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莲子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9388发布日期:2020-11-27 09:5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莲子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种催芽装置,具体是一种莲子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属于莲子种植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莲子在进行种植时,需要进行浸种催芽;一般莲子在进行浸泡时,需要隔一段时间进行水的更换,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水的更换较为频繁,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在催芽后,一般通过人工将莲子从水中捞起,可能需要进行弯腰或蹬下,且手可能会浸泡在水中,莲子收集的舒适度可能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莲子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莲子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莲子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包括浸种盆、增氧结构、晾干结构以及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浸种盆底部中心处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接有方型杆;

所述增氧结构包括增氧泵,所述浸种盆的盆壁顶部开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圆环,且固定圆环与浸种盆顶部之间无缝焊接,所述增氧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气管与环形空腔内部连通,所述浸种盆的内壁嵌合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且单向阀另一端位于环形空腔内部;

所述晾干结构包括顶板、圆杆以及开设在圆杆长度方向上的方型通孔,所述方型通孔与方型杆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圆杆的底端固接有网盘,且网盘的表面均匀开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圆杆表面固接有搅拌叶片,且搅拌叶片位于浸种盆内部,所述顶板通过支撑杆与固定圆环固接,所述顶板的中心处开有圆孔,所述圆杆贯穿圆孔,且圆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螺纹套,其中一个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底部与顶板顶部表面接触,所述圆杆的顶端固接有提手,所述浸种盆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短管,所述短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浸种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搅拌叶片关于圆杆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浸种盆的底部中心处嵌合有轴承,且轴承与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所述轴承设置有轴承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为l型的杆状结构,且固定架的数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圆杆贯穿网盘的中心处,且圆杆与网盘之间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浸种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开关,且两个开关分别与减速电机和增氧泵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外表面开有外螺纹,且螺纹套的直径小于圆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浸种催芽装置通过增氧结构的设计,可有效的为浸种盆内部充入空气,进行增氧,为莲子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无需频繁的更换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且在进行增氧时,通过减速电机、方型杆、圆杆以及搅拌叶片的配合作用,可为水进行搅拌,使充入的空气,分散开来,提高了水中溶氧的均匀性;

2、该种浸种催芽装置通过晾干结构,可将催芽后的莲子快速从浸种盆中提出,使莲子在网盘中进行晾干,减少表面附着的水,且使莲子和网盘的高度得到提升,工作人员在收集莲子时,无需过于弯腰或蹬下,提高了人工收集莲子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空腔与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与顶板结构喷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圆杆与方型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浸种盆,2、减速电机,3、固定架,4、网盘,401、通孔,5、阀门,6、圆杆,601、方型通孔,7、搅拌叶片,8、支撑杆,9、顶板,10、螺母,11、提手,12、增氧泵,13、支撑脚,14、进气管,15、环形空腔,16、固定圆环,17、喷头,18、单向阀,19、开关,20、轴承,21、方型杆,22、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莲子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包括浸种盆1、增氧结构、晾干结构以及通过固定架3固定安装在浸种盆1底部中心处的减速电机2,所述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接有方型杆21;

所述增氧结构包括增氧泵12,所述浸种盆1的盆壁顶部开有环形空腔15,所述环形空腔15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圆环16,且固定圆环16与浸种盆1顶部之间无缝焊接,固定圆环16用于环形空腔15顶部的封闭,所述增氧泵12的输出端通过进气管14与环形空腔15内部连通,所述浸种盆1的内壁嵌合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单向阀18,所述单向阀18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17,且单向阀18另一端位于环形空腔15内部;

所述晾干结构包括顶板9、圆杆6以及开设在圆杆6长度方向上的方型通孔601,所述方型通孔601与方型杆21间隙配合连接,方型杆21转动时,圆杆6可随方型杆21一起转动,进行提拉提手11时,方型杆21可与圆杆6之间进行移动,所述圆杆6的底端固接有网盘4,且网盘4的表面均匀开有若干个通孔401,所述圆杆6表面固接有搅拌叶片7,且搅拌叶片7位于浸种盆1内部,所述顶板9通过支撑杆8与固定圆环16固接,所述顶板9的中心处开有圆孔,所述圆杆6贯穿圆孔,且圆杆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螺纹套22,其中一个所述螺纹套22螺纹连接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的底部与顶板9顶部表面接触,所述圆杆6的顶端固接有提手11,所述浸种盆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短管,所述短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阀门5,阀门5用于浸种盆1的放水,所述浸种盆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13。

所述搅拌叶片7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搅拌叶片7关于圆杆6对称设置,搅拌叶片7可对浸种盆1内部进行搅拌;所述浸种盆1的底部中心处嵌合有轴承20,且轴承20与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所述轴承20设置有轴承密封圈,轴承密封圈为轴承20提供密封;所述固定架3为l型的杆状结构,且固定架3的数目为两个,固定架3用于减速电机2的安装;所述圆杆6贯穿网盘4的中心处,且圆杆6与网盘4之间垂直设置,网盘4用于放置莲子;所述浸种盆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开关19,且两个开关19分别与减速电机2和增氧泵12电性连接,开关19用于减速电机2和增氧泵12的控制;所述螺纹套22的外表面开有外螺纹,且螺纹套22的直径小于圆孔的直径,螺纹套22用于螺母10的连接,进行圆杆6的承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在浸种盆1中的网盘4上均匀洒下适量的莲子,向浸种盆1中倒入水,进行浸种,工作人员每天进行增氧两次,通过开关19启动增氧泵12和减速电机2,增氧泵12通过进气管14向环形空腔15内部充入空气,空气通过单向阀18从喷头17喷出,进入水中,实现增氧,减速电机2带动方型杆21和圆杆6一起进行转动,通过搅拌叶片7,进行浸种盆1中水缓慢搅动,提高了水中溶氧的均匀性,增氧后,通过开关19关闭增氧泵12和减速电机2;

在浸种后,通过提手11将圆杆6提起,使未连接螺母10的螺纹套22移动到顶板9的顶部,拧动螺母10与连接的螺纹套22脱落,移动螺母10,使螺母10与另一个螺纹套22螺纹连接,螺母10放置在顶板9上,为连接杆提供支撑,此时网盘4位于浸种盆1顶部,莲子表面的水可通过通孔401流出,进行沥水,莲子沥水后,人工进行收集。

减速电机2采用的是温岭市滨海百盈电机厂生产的90yyjt/5ik型号减速电机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增氧泵12采用的是深圳市品成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370c气泵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开关19采用的是乐清市环茂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kcd1-ab2wf型号船型开关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