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0714发布日期:2021-12-07 22:1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设备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水稻的栽植方式主要有插秧和抛秧两种方式。其中抛秧种植方式因为其种植的水稻相对插秧种植的水稻的具有返青快、分蘖早、稳产、高产的优势,从而得到推广和应用。市场上已经有出现了用于抛秧栽培作业的抛秧机,其有序宽幅抛秧装置可以实现有序抛秧,可调整相邻行秧苗的间距,但其行距分布较均匀,不能实现宽窄行抛掷功能,无法达到秧苗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效果。宽窄行抛掷能更好的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也更利于后期田间管理,不容易引发病虫害,从而实现粮食增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秧苗进行宽窄行抛掷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包括机架和输秧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机架同侧的至少三条抛秧输送带、驱动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的动力装置;
5.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经过对应输秧组件的输出端下侧,以承接从对应输秧组件输出端落下的秧苗,并将秧苗从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的输出端抛出;
6.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运行方向与所述机架行走方向所在直线间的夹角均大于0
°

7.将位于机架同侧的抛秧输送带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
8.将位于机架同侧的抛秧输送带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
9.进一步地,所述抛秧输送带包括:主动轮、抛秧带、从动轮;所述抛秧带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
10.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转轴,位于所述机架同侧的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的所述主动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而拖动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
11.进一步地,由第一转轴连接的同组抛秧输送带的主动轮设置相同的半径,由同一第一转轴连接的不同组抛秧输送带的主动轮设置不同的半径。
12.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机架位置可调。
13.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通过从动轮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
14.进一步地,所述抛秧输送带还包括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对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抛秧输送带起支撑作用。
15.进一步地,位于机架同侧的各条抛秧输送带伸出机架的长度各不相同。
16.进一步地,还包括沿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方向延伸,以防秧苗从抛秧输送带侧边掉落的隔秧板。
17.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部件和与动力部件连接的传动部件;所述动力部件包括驱动装置、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传动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轴。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19.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件采用角齿箱,所述角齿箱内有两个相同的角变速锥齿轮,两个所述角变速锥齿轮啮合,改变传动方向,传动比为1:1。
20.一种抛秧机,设置有以上所述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21.抛秧机的机架的另一侧也设置有以上所述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22.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其结构包括机架、输秧组件、抛秧输送带、动力装置等;在机架直线运行的前提下,可保证每个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在一直条线上,实现秧苗在达到抛掷连续、散落分布有序的同时,还呈现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效果。通过对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对不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使位于机架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而且,还能通过改变从动轮安装板位置调节抛秧输送带抛掷的起始位置,来调节窄行的间距,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23.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田间管理,对增加密度,提高产量有利。根据农业技术部门试验,同样的地块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比较,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可增产20%以上。宽窄行可增加密度30%以上。
24.宽窄行种植边际增产效益明显;水稻的光能利用率提高;稻田有害生物影响降低;稻株综合抗逆性增强。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剖面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轴承总成的结构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角齿箱的结构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图1所示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抛秧机整体结构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5的a处放大图;
32.1.机架、2.抛秧输送带、21.支撑轮、22.从动轮、23.抛秧带、24.从动轮安装板、3.第一转轴、31.主动轮、4.第二转轴、41.轴承座、5.角齿箱、51.角变速锥齿轮、6.隔秧板、7.驱动装置、8.秧苗输送装置、9.取秧装置、10.主机架、11.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本发明中的宽窄行抛秧是指水稻抛秧机的行间距实行一宽一窄的种植方式,这种
种植方式利用作物边际优势的增产原理,通过调整抛秧的行间距,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度,减轻病害,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加速干物质积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34.抛秧机在执行抛秧作业时,抛秧机的输秧系统将承载秧苗的秧盘输送至取秧系统,由取秧系统将秧苗取出,由输秧组件输送至抛秧系统,再由抛秧系统完成抛秧过程。
3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1和输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同侧的至少三条抛秧输送带2和驱动各条抛秧输送带2运行的动力装置:
36.所述动力装置不仅限于电机,只要能驱动,能为装置提供动力即可,比如液压马达、底盘pto等。
37.各条抛秧输送带2经过对应输秧组件的输出端下侧,以承接从对应输秧组件输出端落下的秧苗,并将秧苗从各条抛秧输送带2的输出端抛出;
38.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2运行方向与所述机架1行走方向所在直线间的夹角均大于0
°

39.将位于机架1同侧的抛秧输送带2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2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2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1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2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
40.位于机架1同侧相邻且运行速度相同的抛秧输送带2为一组,相邻无运行速度相同的抛秧输送带时,单条抛秧输送带2为一组,将位于机架1同侧的抛秧输送带2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2的运行速度相同,不同组抛秧输送带2的运行速度不同,以使位于机架1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2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距离可调。
41.所述抛秧输送带2包括:主动轮31、抛秧带23、从动轮22;所述抛秧带23连接主动轮31与从动轮22。
42.还包括第一转轴3,位于所述机架1同侧的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2的所述主动轮3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转轴3转动而拖动各条抛秧输送带2运行。由第一转轴3连接的同组抛秧输送带2的主动轮31设置相同的半径,由同一第一转轴3连接的不同组抛秧输送带2的主动轮31设置不同的半径。
43.图3所示,第一转轴3上两个主动轮31相邻视为第一组,下两个相邻主动轮31视为第二组,也可以,下一个相邻的主动轮31视为第二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内的主动轮31半径相同,从动轮22也相同,所以抛秧输送带线速度一样。秧苗抛掷高度一致,则落地时间一样。水平初速度一致,运动时间一致,所以抛掷距离一致,每组抛掷距离随第一转轴转速同步改变,所以每组内的行间距不变,该行间距的大小仅与同组输送带抛掷的初始位置间距大小有关,则这两组输送装置抛出秧苗之间的间距视为窄行。
44.第一转轴3上的第一组主动轮31与第二组主动轮31半径不一样。当驱动装置转速变快时,第一组主动轮31半径更大提供的线速度更快,所以秧苗的水平初速度更快,不同组之间秧苗的抛掷距离因主动轮半径变化而等比变化。第一组主动轮31比第二组主动轮31半径更大,第一组抛掷出的秧苗更远,第一组与第二组之间抛出秧苗形成的行间距比第一组组内行间距更宽则该行间距视为宽行,组与组之间的间距随驱动装置转速增大而增大。所以第一转轴3上秧苗输送带抛掷出去的秧苗组间距成窄-宽-窄-宽分布,形成了宽窄行抛
掷。第二转轴4原理同第一转轴3。在机架1直线运行的前提下,本发明可保证每个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在一直条线上,实现秧苗在达到抛掷连续、散落分布有序的同时,还呈现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效果。本例所述驱动装置7采用电机,电机通过键连接带动第一转轴3转动,通过尾部的角齿箱5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第一转轴3与第二转轴4上的带轮作为主动轮31,与另一侧的从动轮22形成一组带传动。通过带动抛秧输送带2将落在抛秧输送带上的秧苗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进行抛掷来实现秧苗的抛掷功能。抛秧输送带2连续转动,可将连续落在抛秧输送带2上的秧苗连续抛出。
45.所述从动轮22安装在机架1上,并与机架1位置可调。所述从动轮22通过从动轮安装板24安装在机架1上。从动轮22安装在从动轮安装板24上,可通过调节从动轮安装板24位置确定从动轮22位置,来确定抛秧输送带2抛掷的起始位置,本例采用滑槽与螺栓的方式实现从动轮安装板24与机架1的相对运动与固定。通过改变从动轮安装板位置调节抛秧输送带抛掷的起始位置,来调节窄行的间距。
46.所述抛秧输送带2还包括支撑轮21,所述支撑轮21对所述主动轮31与所述从动轮22之间的抛秧输送带2起支撑作用。
47.所述主动轮31连接抛秧带23带动从动轮22运转。为进一步保证传动过程稳定,在主动轮31与从动轮22之间设置支撑轮21。
48.位于机架1同侧的各条抛秧输送带2伸出机架1的长度各不相同。
49.还包括沿各条抛秧输送带2运行方向延伸,以防秧苗从抛秧输送带2侧边掉落的隔秧板6。隔秧板6可防止秧苗从抛秧输送带2侧边滑落。
50.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部件和与动力部件连接的传动部件;所述动力部件包括驱动装置7、第一转轴3与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与传动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轴4。
51.所述第一转轴3远离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本例中,所述第二转轴4远离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转轴4远离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轴承座41,所述第一转轴3远离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
52.所述传动部件采用角齿箱5,所述角齿箱内有两个相同的角变速锥齿轮51,两个所述角变速锥齿轮51啮合,改变传动方向,传动比为1:1。如图4所示,本例所述传动部件采用角齿箱5,所述角齿箱内有两个相同的角变速锥齿轮51,两个所述角变速锥齿轮51啮合,改变传动方向,传动比为1:1。角变速锥齿轮51为花键连接给第二转轴4提供动力,保证第一转轴3与第二转轴4转动速度一致,使左右两侧秧苗抛掷同步。
53.一种抛秧机,设置有以上抛秧机宽窄行装置11。如图5、图6所示,抛秧机包括机架1、取秧装置9、秧苗输送装置8、抛秧机宽窄行装置11和主机架10。取秧装置9位于秧苗输送装置8上方,装在主机架上,取秧装置9将秧苗从与秧盘上分离取出;秧苗输送装置8装在机架1上,位于取秧装置9下方、并位于抛秧机宽窄行装置11上方,秧苗输送装置8具体位于抛秧输送带2的上侧,用于承接取秧装置9取出的秧苗,并与各条抛秧输送带2对应,将秧苗送至对应的抛秧输送带2上;抛秧机宽窄行装置11安装在机架1上,位于取秧装置9和秧苗输送装置8的下方。机架1装在主机架10上。
54.抛秧机的机架的另一侧也设置有以上所述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11:另一侧的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经过对应输秧组件的输出端下侧,以承接从对应输秧组件输出端落下的秧
苗,并将秧苗从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的输出端抛出;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运行方向与所述机架行走方向所在直线间的夹角均大于0
°
;将位于机架同侧的抛秧输送带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将位于机架此侧的抛秧输送带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此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抛秧输送带包括:主动轮、抛秧带、从动轮;抛秧带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还包括第一转轴,位于机架此侧的各条抛秧输送带的主动轮均设置在第一转轴上,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而拖动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由第一转轴连接的同组抛秧输送带的主动轮设置相同的半径,由同一第一转轴连接的不同组抛秧输送带的主动轮设置不同的半径。从动轮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机架位置可调。从动轮通过从动轮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抛秧输送带还包括支撑轮,支撑轮对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抛秧输送带起支撑作用。位于机架此侧的各条抛秧输送带伸出机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包括沿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方向延伸,以防秧苗从抛秧输送带侧边掉落的隔秧板。
55.抛秧机的机架1的两侧具有与以上相同结构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如图1所示,机架1两侧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对称布置,抛秧输送带2、支撑轮21、从动轮22、抛秧带23、从动轮安装板24、主动轮31、隔秧板6等结构都相同。机架两侧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动力提供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只有一个动力源,动力装置包括动力部件和与动力部件连接的传动部件;动力部件包括驱动装置7、第一转轴3与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3与传动部件的输入端连接,传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3远离传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传动部件采用角齿箱5,角齿箱内有两个相同的角变速锥齿轮51,两个角变速锥齿轮51啮合,改变传动方向,传动比为1:1,保证第一转轴3与第二转轴4转动速度一致,使左右两侧秧苗抛掷同步;另一种是:也可以分别被提供动力只要保证两边转轴的转动速度一致,使左右两侧秧苗抛掷同步。本例中采用第一种形式的动力提供形式。
5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抛秧装置,在机架直线运行的前提下,可保证每一个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实现秧苗在达到抛掷连续、散落分布有序的同时,还呈现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效果。可以通过调整驱动装置的转速调整宽行的秧苗的间距,可以通过调整起始位置调整窄行的秧苗的间距,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田间管理,对增加密度,提高产量有利。根据农业技术部门试验,同样的地块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比较,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可增产20%以上。宽窄行可增加密度30%以上。
57.宽窄行种植边际增产效益明显;水稻的光能利用率提高;稻田有害生物影响降低;稻株综合抗逆性增强。通过不同带轮组合实现了宽窄行抛掷种植。通过改变从动轮安装板位置调节抛秧输送带抛掷的起始位置,来调节窄行的间距。通过调节电机运转速度来调节宽行的间距。
58.虽然已经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这些变化和修改同样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5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