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花生枝叶中提取的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1739发布日期:2020-08-07 19:1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花生枝叶中提取的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源农药农业杀螨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花生枝叶中提取的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又名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其生长发育特点为体积小、繁殖快、世代多(夏天10天一代)、适应性强、易产生抗药性;朱砂叶螨寄主植物多达45科146种(棉花、大豆、蔬菜、果树、花卉等),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为害叶片使其失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干枯乃至脱落,降低产量和质量。

目前,防治多使用双甲脒、三氯杀螨砜、伏杀磷等含氯含磷的化学农药防治朱砂叶螨。化学合成农药作用方式单一,长时间大量使用可导致螨虫产生抗药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且化学合成杀螨剂在环境中不易降解,毒性较强,危害农业益虫,在土壤中残留可对水资源产生污染,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随着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实施,强毒性化学农药已被淘汰,其他化学合成农药也将逐渐被淘汰出市场,亟需研发低残留、低毒或无毒的农药,以满足防治农业害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从生物资源,尤其是植物资源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并开发成新农药,已成为农药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已有多种植物的提取物具有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活性,龙葵根和泽漆根的提取物,铁苋,鱼腥草乙醇提取物,欧亚旋复花提取物中分离出棕榈酸乙酯,棕榈酸甲酯等对朱砂叶螨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现阶段的研究中未见从花生(arachishypogaeal.)枝叶中分离纯化出活性化合物用于朱砂叶螨的防治的研究。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从花生粗提物中分离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添加助剂制备出杀螨剂应用于防治朱砂叶螨的方法,有效防治朱砂叶螨,降低危害程度,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损失,且具有无公害、无污染和无残留的特点,避免化学合成农药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从花生粗提物中分离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添加助剂制备出杀螨剂应用于防治朱砂叶螨的方法,有效防治朱砂叶螨,降低危害程度,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损失,且具有无公害、无污染和无残留的特点,避免化学合成农药的危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从花生枝叶中提取的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包括棕榈酸、异香草酸、β-谷甾醇和豆甾烷-3,6-二醇;

所述棕榈酸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所述异香草酸具有式(2)所示的结构:

所述β-谷甾醇具有式(3)所示的结构:

所述豆甾烷-3,6-二醇具有式(4)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从花生枝叶中提取的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所述提取方法包括萃取法、薄板层析法、常压柱层析法、中压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从花生枝叶粗提物中提取,所述花生枝叶粗提物由溶剂对豆科落花生属植物浸泡和提取获得。

进一步地,所述薄板层析法是将所述花生枝叶粗提物置于平铺硅胶的薄板上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常压柱层析法是将所述花生枝叶粗提物置于固定相为硅胶的玻璃柱中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中压柱层析法是将所述常压柱层析分离的物质置于固定相为c18的玻璃柱中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所述中压柱层析分离的物质置于色谱柱中高压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氯仿和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石油醚与所述乙酸乙酯的比例为1:0~0:1,所述乙酸乙酯与所述甲醇的比例为1:0~0:1,所述正丁醇与所述水的比例为2:1,所述甲醇和所述水的比例为1:0~0:1,所述氯仿和所述水的比例为1:0~0:1。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从花生枝叶中提取的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将30-60头朱砂叶螨成螨接种到叶片上;

(2)浸泡:所述叶片用0.5-2mg/ml浓度的所述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浸泡5s后取出叶片;

(3)清洗:将所述取出叶片置入清水中,重复3次;

(4)统计:将清洗过的所述叶片上的所述朱砂叶螨置于正常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统计死亡率。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从花生枝叶中提取的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杀螨剂的制备方法,四个所述防治朱砂叶螨化合物和助剂混合,所述助剂为吐温80、n,n-二甲基癸酰胺、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乳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开发一种从花生粗提物中分离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添加助剂制备出杀螨剂应用于防治朱砂叶螨的方法,有效防治朱砂叶螨,降低危害程度,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损失,且具有无公害、无污染和无残留的特点,避免化学合成农药的危害。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棕榈酸结构式;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异香草酸结构式;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β-谷甾醇结构式;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豆甾烷-3,6-二醇结构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将花生枝叶粗提物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应用于朱砂叶螨的防治试验:

称取花生枝叶粗提物20g,使用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0:1)和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为1:0-0:1),得到多种粗提液;利用中压柱层析,使用c18为固定相,流动相选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0-0:1)或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0-0:1)对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与标准品对比测得活性化合物为棕榈酸。用上述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对朱砂叶螨进行防治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生测中的叶螨浸茎浸渍法进行。棕榈酸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为77.64%(1mg/ml)。

实施例2

将花生枝叶粗提物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应用于朱砂叶螨的防治试验:

称取花生枝叶粗提物20g,使用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0:1)和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为1:0-0:1),得到多种粗提液;利用中压柱层析,使用c18为固定相,流动相选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0-0:1)或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0-0:1)对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与标准品对比测得活性化合物为异香草酸。用上述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对朱砂叶螨进行防治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生测中的叶螨浸茎浸渍法进行。异香草酸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为67.20%(1mg/ml)。

实施例3

将花生枝叶粗提物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应用于朱砂叶螨的防治试验:

称取花生枝叶粗提物20g,使用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0:1)和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为1:0-0:1),得到多种粗提液;利用中压柱层析,使用c18为固定相,流动相选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0-0:1)或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0-0:1)对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与标准品对比测得活性化合物为β-谷甾醇。用上述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对朱砂叶螨进行防治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生测中的叶螨浸茎浸渍法进行。β-谷甾醇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为75.30%(1mg/ml)。

实施例4

将花生枝叶粗提物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应用于朱砂叶螨的防治试验:

称取花生枝叶粗提物20g,使用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0:1)和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为1:0-0:1),得到多种粗提液;利用中压柱层析,使用c18为固定相,流动相选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0-0:1)或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0-0:1)对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与标准品对比测得活性化合物为豆甾烷-3,6-二醇。用上述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对朱砂叶螨进行防治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生测中的叶螨浸茎浸渍法进行。豆甾烷-3,6-二醇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为74.8%(1mg/ml)。

实施例5

活性化合物和助剂混合组成植物源杀螨剂并应于与朱砂叶螨防治试验:

分别称取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乳化剂(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乳化剂质量比为1:0-0:1)于烧杯中,再加入棕榈酸(与上述溶液质量比为1:0-0:1),搅拌充分溶解后,分别加入n,n-二甲基癸酰胺和吐温80(与上述溶液质量比为1:0-0:1),搅拌使其充分混匀,制成植物源杀螨剂。使用该植物源杀螨剂对朱砂叶螨采用室内盆栽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24小时后统计死亡率,其防治效果为83.11%(80mg/l)。

实施例6

活性化合物和助剂混合组成植物源杀螨剂并应用于朱砂叶螨防治试验:

分别称取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乳化剂(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乳化剂质量比为1:0-0:1)于烧杯中,再加入异香草酸(与上述溶液质量比为1:0-0:1),搅拌充分溶解后,分别加入n,n-二甲基癸酰胺和吐温80(与上述溶液质量比为1:0-0:1),搅拌使其充分混匀,制成植物源杀螨剂。使用该植物源杀螨剂对朱砂叶螨采用室内盆栽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24小时后统计死亡率,其防治效果为74.30%(80mg/l)。

实施例7

活性化合物和助剂混合组成植物源杀螨剂并应用于朱砂叶螨防治试验:

分别称取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乳化剂(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乳化剂质量比为1:0-0:1)于烧杯中,再加入β-谷甾醇(与上述溶液质量比为1:0-0:1),搅拌充分溶解后,分别加入n,n-二甲基癸酰胺和吐温80(与上述溶液质量比为1:0-0:1),搅拌使其充分混匀,制成植物源杀螨剂。使用该植物源杀螨剂对朱砂叶螨采用室内盆栽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24小时后统计死亡率,其防治效果为79.51%(80mg/l)。

实施例8

活性化合物和助剂混合组成植物源杀螨剂并应用于朱砂叶螨防治试验:

分别称取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乳化剂(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乳化剂质量比为1:0-0:1)于烧杯中,再加入豆甾烷-3,6-二醇(与上述溶液质量比为1:0-0:1),搅拌充分溶解后,分别加入n,n-二甲基癸酰胺和吐温80(与上述溶液质量比为1:0-0:1),搅拌使其充分混匀,制成植物源杀螨剂。使用该植物源杀螨剂对朱砂叶螨采用室内盆栽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24小时后统计死亡率,其防治效果为78.42%(80mg/l)。

上述实施例简单列举了从花生枝叶粗提物中分离出的活性化合物应用于朱砂叶螨防治的方法,列举了由活性化合物制备植物源杀螨剂的方法。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含有较多变量,不能根据某一变量的变化来判断其与防治结果之间的关系,而是通过多个变量之间的协调组合进行活性化合物在朱砂叶螨方面的应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