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式灌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8087发布日期:2020-08-18 16:1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式灌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式灌溉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维护中重要的一环,很多城市建设中都规划好了大量的绿化用地,种植有各种地被、灌木和乔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片区采用了自动喷淋的灌溉设备,以减少人工劳动。对于地势较为平坦的绿地,喷淋式的灌溉设备一般不会有较大问题。但是对于地势较陡,如山体斜坡绿化地,当喷淋设备在浇灌时,由于斜坡地势陡峭,会导致喷淋水还未向地下渗透就通过地表斜坡流向了低洼处。

对于灌木和乔木来讲,一般需要浇灌的地面深度都达到1米以上。因此,斜坡绿地在浇灌时:越是地势较高的地面,需要浇灌的时间就越长。但是浇灌过程中由于斜坡高差较大,因此通过斜坡地表流失的浇灌水也越多,导致水资源浪费。如果将浪费的水资源以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作为计算基数,经济损失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庞大数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式灌溉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式灌溉设备,包括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包括给水管、设置于给水管上的喷淋头以及阀门,还包括回收系统和循环供水系统;所述回收系统包括回收主管和滤水截管,所述滤水截管的数量为所述喷淋头数量的1/4至1/3,所述回收主管平行于斜坡绿地的地表布置,且回收主管埋置于地表以下1米至1.5米;所述滤水截管包括管座、外管体和内管滤芯,所述管座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管座与回收主管固定连接,且所述中心孔与回收主管内部的腔体连通;所述外管体竖直设置,该外管体通过中心孔与回收主管连通;所述外管体由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的一个圆锥形管段和一个圆柱形管段构成,所述圆锥形管段上大下小,该圆锥形管段外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所述圆柱形管段与所述管座固定连接;所述内管滤芯呈圆柱形,该内管滤芯沿轴向插入外管体的腔体中,且内管滤芯的下端与圆柱形管段固定连接,由内管滤芯对流入圆柱形管段内的灌溉水进行过滤;所述圆锥形管段长度为1米,所述外管体的总长度为1米至1.5米;所述循环供水系统包括混凝土集水坑、循环水泵以及循环水管,所述混凝土集水坑与回收主管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循环水管连通混凝土集水坑、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管连通给水管。

进一步:所述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有水篦子、截水沟以及回水管,所述水篦子盖在截水沟上,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与截水沟连通、另一端连通混凝土集水坑。

进一步:所述截水沟沿斜坡绿地的等高线每5至10米设置一道。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集水坑中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阀门为电磁流量阀,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电磁流量阀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滤水截管与喷淋头在斜坡绿地平面上排布成矩阵结构形式。

进一步:所有的漏水孔的中轴线均垂直于圆锥形管段的管壁,且所有漏水孔的孔径均小于5mm。

进一步:所述内管滤芯为带孔塑料棒,所述带孔塑料棒与圆柱形管段插装固定,且该带孔塑料棒的滤孔为蜂窝状结构,相邻滤孔两两相通。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现有技术中的灌溉设备仅单向对植物进行浇灌,导致使用水量大,地表水流失严重;而本方案中的灌溉设备包括了回收系统和循环供水系统,不但可完成对斜坡绿地植物的灌溉,而且还能对流失的地表水进行回收再次利用,进而达到节省水资源的目的;

2、本方案中回收系统的滤水截管,不但可以完成斜坡绿地的地表水的回收,而且还可以实现反向对斜坡绿地的土壤进行深层次的灌溉,具体为对地表以下一米至1.5米左右深度范围进行反向灌溉,在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的同时,实现快速灌溉斜坡绿地土壤的效果,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又节约了水资源;

3、本方案通过布设截水沟、水篦子等,利用截水沟不但能够对地表水进行收集,而且还能够对天然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回收系统和循环供水系统进行二次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又节约了灌溉用水量;

4、通过在混凝土集水坑中设置水位传感器,并将阀门为电磁流量阀,以实现对给水管的供水量进行自动调节,而电磁流量阀的自动调节依据为水位传感器的检测到的集水坑内的水位高低:当集水坑内的水位高时,减少给水管的供水量;水位低时,增大给水管的供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节水式灌溉设备的整体安装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滤水截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式灌溉设备,包括喷淋系统、回收系统和循环供水系统,喷淋系统和回收系统均是固定设置在某一个绿化片区内,利用该喷淋系统和回收系统完成该片区内的植物灌溉以及水流回收循环利用。

喷淋系统包括给水管13、喷淋头11以及电磁流量阀14,喷淋头11有若干个,并且所有的喷淋头11均连通给水管13。每一个喷淋头11负责向一个小单位面积的绿化植物进行浇水,而电磁流量阀14设置于给水管13与高压水源之间,也相当于电磁流量阀14设置在给水管13上:利用电磁流量阀14调节高压水源供给到给水管13中的水流量,最低调节范围值为0,也即关闭高压水源向供水管内继续供水。本案中,高压水源可以是连接至水厂的自来水管,也可以是通过泵抽取的江河湖海中的天然水均可,一般以就近经济为原则。

回收系统包括回收主管33和滤水截管31,滤水截管31也设置有若干个,一般情况下,滤水截管31的设置数量以喷淋头11的数量的1/4至1/3为宜,滤水截管31与喷淋头11在地表2平面上最好组成矩阵式的结构,这样可以实现无缝隙的对地表2流水进行回收。本案中,回收主管33是倾斜布置的。具体安装时,回收主管33埋置于地面以下1米至1.5米深度,也即:回收主管33的最高处位于斜坡绿地的最高处地面以下1米至1.5米,回收主管33的最低处位于斜坡绿地的最低处地面以下1米至1.5米。

本案中的滤水截管31的结构如图2所示,滤水截管31包括管座31c、外管体和内管滤芯31d,管座31c与回收主管33固定连接,并且管座31c的中心孔与回收主管33连通。外管体为一个两段式的变截面管体,外管体的上部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管段31a、下部为一个圆柱形管段31b,圆锥形管段31a和圆柱形管段31b同轴螺纹连接,并利用密封圈对连接面进行封闭。外管体的轴向竖直设置,并且外管体的下端与回收主管33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外管体内部的腔体下端与管座31c的中心孔是相连通的。圆锥形管段31a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31a-1,所有漏水孔31a-1的中轴线均垂直于圆锥形管段31a的管壁,并且所有漏水孔31a-1的孔径均小于5mm。内管滤芯31d呈圆柱形,内管滤芯31d沿轴向插入腔体中,并且内管滤芯31d的下端与圆柱形管段31b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的内管滤芯31d可以理解成为一个圆柱形的过滤管或者滤芯,起到过滤泥沙的作用。如具有过滤孔泡沫棒、具有过滤泥沙作用的带孔木棒以及带孔塑料棒之类的均可。当然,本案中优化采用了带孔塑料棒作为内管滤芯31d,同时带孔塑料棒通过插拔的方式与外管体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进而方便对带孔塑料棒进行更换维护。而且带孔塑料棒的滤孔设置成为蜂窝状结构,相邻滤孔两两连通,这样可以防止泥沙将滤孔堵塞。

需要说明的是,外管体的长度与回收主管33的埋置深度是对应的:外管体的圆锥形管段31a长度为1米,外管体的总长度为1米至1.5米。如图2箭头所示,当有较大的水流通过漏水孔31a-1进入至外管体的圆锥形管段31a后,水流并非全部通过管滤芯渗透过滤至主管,二是部分水流通过圆锥形管段31a的下部漏水孔31a-1又重新流回地表2以下,进而对地表2以下进行进一步灌溉。因此本案中的滤水截管31不但能够对地表2水进行回收,而且还能对地表2以下的土壤进行反向灌溉。

循环供水系统包括混凝土集水坑41、循环水泵43以及循环水管42。混凝土集水坑41修建在地表2以下,并且修建在没有乔木的位置,如:在种植地被的地表2以下修建混凝土集水坑41。回收主管33与集水坑连通,而循环水泵43的进水口通过循环水管42连通混凝土集水坑41中、循环水泵43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管42连通喷淋系统的给水管13。因此,上述设置实际上是通过循环供水系统对混凝土集水坑41内的存水进行循环利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绿化片区内,可以同时修建多个混凝土集水坑41,这样可以实现扩大混凝土集水坑41的蓄水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有水篦子、截水沟51以及回水管52。沿斜坡绿地的等高线每5至10米设置截水沟51一道,水篦子盖在截水沟51上,回水管52的一端与截水沟51连通、另一端连通混凝土集水坑41,通过回水管52将截水沟51内的水引入集水坑中。一方面利用截水沟51收集灌溉时的灌溉水,另一方面利用截水沟51收集雨水。当然,本案中的滤水截管31也具有收集天然雨水的功能。

本方案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打开喷淋系统的电磁流量阀14,给水管13将高压水通过喷淋头11喷出高压水,并对斜坡绿地进行浇灌。浇灌的时候,必然会有大量的水沿着斜坡绿地的地表2向低处流动。地表2水在流动过程中,滤水截管31将地表2水汇集,大量的地表2水将通过滤水截管31直接渗透到地面以下1米至1.5米处,而部分未渗透至土壤的地表2水则通过内管滤芯31d过滤后流入回收主管33中,并通过回收主管33引流至混凝土集水坑41内。此时循环供水系统的循环水泵43,通过循环水管42将混凝土集水坑41中的水加压后继续输送至给水管13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但是给水管13外部的高压水仍然继续供给。

本案中,供水管的开闭采用了电磁流量阀14,则是基于电磁流量阀14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改变给水管13的流量,而给水管13向喷淋头11供水的流量按照先大后小的原则来进行,则可以降低灌溉用水的浪费。如通过在混凝土集水坑41中设置一个水位传感器34,当水位传感器34检测到集水坑中的水位明显上升过快,则表示地表2以下的如让吸水缓慢,大量的灌溉水通过滤水截管31回到了回收主管33内,此时则可通过控制电磁流量阀14进而减小给水管13的供水量,直至停止灌溉。

本案中的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了截水沟51、水篦子以及回收管等。截水沟51在灌溉时可对地表2流水进行回收,而在下雨时,还可以用于大量的回收雨水以再利用,尽可能的使灌溉用水能够自给自足,进而达到节省高压水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