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柴胡绿色防控高效节本生产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90156发布日期:2020-06-05 21:3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北柴胡绿色防控高效节本生产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北柴胡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两年收获,其药用部分为北柴胡的根茎。北柴胡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的阴坡或半阴坡,北柴胡多野生在阳坡林下,耐严寒,耐干旱,抗逆性强,低洼易涝区域不适宜种植。目前在北方种植北柴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种植方式老旧,极大多数药农仍旧采用传统的平地种植,北方雨季集中,往往出现大面积内涝造成的植株死亡或地块绝收;2、种植技术落后,现在多数人还在使用化肥、农药及生长调节剂,很容易造成北柴胡灰分超标,而且会使北柴胡的柴胡皂苷含量不稳,使得药农的经济性不高;3、前期人工投入大,因为北柴胡一般2年生,第三年开始会陆续出现死亡。但是这两年都需要大量人工除草管护。现在没有专用除草剂,而且国家禁止在中药上使用除草剂。只能人工除草,成本极高;4、北柴胡最主要的就是根腐病,尤其对块根产量、种子产量造成极大影响。如何采用生态植保技术防治病虫害尤为重要。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柴胡绿色防控高效节本生产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微生物菌剂拌土和根施,高畦栽培、苗后覆盖腐熟后的有机物解决了北柴胡生产过程中人工除草成本过高、根腐病严重、农药危害大和产量低的问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药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北柴胡绿色防控高效节本生产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耕地:4月上旬开始土地进行深翻,深度大于35cm,每亩施有机肥3200-3800kg,再进行旋耕,在温度为8-12℃下使用施肥起垄一体机将微生物菌剂拌土施用,起垄高度28-32cm,起垄宽度1.3-1.7m,垄间距38-42cm;(2)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采用条播方式将北柴胡种子播撒在沟内,覆土0.8-1.2cm;(3)北柴胡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和除草,铺设发酵后的碎秸秆或发酵后的废菌料4-6cm;(4)每年6-8月根施微生物菌剂,在北柴胡出蕾时去除花蕾;(5)秋季浇灌冻水,然后铺设发酵后的有机肥以及发酵后的碎秸秆或发酵后的废菌料,在第2年采挖,收获时间为10月下旬。进一步的,步骤(1)和(4)中的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混合菌。进一步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9.8-10.2亿/克,淡紫拟青霉菌的活菌数为3.8-4.2亿/克。进一步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0亿/克,淡紫拟青霉菌的活菌数均为4亿/克。进一步的,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施用量均为1.8-2.2kg/亩。进一步的,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施用量均为2kg/亩。本发明采用微生物菌剂拌土、根施等使用,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土传病害,是采取以菌治菌的方法,通过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给北柴胡造成损失的有害微生物,从而保证了北柴胡的正常生长,提高了北柴胡的有效成分。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采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控制北柴胡根部的病虫害。进一步的,步骤(2)中播种的行距为18-22cm,沟深0.8-1.2cm。进一步的,无灌溉条件的,在7月初根据雨季情况进行旋耕后在进行起垄适时播种。进一步的,步骤(3)和(5)中的所述的碎秸秆的长度小于3cm。进一步的,秸秆为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采用完全腐熟好的碎秸秆、废菌料等有机废弃物覆盖畦面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采用完全腐熟好的有机物覆盖不会增加北柴胡田的病虫害来源,相反还会对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有抑制作用;二是具有很好生物“除草”功能,通过第一年第一遍完全除草后进行覆盖,使绝大部分草种均可以致死,少部分草种在北柴胡日常管护中即可去除,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相对薄膜等具有无化学污染和一次多用的优势;三是具有除湿吸潮作用,往往在雨季可以极大地避免雨水冲刷北柴胡造成植株损伤、土壤病菌飞溅到叶片及根部泡水等问题;四是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铺设生物类有机质更好地在土壤表面形成保温层,加大根部养分和有效成分积累;五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其作用类似于有机肥又不同于有机肥,通过生物质覆盖,在露天环境“风吹日晒雨淋”使得生物质的有机质等会析出并逐渐渗入土层,增加土壤各类微量元素等含量,从而提高北柴胡的品质和产量;六是配合微生物菌剂的使用,为有益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场所和食粮。进一步的,步骤(3)和(5)中所述的废菌料为草腐菌或木腐菌。进一步的,所述的废菌料为草腐菌。进一步的,步骤(4)中微生物菌剂每年施用2-3次。进一步的,步骤(5)中铺设发酵有机肥以及发酵后的碎秸秆或发酵后的废菌料后保持畦高33-37cm。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高畦栽培不仅利于北柴胡的生长,避免北方雨季集中造成的内涝烂根,而且利于北柴胡的管护和采收、块根的生长以及有效成分的积累。进一步的,步骤(5)中收获后将土地深翻大于35cm。本发明中的北柴胡种子采集为正宗野生北柴胡进行人工移植,获取自繁种子,且保证为当年种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微生物菌剂拌土和根施,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土传病害,是采取以菌治菌的方法,通过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给北柴胡造成损失的有害微生物,从而保证了北柴胡的正常生长,高畦栽培、苗后覆盖腐熟后的有机物解决了北柴胡生产过程中人工除草成本过高、根腐病严重、农药危害大和产量低的问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药效;(2)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栽培的北柴胡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根腐病发生率降低,根部虫害降低,一等药材产出率提升,减少人工除草,每亩节省人工费用200元/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北柴胡绿色防控高效节本生产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耕地:4月上旬开始土地进行深翻,深度大于35cm,每亩施有机肥3200kg,再用镇压轮进行旋耕,在温度为8℃下使用施肥起垄一体机将微生物菌剂拌土施用,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混合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9.8亿/克,淡紫拟青霉菌的活菌数为3.8亿/克,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施用量均为1.8kg/亩,起垄高度28cm,起垄宽度1.3m,垄间距38cm;(2)在4月下旬,采用条播方式将北柴胡种子播撒在沟内,每亩用种子2kg,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播种的行距为18cm,沟深0.8cm,覆土0.8cm进行镇压,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3)北柴胡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和除草,铺设发酵后的碎秸秆4cm,碎秸秆为玉米秸秆,长度小于3cm;(4)每年6月根施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混合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9.8亿/克,淡紫拟青霉菌的活菌数为3.8亿/克,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施用量均为1.8kg/亩,采用滴管根施,且一定要保证土壤湿度才能达到菌剂保护及治疗效果,每年2次,可以很好的维持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土传病害,在北柴胡出蕾开始时采用顶部戈割方式及时去除花蕾;(5)秋季浇灌冻水,然后铺设发酵后的有机肥以及发酵后的碎秸秆,保持畦高33cm,碎秸秆为玉米秸秆,长度小于3cm,在第2年采挖,收获时间为10月下旬,收获完毕后,使用中大型翻转梨深翻35cm以上。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北柴胡绿色防控高效节本生产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耕地:4月上旬开始土地进行深翻,深度大于35cm,每亩施有机肥3500kg,再用镇压轮进行旋耕,在温度为10℃下使用施肥起垄一体机将微生物菌剂拌土施用,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混合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亿/克,淡紫拟青霉菌的活菌数为4亿/克,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施用量均为2kg/亩,起垄高度30cm,起垄宽度1.5m,垄间距40cm;(2)在5月上旬,采用条播方式将北柴胡种子播撒在沟内,每亩用种子2kg,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播种的行距为20cm,沟深1.0cm,覆土1cm进行镇压,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3)北柴胡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和除草,铺设发酵后的废菌料5cm,所述的废菌料为草腐菌;(4)每年8月根施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混合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亿/克,淡紫拟青霉菌的活菌数为4亿/克,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施用量均为2kg/亩,采用滴管根施,且一定要保证土壤湿度才能达到菌剂保护及治疗效果,每年3次,可以很好的维持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土传病害,在北柴胡出蕾开始时采用顶部戈割方式及时去除花蕾;(5)秋季浇灌冻水,然后铺设发酵后的有机肥以及发酵后的废菌料,保持畦高35cm,所述的废菌料为草腐菌在第2年采挖,收获时间为10月下旬,收获完毕后,使用中大型翻转梨深翻35cm以上。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一种北柴胡绿色防控高效节本生产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耕地:4月上旬开始土地进行深翻,深度大于35cm,每亩施有机肥3800kg,再用镇压轮进行旋耕,在温度为12℃下使用施肥起垄一体机将微生物菌剂拌土施用,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混合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2亿/克,淡紫拟青霉菌的活菌数为4.2亿/克,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施用量均为2.2kg/亩,起垄高度32cm,起垄宽度1.7m,垄间距42cm;(2)在5月上旬,采用条播方式将北柴胡种子播撒在沟内,每亩用种子2kg,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播种的行距为22cm,沟深1.2cm,覆土1.2cm进行镇压,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3)北柴胡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和除草,铺设发酵后的废菌料5cm,所述的废菌料为木腐菌;(4)每年8月根施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混合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2亿/克,淡紫拟青霉菌的活菌数为4.2亿/克,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施用量均为2.2kg/亩,采用滴管根施,且一定要保证土壤湿度才能达到菌剂保护及治疗效果,每年3次,可以很好的维持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土传病害,在北柴胡出蕾开始时采用顶部戈割方式及时去除花蕾;(5)秋季浇灌冻水,然后铺设发酵后的有机肥以及发酵后的废菌料,保持畦高37cm,所述的废菌料为木腐菌在第2年采挖,收获时间为10月下旬,收获完毕后,使用中大型翻转梨深翻35cm以上。对比例1本对比例的北柴胡的栽培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和(4)中去掉微生物菌剂。对比例2本对比例的北柴胡的栽培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和(5)去掉铺设发酵后的碎秸秆或发酵后的废菌料。以下试验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大屯镇)和国家燕山道地中药材产区(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村)进行。试验例1选取土质相同的土地5块,每块土地为1亩,分别按照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和2的栽培方法进行栽培北柴胡,2年后收获北柴胡,计算北柴胡的腐根率(腐根数量/总收获数量×100%),一等药材产出率,一等药材的评价参见《中华药典》第一部2015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结果见表1。表1组别腐根率(%)一等药材产出率(%)实施例10.6765.3实施例20.6167.2实施例30.7266.4对比例153.241.3对比例254.040.6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拌土及根施,苗后覆盖腐熟后的有机物,可以北柴胡的腐根率,同时提高了一等药材产出率,且两者缺一不可。试验例2与实施例2北柴胡的栽培方法相同,只改变步骤(2)和(4)中微生物菌剂的类型,步骤(1)和(4)中的微生物菌剂相同,研究获取的北柴胡干燥后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见表2。表2微生物菌剂类型总皂苷含量(%)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混合菌0.95枯草芽孢杆菌0.46淡紫拟青霉菌菌0.41不加任何菌剂0.33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北柴胡中的总皂苷的含量,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同时添加是北柴胡的有效成分最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