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种植富硒蔬菜的土地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40253发布日期:2020-10-17 02:0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种植富硒蔬菜的土地改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种植富硒蔬菜的土地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耕地由于其不可再生性而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砂性复垦土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大面积的土地由于受生产活动建设、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因影响,导致砂性复垦土地腐殖质含量低,土壤结构差,黏粒含量极少,局部盐渍化严重的特点。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孔隙度大,保水保肥性差,作物产量低下。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是一种对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作用,其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我国表层土壤中的硒的含量普遍较低,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的土壤处于低硒水平。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生长的农作物,其含硒量必然偏低,种植的蔬菜硒量也不丰富,无法满足人体健康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种植富硒蔬菜的土地改良方法,解决了土壤处于低硒水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种植富硒蔬菜的土地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一片农田,将农田排水晒田3-6月,晒田期间使用翻土装置进行翻土,平均每2-3个月翻土一次;

s2:进行深耕,并在深沟中加入重金属吸附材料,然后填土掩埋,过一阵后翻耕田块将重金属吸附材料取走;

s3:将改良辅助材料铺设在待改良土壤表层,每亩施农家肥700-900kg,进行旋耕,再次施肥料每亩复合肥20kg-25kg,尿素10kg-15kg,辅助原料5kg-10kg和作物秸秆400-600kg;

s4:施加土壤改良剂,在土地改良剂施加完后,取富硒营养液与清水按1:50质量体积比用小型混合器进行混合,得富硒复合溶液,对田地进行喷洒灌溉;

s5:在待改良土壤表层附上地膜或者干草。

进一步地,所述s3中辅助原料可以为石灰或者草木灰,或者两者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s3中作物秸秆小麦秸秆、蚕豆秸秆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用小型秸秆粉碎机粉碎成5cm。

进一步地,所述s3中每亩施农家肥700kg,每亩复合肥20kg,尿素15kg,辅助原料10kg和作物秸秆500kg。

进一步地,所述s4中土壤改良剂土壤优选类型为微生物菌类。

进一步地,所述s4中富硒复合溶液喷灌频率为10天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s1晒田期间可以间接性使用洒水装置进行洒水,平均1个月撒一次,洒水装置包括水泵或者喷灌机,控制土壤湿度不超过40%。

进一步地,所述s1中翻土装置包括翻土机或者微耕机。

进一步地,所述s4中土壤改良剂中的微生物菌类包括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固氮菌、解磷解钾菌。

进一步地,所述s4中小型混合器包括搅拌机或者混合桶以及搅拌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应用于种植富硒蔬菜的土地改良方法,通过农家肥与辅助材料的配合能够将土壤变为有机土壤,适合蔬菜的种植,并且能够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对环境无污染,并且通过富硒营养液的供给,能够给蔬菜生长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硒元素,从而使得蔬菜富含硒元素,能够补充人体所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搅拌轴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杆的俯视图。

图中:1-框架、2-转动轴、3-搅拌箱、4-搅拌轴、5-搅拌叶、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滑动板、9-旋转电机、10-转动杆、11-凸块、12-第一电动伸缩杆、13-伸缩弹簧、14-箱盖、15-卡块、16-卡槽、17-支撑块、18-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种植富硒蔬菜的土地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一片农田,将农田排水晒田3-6月,晒田期间使用翻土装置进行翻土,平均每2-3个月翻土一次;

s2:进行深耕,并在深沟中加入重金属吸附材料,然后填土掩埋,过一阵后翻耕田块将重金属吸附材料取走;

s3:将改良辅助材料铺设在待改良土壤表层,每亩施农家肥700-900kg,进行旋耕,再次施肥料每亩复合肥20kg-25kg,尿素10kg-15kg,辅助原料5kg-10kg和作物秸秆400-600kg;

s4:施加土壤改良剂,在土地改良剂施加完后,取富硒营养液与清水按1:50质量体积比用小型混合器进行混合,得富硒复合溶液,对田地进行喷洒灌溉;

s5:在待改良土壤表层附上地膜或者干草。

优选的,s5中还可以覆盖树叶、草屑、和木屑,不仅防止杂草,还帮助土壤保持水分和补充养分。

所述s3中辅助原料可以为石灰或者草木灰,或者两者组合。

所述s3中作物秸秆小麦秸秆、蚕豆秸秆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用小型秸秆粉碎机粉碎成5cm。

所述s3中每亩施农家肥700kg,每亩复合肥20kg,尿素15kg,辅助原料10kg和作物秸秆500kg。

优选的,还可以选择咖啡渣或茶渣,咖啡渣或茶渣可以作为肥料,将它们混合在没有植物的土壤中,它们会在土助加热发酵,它们能改善排水,增强透气性,促进植物生长,也能保持土壤酸碱度

所述s4中土壤改良剂土壤优选类型为微生物菌类。

所述s4中富硒复合溶液喷灌频率为10天一次。

所述s1晒田期间可以间接性使用洒水装置进行洒水,平均1个月撒一次,洒水装置包括水泵或者喷灌机,控制土壤湿度不超过40%。

所述s1中翻土装置包括翻土机或者微耕机。

所述s4中土壤改良剂中的微生物菌类包括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固氮菌、解磷解钾菌。

所述s4中小型混合器包括搅拌机或者混合桶以及搅拌棒。

s4中小型混合器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壁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两个所述转动轴2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箱3,所述搅拌箱3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叶5,所述搅拌轴4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搅拌轴4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的四周均开设有第二凹槽7,所述框架1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板8,所述滑动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9,所述旋转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动板8并延伸至所述滑动板8的底部,所述转动杆10延伸至所述滑动板8底部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块11,所述框架1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2,两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板8的顶部。

旋转电机9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连接,转动杆10与第一凹槽6相适配,凸块11与第二凹槽7相适配,凸块11的数量为四个,通过转动轴2的设置使得搅拌箱3可以进行旋转,从而方便了搅拌箱3内部原料的倾倒。

所述滑动板8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伸缩弹簧13,两个所述伸缩弹簧13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箱盖14。

当滑动板8向下移动的时候,会带动箱盖14将搅拌箱3的顶部盖住,使得搅拌混合的时候不会出现洒落现象。

所述搅拌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5,所述框架1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u型卡槽16,所述u型卡槽16与所述卡块15相适配。

通过两个u型卡槽16将卡块15卡住,从而使得搅拌箱3无法进行翻转,使得搅拌混合的时候更加的稳定。

所述框架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7,两个所述支撑块17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8,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1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个u型卡槽16相离的一侧。

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18均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连接,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设置用于对两个u型卡槽16进行驱动。

将原料倒入到搅拌箱3内部,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启动,带动u型卡槽16将卡块15卡住,从而使得搅拌箱3固定,随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2的启动,带动滑动板8向下滑动,滑动板8向下滑动带动旋转电机9向下移动,旋转电机9向下移动带动转动杆10向下移动,进而插入到第一凹槽6内部,外表面的凸块11插入到第二凹槽7内部,启动旋转电机9,旋转电机9旋转带动转动杆10旋转,转动杆10旋转就会带动搅拌轴4进行旋转,对内部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完毕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2的收缩使得滑动板8向上滑动,使得转动杆10与搅拌轴4分离,随后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收缩,使得两个u型卡槽16相离滑动,与卡块15分离,使得搅拌箱3可以翻转,从而方便进行倾倒。

工作时,首先选择一片农田,将农田排水晒田3-6月,晒田期间使用翻土装置进行翻土,平均每2-3个月翻土一次,然后进行深耕,并在深沟中加入重金属吸附材料,然后填土掩埋,过一阵后翻耕田块将重金属吸附材料取走,将改良辅助材料铺设在待改良土壤表层,每亩施农家肥700-900kg,进行旋耕,再次施肥料每亩复合肥20kg-25kg,尿素10kg-15kg,辅助原料5kg-10kg和作物秸秆400-600kg,然后施加土壤改良剂,在土地改良剂施加完后,取富硒营养液与清水按1:50质量体积比用小型混合器进行混合,得富硒复合溶液,对田地进行喷洒灌溉,最后在待改良土壤表层附上地膜或者干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