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6346发布日期:2020-10-13 09:2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存在不同类型病害混合发生的问题,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早疫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锈病、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是经常同时存在或相继存在的病害,例如在葡萄、水稻、苹果、香蕉、小麦、西瓜等作物上。

目前的病害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同时针对不同病害,还要使用不同的杀菌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连续使用单一活性成分的杀菌剂容易产生抗药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元复配的农药组合物。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这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混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且可以起到长期防治的作用;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解决方案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质量比为1:0.01-90:0.01-90。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其英文名称为difenoconazole,化学名称为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哑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分子式c19h17cl2n3o3,相对分子量406.3,cas号:119446-68-3,结构式如式(1)所示。

丙硫菌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为脱甲基化抑制剂,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其英文名称为prothioconazole,化学名称为2-[2-(1-氯环丙基)-3-(2-氯苯基)-2-羟丙基]-1,2-二氢-3h-1,2,4-三唑-3-硫酮,分子式c14h15cl2n3os,相对分子量344.0,cas号:178928-70-6,结构式如式(2)所示。

氟唑菌酰胺用来防治广谱真菌病害,属于甲酰胺类杀菌剂,其作用方式是对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ii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起抑制作用,从而抑制靶标真菌的种孢子萌发,芽管和菌丝体生长。其英文名称为fluxapyroxad,化学名称为3-(二氟甲基)-1-甲基-n-(3',4',5'-三氟联苯-2-基)吡唑-4-甲酰胺,分子式c18h12f5n3o,相对分子量381.3,cas号:907204-31-3,结构式如式(3)所示。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质量比为1:0.01-10:0.01-10;可选地为1:0.10-1:0.10-1。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成分已经混合;也可以每种成分以单独制剂的形式提供,使用时直接进行桶混。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农药组合物还包括助剂。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95%。本发明中,对于活性成分在杀菌剂组合物中的总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根据杀菌剂组合物配制的不同剂型选择常规的用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助溶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粘结剂、壁材、调酸介质、调碱介质、消泡剂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对于助剂无特殊要求,可以根据需要选配本领域常用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根据杀菌剂组合物配制的剂型选择常规的用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散剂包括烷基萘磺酸盐、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农乳2000#系列、月桂醇硫酸钠、润湿渗透剂f、湿润剂t、皂角粉、茶枯、蚕沙和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乳化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用于液体制剂的乳化剂均可使用。可选地,乳化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丁二酸酯磺酸钠、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醚醇六硬脂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醚蜂蜡衍生物、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二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二乙二醇脂肪酸酯、二乙二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氧乙烯单棕榈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醚单油酸酯、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二醇、丙三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山梨醇、芳香烃溶剂油和油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助溶剂包括甲醇、异丙醇、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冻剂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粘结剂包括淀粉、石膏、葡萄糖、聚乙烯醇、阿拉伯树胶和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稠剂包括硅酸铝镁、黄原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体惰性载体包括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高岭土、凹凸棒土、蒙脱土、膨润土、滑石粉和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泡剂包括硅酮类、c8-10脂肪醇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硅油和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壁材包括聚脲类、聚氨基甲酸乙酯、三聚氰胺树脂和混合的聚脲/聚酰胺、明胶/阿拉伯胶、聚酰胺、脲/甲醛、尼龙(nylon)、聚乙烯/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酸介质包括氯化铵、盐酸、柠檬酸、硫酸铵、硝酸铵、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碱介质包括氢氧化钠、三乙醇胺、三乙胺、氨水、乙醇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稳定剂和防腐剂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物质,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可选地为悬浮剂。

本发明中,对于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各种剂型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稀释使用。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悬浮剂通常含有3-60重量%活性组分、1-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10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或消泡剂,余量为水;可选地,分散剂为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增稠剂为黄原胶和硅酸镁铝,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防冻剂为乙二醇,防腐剂为苯甲酸钠。悬浮剂通常需湿法粉碎以获得稳定的、可流动、易测量体积的悬浮液体。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悬乳剂一般含有3-70重量%活性成分、3-15重量%乳化剂、2-10重量%分散剂、0.1-2重量%增稠剂、0.1-8重量%防冻剂、0.05-3重量%稳定剂、0.2-1重量%消泡剂,余量为水。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囊悬浮剂一般含有5-50重量%活性成分(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小于10%)、5-40重量%壁材、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5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调酸介质、调碱介质,余量为水。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水乳剂一般含有1-70重量%活性成分、10-50重量%溶剂、3-20重量%乳化剂、2-6重量%防冻剂、0.1-1重量%消泡剂,余量为水。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乳剂一般含有1-80重量%活性成分、5-25重量%乳化剂、0.5-5重量%防冻剂、0.5-10重量%助溶剂,0.5-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等,余量为水。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湿性粉剂通常含有3-95重量%活性组分、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等,余量为固体惰性载体,如高岭土等。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水分散粒剂通常含有3-95重量%活性组分、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粘合剂,余量为固体惰性载体,如高岭土、硅藻土等。水分散粒剂通常制成10-100目国际标准筛目(1676-152μm)颗粒,可通过喷雾造粒、挤压造粒、高速旋转造粒、流化床造粒等方法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农药组合物在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早疫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锈病、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上述病害在多种作物上均有发生。例如,在葡萄、水稻、苹果、草莓、香蕉、小麦、西瓜等作物上。

本发明中,上述农药组合物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方法使用,例如,直接撒施在田间使用,或稀释后进行田间喷雾使用,或进行种子处理;可选地,从农药利用率高的角度考虑,使用上述农药组合物的方法为稀释后进行田间喷雾使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农药组合物,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这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混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且可以起到长期防治的作用;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现在只有苯醚甲环唑和氟唑菌酰胺的复配,丙硫菌唑出现时间较晚,尚未有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三元复配的报道。苯醚甲环唑和氟唑菌酰胺两元复配,杀菌谱不广,对霜霉病没有防治效果。丙硫菌唑的加入可以扩大杀菌谱,提高产量,配合苯醚甲环唑杀菌的速效性和氟唑菌酰胺的持效性,可以起到长期防治的作用,且三者复配时,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

(2)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对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复配比例做了进一步选择,在本发明提供的比例范围内,防治效果更优。

(3)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农药组合物,从杀菌剂使用方法的角度考虑,杀菌剂的剂型优选为悬浮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原料、元件、方法、手段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其中,所用的有机硅类消泡剂为美国迈图高新材料公司的sag-630型消泡剂;

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购自巴斯夫,型号为tamoldn;

聚羧酸盐购自南京擎宇,型号为sp-sc29。

实施例1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8重量%,丙硫菌唑8重量%,氟唑菌酰胺8重量%,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2重量%,黄原胶0.3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2重量%,乙二醇5重量%,苯甲酸钠0.2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1:1。

实施例2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12重量%,丙硫菌唑6重量%,氟唑菌酰胺6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5:0.5。

实施例3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10重量%,丙硫菌唑8重量%,氟唑菌酰胺6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8:0.6。

实施例4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21.8重量%,丙硫菌唑1.1重量%,氟唑菌酰胺1.1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05:0.05。

实施例5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2重量%,丙硫菌唑11重量%,氟唑菌酰胺11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5.5:5.5。

实施例6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2重量%,丙硫菌唑0.1重量%,氟唑菌酰胺21.9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05:10.95。

实施例7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2重量%,丙硫菌唑21.9重量%,氟唑菌酰胺0.1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10.95:0.05。

实施例8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0.12重量%,丙硫菌唑11.94重量%,氟唑菌酰胺11.94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99.5:99.5。

实施例9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可湿性粉剂,所述可湿性粉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8重量%,丙硫菌唑8重量%,氟唑菌酰胺8重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重量%,木质素磺酸钠盐8%重量,高岭土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10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颗粒剂(水分散粒剂),所述颗粒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8重量%,丙硫菌唑8重量%,氟唑菌酰胺8重量%,月桂醇硫酸钠5重量%,聚羧酸盐8%重量,淀粉10%重量,硅藻土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11

一种30%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10重量%,丙硫菌唑10重量%,氟唑菌酰胺10重量%,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4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3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2重量%,乙二醇5重量%,苯甲酸钠0.2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1:1。

实施例12

一种42%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14重量%,丙硫菌唑14重量%,氟唑菌酰胺14重量%,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5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3重量%,黄原胶0.1重量%,硅酸镁铝0.7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2重量%,乙二醇5重量%,苯甲酸钠0.2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1:1。

实施例13

一种15%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5重量%,丙硫菌唑5重量%,氟唑菌酰胺5重量%,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2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2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2重量%,乙二醇5重量%,苯甲酸钠0.2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1:1。

对比例1

一种24%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所述悬浮剂的配方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均用苯醚甲环唑替代。

对比例2

一种24%丙硫菌唑悬浮剂,所述悬浮剂的配方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均用丙硫菌唑替代。

对比例3

一种24%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的配方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均用氟唑菌酰胺替代。

对比例4

一种24%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12重量%,丙硫菌唑12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一种24%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苯醚甲环唑12重量%,氟唑菌酰胺12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对比例6

一种24%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丙硫菌唑12重量%,氟唑菌酰胺12重量%,其余组分和含量同实施例1。

测试例1

试验地点:江苏省镇江市果树试验基地,试验地土壤为黄粘土,质地粘重,ph值6.0-6.5,呈微酸性,管理水平中上,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后的各处理区葡萄按常规生产管理。

分别采用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的悬浮剂对葡萄树进行喷雾处理,并设一组空白对照(即不对葡萄树进行喷雾处理),每种悬浮剂的稀释倍数均为2000倍,20毫升/亩。分别将上述稀释药剂分别喷施在葡萄新梢正反面,以叶片两面均匀喷施药液不淌为度。每组施药量活性成分重量相同,小区面积为15m2,每个处理重复4次,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条件一致。葡萄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如下:

分别于施药7d、14d、21d后调查葡萄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每个处理区采用随机5点取样,每个处理小区调查30株,调查各处理区苗期病害的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根据式(ⅰ)和式(ⅱ)计算防治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葡萄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霜霉病的病情统计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12部分:杀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ny/t1464.12-2007》。

式(i):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或叶数×代表数值)/∑(株数或叶数×最高代表级值)]×100;

式(ii):

防治效果(%)=(对照区防后病指-处理区防后病指)/对照区防后病指×100。

表1

测试例2

试验地点:江苏盐城市,肥力中上,种植后的各处理区草莓按常规生产管理。

分别采用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的悬浮剂对草莓树进行喷雾处理,并设一组空白对照(即不对草莓树进行喷雾处理),每种悬浮剂的稀释倍数均为2000倍,20毫升/亩。分别将上述稀释药剂分别喷施在草莓新梢正反面,以叶片两面均匀喷施药液不淌为度。每组施药量活性成分重量相同,小区面积为15m2,每个处理重复4次,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条件一致。草莓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如下:

分别于施药7d、14d、21d后调查草莓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每个处理区采用随机5点取样,每个处理小区调查30株,调查各处理区苗期病害的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根据上述式(ⅰ)和式(ⅱ)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见表2。

草莓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霜霉病的病情统计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9部分-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

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将实施例1-8分别与对比例1-3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或氟唑菌酰胺,防治效果好,具有增效作用;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

将实施例6-7与实施例8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01-90:0.01-90时,可提高防治效果;将实施例4-5与实施例6-7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优选为1:0.01-10:0.01-10,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将实施例1-3与实施例4-5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的重量比更优选为1:0.1-1:0.1-1时,可更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测试例3

试验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果树试验基地,管理水平中上,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后的各处理区苹果按常规生产管理。

分别采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6的悬浮剂对苹果树进行喷雾处理,并设一组空白对照(即不对苹果树进行喷雾处理),每种悬浮剂的稀释倍数均为2000倍。分别将上述稀释药剂分别喷施在苹果新梢正反面,以叶片两面均匀喷施药液不淌为度,用药量见表3-1、3-2和3-3。小区面积为15m2,每个处理重复4次,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条件一致。21天后用gowing法评价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复配对苹果炭疽病的联合作用类型。

计算公式:cexp=c1+c2(1-c1),c1和c2为杀菌剂a和b单独使用时的防效,cexp为杀菌剂a和b的理论防效,cabs为杀菌剂a与杀菌剂b按照上述比例混用后的实际防效。cabs>cexp为增效作用,cabs<cexp为拮抗作用。

表3-1苯醚甲环唑与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组合对炭疽病的联合作用

表3-2丙硫菌唑与苯醚甲环唑和氟唑菌酰胺组合对炭疽病的联合作用

表3-3氟唑菌酰胺与苯醚甲环唑和丙硫菌唑组合对炭疽病的联合作用

从表3-1、表3-2、表3-3结果可知,联合作用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胺组合所观察到的实际防效均大于按公式计算得到的预期防效,说明相比较二元复配制剂,三种活性成分组合有协同增效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