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1399发布日期:2020-09-29 09:1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苗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苗木固定架。



背景技术:

苗木或树木移栽后,需要固定支架进行固定,防止被风吹歪或吹倒。现有的苗木固定架一般是采用若干木棍或竹竿通过铁丝连接起来对苗木或树木进行固定。一颗树需要8根干木棍或竹竿,如此造成固定一棵树需要砍伐3-5颗小树,另外由于拆卸回收比较麻烦,人工成本较高,通常固定之后不再进行管理,如此造成资源浪费,与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相违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的苗木固定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苗木固定架,包括抱箍组件、与抱箍组件活动连接的四个支撑杆连接箍、顶部位于支撑杆连接箍中的四根支撑杆;抱箍组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抱箍片;每一支撑杆连接箍与至少一个弹性抱箍片的一端连接;两个弹性抱箍片分别为第一弹性抱箍片及第二弹性抱箍片,弹性抱箍片的第一端突出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端突出设置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延伸部的长度;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延伸部上开设有与另一个弹性抱箍片的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还开设有位于第二通孔远离第一延伸部的一侧的第三通孔;一第一螺柱穿过第一弹性抱箍片的第一通孔及第二弹性抱箍片的第二通孔并与一螺母螺纹连接;一第二螺柱穿过第二弹性抱箍片的第一通孔及第一弹性抱箍片的第二通孔,并与一螺母螺纹连接;支撑杆连接箍包括箍座、第一端与箍座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箍盖、与箍座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箍盖可活动地卡接的卡接件、与箍座远离箍盖的一侧连接的转轴、与转轴连接的l形板及穿过l形板的第三螺柱;第三螺柱连接l形板与弹性抱箍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为第一延伸部的长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箍盖的第二端开设有卡接槽,卡接件包括卡接柱及固定套设于卡接柱上的卡接块,卡接柱位于卡接槽中时卡接块位于卡接槽远离箍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l形板的第一端开设有轴孔,转轴穿过轴孔且可在轴孔中转动,转轴上还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位于l形板远离箍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l形板的第二端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三螺柱穿过第四通孔,并穿过弹性抱箍片的第三通孔,或穿过第二通孔及第一通孔,且与一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于相邻的支撑杆的中部之间的加强杆及若干连接加强杆与支撑杆的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件的一侧与支撑杆焊接,且中部开设有第五通孔,加强杆穿过第五通孔后与一螺母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苗木固定架包括抱箍组件、与抱箍组件活动连接的四个支撑杆连接箍、顶部位于支撑杆连接箍中的四根支撑杆;抱箍组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抱箍片;每一支撑杆连接箍与至少一个弹性抱箍片的一端连接;两个弹性抱箍片分别为第一弹性抱箍片及第二弹性抱箍片,弹性抱箍片的第一端突出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端突出设置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延伸部的长度;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延伸部上开设有与另一个弹性抱箍片的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还开设有位于第二通孔远离第一延伸部的一侧的第三通孔;一第一螺柱穿过第一弹性抱箍片的第一通孔及第二弹性抱箍片的第二通孔并与一螺母螺纹连接;一第二螺柱穿过第二弹性抱箍片的第一通孔及第一弹性抱箍片的第二通孔,并与一螺母螺纹连接;支撑杆连接箍包括箍座、第一端与箍座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箍盖、与箍座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箍盖可活动地卡接的卡接件、与箍座远离箍盖的一侧连接的转轴、与转轴连接的l形板及穿过l形板的第三螺柱;第三螺柱连接l形板与弹性抱箍片。如此便于安装及拆卸、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木固定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抱箍组件及支撑杆连接箍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抱箍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支撑杆连接箍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木固定架包括用于环抱树木的抱箍组件10、与抱箍组件10活动连接的四个支撑杆连接箍20、顶部位于支撑杆连接箍20中的四根支撑杆30、连接于相邻的支撑杆30的中部之间的加强杆40及若干连接加强杆40与支撑杆30的连接件50。

请参考图3,抱箍组件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抱箍片11,弹性抱箍片11的中部弯曲形成第一弧形凹槽,两个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一弧形凹槽相对设置,形成一大致呈圆形的容置部。每一支撑杆连接箍20与至少一个弹性抱箍片11的一端连接。

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一端突出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11,第二端突出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12,第二延伸部112的长度大于第一延伸部111的长度。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部112的长度为第一延伸部111的长度的两倍。

第一延伸部1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1,第二延伸部112上开设有与另一个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一通孔1111相对的第二通孔1121,及位于第二通孔1121远离第一延伸部111的一侧的第三通孔1122。

一第一螺柱穿过第一个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一通孔1111及第二个弹性抱箍片11的第二通孔1121并与一螺母螺纹连接。一第二螺柱穿过第二个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一通孔1111及第一个弹性抱箍片11的第二通孔1121并与一螺母螺纹连接。如此使得第一个弹性抱箍片11与第二个弹性抱箍片11相对连接并环抱住树木。

请参考图4,支撑杆连接箍20包括箍座21、第一端与箍座2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箍盖22、与箍座2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箍盖22可活动地卡接的卡接件23、与箍座21远离箍盖22的一侧连接的转轴24、与转轴24连接的l形板25及穿过l形板25的第三螺柱26。

箍座21及箍盖22的中部相向的一侧均凹陷设置有第二弧形凹槽,用于抱住支撑杆30的顶部。

箍盖22的第二端开设有卡接槽221,卡接件23包括卡接柱23及固定套设于卡接柱23上的卡接块232,卡接柱23翻转时能活动地位于卡接槽221中,且卡接块232位于卡接槽221远离箍座21的一侧,实现卡接。

本实施方式中,l形板25的第一端开设有轴孔,转轴24穿过轴孔且可在轴孔中转动。转轴24上还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位于l形板25远离箍座21的一侧,如此实现箍座21与l形板25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杆30的张开角度可调,便于以最适合、最稳定的方式进行固定。

l形板25的第二端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三螺柱26穿过第四通孔,并穿过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三通孔1122或第二通孔1121及第一通孔1111,之后与一螺母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杆连接箍20与弹性抱箍片11的端部连接。第三螺柱26可为第一螺柱或第二螺柱。

支撑杆连接箍20与弹性抱箍片11的端部连接,使得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安装及拆卸更加方便。其中位于支撑杆连接箍20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连接箍20通过l形板25、第三通孔1122及第二通孔1121相错开,避免两者发生干涉。

请再次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杆40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件50的一侧与支撑杆30焊接,且中部开设有第五通孔,加强杆40穿过第五通孔后与一螺母螺纹连接。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50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卡头或角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苗木固定架包括抱箍组件10、与抱箍组件10活动连接的四个支撑杆连接箍20、顶部位于支撑杆连接箍20中的四根支撑杆30;抱箍组件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抱箍片11;每一支撑杆连接箍20与至少一个弹性抱箍片11的一端连接;两个弹性抱箍片11分别为第一弹性抱箍片及第二弹性抱箍片,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一端突出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11,第二端突出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12,第二延伸部112的长度大于第一延伸部111的长度;第一延伸部1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1,第二延伸部112上开设有与另一个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一通孔1111相对的第二通孔1121,还开设有位于第二通孔1121远离第一延伸部111的一侧的第三通孔1122;一第一螺柱穿过第一弹性抱箍片的第一通孔1111及第二弹性抱箍片的第二通孔1121并与一螺母螺纹连接;一第二螺柱穿过第二弹性抱箍片11的第一通孔1111及第一弹性抱箍片11的第二通孔1121,并与一螺母螺纹连接;支撑杆连接箍20包括箍座21、第一端与箍座2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箍盖22、与箍座2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与箍盖22可活动地卡接的卡接件23、与箍座21远离箍盖22的一侧连接的转轴24、与转轴24连接的l形板25及穿过l形板25的第三螺柱26;第三螺柱26连接l形板25与弹性抱箍片11。如此便于安装及拆卸、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