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微流水养鱼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4625发布日期:2020-07-31 20:43阅读:1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微流水养鱼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鱼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微流水养鱼池。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行业会修筑比较大型的养鱼场来养殖各种鱼类,养鱼场里会划分有多个不同养鱼池,来分类养殖不同的鱼,比如鲫鱼、鲤鱼、鲈鱼、锦鲤等等。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923526u公开了一种增氧型生态红土养鱼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内壁安装有固定环,固定环上安装隔板,隔板远离池体底部的一侧安装有养殖槽,养殖槽的一侧安装有装饰块,装饰块顶部安装有缓冲槽,缓冲槽底部开设有孔洞,装饰块上平行安装有若干个交叉设置的缓冲块,池体外壁靠近装饰块的一侧安装有处理箱,池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出液管,第一出液管的伸出端安装有止水阀,止水阀的出水端安装有与处理箱连通的管道,处理箱内安装有过滤网,处理箱的侧壁安装有第二出液管,且第二出液管位于过滤网的上方,第二出液管的伸出端安装有抽水泵。

当池体内水的溶解氧含量不足时,打开止水阀,池体内的水经养殖槽通过隔板上的通孔流至倾斜板上,再从第一出液管流出池体,由于重力作用经管道流入处理箱内,开启抽水泵,流入处理箱内的水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将水体中的有机颗粒过滤,过滤后的水经送水管到达喷淋管内,并从喷淋管中喷出,流入缓冲槽中对水进行第一次缓冲,从缓冲槽上的孔洞流出,再经缓冲块多次缓冲流回至养鱼池中,形成水循环,当池体中水的溶氧量含量达标后,关闭止水阀,停止水循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养鱼池尺寸一般比较大,池体内也养殖着大量的鱼,仅靠喷水溶解空中的氧气,然后水再回到池体内,来促使池体内水的含氧气达标,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快速充氧的生态微流水养鱼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态微流水养鱼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池体的侧壁设有多个与入水管连通的喷水孔,所述排水管一侧延伸至池体外且连接有充氧管,池体外设有充氧机,充氧机的输出管上设有管一,充氧管上设有管二,管一的一端设有凸环一,管二的一端设有凸环二,管一和管二通过凸环二卡入凸环一内相连,凸环二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一限位槽,凸环一上设有卡入限位槽中限制管二与管一分离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往池体内的水中补充氧气时,工人将充氧机上的管一对准充氧管上的管二,管一和管二上分别设有凸环一和凸环二,并且凸环二与凸环一错位,工人促使凸环二卡入凸环一内,从而管一与管二相连,并且限位件和限位槽的配合作用限制了管一与管二分离,因此充氧机的输出管与充氧管被牢固地连接在了一起,工人启动充氧气,氧气从充氧机的输出管流入充氧管中,然后流向排水管进入到池体内的水中,从而池体内水的含氧量快速提升,供池体内的鱼儿呼吸作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若工人打开入水口,池体侧壁的多个喷水孔中会不断地有水喷入池体内,在水中激起涟漪,促使池体内得到鱼儿不断游动,增强鱼儿的活性,使得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待充氧结束后,工人解除限位件与限位槽的连接,即可将凸环二与凸环一分离,从而管一和管二分离,工人可以将充氧机收纳起来。在管一和管二的配合作用下,简化了充氧机与充氧管的连接方式,方便工人安装和拆卸充氧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凸环一上开设的滑动槽、以及嵌在滑动槽上的多个滚珠,凸环一外壁上沿管一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连接有一限位环,限位环阻止滚珠脱离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环二卡入凸环一内时,滑动槽上的滚珠卡入限位槽内,为了防止滚珠脱离限位槽,工人可以滑动限位环使其移动至滚珠上方,此时限位环会挤压滚珠,促使滚珠牢牢地卡在限位槽内,不会脱离限位槽,从而凸环一与凸环二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即管一和管二被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使得氧气可以顺利地通过充氧管输送至池体内水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环一相对凸环二的一端上设有阻挡限位环滑出凸环一的限位块,限位环相对限位块的一端上设有一与管一连接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驱使限位环与限位块抵接时,限位环处于滚珠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滚珠卡入限位槽内,限位环移动至滚珠的正上方时,为了防止限位环随意移动位置,因此设置限位块和压缩弹簧,使得限位环可以稳定地位于滚珠的正上方,滚珠牢牢地卡在限位槽内;当需要分离管一和管二时,工人驱动限位环往远离限位块的方向移动,压缩弹簧压缩,限位环不再位于滚珠的正上方,挤压滚珠,滚珠即可脱离限位槽,凸环一与凸环二分离,即管一和管二分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上设有一套筒,套筒表面设有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工人驱动限位环移动位置,并且纹路可以增大工人手部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工人手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充氧管为三通管且充氧管与排水管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通管制作充氧管是考虑到若有多个相邻的养鱼池均需要充氧,而充氧机只有一台时,工人在对其中一个养鱼池充完氧之后,工人可以转动另一养鱼池上的充氧管,促使该充氧管上的管二朝向充氧机的输出管,然后将管二与管一相连,就可给另一养鱼池进行充氧工作,避免了工人不断地搬动充氧机,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管一和管二均为不锈钢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一和管二长期暴露在外,利用不锈钢管制作管一和管二,可以防止管一和管二锈化。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池体内壁设有遮盖住排水管的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池体内的水一段时间后是需要更换的,工人打开排水管,池体内的水从排水管中流出,滤网会过滤掉水中的废物,防止废物排出造成外部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网与池体内壁可拆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可以取下滤网进行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需要给池体内的水充氧时,工人通过管一和管二将充氧机和充氧管相连,然后启动充氧机,氧气即可通过充氧管进入到池体内水中,快速提高水的含氧量,不必花费很长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在凸环一、凸环二和限位件的配合作用下,管一和管二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工人操作使用;

2.将充氧管设置为三通管,若有多个相邻的养鱼池需要充氧时,工人只需要转动池体上的充氧管促使管一朝向管二,就可将充氧机与充氧管相连,工人不必搬动充氧机,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管一和管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管二和管一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池体;10、入水管;11、排水管;12、阀门;13、喷水孔;2、充氧管;3、充氧机;30、输出管;4、滤网;5、管一;50、凸环一;6、管二;60、凸环二;601、限位槽;7、限位环;70、套筒;71、压缩弹簧;8、限位件;80、滑动槽;81、滚珠;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生态微流水养鱼池,包括池体1,池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入水管10和排水管11,池体的侧壁设有多个喷水孔13,喷水孔13排列成一排并且喷水孔13通过管道与入水管10连通;入水管10和排水管11均与池体1内部连通,入水管10和排水管11上均固定有阀门12,池体1内壁可拆卸固定有遮挡住排水管11的滤网4;排水管11的一侧延伸至池体1外并且排水管11上转动连接有一个充氧管2,充氧管2为三通管,充氧管2与排水管11连通;充氧管2远离排水管11的一侧同轴固定有一个管二6,管二6与充氧管2连通并且管二6的内壁与充氧管2的外壁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池体1外放置有一个充氧机3,充氧机3的输出管30端部上固定有一个管一5,管一5与管二6对应连通,管一5和管二6均选用不锈钢管制作而成;管一5远离充氧管2的一端固定有凸环一50,管二6靠近管一5的一端固定有凸环二60,凸环二60卡入凸环一50中。

如图5和图6所示,凸环二60上沿周向开设有一限位槽601,凸环一50上设置有卡入限位槽601内的限位件8,限位件8包括开设在凸环一50上的滑动槽80以及嵌在滑动槽80上的多个滚珠81,滚珠81可在滑动槽80内沿垂直管一5轴心线的方向上下位移,管二6上的凸环二60卡入管一5的凸环一50内时,凸环二60上倒有的斜角对滚珠81进行斜面传动,将滚珠81朝向凸环一50外侧进行位移,进而凸环二60完全卡入凸环一50中。

如图4和图6所示,凸环一50外壁上沿管一5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连接有一限位环7,限位环7的外壁同轴固定有一套筒70,套筒70的表面刻有纹路;驱动限位环7沿管一5的轴心线方向滑动,限位环7挤压滚珠81,将滚珠81一部分卡入凸环二60的限位槽601中,滚珠81的另一部分留在凸环一50内,从而将管一5和管二6连接在一起。

如图6所示,凸环一50相对凸环二60的一端上固定有一限位块9,限位环7相对限位块9的一端上固定有一压缩弹簧71,压缩弹簧71一端与管一5固定连接,在压缩弹簧71的作用力下,限位环7弹出一直处于与限位块9抵接的状态,限位环7位于滚珠81的正上方,从而将滚珠81部分限位在限位槽601内;限位槽601的两侧倒有斜角,斜角对滚珠81进行斜面传动,便于将凸环二60脱离出凸环一50,从而分离管二6和管一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给池体1内的水充氧时,工人将管一5上的凸环一50卡入管二6上的凸环二60内,同时,在限位件8的作用下,管一5和管二6稳固连接,工人启动充氧机3,将氧气通过充氧管2输送至池体1内水中,从而池体1内水的含氧量快速提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