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灌溉的均匀喷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5910发布日期:2020-09-11 21:3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植灌溉的均匀喷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种植灌溉的均匀喷水器。



背景技术:

种植灌溉主要分为漫灌、喷灌与滴灌,其中漫灌用水量最大,喷灌次之,滴灌最为节水,所以灌溉方式会视各地水利条件决定,其中喷灌能够兼顾节水与灌溉效果,应用广泛,喷灌主要有移动式喷灌与固定式喷灌,移动式喷灌需要人工操作喷灌装置来回移动进行灌溉,虽然更能够灌溉均匀,但是耗费人工较多,这点不如固定式灌溉,固定式灌溉主要是通过在田地树立喷管定时定期进行喷灌。

现有的固定式喷灌装置主要缺点是不能均匀的将水源喷洒到田地各处,基本上喷洒出的水流都是呈环绕状,导致靠近喷管的部位不能兼顾到,而且由于喷洒范围呈环状,则最外侧的喷洒面积总是最大的,但是现有喷水器不能控制各部位的喷洒水流量,这样也会导致各部位喷洒水量不均匀,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种植灌溉的均匀喷水器,其能够在长期喷水灌溉的过程中控制各个灌溉部位的灌溉水量均匀,包括外管,次芯管,内芯管,所述外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次芯管的外径,所述次芯管的内径大于内芯管的外径,所述次芯管套入在外管内,所述内芯管套入在次芯管内,外管与次芯管以及次芯管与内芯管之间可以通过不连续的固定点进行固定,依然保持其内的上下贯通,同时保持三者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外管,次芯管以及内芯管的中心轴线保持在同一直线,所述外管与次芯管之间形成环形柱状的空腔一,所述次芯管与内芯管之间形成环形柱状的空腔二,所述内芯管内部具备柱状的空腔三。

所述外管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倒圆台状的顶台,所述顶台的外侧一周为倾斜侧面,所述外管的顶端一周环绕设置有多道均匀排布的喷管一,所述喷管一的外端与倾斜侧面的外部连通,其内端与外管内的空腔一连通,实际上,喷管一是布置在顶台内,则从空腔一位置输送的水源会从喷管一位置喷出,所述次芯管的顶端一周环绕设置有多道均匀排布的喷管二,所述喷管二的外端与倾斜侧面的外部连通,其内端一直向内延伸穿过外管与次芯管内的空腔二连通,并且喷管二穿过外管的部位是密封状态的,即该位置水流无法穿过,则从空腔二位置输送的水源会从喷管二位置喷出,所述内芯管的顶端一周环绕设置有多道均匀排布的喷管三,所述喷管三的外端与倾斜侧面的外部连通,其内端一直向内延伸穿过外管及次芯管与内芯管内的空腔三连通,并且喷管三穿过外管及次芯管的部位是密封状态的,则从空腔三位置输送的水源会从喷管三位置喷出,另外,各道所述喷管一与倾斜侧面外部连通的喷口处均处在同一高度,同样,各道所述喷管二与倾斜侧面外部连通的喷口处均处在同一高度,各道所述喷管三与倾斜侧面外部连通的喷口处均处在同一高度,所述喷管二处于喷管一的下方,所述喷管三处于喷管二的下方,所述喷管一的喷口处相对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大于喷管二的喷口处相对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所述喷管二的喷口处相对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大于喷管三的喷口处相对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从而喷管一位置喷出的距离最远,喷管二位置喷出的次之,喷管三位置喷出的最近。

所述外管,次芯管以及内芯管的下部均弯曲成水平状态,形成水平部位,相互之间的水平部位也一样保持相同的中心轴线,水平部位方便埋设于地下与地下供水管接通,所述内芯管的下部末端位置突出于次芯管的下部末端外,所述次芯管的下部末端突出于外管的下部末端外,所述次芯管的下部末端位置与内芯管之间设置有封闭环一使得空腔二的下部末端位置是封闭的,所述外管的下部末端位置与次芯管之间设置有封闭环二使得空腔一的下部末端位置是封闭的,所述外管下部末端位置上连通有供水管一,所述供水管一与外管内的空腔一连通,所述次芯管下部末端位置上连通有供水管二,所述供水管二与次芯管内的空腔二连通,所述内芯管的下部末端连通有供水管三,所述供水管三与内芯管内的空腔三连通,所述供水管一,供水管二,以及供水管三的内径是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对供水管一,供水管二,以及供水管三进行供水,由于三者的管道内径是相同的,则控制各自的供水流速即可控制各个部位的供水量,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需要控制供水管一内的水流速大于供水管二内的水流速,而供水管二内的水流速需要大于供水管三内的水流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长期喷水灌溉的过程中能够控制各个灌溉部位的灌溉水量均匀,供水管一内水流速最大,且喷水管一倾斜角度最大,则喷水管一位置喷出距离最远,喷水管二次之,喷水管三最近,三者均向四周喷水,各自的灌溉范围形成环状,则喷水管一的灌溉范围直径最大,喷水管二的灌溉范围次之,喷水管三的灌溉范围最小,则相应的需要控制空腔一部位的水流量最大,空腔二部位的水流量次之,空腔三部位的水流量最小,上述的供水管一,供水管二,供水管三内水流速控制符合该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外管外继续设置管道或者在内芯管内继续设置管道并配套设置喷水管与供水管,可以获得更多层次的灌溉范围,使得灌溉水量控制更精细,基于该思想的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喷管一,喷管二,以及喷管三的喷水口处均设置有水嘴,用于将喷出的水流散化,使得喷出的水流不过于集中,有利于更均匀的喷洒在其各自的灌溉范围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台的上侧设置有挡水板,从各个喷嘴处散开的水流会有部分碰触到挡水板上,并随之直接落下,可以对最内侧的部位进行灌溉,这样可以不需要用喷水管三兼顾最内侧部位的灌溉,适当的调大喷水管三的喷出角度,使其喷出距离更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台部位局部放大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种植灌溉的均匀喷水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管1,次芯管2,内芯管3,所述外管1的内径大于所述次芯管2的外径,所述次芯管2的内径大于内芯管3的外径,所述次芯管2套入在外管1内,所述内芯管3套入在次芯管2内,外管1与次芯管2以及次芯管2与内芯管3之间可以通过不连续的固定点进行固定,依然保持其内的上下贯通,同时保持三者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外管1,次芯管2以及内芯管3的中心轴线保持在同一直线,所述外管1与次芯管2之间形成环形柱状的空腔一41,所述次芯管2与内芯管3之间形成环形柱状的空腔二42,所述内芯管3内部具备柱状的空腔三43。

所述外管1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倒圆台状的顶台5,所述顶台5的外侧一周为倾斜侧面51,所述外管1的顶端一周环绕设置有多道均匀排布的喷管一61,如图2中局部放大截面图所示,图2中只显示了所处截面的部分,实际上外管1是柱状的,喷管一61是环绕外管1设置的(下同),所述喷管一61的外端与倾斜侧面51的外部连通,其内端与外管1内的空腔一41连通,实际上,喷管一61是布置在顶台5内,则从空腔一41位置输送的水源会从喷管一61位置喷出,所述次芯管2的顶端一周环绕设置有多道均匀排布的喷管二62,所述喷管二62的外端与倾斜侧面51的外部连通,其内端一直向内延伸穿过外管1与次芯管2内的空腔二42连通,并且喷管二62穿过外管1的部位是密封状态的,即该位置水流无法穿过,则从空腔二42位置输送的水源会从喷管二62位置喷出,所述内芯管3的顶端一周环绕设置有多道均匀排布的喷管三63,所述喷管三63的外端与倾斜侧面51的外部连通,其内端一直向内延伸穿过外管1及次芯管2与内芯管3内的空腔三43连通,并且喷管三63穿过外管1及次芯管2的部位是密封状态的,则从空腔三43位置输送的水源会从喷管三63位置喷出,另外,各道所述喷管一61与倾斜侧面51外部连通的喷口处均处在同一高度,同样,各道所述喷管二62与倾斜侧面51外部连通的喷口处均处在同一高度,各道所述喷管三63与倾斜侧面51外部连通的喷口处均处在同一高度,所述喷管二62处于喷管一61的下方,所述喷管三63处于喷管二62的下方,所述喷管一61的喷口处相对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大于喷管二62的喷口处相对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所述喷管二62的喷口处相对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大于喷管三63的喷口处相对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从而喷管一61位置喷出的距离最远,喷管二62位置喷出的次之,喷管三63位置喷出的最近。

所述外管1,次芯管2以及内芯管3的下部均弯曲成水平状态,形成水平部位,如图1所示,相互之间的水平部位也一样保持相同的中心轴线,水平部位方便埋设于地下与地下供水管接通,所述内芯管3的下部末端位置突出于次芯管2的下部末端外,所述次芯管2的下部末端突出于外管1的下部末端外,所述次芯管2的下部末端位置与内芯管3之间设置有封闭环一21使得空腔二42的下部末端位置是封闭的,所述外管1的下部末端位置与次芯管2之间设置有封闭环二11使得空腔一41的下部末端位置是封闭的,所述外管1下部末端位置上连通有供水管一71,所述供水管一71与外管1内的空腔一41连通,所述次芯管2下部末端位置上连通有供水管二72,所述供水管二72与次芯管2内的空腔二42连通,所述内芯管3的下部末端连通有供水管三73,所述供水管三73与内芯管3内的空腔三43连通,所述供水管一71,供水管二72,以及供水管三73的内径是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对供水管一71,供水管二72,以及供水管三73进行供水,由于三者的管道内径是相同的,则控制各自的供水流速即可控制各个部位的供水量,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需要控制供水管一71内的水流速大于供水管二72内的水流速,而供水管二72内的水流速需要大于供水管三73内的水流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长期喷水灌溉的过程中能够控制各个灌溉部位的灌溉水量均匀,供水管一71内水流速最大,且喷水管一61倾斜角度最大,则喷水管一61位置喷出距离最远,喷水管二62次之,喷水管三63最近,三者均向四周喷水,各自的灌溉范围形成环状,则喷水管一61的灌溉范围直径最大,喷水管二62的灌溉范围面积次之,喷水管三63的灌溉范围面积最小,则相应的需要控制空腔一41部位的水流量最大,空腔二42部位的水流量次之,空腔三43部位的水流量最小,上述的供水管一71,供水管二72,供水管三73内水流速控制符合该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外管1外继续设置管道或者在内芯管3内继续设置管道并配套设置喷水管与供水管,可以获得更多层次的灌溉范围,使得灌溉水量控制更精细,基于该思想的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喷管一61,喷管二62,以及喷管三63的喷水口处均设置有水嘴8,用于将喷出的水流散化,使得喷出的水流不过于集中,有利于更均匀的喷洒在其各自的灌溉范围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顶台5的上侧设置有挡水板52,从各个喷水口处散开的水流会有部分碰触到挡水板52上,并随之直接落下,可以对最内侧的部位进行灌溉,这样可以不需要用喷水管三63兼顾最内侧部位的灌溉,可以适当的调大喷水管三63的喷出角度,使其喷出距离更远。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