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孵化装置、虾卵孵化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41807发布日期:2020-10-31 09:2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孵化装置、虾卵孵化方法、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孵化装置、虾卵孵化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对于食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虾作为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由于具有很高的食疗营养价值,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而小龙虾作为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小龙虾养殖是水产养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因小龙虾的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而具有养殖优势。

通常,由于小龙虾的繁殖为雌雄交配,体内受精,然后受精卵排出体外,粘附在雌虾的腹肢上进行发育,所以野生的小龙虾都是必须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一般,抱卵虾受精卵包括乳白色、褐色、出现眼点和橘红色主要四个阶段发育,经过主要四个阶段发育后发育成虾苗离开母体或继续粘附在腹肢上。

目前,我国小龙虾的苗种生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野外天然苗:野外捕捞的小型个体,食用性不高,但可作为养殖苗种,但这种苗质量难以保证,往往带病成活率不高;2)在池塘内人工放种进行天然繁殖,然后捕苗的方法,由于小龙虾一次难以捕尽,清塘去除效果差,不同年龄的亲虾会混在一起,这种情况下亲虾和苗的成活率均较低;3)购买抱卵虾放入池塘内进行孵化,由于抱卵虾往往带菌导致其发育同步性得不到保障,使产苗生产周期大大延长,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因此,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小龙虾孵化方法大多是需要抱卵虾受精卵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存在孵化效率低和苗种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孵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小龙虾孵化方法大多是需要抱卵虾受精卵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存在孵化效率低和苗种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孵化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用于输入物料的进料口,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物料的出料口,所述孵化装置还包括

承载件,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待孵化的受精卵;以及

升降架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升降架体可沿所述箱体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承载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内,可在所述升降架体进行移动时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内的水流的冲荡,达到仿生孵化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虾卵孵化方法,采用上述的孵化装置,所述虾卵孵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孵化的受精卵承载在所述孵化装置的承载件上,通过进料口将用于孵化受精卵的孵化液输送至箱体内,同时,通过升降架体沿所述箱体内侧壁边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来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内的水流的冲荡,达到仿生孵化效果;其中,所述孵化装置是设置在孵化车间内,且所述孵化车间内孵化装置的数量是至少一个,优选的,所述孵化车间内孵化装置的数量是50-100个。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虾卵孵化方法在水产品规模化繁育中的应用。所述水产品可以是小龙虾、青虾、草虾、对虾、明虾、螃蟹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孵化装置,包括箱体、进料口、出料口以及用于承载待孵化的受精卵的承载件,箱体内设有可沿所述箱体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的升降架体,所述承载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内,可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内的水流的冲荡,使其充分接触溶解氧,不堆积,达到仿生孵化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抱卵虾受精卵的孵化率,而且,相比于传统方式的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孵化条件可控,使孵化时间大大缩短,苗种成活率大大提高,解决了现有小龙虾孵化方法大多是需要抱卵虾受精卵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存在孵化效率低和苗种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孵化装置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孵化装置中升降架体与流量调节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孵化装置中流量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0-升降架体;11-进料口;12-流量调节组件;13-出料口;14-漂浮件;15-连通件;16-阻挡件;17-浮性件;1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本领域熟知的工艺步骤及器件结构在此省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孵化装置的结构图,所述孵化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用于输入物料的进料口11,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物料的出料口13,所述孵化装置还包括:

承载件(图中未示出,具体可以采用小网箱,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用于放置受精卵的现有结构,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位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待孵化的受精卵;以及

升降架体10,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升降架体10可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承载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10内,可在所述升降架体10进行移动时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1内的水流的冲荡,达到仿生孵化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进料口11将用于孵化受精卵的孵化液(孵化液可以采用现有产品,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孵化液温度控制在25-26℃,溶解氧8毫克/升以上,紫外线杀菌消毒)进行流入至箱体1内,同时,将承载件进行承载待孵化的受精卵,然后通过升降架体10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具体是在所述箱体1内进行上下来回移动)来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1内的水流缓慢均匀冲荡,使其充分接触溶解氧,不堆积,达到仿生孵化效果,条件可控性高,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抱卵虾受精卵的孵化率,而且,相比于传统方式的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由于采用所述孵化装置是工厂化孵化(即采用人工孵化手段),孵化条件可控,使孵化时间大大缩短,苗种成活率大大提高,同时苗种均匀一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承载件具体可以采用小网箱,当所述承载件采用小网箱时,所述小网箱的形状与升降架体10的形状相适配,可以放置在升降架体10内,而且,每平方厘米小网箱放受精卵50-60粒,底面积为30×40厘米的小网箱平均放入受精卵60000粒左右。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对小网箱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例如小网箱可以是u型、矩型、三角型、l型甚至可以是平板状,可以根据安装环境做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承载件是可拆装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10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可以将承载件(具体可以采用小网箱)拿出箱体1,然后放置待孵化的受精卵,再将承载件安装在所述升降架体10内进行使用,由于设置成可拆装连接,可以根据需要取下承载件进行维修、清洗或更换,简单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承载件是可拆装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10内,具体可以采用螺栓、螺母、卡扣、螺杆等来实现可拆装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以螺栓连接为例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孵化装置还包括流量调节组件12,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10外侧朝向所述出料口13的一端,所述流量调节组件12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体10连接,所述流量调节组件12的另一端对应朝向所述出料口13,所述流量调节组件12用于在所述升降架体10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时,进行朝向所述出料口13的方向或远离所述出料口13的方向的移动,以将所述出料口13进行封闭或打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进料口11将用于孵化受精卵的孵化液(可以采用现有产品,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进行流入至箱体1内,同时,将承载件(具体可以采用小网箱,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用于放置受精卵的结构,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当所述承载件采用小网箱时,所述小网箱的形状与升降架体10的形状相适配,可以放置在升降架体10内,而且,每平方厘米小网箱放受精卵50-60粒,底面积为30×40厘米的小网箱平均放入受精卵60000粒左右)进行承载待孵化的受精卵,通过流量调节组件12在所述升降架体10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时将所述出料口13进行封闭或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具体是可以随着箱体1内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流量调节组件12向上移动脱离出料口13,进而将出料口13打开进行排放多余的水;随着排放过程中箱体1内水位的迅速下降,流量调节组件12会向下回落至与出料口13接触,进而关闭出料口13,箱体1内水位进而重新上升,可以使箱体1内的水位保持在一定范围,进而可以使升降架体10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来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1内的水流缓慢均匀冲荡,使其充分接触溶解氧,不堆积,达到仿生孵化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抱卵虾受精卵的孵化率,而且,相比于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由于孵化条件可控,使孵化时间大大缩短,苗种成活率大大提高,同时苗种均匀一致。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升降架体10外侧还设置有漂浮件14,所述漂浮件14用于将所述升降架体10保持部分面积浮于箱体1内的水面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升降架体10(实际可以采用升降框)的相对的两侧面均分别通过漂浮件14(可以采用浮板)进行加持,通过漂浮件14保证升降架体10一半左右的高度浮于水面上,同时,通过向所述箱体1内进行加水,随着箱体1内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流量调节组件12向上移动脱离出料口13,进而将出料口13打开进行排放多余的水;随着排放过程中箱体1内水位的迅速下降,流量调节组件12会向下回落至与出料口13接触,进而关闭出料口13,箱体1内水位进而重新上升,可以使箱体1内的水位保持在一定范围,从而实现了所述升降架体10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1内的水流的冲荡,达到仿生孵化效果。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流量调节组件12包括:

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10朝向所述出料口13一端的连通件15;以及

连接件18,套设在所述连通件15内,所述连通件15用于限定所述连接件18可在所述连通件15内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连接件18朝向所述出料口13的一端设置有浮性件17,所述浮性件17用于在所述连接件18移动至所述出料口13时封闭所述出料口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当然,所述流量调节组件12也可以采用浮塞结构,通过将浮塞结构第一安装在升降架体10下端,且浮塞结构可以进行上下移动且不脱离,进而可以通过箱体1内水量的多少来实现浮塞结构的上下移动,从而对出料口13进行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流量调节组件12还包括阻挡件16,所述阻挡件16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10内,且所述阻挡件16与所述连接件18远离所述出料口13的一端进行可拆装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阻挡件16可以采用顶片,顶片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所述连接件18顶端,所述浮性件17可以采用半球形浮塞,半球形浮塞与连接件18下端连接,连接件18垂直穿梭在连通件15中并可自由上下移动,半球形浮塞位于出料口13的正上方,随着箱体1内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升降架体10拉起流量调节组件12,半球形浮塞上浮至连通件15下端,出料口13被打开;然后,随着水位的迅速下降,半球形浮塞回落至底部关闭出料口13,箱体1内水位重新上升,可以实现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1内的水流的冲荡,达到仿生孵化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连接件18可以根据所述连通件15的形状进行设计,例如,当所述连通件15是圆柱管时,对应的,所述连接件18为圆杆,当所述连通件15是矩形管时,对应的,所述连接件18为矩形杆,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料口11的口径大小是所述出料口13的口径大小的至少两倍,所述进料口11与用于输送物料的水泵的输出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11的口径大小是所述出料口13的口径大小的两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小龙虾受精卵置入孵化装置内,在孵化液里孵化,孵化液通过水泵提供动力,进而将孵化液从进料口11进行输送,在孵化装置里产生水循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箱体1的结构具体是上半部为长方体、下半部为漏斗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虾卵孵化方法,采用上述的孵化装置,所述虾卵孵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孵化的受精卵承载在所述孵化装置的承载件上,通过进料口11将用于孵化受精卵的孵化液输送至箱体1内,同时,通过升降架体10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来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1内的水流的冲荡,达到仿生孵化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孵化装置是设置在孵化车间内,且所述孵化车间内孵化装置的数量是至少一个,优选的,所述孵化车间内孵化装置的数量是50-100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待孵化的受精卵是将抱卵虾通过机械脱卵或浸泡脱卵获得的脱离的受精卵进行催熟至受精卵变为褐色获得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脱卵包括机械脱卵和浸泡脱卵两种方式,机械脱卵是用毛刷等将卵粒脱掉;浸泡脱卵是把要脱卵的抱卵虾浸入在盛有脱卵液的脱卵器中,脱卵器为下端漏斗形的容器,在脱卵器的内部漏斗的上面,设有隔离的网,抱卵虾放置于隔离网上面,加脱卵液不久,受精卵逐步脱离母体,脱落的受精卵沉积在脱卵器的漏斗底部,然后定时从底部放出卵粒,过滤清洗后送入孵化车间利用孵化装置进行孵化。过滤的脱卵液补回脱卵器中。脱卵液起到消化受精卵之间的蛋白质和粘多糖,使受精卵游离出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虾卵孵化方法还包括消毒等步骤,通过抱卵虾的消毒(浸入消毒液15分钟,消毒液可以采用现有产品)、离体脱卵和人工孵化,实现小龙虾的工厂规模化繁育,使小龙虾的孵化率和苗种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所述孵化装置使小龙虾受精卵离体后在工厂化条件下完成孵化,显著提高了孵化效率和苗种成活率,实现精准孵化。待受精卵完全孵化出苗,在卵黄囊即将消失的第二幼体时期移入苗种培育池进行人工培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抱卵虾的处理是选择经过亲本培育受精卵发育同步的抱卵虾,具体是在小龙虾繁殖季节,定期检查抱卵虾受精卵的发育状况,发现受精卵由乳白色变为褐色时,捕起抱卵虾消毒后进行脱卵和离体孵化;暂时只能收集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抱卵虾时,首先在消毒池内消毒,消毒池为水泥池或帆布池,内设网箱,抱卵虾放入网箱内,池内充气增氧,经消毒后的抱卵虾受精卵按照乳白色、褐色、出现眼点和橘红色分类,褐色的受精卵进行脱卵和离体孵化,有眼点和橘红色的包卵虾直接分类连同母虾一起在水泥池内正常孵化,带有乳白色受精卵的母虾,经过催熟,当受精卵变为褐色时再进行脱卵和离体孵化。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例中,所述孵化装置中的承载件采用小网箱,每平方厘米小网箱放受精卵50-60粒,底面积为30×40厘米的小网箱平均放入受精卵50000-60000粒左右,共用到50个孵化器,孵化液温控制在25度,溶解氧8毫克/升以上,紫外线杀菌消毒。经过10天的孵化受精卵孵化出膜,刚孵化出来的为第一龄幼体,规格整齐,体格强壮。待受精卵完全孵化出苗,在卵黄囊即将消失的第二龄幼体时期移入苗种培育池进行人工培育。在孵化过程中,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结果共得到一龄幼体苗孵出320万左右,孵化率达到90%以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例中,所述孵化装置中的承载件采用小网箱,收集受精卵粒600万粒左右,每平方厘米小网箱放受精卵50-60粒,底面积为30×40厘米的小网箱平均放入受精卵60000粒左右,共用到100个孵化器,孵化液温控制在26℃,溶解氧8毫克/升以上,紫外线杀菌消毒。经过10天的孵化受精卵孵化出膜,刚孵化出来的为第一龄幼体,规格整齐,体格强壮。待受精卵完全孵化出苗,在卵黄囊即将消失的第二龄幼体时期移入苗种培育池进行人工培育。在孵化过程中,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结果共得到一龄幼体苗孵出530万左右,孵化率达到85%以上。此外,没有经所述孵化装置培育,褐色、出现眼点和橘红色的抱卵虾孵化率均分别在50%-60%左右。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孵化装置,包括箱体1、进料口11、出料口13以及用于承载待孵化的受精卵的承载件,所述箱体1内设有升降架体10,所述升降架体10可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承载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体10内,可在所述升降架体10进行移动时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1内的水流的冲荡,达到仿生孵化效果,并基于该孵化装置提供了虾卵孵化方法,通过将待孵化的受精卵承载在所述孵化装置的承载件上,通过进料口11将用于孵化受精卵的孵化液输送至箱体1内,同时,通过升降架体10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来带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箱体1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待孵化的受精卵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受到箱体1内的水流缓慢均匀冲荡,使其充分接触溶解氧,不堆积,达到仿生孵化效果,条件可控性高,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抱卵虾受精卵的孵化率,而且,相比于传统方式的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由于采用所述孵化装置是工厂化孵化,孵化条件可控,使孵化时间大大缩短,苗种成活率大大提高,同时苗种均匀一致,解决了现有小龙虾孵化方法大多是需要抱卵虾受精卵附着母体腹肢进行孵化,存在孵化效率低和苗种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所述孵化装置将脱离母体后的受精卵在工厂化车间内孵化,由于工厂化孵化的条件可控,使孵化时间大大缩短,孵化成活率大大提高,可进行规模化批量生产,苗种均匀一致,不带病菌,有利于成虾养殖成活率的提高,为不同养殖模式提供虾种供给保障。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均可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