种植土层设置在砂卵石滤水层顶部到距石槽主体外侧顶端5cm之间,其有益之处在于适当的种植土层高度可以减少土壤的流失。

该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蓄水能力,在雨季将坡面的水流收集到蓄水箱中存储起来,当土壤水分缺失时利用过水带从蓄水箱中自动吸水进行水分的补充;而且嵌入式结构可以对阳光进行遮挡,避免高温对植物根部的暴晒,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量,需水量也相对减少,植物更容易成活,解决了边坡植物人工灌溉的问题并节约了用水,以及阳光暴晒对植物的影响,同时保留了边坡现有的自然景观,通过绿化槽对边坡的景观效果进行了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构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水箱断面图a-a。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绿化槽断面图b-b。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带过水段结构布置图c-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绿化槽1、蓄水箱2、过水带结构3、石槽4、种植土层5、砂卵石滤水层6、1号过滤装置7、泄水孔8、环氧树脂9、卡槽10、隔水板11、进水口12、2号过滤装置13、过滤网14、导流槽15、水带过水段16、出水孔17、等径鹅卵石18、3号过滤装置19、水带延伸段2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过滤装置均是由不锈钢过滤网和土工布组成。该实用新型是通过在需要绿化的岩石壁上开设出一个石槽4,本实用新型的完成基础就是建立在石槽4上,该石槽4是在矿山的边坡坡面的合适位置用水磨钻倾斜岩体进行刻槽所形成的,该石槽4内倾的设计不仅可以对阳光进行遮挡,避免高温天气对植物的曝晒,还可以增强其蓄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该石槽4的刻槽角度与水平面呈30°—50°之间,坑槽内壁与上坡面呈100°—120°更佳,石槽4内壁上侧的深度约为1.0m,坑槽宽约1.6m,高约0.5m,由中间绿化槽结构、两侧蓄水箱结构和过水带结构三部分组成。该石槽4的内壁上侧中下部以及两侧面、底部、下侧面都用环氧树脂9覆盖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水分从石槽4内壁的裂隙渗透出去,减少水分的流失。上侧面上部的岩石壁由于倾斜的关系,与蓄水箱2的水基本不接触,由于岩石自身水渗透,还可以对蓄水槽和绿化槽1中的水源进行补充。

如图3所示的绿化槽1机构,其主要包括绿化槽1、种植土层5、砂卵石滤水层6、泄水孔8、环氧树脂9等部分组成。绿化槽1指的是石槽4中部,宽度为1m,用隔水板11与石槽4两侧壁进行隔开的一个单独的长方体空间,在绿化槽1的最下端的底部三角区域设置有一个砂卵石滤水层6,该砂卵石滤水层6的的高度为7-8cm,宽度为80cm,在滤水层的顶部,靠向岩石壁的一侧开设有泄水孔8,该泄水孔8的开设方向向外倾5%,该泄水孔8采用风钻和人工炮眼机钻孔形成,泄水孔8的上端设置有3号过滤装置19,进水口12在蓄水箱2的内壁上设过滤装置13,防止出水口堵塞。当底部积水高出滤水层时防治植物烂根,多余水从泄水孔8流出,平时当植物缺水时可吸收滤水层中水进行补充,滤水层顶部至绿化槽1外沿以下5.0cm回填种植土层5。

如图2所示蓄水箱结构包括蓄水箱2、卡槽10、隔水板11、进水口12、过滤网14、导流槽156部分组成。该实用新型蓄水箱2结构卡槽10位于坑槽两侧各30cm位置平行侧壁进行刻槽形成,用于安放隔水板11,宽度1.5cm,深度2.0cm。隔水板11用于将蓄水箱2和绿化槽1进行隔离,采用环保材料pp塑料板(pp板具有自重轻、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厚度0.8cm,尺寸大于坑槽内径2.0cm,插入卡槽10后对卡槽10缝隙采用环氧树脂9进行填充,防治蓄水箱2中水沿缝隙渗出。在隔水板11底部及中间预留3个进水口12,方便后期过水带的安装,进水口12尺寸12cm×1.5cm,进水口12位置设置过滤装置13,防治进水口12及过水带堵塞。

蓄水箱结构过滤网14采用钢丝网,设置于蓄水箱2顶部,向外倾斜,与坑槽内壁采用锚钉进行衔接,对进入蓄水箱2的水流进行过滤,防止坡面碎石及杂质进入蓄水箱2,对蓄水箱2进行堵塞;过滤网14外倾,过滤的杂质沿着过滤网14表面滑落,不会长期堆积于过滤网14上部。导流槽15设置于坑槽顶部坡面位置,沿蓄水箱2倾斜向上延伸一定长度,用于对坑槽顶部坡面水流进行引导,导引收集于蓄水箱2内,导流槽15通过坡面刻槽形成。

如图4所示该实用新型过水带结构3包括水带过水段16、水带延伸段20、出水孔17、等粒径卵石(1cm左右)4个部分组成。该过水带结构3水带采用3.0寸消防水带,单根长度1.1m,其中水带两端5cm为水带延伸段20,中间1.0m为水带过水段16;水带延伸段20伸入两侧蓄水箱2隔水板11进水口12后与隔水板11内侧密封粘结,密封粘结后进水口12位置依次设置过滤装置13,防止杂质进入对进水口12堵塞。

过水带结构3通过水带过水段16将两侧蓄水箱2连通,为防治水带过水段16由于种植土层5挤压,水流不畅通,水带过水段16内单层充填等径鹅卵石18(1cm左右),水流可通过卵石空隙自由流动,在水带过水段16上部梅花布置孔径0.5cm出水孔17(间距2cm×2cm),植物根据土壤在缺水情况下通过出水孔17自动对水分进行吸收,不但能最大程度的节约用水,而且植物通过根部土壤对水分进行吸收,对植物的生长也是最直接有利的;水带过水段16四周设有过滤装置19进行包裹,过滤装置19由不锈钢滤网和土工布组成,防止杂质进入对出水孔17堵塞。

在雨季,通过坑槽顶部导流槽15收集坡面水流于蓄水箱2中,水流收集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或者部分坡面水流直接进入绿化槽1对土壤进行补水,绿化槽1中多余水分通过土壤到达滤水层收集,当砂卵石滤水层6积水高出顶部,多余水从泄水孔8流出;进入蓄水箱2水流通过水带过水段16进行两侧水箱水量的平衡。到了旱季,由于植物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以及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根据缺水的情况通过水带过水段16的出水孔17或者直接从滤水层进行水分的补充吸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