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90162发布日期:2020-06-05 21:37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烟草轮作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烟草种植模式是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为实现烟草与其他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布局分配,达到作物产品产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套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包含种植安排、耕作方式及与之配套的技术措施,是烟草栽培耕作制度的关键环节之一。烟叶生产中采用合理的耕作模式不仅可以减轻病虫害发生,协调土壤养分供应,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经济效益。烟草耕作模式主要包括连作、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模式及土壤培肥、水肥管理、土壤耕作等养地制度。我国当前烟草农业不断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耕地的有限性及生产栽培条件的制约,烟草连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烟草属于忌连作作物,常年连作导致烟草病虫害加重,影响烟草田间生长,降低烟叶产量和品质等。烟草产生连作障碍的机制主要包括土壤养分失调、根系有害分泌物积累、土壤微环境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等方面。据统计,我国烟草连作面积占烤烟总种植面积超过60%,每年由于烟草连作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40亿元,已成为制约我国烟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整烟草耕作制度,采用合理的以烟为主、搭配其他作物的轮作、间作和套作模式,是消除烟草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烟草轮作换茬是解决连作障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合理轮作对植烟土壤结构改良、土壤肥力提高、烟草病虫害防治及烟草生长小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贾健等研究证明,烤烟轮作和套作有利于烟叶生长,提高并且均衡土壤酶活性,改善烟叶香气质量;陈丹梅等研究发现,采用烤烟-苕子-水稻轮作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真菌种群数量,从而防止病原真菌过度繁殖,降低真菌病害发生几率;钏有聪等研究表明,大蒜和烤烟轮作可以通过大蒜的根系分泌抑菌物降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和危害,实现病害的生态防控;贾志红等研究表明,烟草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特别是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提高。我国各植烟区域因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轮作模式有所差异,北方烟区因无霜期较短多采用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烟草轮作模式,而南方烟区因全年热量条件充足多采用一年两熟或两年四熟的烟草轮作模式。烟草轮作中前茬作物的选择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前作收获后土壤中氮素残留量不能过多,否则烟草施肥时氮素用量不易准确控制,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二是前作与烟草不能有同源病虫害,否则会加大发病几率。因此,禾谷类作物、油料作物可作为适宜前作,而茄科作物、葫芦科作物不适宜作为前作。

近年来,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烟区土壤障碍问题尤其是养分失衡现象愈发凸显,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病害发生加重,进而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品质。烟区轮作面积仍然较少,且存在轮作作物种类繁杂,前茬作物对烟草的影响不明确,轮作模式技术规程未建立等问题。现有烟草种植模式主要为“烟草-冬闲-烟草”的单作连作模式,另有少部分为“烟草-光叶紫花苕-烟草”、“烟草-大蒜(甘蓝)-烟草”的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模式和“烟草-麦类(油菜)-水稻-麦类(油菜)-烟草”的两年四熟轮作模式。烟草单作连作模式存在缺点:常年连作导致烟田土壤养分失调、有害物质积累、物理结构变差、烟草病虫害加重、烟叶产量、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烟草-光叶紫花苕一年两熟模式存在缺点:光叶紫花苕作为绿肥可改善土壤,但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烟农种植积极性较低。烟草-大蒜(甘蓝)一年两熟模式存在缺点:蔬菜种植投入成本较高,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亏损风险,且蔬菜种植无法大面积应用。两年四熟轮作模式存在缺点:轮作周期较长,周年平均经济效益较烟草连作低,同样导致该模式应用面积有限,仅在连作烟田无以为继时采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烟草单作连作模式存在常年连作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烟田土壤养分失调、有害物质积累、物理结构变差、烟草病虫害加重、烟叶产量、质量下降、烟田综合经济效益降低。

(2)现有烟草-光叶紫花苕一年两熟模式存在光叶紫花苕作为绿肥可改善土壤,但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烟农种植积极性较低。

(3)现有烟草-大蒜(甘蓝)一年两熟模式存在蔬菜种植投入成本较高,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亏损风险,且蔬菜种植无法大面积应用。

(4)现有两年四熟轮作模式存在轮作周期较长,周年平均经济效益较烟草连作低,同样导致该模式应用面积有限,仅在连作烟田无以为继时采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西南烟区冬季较干旱,冬季种植作物较少,现有少部分区域种植的绿肥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烟农很难接受,还有少部分区域种植蔬菜,但需大量水进行灌溉,无法在烟区大面积推广。解决问题难度在于如何找到能够抗旱、与烟草有效衔接实现一年两茬种植,且产生经济效益、可大面积推广的作物。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建立适用于西南烟区规模烟田的以烟为主、搭配秋豌豆的一年两熟复种轮作现代高效种植模式,能够填补该区烟田一年不能大面积种植两茬作物的空白,解决目前烟区多年单作连作带来的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加重、烟田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将对西南烟区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烟农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所述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烟草-秋豌豆茬口衔接:整地施基肥。

步骤二,秋豌豆种植:播种、肥水管理、采收。

步骤三,秋豌豆-烟草茬口衔接:整地、起垄、施基肥、覆膜。

步骤四,烟草种植:利用育苗大棚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成熟采烤。

进一步,种植周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秋豌豆种植季、烟草种植季以及两季收获后的茬口衔接;所述烟草-秋豌豆茬口衔接为15天,所述秋豌豆种植季为138-140天,所述秋豌豆-烟草茬口衔接为80天,所述烟草种植季为130-135天。

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整地施基肥时间为:9月中下旬。

所述整地要求为:烟草收获结束后及时拔除烟杆、烟根,机械旋耕、耙平,要求地面平整,一般旋耕深度以15-20cm为宜。

所述施肥要求为:结合整地进行施肥,肥料用量为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25-30kg/亩。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播种要求为:播种量15-17kg/亩,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及天气情况及时灌溉,保证出苗整齐。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肥水管理包括肥料管理、水分管理。

(1)肥料管理

秋豌豆的栽培需施足基肥,巧施追肥。进入秋季后,温度下降较快,因此要处理好短暂的营养生长期和养分积累问题,在施肥上可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花荚肥”的施肥原则。基肥可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施用时尽量避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采用免耕撒播的地块可全田撒施肥料。四叶期亩施尿素5公斤,始花期亩施尿素10公斤,以增花、增荚、增粒重。

(2)水分管理

秋豌豆是忌水、怕旱的作物。播种时若土壤过于干旱,应在播前或播后的傍晚灌水,全畦湿润后即排干水,视土壤墒情在出苗前再灌一次水。苗期和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也要进行沟灌。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采收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

所述收获要求为:秋豌豆一般做鲜食用,于鲜荚饱满、籽粒圆正,达到烹调要求和商品标准时及时分批采收,一般7-10天采收一次。豌豆采收结束后植株营养器官作为绿肥还田。

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整地、起垄、施基肥、覆膜的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所述整地要求为:3月下旬进行机械深耕、靶平,将豌豆植株翻压还田,要求地面平整,一般深耕深度以20-25cm为宜。

所述起垄施肥要求为:4月上旬,机械起垄施肥,垄距120cm,起垄时将全部有机肥料与30%的无机氮肥、全部的磷肥和30%的钾肥双侧条施于垄底,距垄顶约20-25cm,同时铺设滴灌带覆膜。总氮用量为7.0-7.5kg/亩,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为50%,n:p2o5:k2o=1:1:2.8。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播种时间为:2.14-2.18,成苗时间70-75天;所述成苗标准为:6叶1芯,株高6-8cm。

所述移栽时间为:4月30日;所述移栽方式为:常规膜上移栽,移栽时打深窝,浇水2-3kg/株;所述种植密度为:1100株/亩,行距120cm,株距50cm。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田间管理包括伸根期管理、旺长期管理、成熟期管理。

(1)伸根期管理

时间范围:移栽后至团棵期(0-35d)。

内容:

①查苗补苗:移栽后5-7天,查看烟苗成活情况,烟苗未成活的及时补栽、浇水,保证苗全、苗齐。

②灌溉促根:移栽后20天,灌溉一次,保证根系生长发达。

(2)旺长期管理

时间范围:团棵期至现蕾期(35-65d)。

内容:

①灌溉施肥:移栽后40天,灌溉一次,并以水带肥,施用50%的无机氮肥和30%的钾肥;移栽后55天,灌溉一次,并以水带肥,施用20%的无机氮肥和40%的钾肥。

②揭膜培土:移栽后50天,将烟垄上地膜揭掉取出,并中耕培土。

(3)成熟期管理

时间范围:现蕾期至采收结束(65-130d)。

内容:

①打顶抹杈:烟株中心花开放时(约移栽后70天),进行打顶,留叶18-20片,并抹抑芽剂,有烟杈的要及时抹除。

②去除底脚叶:打顶后及时去除无采收价值的底脚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③排水防渍:若夏季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渍。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成熟采烤的时间为:7月20日下部叶开始采收,9月10日左右上部叶采收结束。

所述采收要求为:各部位烟叶正常成熟时进行采收、烘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秋豌豆生长周期约140天,烟草生长周期约130天,两茬作物之间的衔接时间较充足;本发明步骤中各参数均在试验数据分析基础上获得,应用该参数,带来土壤、烟叶质量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增加。针对烟草一年一作致使复种指数较低,多年连作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日益严重、烟田综合经济效益降低等现状,本发明建立适用于烟区的以烟为主、搭配秋豌豆的一年两熟复种轮作现代高效种植模式,从而达到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有效烟叶产量、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农收入的目的。

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烟草种植单作连作模式导致的烟田土壤障碍问题,平衡土壤养分、促进根系发育、减少有害物质积累及病虫害,提高烟叶产量、质量以及烟田综合经济效益。实验表明,本发明能够使土壤有机质提高10-20%,耕层结构明显改善,病害发生率降低55%,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5-7%,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评吸得分明显改善,农户综合经济效益增加15-20%。

西南烟区现有种植模式主要为烟草-冬闲→烟草-冬闲单作连作模式(m1),本发明为烟草-秋豌豆→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模式(m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数据对比如表1-表6所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烟草-秋豌豆茬口衔接:整地施基肥。

s102:秋豌豆种植:播种、肥水管理、采收。

s103:秋豌豆-烟草茬口衔接:整地、起垄、施基肥、覆膜。

s104:烟草种植:利用育苗大棚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成熟采烤。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种植方法将一年种植周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秋豌豆种植季、烟草种植季以及两季收获后的茬口衔接,每个部分由多个步骤构成。

(一)烟草-秋豌豆茬口衔接(15天)

本部分内容主要为整地施基肥。

时间:9月中下旬。

整地要求:烟草收获结束后及时拔除烟杆、烟根,机械旋耕、耙平,要求地面平整,一般旋耕深度以15-20cm为宜。

施肥要求:结合整地进行施肥,肥料用量为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25-30kg/亩。

(二)秋豌豆种植季(138-140天)

1.播种

品种选择:推荐中豌6号、中豌4号。

时间:9月25日。

播种要求:播种量15-17kg/亩。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及天气情况及时灌溉,保证出苗整齐。

2.肥水管理

(1)肥料管理

秋豌豆的栽培需施足基肥,巧施追肥。进入秋季后,温度下降较快,因此要处理好短暂的营养生长期和养分积累问题,在施肥上可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花荚肥”的施肥原则。基肥可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施用时尽量避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采用免耕撒播的地块可全田撒施肥料。四叶期亩施尿素5公斤,始花期亩施尿素10公斤,以增花、增荚、增粒重。

(2)水分管理

秋豌豆是忌水、怕旱的作物。播种时若土壤过于干旱,应在播前或播后的傍晚灌水,全畦湿润后即排干水,视土壤墒情在出苗前再灌一次水。苗期和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也要进行沟灌。

3.采收

时间:1月下旬至2月上旬。

收获要求:秋豌豆一般做鲜食用,于鲜荚饱满、籽粒圆正,达到烹调要求和商品标准时及时分批采收,一般7-10天采收一次。豌豆采收结束后植株营养器官作为绿肥还田。

(三)秋豌豆-烟草茬口衔接(80天)

本部分内容主要为整地、起垄、施基肥、覆膜。

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整地要求:3月下旬进行机械深耕、靶平,将豌豆植株翻压还田,要求地面平整,一般深耕深度以20-25cm为宜。

起垄施肥要求:4月上旬,机械起垄施肥,垄距120cm,起垄时将全部有机肥料与30%的无机氮肥、全部的磷肥和30%的钾肥双侧条施于垄底,距垄顶约20-25cm,同时铺设滴灌带覆膜。总氮用量为7.0-7.5kg/亩,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为50%,n:p2o5:k2o=1:1:2.8。

(四)烟草种植季(130-135天)

1.育苗(本步骤在育苗大棚实现,不占用大田时间)

品种要求: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云烟116、红花大金元、中川208等)。

播种时间:2.14-2.18,成苗时间70-75天。

成苗标准:6叶1芯,株高6-8cm。

2.移栽

移栽时间:4月30日。

移栽方式:常规膜上移栽,移栽时打深窝,浇水2-3kg/株。

种植密度:1100株/亩,行距120cm,株距50cm。

3.田间管理

(1)伸根期管理

时间范围:移栽后至团棵期(0-35d)。

内容:

①查苗补苗:移栽后5-7天,查看烟苗成活情况,烟苗未成活的及时补栽、浇水,保证苗全、苗齐。

②灌溉促根:移栽后20天,灌溉一次,保证根系生长发达。

(2)旺长期管理

时间范围:团棵期至现蕾期(35-65d)。

内容:

①灌溉施肥:移栽后40天,灌溉一次,并以水带肥,施用50%的无机氮肥和30%的钾肥;移栽后55天,灌溉一次,并以水带肥,施用20%的无机氮肥和40%的钾肥。

②揭膜培土:移栽后50天,将烟垄上地膜揭掉取出,并中耕培土。

(3)成熟期管理

时间范围:现蕾期至采收结束(65-130d)。

内容:

①打顶抹杈:烟株中心花开放时(约移栽后70天),进行打顶,留叶18-20片,并抹抑芽剂,有烟杈的要及时抹除。

②去除底脚叶:打顶后及时去除无采收价值的底脚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4.成熟采烤

时间:7月20日下部叶开始采收,9月10日左右上部叶采收结束。

采收要求:各部位烟叶正常成熟时进行采收、烘烤。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作详细的描述。

2017-2019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开展不同烟草种植模式试验。

1.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t1:烟草-冬闲→烟草-冬闲单作连作模式,t2:烟草-油菜→烟草-油菜自流灌溉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模式,t3:烟草-油菜→烟草-油菜优化灌溉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模式,t4:烟草-秋豌豆→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模式。其中t1为当前烟区主要采用的种植模式,作为对照处理。

2.试验结果

(1)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最后一季烤烟采收结束后,调查测量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t1处理土壤耕层(0-30cm)平均穿透阻力、土壤容重等显著低于t2、t3、t4处理,表明,采用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可有效改善土壤耕层结构。t1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t2、t3、t4处理,全氮、碱解氮、全钾等指标低于t2、t3、t4处理,其中t2处理有机质含量增幅达到15.12%,表明,采用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可提高土壤养分尤其是有机质含量。

表1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理化性状

(2)不同种植模式对烟株发病率的影响

最后一季烤烟生长季调查不同处理烟株发病率,如表2所示。对照t1处理烟株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其中t4发病率降低56.64%,表明,采用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具有明显防病效果。

表2不同种植模式烟株发病率

(3)不同种植模式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最后一季烤烟采收时采集中部烟叶样品,检测化学成分,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

不同种植模式烟叶化学成分如表3所示,t2、t3、t4处理烟叶还原糖、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t1处理,而总植物碱含量显著低于t1处理,其糖碱比及化学成分协调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t1,表明,采用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可显著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

不同种植模式烟叶感官评吸得分如表4所示,t2、t3、t4处理烟叶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等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t1,评吸总得分高于对照t1,表明,采用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可有效提升烟叶感官评吸质量。

表3不同种植模式烟叶化学成分

表4不同种植模式烟叶感官评吸得分

(4)不同种植模式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最后一季烤烟采收时调查不同种植模式烟叶经济性状,如表5所示。t4处理烟叶产量、产值与t1处理基本一致,而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显著高于t1处理,表明,采用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可显著提高烟叶上等烟比例。

表5不同种植模式烟叶经济性状

(5)不同种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统计不同种植模式2个种植周年内所有季作物的产量、产值及投入成本,计算周年综合经济效益,如表6所示。t2、t3、t4处理总产值均高于对照t1处理,虽然投入成本均高于t1,但纯收入也高于t1处理,增收幅度分别达到18.04%、22.10%、19.69%。结果表明,采用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虽然总投入增加,但纯收入也提高,具有积极经济效益。

表6不同种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

3.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烟叶以及收益均有显著影响。在四川烟区采用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可显著降低土壤耕层穿透阻力,降低土壤容重,有效改善耕层结构,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10%以上;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使病害发生率降低55%以上;可有效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提升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可改善烟叶等级结构,使上等烟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农户综合经济效益增加15%以上。综上,烟草-秋豌豆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和推广潜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