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0335发布日期:2020-10-17 02:0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稻秧苗育秧大多采用秧箱盘进行,其具有节约种子、农药、肥料和水资源,可实现密插稀植,秧苗光合作用好,减轻病虫害,有利于水稻的增产丰收,因此被广泛推广应用。育秧完成后,秧苗纵横排列规则在秧箱盘中,现有技术的秧箱盘大多采用聚苯乙烯制成,其容易破碎,不便于回收利用,因而会浪费大量的秧箱盘以及相应原材料。另外,插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直接采用栽植臂进行取秧插秧的结构,另一种是使用取秧臂进行取秧,然后使用拨打臂将秧苗栽植到稻田中;前者要求的取秧精度较高,且容易出现夹秧以及秧苗脱落等问题,因而需要再次人工补苗等方式,而后者对取秧的高度要求比较严格以便于拨打臂能敲击到秧苗的根部位置。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也采用钵形毯状秧苗,其要求插秧机取苗准确性也较高。

现有技术中的秧苗插秧机,移箱机构以及秧箱进给采用与插秧机构一体的动力机构,通过移栽机机架上设置的主动力箱进行动力传递,秧箱进给时皆采用皮带式输送机构对秧箱或毯状秧苗实现进给,即采用输送皮带通过摩擦带动其进给,其进给的位置以及距离难以精确控制,因而未能保证取苗的准确性,容易造成秧苗栽植过程中大量的缺苗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秧苗插秧机,大多采用栽植臂的结构,即通过栽植臂进行拨秧并实现插秧的动作,例如专利号为02258130.8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插秧机械手,其就是栽植臂的具体结构,在此不详细描述其结构,其缺点在于,栽植臂容易损坏,维修维护成本高。当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拨秧、打秧的结构,现在还没有一种能防止倒秧、秧苗成活率高的上述拨秧打秧机构。为保证插秧的高度合适,现有的插秧机上大多设置插秧高度调整装置,进而调整插秧臂或栽植臂的高度,同时调整插秧船板的高度,现有的结构大多如此,即秧箱支架以及插秧臂的支架皆铰接在移栽机机架上,通过其小幅度的摆动,从而调整高度。但这种缺点在于,其调整结束后,在整块稻田中皆采用同一高度,稻田中难免会出现不平整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插秧机无法做到实时调整,并且容易对插秧机的各个部件出现损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持泥坯使其进行翻转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使用该水稻钵苗移栽机能对秧盘实现精确进给,从而保证取秧臂进行精确取秧,以保证栽植成活率;并且能对秧箱进行自前向后的输送,实现秧箱的重复利用,同时能对插秧臂、秧箱托架以及船板的高度进行实时调整,从而适应高低不平的稻田以及稻田中过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水稻钵苗移栽机,包括移栽机机架以及连接在移栽机机架上的移栽支撑架,移栽支撑架上连接有秧箱托架以及位于秧箱托架后部下方的起垄船板,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移栽机机架上连接有能摆动的调整支架以及驱使调整支架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所述秧箱托架以及移栽支撑架皆与调整支架连接,所述调整支架上连接有与动力机连接的主驱动箱,所述主驱动箱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机动力驱动的主驱动轴,主驱动箱内滑动连接有能实现往复运动且能转动的移箱动力轴,所述秧箱托架连接在移箱动力轴上,秧箱托架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秧箱主动轴和秧箱从动轴,秧箱主动轴和秧箱从动轴上装有秧盘进给装置,移箱动力轴通过改向动力机构与主驱动轴动力连接且所述移箱动力轴移动到主驱动箱两端时转动一定角度,所述移箱动力轴通过进箱保持机构驱使秧箱主动轴间歇转动。

所述改向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主驱动箱且与主驱动轴动力连接的中传驱动轴,中传驱动轴上设有相位相反且两端圆滑连接的两段螺旋槽,所述移箱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装有套装在中传驱动轴上的驱动滑套,驱动滑套内装有嵌入螺旋槽中的滚珠。

所述进箱保持机构包括连接在移箱动力轴上的驱动摆臂,所述秧箱主动轴上连接有联动的驱动棘爪、驱动棘轮、保持棘爪以及保持棘轮,驱动摆臂通过联动机构驱使棘轮转动以带动秧箱主动轴转动。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秧箱主动轴上的支撑板,秧箱主动轴上转动连接有由驱动摆臂驱动的进箱推拉臂,所述驱动棘爪铰接在进箱推拉臂上,所述保持棘爪通过销轴连接在移箱托架上且保持棘爪与移箱托架之间装有复位弹簧,所述进箱推拉臂上连接有能驱使保持棘爪摆动的驱动压辊。

所述秧盘进给装置包括连接在秧箱主动轴和秧箱从动轴上的秧箱驱动链轮,秧箱主动轴和秧箱从动轴上相对应的两个秧箱驱动链轮上装有秧箱链条,秧箱链条的一段位于移箱托架的前部、另一段位于移箱托架的后部,两端的秧箱链条之间装有间隔设置且横向分布的多根秧箱驱动柱,所述秧盘托架的前表面装有压秧盘架、后表面装有秧盘导流装置,所述秧箱主动轴由间歇驱动装置动力驱动。

所述秧盘导流装置包括连接在移箱托架底部且呈弧形设置的拢箱帘,所述拢箱帘与移箱托架之间的空间为秧箱通过空间,所述移箱托架的后表面上装有能承托秧箱的导引架,所述移箱托架的后表面还连接有剥离轴,剥离轴上连接有能撑开秧箱以防止秧箱再次卷入的剥离轮。

所述调整支架的下方连接有位于起垄船板前方的检测船板,所述移栽机机架上装有由检测船板触发的检测开关,检测开关和摆动驱动机构皆由控制器控制,所述调整支架上连接有调整支座,所述移栽支撑架固定连接在调整支座上,所述秧箱托架滑动连接在调整支座上且能沿调整支座横向滑移。

所述调整支座包括连接在调整支架上的固定支座和铰接在调整支座上的摆动支座,所述固定支座和摆动支座之间通过调整螺栓连接,所述调整支架上铰接有前摆动杆,移栽机机架上滑动连接有前推拉杆,所述前推拉杆的后端铰接在前摆动杆上、前端铰接在检测船板的前部,所述调整支座上铰接有下伸的后联动杆,后联动杆上铰接有检测摆动臂,所述检测船板的后部通过后部支架铰接在检测摆动臂上,所述检测摆动臂上连接有能触动检测开关的触发机构。

所述检测摆动臂上装有能上下滑动的上检测铰轴,所述后联动杆的下端连接在上检测铰轴上,所述检测船板的后部支架通过下检测铰轴铰接在检测摆动臂上,所述上检测铰轴和下检测铰轴之间装有浮动拉簧。

所述移栽传动箱中穿装有与主驱动轴动力连接的动力中传轴,所述移栽传动箱上装有前后间隔设置且能回转的拨秧回转体和摆秧回转体,所述拨秧回转体中装有与动力中传轴动力连接的拨秧凸轮,所述拨秧回转体上铰接有与拨秧回转体一起回转且相对设置的两根拨秧爪,拨秧爪在拨秧凸轮的转动驱动下能夹持秧苗,两拨秧爪之间装有拨秧复位拉簧,所述摆秧回转体上装有与动力中传轴动力连接的打秧轴,打秧轴上装有向外伸出且能随打秧轴转动的摆秧臂,所述移栽传动箱上还连接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且用于承托秧苗的秧苗根部承托座和秧苗承托架。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设置了检测船板,整个插秧机向前运行时,检测船板首先检测稻田高度,当稻田高度出现过高或淤泥较多时,检测船板动作触发检测开关,控制器获得检测开关的信号后,控制摆动驱动机构动作,从而升降调整支架,进而调整秧箱托架以及移栽支撑架的高度,从而保证了合适的插秧高度,有效保证秧苗的成活率,并且可以避免船板与稻田的碰撞,有效保护了船板以及插秧机的其他部件。将秧箱放置在秧箱托架前部,驱使秧箱主动轴间歇动作,从而带动秧箱间隙进给一定距离,用于设置了上述移箱驱动柱以及通过上述结构的间歇驱动装置,因而能精确实现秧箱的进给,从而保证了保证取秧臂进行精确取秧,以保证栽植成活率。秧箱驱动柱位于秧箱的下部两道横向突起之间,通过间歇驱动装置驱使秧箱主动轴间歇动作,从而带动秧箱间隙进给一定距离,用于设置了上述移箱驱动柱以及通过上述结构的间歇驱动装置,因而能精确实现秧箱的进给,从而保证了保证取秧臂进行精确取秧,以保证栽植成活率;并且秧箱中的秧苗全部被取完之后,在间隙驱动装置的动力驱动下,秧箱继续转动绕过秧箱托架的下部后,在秧盘导流装置的作用下运动出秧箱托架,实现秧箱的重复利用,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对秧盘实现精确进给、对秧箱进行自前向后的输送、对插秧臂、秧箱托架以及船板的高度进行实时调整,具有保证取秧臂进行精确取秧、保证栽植成活率、实现秧箱的重复利用、适应高低不平的稻田以及节省生产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调整支架、检测船板与移栽机机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起垄船板连接在移栽支撑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秧箱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主驱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进箱保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8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1为秧箱的剖视图;

图12为移箱驱动柱与秧箱配合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移栽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实施例中拨秧回转体与移栽传动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实施例中摆秧回转体与移栽传动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拨秧爪连接在拨秧回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秧苗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秧苗根部承托座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拨秧和摆秧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21为拨秧爪连接在拨秧自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沿图21中e-e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栽机,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横向指的是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纵向指的是图1中纸面的左右方向,纵向的左侧为该机的后部,并且,下述的连接以及安装可以理解为直接连接,也可以理解为间接连接,间接连接的意思是指可以通过中间部件进行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安装。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移栽机包括移栽机机架1,移栽机机架1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动力部分、行走部分、秧箱支撑托盘部分、移栽高度调整部分、秧箱部分以及移栽部分,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结合附图1-3,移栽机机架1上连接有移栽支撑架70,移栽支撑架70上连接有秧箱托架30以及位于秧箱托架30后部下方的起垄船板71,秧箱托架30上装有秧箱,秧箱托架以及秧箱可以由主驱动箱上的动力机构进行驱动实现移箱以及秧箱的前进,所述移栽机机架1上连接有能摆动的调整支架72以及驱使调整支架72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移栽机机架1上的驱动油缸85,所述驱动油缸85的活塞杆铰接在调整支架72上,所述秧箱托架30以及移栽支撑架70皆与调整支架72连接,也就是说,调整支架摆动时,会带动移栽支撑架70以及秧箱托架30进行高度的调整,所述调整支架72的下方连接有位于起垄船板前方的检测船板73,所述移栽机机架1上装有由检测船板73触发的检测开关74,检测开关74和摆动驱动机构皆由控制器控制,也就是说,移栽机前行时,检测船板73检测到稻田的高度变化,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油缸85动作,从而实现上述的高度调整,上述控制器的控制原理以及结构皆为现有技术。

参考附图1-3所示,所述调整支架72上连接有调整支座75,所述移栽支撑架70固定连接在调整支座75上,所述秧箱托架30滑动连接在调整支座75上且能沿调整支座横向滑移。所述调整支座75包括连接在调整支架72上的固定支座751和铰接在调整支座751上的摆动支座752,所述固定支座751和摆动支座752之间通过调整螺栓76连接,通过调整螺栓的连接长度的变化,实现了整个移栽支撑架70的高度微调,从而保证秧苗的插入高度。所述调整支架72上铰接有前摆动杆77,检测船板73的前部铰接在前摆动杆77上,所述调整支座75上铰接有下伸的后联动杆79,后联动杆79上铰接有检测摆动臂80,所述检测船板73的后部通过后部支架铰接在检测摆动臂80上,所述检测摆动臂80上连接有能触动检测开关的触发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检测开关74为现有技术中的触动开关,上述触发机构为拉线,拉线的端部设置触动块,当稻田高度产生变化时,检测船板73摆动,从而使检测摆动臂80摆动,检测摆动臂带动拉线动作,从而使触动开关动作,实现了信号的传递,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检测开关,其目的是检测到检测船板73的摆动后,从而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参照附图1-3,所述检测摆动臂80上装有能上下滑动的上检测铰轴81,所述后联动杆79的下端连接在上检测铰轴81上,所述检测船板的后部支架通过下检测铰轴82铰接在检测摆动臂上,所述上检测铰轴和下检测铰轴之间装有浮动弹簧83,所述调整支座75上转动连接有调整丝杠86,所述调整支座75上滑动连接有能上下滑动且螺接在调整丝杠86上的调整螺母78,调整螺母与后联动杆的上端铰接。当稻田高度略有变化时,浮动弹簧83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从而检测摆动臂80不会大范围动作,不会触及检测开关,防止因小型淤泥的存在产生调整过于频繁的问题。另外,可以通过旋转调整丝杠,从而确定调整螺母78的高度,即对检测船板73的后端高度进行适当微调,通常意义上来说,检测船板73前端的高度高于后端的高度,因而调整其后端的高度时,即可调整整个检测船板的检测高度,上述结构实现了检测高度的调整。

参照附图1-3所示,所述起垄船板71前端通过固定支架铰接在移栽支撑架70上、后端上装有滑槽板84,滑槽板84上设有滑槽,所述移栽支撑架70的后端装有摆动支架,摆动支架上装有伸入所述滑槽中的销轴且销轴能在滑槽中滑动,起垄船板71可以具有一定范围的浮动,便于行走以防止刚性碰撞,减轻行走时的阻力。

参考附图4-10所示,插秧机机架1上连接有自上而下倾斜向前设置的秧箱托架30,秧箱托架30可以横向滑移,秧箱托架30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所述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的两端对应连接有秧箱驱动链轮33,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上相对应的两个秧箱驱动链轮33上装有秧箱链条34,秧箱链条34的一段位于移箱托架的前部、另一段位于移箱托架的后部,两端的秧箱链条34之间装有间隔设置且横向分布的多根秧箱驱动柱35,所述秧盘托架30的前表面装有压秧盘架36、后表面装有秧盘导流装置,所述秧箱主动轴31由间歇驱动装置动力驱动,通过间隙驱动装置的动力驱动,从而使移箱驱动柱35间隔一段时间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带动秧箱进给,结合附图7和附图8所示,可以看出该移箱驱动柱35可以带动秧箱移动。

参照图4至图12所示,所述间歇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在插秧机机架1上的主驱动箱37,主驱动箱37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机动力驱动的主驱动轴38,主驱动箱37内滑动连接有能实现往复运动且能转动的移箱动力轴39,所述秧箱托架30连接在移箱动力轴39上,移箱动力轴39通过改向动力机构与主驱动轴38动力连接且所述移箱动力轴39移动到主驱动箱37两端时转动一定角度,所述移箱动力轴39通过进箱保持机构驱使秧箱主动轴31间歇转动。所述改向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主驱动箱37且与主驱动轴38动力连接的中传驱动轴40,中传驱动轴40上设有相位相反且两端圆滑连接的两段螺旋槽,所述移箱动力轴39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块41,所述驱动块41上装有套装在中传驱动轴40上的驱动滑套42,驱动滑套42内装有嵌入螺旋槽中的滚珠,从附图中明显看出,主驱动轴38转动时,由于上述滚珠以及螺旋槽的结构设置,可以使移箱动力轴39沿中传驱动轴40滑移,从而带动移箱托架30进行横向滑移,可以实现秧盘的一横向多个凹坑中的秧苗中的插秧工作,当移动到端点时,移箱动力轴39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秧箱主动轴31转动一定角度,带动秧盘进给。所述进箱保持机构包括连接在移箱动力轴39上的驱动摆臂43,所述秧箱主动轴31上连接有联动的驱动棘爪44、驱动棘轮45、保持棘爪46以及保持棘轮47,秧箱主动轴31转动连接有支撑板,秧箱主动轴31上转动连接有由驱动摆臂43驱动的进箱推拉臂49,所述驱动棘爪44铰接在进箱推拉臂49上,所述保持棘爪46通过销轴连接在移箱托架30上且保持棘爪与移箱托架之间装有复位弹簧,所述进箱推拉臂49上连接有能驱使保持棘爪46摆动的驱动压辊50,当移箱动力轴39转动一定角度时,通过驱动摆臂43带动连动杆,连动杆带动进箱推拉臂49摆动一定角度,驱动棘爪44连接在进箱推拉臂49上,进箱推拉臂49带动驱动棘爪44前进,推动驱动棘轮45转动,同时驱动压辊50连接在进箱推拉臂49上,进箱推拉臂49旋转带动驱动压辊50挤压,驱动压辊50挤压解锁保持棘爪46,同时驱动压辊50挤压,带动保持棘爪46正时针自转,正时针自转一定角度后,保持棘爪上方棘爪勾到保持棘轮47实现精确定位,进箱推拉臂49上还装有限位板56,在动作发生时限位板56使驱动棘爪前进以后对驱动棘爪进行限位,保证驱动棘爪回到初始位置。驱动摆臂43复位,驱动压辊50复位,驱动压辊50复位压迫保持棘爪46逆时针自转,保持棘爪46的下方棘爪再一次勾到保持棘轮47,实现棘轮锁死,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连续的间歇运动,使秧箱每次移动一定距离,保证秧苗的夹取准确率。

参考图4至图12所示,所述秧盘导流装置包括连接在移箱托架30底部且呈弧形设置的拢箱帘52,所述拢箱帘52与移箱托架30之间的空间为秧箱通过空间,所述移箱托架30的后表面上装有能承托秧箱的导引架53,所述移箱托架30的后表面还连接有剥离轴54,剥离轴54上连接有能撑开秧箱以防止秧箱再次卷入的剥离轮55。所述移箱托架30的前表面装有张紧轴56,张紧轴56上连接有能随秧箱驱动柱35转动且能顶靠秧箱的多个张紧顶轮57。所述张紧顶轮57包括连接在张紧轴上的轮体,轮体上均匀环布有多道突起,相邻两凸起之间形成供秧箱驱动柱35伸入的凹槽。

参考图13至图22所示,移栽机机架1连接有与动力机构动力连接的主驱动箱37,动力机构可以为发动机,可以利用该机的行走机构的动力进行动力驱动,也可以单独使用动力机,所述主驱动箱37上装有向后伸出且间隔设置的多根移栽传动箱10,所述主驱动箱37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动力传输轴11,动力机构可以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锥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动力传输轴11,所述移栽传动箱10中穿装有与动力传输轴11动力连接的动力中传轴12,动力中传轴12纵向设置,所述移栽传动箱10上装有前后间隔设置且能回转的拨秧回转体13和摆秧回转体14。具体来说,结合附图3-4,拨秧回转体13的中部装有拨秧驱动轴23,拨秧驱动轴23能带动拨秧回转体13回转,拨秧驱动轴23上装有至少一根驱动齿轮轴,驱动齿轮轴上装有驱动齿轮,拨秧回转体13上装有拔摆轴24,拨秧驱动轴23通过上述多个连续啮合的驱动齿轮与拨秧驱动轴动力连接,从而使拔摆轴24随拨秧回转体13回转的同时还能自转,同样的道理,摆秧回转体14也设置上述回转驱动轴,摆秧回转体上设有与回转驱动轴动力连接的拔摆传动轴25,实现了拔摆传动轴25随摆秧回转体公转的同时还能自转。

参考各个附图所示,所述拨秧回转体13中装有与动力中传轴动力连接的拨秧凸轮15,具体来说,上述拨秧凸轮连接在上述拔摆轴上,所述拨秧回转体13上铰接有与拨秧回转体一起回转且相对设置的两根拨秧爪16,拨秧爪16能随拨秧回转体13公转,但不能随拨秧爪16在拨秧凸轮的转动驱动下能夹持秧苗,两拨秧爪之间装有拨秧复位拉簧17,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拨秧爪16的中部铰接在拨秧回转体上,靠近拨秧凸轮的两根拨秧爪段之间设置上述拨秧复位拉簧17,拨秧凸轮上设有供拨秧爪内伸端伸入的凸轮轨道,凸轮轨道未在图中示出,其目的是将拨秧爪16的内伸端实现顶开作用,从而使两个拨秧爪的外伸端夹持秧苗,所述拨秧回转体13上装有能带动拨秧回转体回转的拨秧驱动轴23,拨秧驱动轴通过锥齿轮与动力中传轴12动力连接,所述拨秧回转体13上装有向外伸出的拔摆轴24,所述拔摆轴24通过齿轮与拨秧驱动轴23动力连接,所述拨秧凸轮15连接在拔摆轴上。所述摆秧回转体14上装有与动力中传轴动力连接的打秧轴18,打秧轴18上装有向外伸出且能随打秧轴转动的摆秧臂19,所述摆秧回转体14上装有能带动摆秧回转体14回转的拔摆传动轴25,拔摆传动轴通过锥齿轮与动力中传轴12动力连接,所述打秧轴18通过齿轮与拔摆传动轴25动力连接。

参考附图所示,所述移栽传动箱10上还连接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且用于承托秧苗的秧苗根部承托座21和秧苗承托架22。所述秧苗根部承托座21包括连接在移栽传动箱10的两块承托板,两块承托板自上而下延伸且相对间隔设置,两块承托板上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承托板下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秧苗承托架22包括连接在移栽传动箱10上的秧苗架体,秧苗架体由两块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架板组成,两块架板的内壁上对应装有相向伸出的承托弹性条221,每两个承托弹性条221为一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上下两组,可以更好的承托秧苗,两相对的承托弹性条221自上而下逐渐收拢。结合图3至图9所示,图中的虚线为秧苗,明显看出,两根拨秧爪16夹持秧苗后,将其根部置于两块承托板之间,秧苗的茎叶部位于两块承托弹性条221之间,在摆秧回转体14的回转动作下,摆秧臂19击打秧苗的根部,实现栽植,在栽植的过程中,秧苗收到承托弹性条的弹性承托作用,自然挺直,避免了出现秧苗倒伏现象。

参考图16、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拨秧爪16包括铰接在拨秧自转体中的拨秧弹臂161,拨秧自转体上装有能转动的拨秧爪轴162,拨秧弹臂161的内伸端设置在拨秧凸轮15的凸轮轨道上、外伸端连接在拨秧爪轴162上,两根拨秧爪16的拨秧弹臂161之间装有拨秧复位拉簧17,该拨秧复位拉簧17的作用是保持上述拨秧弹臂161处于上述凸轮轨道中且使两个拨秧爪具有一定的预紧力,所述拨秧爪轴162上装有随拨秧爪轴转动的拨秧爪臂163,拨秧爪臂163可以采用图中所示的弯折型爪臂,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爪臂,所述拨秧爪轴上装有调整拨秧爪臂初始位置的微调机构,微调结构的作用是调整两个相对的拨秧爪臂163之间的距离,即保证两者能适当紧度的抓紧秧苗。所述微调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拨秧爪轴162上的调整板164,调整板164上设有呈弧形长条状的调整孔,所述拨秧爪臂163上固接有套装在拨秧爪轴162上的安装套,安装套上设有螺栓连接孔,穿装在调整孔和螺栓连接孔中的螺栓将安装套和调整板连为一体,通过调整上述螺栓在调整孔中的位置,调整拨秧爪臂的安装位置,即调整拨秧爪臂在拨秧爪轴上的安装角度,进而调整两个拨秧爪臂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发明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