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栽培与水耕栽培相结合的组合式定植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2080发布日期:2020-09-04 11:5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基质栽培与水耕栽培相结合的组合式定植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植杯,尤其涉及一种基质栽培与水耕栽培相结合的组合式定植杯,其属于组合式定植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口味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目前传统种植业面临的病虫害加剧、地力日趋贫瘠的背景下,传统农业从业者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农药和化肥来保障农业生产。但这种方式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等超标农残却让人望而生畏。于是以无土栽培方式为主的阳台农业、植物工厂、设施农业等应运而生,因其产量高、品质好、节水、可控、省工、省力、清洁等优势得到迅速普及和推广。

在无土栽培过程中,一般用定植杯来解决植物种植过程中的育苗、移栽和定植等问题。现有定植杯都是用塑料注塑加工而成的一体式定制杯,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成梯形杯状,杯体与杯底均带有固定的条状或圆形直孔,一般与定植棉配套使用。使用定植杯时,一般将植物的种子或者幼苗放到定植棉中,然后再将定植棉放入定植杯中,待种成苗或待苗长成。但现有定植杯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一体式杯体使用不便,更不利于清洗;第二,定植杯杯孔孔径一成不变,限制了根系的发展和成长,坚硬的杯孔甚至会伤断不断长粗的植物根系,伤残根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也会让水质变坏甚至堵塞种植设施的排水口;第三,采收时,由于杯孔夹制植物根系,导致取出根系比较费力,并且取根必伤根,这不利于换杯移栽和活珠储运;第四,在鱼菜共生等种养结合的生产中,因营养不足或病虫害,需要给植物打药、施肥,但现有定植杯杯孔较大,渗漏的药和肥会进入水体伤害水生动物。第五、现有定植杯的杯孔较大,会导致部分根系从杯孔外露被风吹日晒而死亡,也会使小颗粒基质从杯孔中漏出,造成浪费和污染水体。因此,急需一种新的定植杯适应目前的高速发展的高品质现代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质栽培与水耕栽培相结合的组合式定植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质栽培与水耕栽培相结合的组合式定植杯,包括定植杯主体,所述定植杯主体下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杯托,杯托与定植杯主体之间设有膜网,膜网上设有吸水条,吸水条上端位于定植杯主体内、下端位于杯托内,所述定植杯主体与杯托均为上下贯通。

优选地,所述定植杯主体侧壁上设有杯孔,杯孔位于定植杯主体外壁的孔径大于内壁的孔径,所述定植杯主体内壁上设有与杯孔连接的倒刺。

优选地,所述杯孔为直通孔或者自上而下的斜孔。

优选地,所述定植杯主体顶部还设有盖合的旋转开合杯盖。

优选地,所述膜网为伸缩可变孔径的微孔丝网或透水薄膜。所述膜网根据要求选用重复使用型材质和一次性使用型材质。

优选地,所述膜网套合在定植杯主体上,所述杯托与膜网连接后,膜网的顶端高于杯托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定植杯主体的底端设有卡凸。

优选地,所述杯托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卡凸相吻合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杯托上设有透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定植杯的杯孔较小且有倒刺,主体与杯托之间有膜网分隔,因此向定植杯主体内填装基质或固体药肥时不会外漏,所以可向基质中适量给药和施肥供植物吸收,不但不会造成浪费,又不会污染水体和伤及无辜;第二,新型定植杯的膜网为伸缩可变孔径,根系可轻松穿透,且孔径随根径而扩张,不会限制和伤害植物根系的成长。第三,新型定植杯主体的杯孔为带倒刺的锥形透气小孔,所以植物上部分根系无法穿透杯孔而完整蜷缩于定植杯主体内,被完好地保护在定植杯内。又因根系无法穿孔外露堵塞杯孔,所以定植杯内的空气流通更加通畅,避免植物根系因缺氧而死根、烂根,有利于植物根系健康成长;第四,新型定植杯设内有吸水条,吸水条可将种植槽的水吸入定植杯主体内供上部分根系“喝水”,保障根系健康;第五,新型定植杯是分体结构,杯托固定杯体,定植杯主体规格又可根据植物体型状态选定,并通过卡凸和卡槽扣合组成,设计科学、稳定性好、使用、拆装、清洗、储运都很方便。另外,采收时不伤根,用手按压定植杯主体的卡凸,使定植杯主体与杯托轻松分离,植物根系可完整取出,基本无伤,使移栽和活体运输的成活率更高;第六,本新型定植杯可选装旋转开合杯盖,杯、盖组合可有效防尘、防虫、减少根系的水分蒸发。另外,旋转开合杯盖可与驱动杆配合使用,实现多个定植杯的杯盖同步开合,也可接入智能控制系统实行远程自动控制定植杯杯盖的开合。因此,本实用新型定植杯可以更好的满足高品质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杯孔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杯孔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开合杯盖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开合杯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开合杯盖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合驱动杆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定植杯主体;11、杯孔;12、卡凸;13、倒刺;2、膜网;3、杯托;31、卡槽;32、透水孔;4、种植槽;5、旋转开合杯盖;6、驱动杆;7、皮带;8、吸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基质栽培与水耕栽培相结合的组合式定植杯,包括定植杯主体1,所述定植杯主体1下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杯托3,杯托3与定植杯主体1之间设有膜网2,膜网2上设有吸水条8,吸水条8上端位于定植杯主体1内、下端位于杯托3内,所述定植杯主体1与杯托3均为上下贯通。

所述定植杯主体1侧壁上设有杯孔11,杯孔11位于定植杯主体1外壁的孔径大于内壁的孔径,所述定植杯主体1内壁上设有与杯孔11连接的倒刺13。

所述杯孔11为直通孔或者自上而下的斜孔。

所述定植杯主体1顶部还设有盖合的旋转开合杯盖5。

所述膜网2为伸缩可变孔径的微孔丝网或透水薄膜。所述膜网根据要求选用重复使用型材质和一次性使用型材质。

所述膜网2套合在定植杯主体1上,所述杯托3与膜网2连接后,膜网2的顶端高于杯托3的顶端。

所述定植杯主体1的底端设有卡凸12。

所述杯托3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卡凸12相吻合的卡槽31。

所述杯托3上设有透水孔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先将膜网2包裹在定植杯主体1下端外侧,然后将定植杯主体1与膜网2一起插入杯托3中,使定植杯主体1的卡凸12紧紧卡在杯托3的卡槽31里,然后将吸水条8穿过膜网2,使两端分别置于定植杯主体1内和杯托3中,最后将旋转开合杯盖5盖合到定植杯主体1上。最后定植杯插入到种植槽4中。转动打开旋转开合杯盖5把需要定植的植物幼苗放入至定植杯主体1中,然后将定植杯主体1内的吸水条8一端适当拉起尽力贴近植物根系,使吸水条8的另一端进入种植槽4的水中,同时向定植杯主体1内装入基质至适量停止,转动关闭旋转开合杯盖5至适当中心口径,吸水条8从种植槽4中吸水滋润基质,并供给定植杯主体1中的植物根系使用。

植物需要移植或采收时,先将植物与定植杯一同从种植槽4中取出,按压定植杯主体1的卡凸12,使定植杯主体1与杯托3分离,使杯托3轻松脱离植物根系,再将定植杯主体1与旋转开合杯盖5分离,使定植杯主体1轻松脱离植物根系,修整植物根系,然后将膜网2和吸水条8取出(如不复用,此步省略),最后转动完全打开旋转开合杯盖5,将植物根系完整取出。按照上述步骤操作,植物根系不会受到损伤。如果不考虑植物根系的损伤问题,有更加简单的植物移植和采收方式,即:首先转动完全打开旋转开合杯盖5,然后将植物从定植杯中直接抽出。然后转动关闭旋转开合杯盖5,防止尘土落入种植槽中,或将定植杯分解清洗消毒备用。

根系包裹的基质如想再用,简单抖动根系就可以分离出来。重复使用型膜网2也可以从植物根系中取出,然后清洗消毒以备用。

旋转开合杯盖5为按需选装组件,如未选装旋转开合杯盖5,则上述此步骤中涉及旋转开合杯盖5的步骤可省略。另外,可以手动操作,或通过驱动杆6带动皮带7转动旋转轴51来同步调节多个定植杯的旋转开合杯盖5中心口径的大小与开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定植杯的设计科学合理、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更好的满足高品质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