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33545发布日期:2020-11-06 16:2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边坡复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复绿是指采用植物种子、苗木等种植在矿山、河堤等构造物的坡面,起到保护边坡稳定和美化环境作用的生态护坡方式,它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护坡(钢筋锚杆支护、挂网、格构等)相结合,可有效实现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与防护,不仅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景观,提高生态植被恢复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山资源开发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坡面,这些裸露坡面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景观,有些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影响主体绿化工程的安全稳定,因而迫切需要开展边坡绿化。

鱼鳞坑复绿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复绿方法,采用近似于半月形的坑穴种植苗木,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效能,施工灵活、动土量小、省工、成本低。该方法可在降雨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应用,尤其是表层第四系覆盖层较薄的地区鱼鳞坑有利于收集天然降水。然而,该方法较适用于坡度平缓的边坡复绿,且坑面与坑底缺乏适应性变化,生长前期的苗木根系不发达,对土壤空间需求较小,随着苗木生长根系发育生长,对土壤空间的需求增加,同时在矿山区坑穴内填充的客土量较少,不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为了提供充足的客土环境,通常需要挖较大的坑穴,动土量大,成本高。

发明人在边坡复绿施工中发现,采用凸字型坑穴进行边坡复绿,不仅能减少施工动土量,而且能适应苗木的生长发育,尤其有利于生长后期苗木根系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增加吸水和吸肥能力。此外,本发明在种植坑内设置填充有营养基质的带孔圆筒,不仅使其中的营养缓慢供给苗木,避免前期营养过剩而造成浪费,而且可通过圆筒进行灌水追肥,大幅降低了水肥追施过程中的流失,节省水肥资源,同时对坑穴口进行水泥浇筑,避免雨水冲刷所填充的客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清理坡面:对松动及凸出的土体进行修整;

制作种植穴:在坡面凿开种植穴,所述种植穴呈凸字型;

坡面挂网:对种植穴之间的坡面挂网,并在挂网后用锚杆进行固定;

填充种植穴:在种植穴的轴向方向设置带孔圆筒,并向种植穴内填充田园土,所述带孔圆筒中填充有营养基质;

浇筑种植穴:对填充田园土的种植穴进行水泥浇筑,并在水泥浇筑层上预留播种孔;

栽种植被:通过播种孔向种植穴内播种河西菊,并浇足水分后覆土。

优选地,所述种植穴的深度为60-100cm,直径为100-120cm。

优选地,所述种植穴之间的坡面距离为100-120cm。

优选地,所述带孔圆筒延伸至种植穴外10-20cm。

优选地,所述水泥浇筑层厚度为3-5cm,播种孔直径为20-30cm。

优选地,所述营养基质包括生物炭以及分散于所述生物炭中的添加成分,以重量份计,所述添加成分包括:腐殖质20-40份、蘑菇渣30-60份、泥炭土50-80份、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胶体20-30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凸字型种植穴进行边坡复绿,该坑穴能适应不同生长时期苗木根系对土壤空间的需求,在苗木生长初期以深入土层为主,因而窄紧的坑口有利于促进根系向土层深入生长,在苗木生长后期以增加根系数量并形成具有稳定性特点的网状结构为主,因而宽大坑底可促进根系向四周生长形成网状结构,不仅增强苗木吸水吸肥能力,而且增加苗木的稳定性,提高苗木固土能力;同时,本发明在坑穴中设置填充营养基质的带孔圆筒,不仅能使其中的养分缓慢释放而被苗木吸收,避免养分流失及浪费,而且该圆筒还作为灌水装置应用,使得水分能够深入客土中供给根系,更可作为锚杆以增加水泥浇筑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种植穴填入客土后进行水泥浇筑,有效避免客土被雨水冲刷,同时水泥浇筑层与坡面网形成相互支撑,防止固定坡面网的锚杆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态复绿所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坡体、2-种植穴、3-苗木、4-带孔圆筒、5-浇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作进一步阐述,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的了解。应当注意,以下实施例仅适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发明,并不适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提供了本发明生态复绿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清理坡面:机械清理坡面松动及凸出的土体,并使坡面无明显的凹陷和凸起,连接处光滑平整,无明显棱角;

制作种植穴:在坡面凿开种植穴,种植穴之间的坡面距离为100cm,所述种植穴呈凸字型,所述种植穴的坑面直径为100cm,坑穴扩大面直径为150cm,坑面至扩大面的深度20cm,种植穴总深度为60cm,;

坡面挂网:对种植穴之间的坡面挂网,并在挂网后用锚杆进行固定;

填充种植穴:在种植穴的轴向方向设置带孔圆筒,带孔圆筒延伸至种植穴外10cm,然后向种植穴内填充田园土,其中,所述带孔圆筒中填充有营养基质,营养基质由腐殖质20份、蘑菇渣30份、泥炭土50份、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胶体20份混合制成;

浇筑种植穴:对填充田园土的种植穴进行水泥浇筑,并在水泥浇筑层上预留播种孔,其中,水泥浇筑层厚度为3-5cm,播种孔直径为20-30cm;

栽种植被:通过播种孔向种植穴内播种河西菊,并浇足水分后覆土。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清理坡面:机械清理坡面松动及凸出的土体,并使坡面无明显的凹陷和凸起,连接处光滑平整,无明显棱角;

制作种植穴:在坡面凿开种植穴,种植穴之间的坡面距离为110cm,所述种植穴呈凸字型,所述种植穴的坑面直径为110cm,坑穴扩大面直径为160cm,坑面至扩大面的深度20cm,种植穴总深度为80cm;

坡面挂网:对种植穴之间的坡面挂网,并在挂网后用锚杆进行固定;

填充种植穴:在种植穴的轴向方向设置带孔圆筒,带孔圆筒延伸至种植穴外15cm,然后向种植穴内填充田园土,其中,所述带孔圆筒中填充有营养基质,营养基质由腐殖质20份、蘑菇渣30份、泥炭土50份、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胶体20份混合制成;

浇筑种植穴:对填充田园土的种植穴进行水泥浇筑,并在水泥浇筑层上预留播种孔,其中,水泥浇筑层厚度为3-5cm,播种孔直径为20-30cm;

栽种植被:通过播种孔向种植穴内播种河西菊,并浇足水分后覆土。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清理坡面:机械清理坡面松动及凸出的土体,并使坡面无明显的凹陷和凸起,连接处光滑平整,无明显棱角;

制作种植穴:在坡面凿开种植穴,种植穴之间的坡面距离为120cm,所述种植穴呈凸字型,所述种植穴的坑面直径为120cm,坑穴扩大面直径为170cm,坑面至扩大面的深度20cm,种植穴总深度为100cm;

坡面挂网:对种植穴之间的坡面挂网,并在挂网后用锚杆进行固定;

填充种植穴:在种植穴的轴向方向设置带孔圆筒,带孔圆筒延伸至种植穴外10cm,然后向种植穴内填充田园土,其中,所述带孔圆筒中填充有营养基质,营养基质由腐殖质20份、蘑菇渣30份、泥炭土50份、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胶体20份混合制成;

浇筑种植穴:对填充田园土的种植穴进行水泥浇筑,并在水泥浇筑层上预留播种孔,其中,水泥浇筑层厚度为3-5cm,播种孔直径为20-30cm;

栽种植被:通过播种孔向种植穴内播种河西菊,并浇足水分后覆土。

以实施例1为调查对象:在施工30天时,河西菊丰度为12.5%;在施工90天时,河西菊丰度明显增加至31.9%。使用本发明方法修复之后边坡稳定,施工完成两年内,未出现滑坡及坍塌现象,坑穴内客土保持完整,未出现雨水冲刷及流失现象,边坡植物覆盖率高,植物生机勃勃,景观效果极佳。

实施例2和3与实施例1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复绿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