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79543发布日期:2020-11-10 17:37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株移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枸杞(lycium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富含枸杞蛋白多糖、vc、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名贵的中药材和营养滋补品,有巨大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枸杞树树形婀娜,叶翠绿,花淡紫,果实鲜红,是很好的盆景观赏植物,将枸杞作为盆景,不仅能够使人们食用到新鲜的枸杞,利于人们的健康,还可以将其作为美景欣赏,愉悦身心,缓解人们的压力。现已有部分枸杞观赏栽培,但由于其耐寒耐旱不耐涝,枸杞移栽存活率并不高。同时,由于野生枸杞树树形更加美观,更能满足人们的审美,但由于野生枸杞树没有经过人工栽培处理,根部容易腐烂且细菌较多,同时随着年限增加,根部腐烂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并滋生更多细菌,导致这类枸杞树移栽存活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此移栽方法移栽的枸杞植株存活率达到90%以上,远远优于现有技术中60%的存活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栽种容器中布置疏水层,疏水层上布置营养层,所述疏水层和营养层的深度比为1:3~5;将枸杞植株从土中挖出,去除根部泥土,将根部浸泡在高锰酸钾水溶液中18~25min杀菌,再移入栽种容器中并使根部处于营养层中;所述高锰酸钾水溶液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400~160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通过特定比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根部消毒充分杀灭根部细菌,并在栽种容器中布置疏水层,可以使枸杞植株更加透气、透水,防止后续栽种过程中烂根,显著提高枸杞栽种过程中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现有技术栽种的80年左右树龄野生枸杞植株上盆3月后的图片;

图2是本发明所述现有技术栽种的60年左右树龄野生枸杞植株上盆3月后的图片;

图3是本发明所述现有技术栽种的70年左右树龄野生枸杞植株上盆4月后的图片;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栽种的70年左右树龄野生枸杞植株上盆4月后的图片;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栽种的120年左右树龄野生枸杞植株上盆3月后的图片;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栽种的80年左右树龄野生枸杞植株上盆3月后的图片;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栽种的60年左右树龄野生枸杞植株上盆4月后的图片;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栽种的100年左右树龄野生枸杞植株上盆3月后的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栽种容器中布置疏水层,疏水层上布置营养层,所述疏水层和营养层的深度比为1:3~5;将枸杞植株从土中挖出,去除根部泥土,将根部浸泡在高锰酸钾水溶液中18~25min杀菌,再移入栽种容器中并使根部处于营养层中;所述高锰酸钾水溶液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400~1600。通过特定比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根部消毒充分杀灭根部细菌,并在栽种容器中布置疏水层,可以使枸杞植株更加透气、透水,防止后续栽种过程中烂根,显著提高枸杞栽种过程中的存活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500,杀菌时间为20min。该比例和杀菌时间下的高硼酸钾溶液的杀菌效果最佳,浓度过高会破坏根部表层细胞,浓度过低杀菌力度不够,需要更长的杀菌时间,导致根部表层细胞被破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高锰酸钾水溶液或移栽后浇水过程中的水中还包含阿司匹林6~8mg/l。通过加入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增加高锰酸钾水溶液的杀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营养层为赤玉土和风化土的混合物,所述赤玉土和风化土的质量比为1:1~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所述赤玉土和风化土的质量比为1: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赤玉土和风化土的粒径为0.6mm~0.8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所述疏水层包括火山石、砂石和煤球渣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疏水层中颗粒的粒径大于所述营养层中颗粒的粒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将所述枸杞植株移入栽种容器中后进行第一次浇水,第一次浇水将疏水层和营养层浇透至栽种容器中有水流出,当营养层自表层3cm以下的土壤为干土后进行下一次浇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营养层为田园土、粗砂土和赤玉土的混合物,所述田园土、粗砂土和赤玉土的质量比为1:2: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枸杞的移栽方法中粗砂土的粒径为0.3~0.5mm,所述赤玉土的粒径为0.6mm~0.8mm。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土:在泥盆中预先放置火山石,以火山石打底,用作疏水层,防止泥盆底部积水,再在火山石上铺设风化土和赤玉土的混合物作为待移栽的枸杞植株的营养层,赤玉土和风化土的质量比为1:3,泥盆里疏水层和营养层的深度比例为1:3;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均为0.6mm~0.8mm;火山石的粒径以大于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为准;

(2)挖枸杞植株:将野生枸杞从土壤中挖出,挖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枸杞植株根部的完整;

(3)去除泥土:将枸杞植株上的泥土去除,在去除泥土的过程中同时去除已经腐烂的根部,并用清水将好根茎上的剩余泥土洗净,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细嫩的根茎被损坏和细菌感染,影响栽种成活率;

(4)杀菌:将去除了泥土的枸杞植株的根部晾干,再将其根部置入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20min充分去除根部细菌后晾干,防止栽种过程中根部出现烂根,高锰酸钾水溶液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500;

(5)移栽: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枸杞植株移入泥盆中,并使枸杞植株的根部固定于营养层中;

(6)控水:固定好枸杞植株后,进行第一次浇水,第一次浇水要将营养层和疏水层浇透,以水从泥盆底部流出为度,后续养护过程中,当营养层自表层3cm以下的土壤为干土或枸杞植株叶子往下垂时,开始浇水并且需要浇透;

(7)修剪:浇完水后,等待枸杞植株生根发芽,待枸杞植株的主枝长到25~30cm后进行第一次掐头,去除顶端优势,使主枝周围长出更多的侧枝(弱枝),当侧枝长出后,可视后续的造型要求和侧枝的繁茂程度对侧枝进行掐头,去除侧枝的顶端优势,使侧枝周围再长出更多的侧枝,使整个植株更加茂盛,方便造型,在此过程中,也需注意在枸杞生长到1.5月~2月之间进行疏枝,即将多余的枝条减掉,让其他枝条得到充足的阳光;

(8)养护:枸杞植株修剪完成后,进行精心养护,养护期间按照步骤(6)中所述方式浇水,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准,主要施加一些氮磷钾肥,或者使用一些发酵过的农家肥,给予枸杞植株充分的养分;

(9)盘扎:在枸杞植株发出的芽长成半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由于枸杞植株的枝条比较脆,因此在芽未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枝条太嫩无韧性,完全木质化后,枝条太硬容易折断;

(10)造型:移栽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枸杞植株进行造型,可参考盆景各技派的技法进行临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土:在泥盆中预先放置火山石,以火山石打底,用作疏水层,防止泥盆底部积水,再在火山石上铺设风化土和赤玉土的混合物作为待移栽的枸杞植株的营养层,赤玉土和风化土的质量比为1:3,泥盆里疏水层和营养层的深度比例为1:3;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均为0.6mm~0.8mm;火山石的粒径以大于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为准;

(2)挖枸杞植株:将野生枸杞从土壤中挖出,挖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枸杞植株根部的完整;

(3)去除泥土:将枸杞植株上的土球去除,在去除泥土的过程中同时去除已经腐烂的根部,并用清水将好根茎上的剩余泥土洗净,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细嫩的根茎被损坏和细菌感染,影响栽种成活率;

(4)杀菌:将去除了泥土的枸杞植株的根部晾干,再将其根部置入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20min充分去除根部细菌后晾干,防止栽种过程中根部出现烂根,高锰酸钾水溶液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500,高硼酸钾水溶液或后续浇水过程中的水中按照每100斤水中加入600~800mg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可以溶于清水中,在后续浇水时使用,第一次浇水的时候使用,移栽好后前面一个月用一次,后面3~5个月用一次;

(5)移栽: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枸杞植株移入泥盆中,并使枸杞植株的根部固定于营养层中;

(6)控水:固定好枸杞植株后,进行第一次浇水,第一次浇水要将营养层和疏水层浇透,以水从泥盆底部流出为度,后续养护过程中,当营养层自表层3cm以下的土壤为干土或枸杞植株叶子往下垂时,开始浇水并且需要浇透;

(7)修剪:浇完水后,等待枸杞植株生根发芽,待枸杞植株的主枝长到25~30cm后进行第一次掐头,去除顶端优势,使主枝周围长出更多的侧枝(弱枝),当侧枝长出后,可视后续的造型要求和侧枝的繁茂程度对侧枝进行掐头,去除侧枝的顶端优势,使侧枝周围再长出更多的侧枝,使整个植株更加茂盛,方便造型,在此过程中,也需注意在枸杞生长到1.5月~2月之间进行疏枝,即将多余的枝条减掉,让其他枝条得到充足的阳光;

(8)养护:枸杞植株修剪完成后,进行精心养护,养护期间按照步骤(6)中所述方式浇水,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准,主要施加一些氮磷钾肥,或者使用一些发酵过的农家肥,给予枸杞植株充分的养分;

(9)盘扎:在枸杞植株发出的芽长成半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由于枸杞植株的枝条比较脆,因此在芽未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枝条太嫩无韧性,完全木质化后,枝条太硬容易折断;

(10)造型:移栽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枸杞植株进行造型,可参考盆景各技派的技法进行临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土:在泥盆中预先放置火山石和砂石,以火山石打底,用作疏水层,防止泥盆底部积水,再在火山石上铺设风化土和赤玉土的混合物作为待移栽的枸杞植株的营养层,赤玉土和风化土的质量比为1:3,泥盆里疏水层和营养层的深度比例为1:3;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均为0.6mm~0.8mm;火山石和砂石的粒径以大于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为准;

(2)挖枸杞植株:将野生枸杞从土壤中挖出,挖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枸杞植株根部的完整;

(3)去除泥土:将枸杞植株上的土球去除,在去除泥土的过程中同时去除已经腐烂的根部,并用清水将好根茎上的剩余泥土洗净,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细嫩的根茎被损坏和细菌感染,影响栽种成活率;

(4)杀菌:将去除了泥土的枸杞植株的根部晾干,再将其根部置入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20min充分去除根部细菌后晾干,防止栽种过程中根部出现烂根,高锰酸钾水溶液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500,高硼酸钾水溶液或后续浇水过程中的水中按照每100斤水中加入600~800mg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可以溶于清水中,在后续浇水时使用;

(5)移栽: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枸杞植株移入泥盆中,并使枸杞植株的根部固定于营养层中;

(6)控水:固定好枸杞植株后,进行第一次浇水,第一次浇水要将营养层和疏水层浇透,以水从泥盆底部流出为度,后续养护过程中,当营养层自表层3cm以下的土壤为干土或枸杞植株叶子往下垂时,开始浇水并且需要浇透;

(7)修剪:浇完水后,等待枸杞植株生根发芽,待枸杞植株的主枝长到25~30cm后进行第一次掐头,去除顶端优势,使主枝周围长出更多的侧枝(弱枝),当侧枝长出后,可视后续的造型要求和侧枝的繁茂程度对侧枝进行掐头,去除侧枝的顶端优势,使侧枝周围再长出更多的侧枝,使整个植株更加茂盛,方便造型,在此过程中,也需注意在枸杞生长到1.5月~2月之间进行疏枝,即将多余的枝条减掉,让其他枝条得到充足的阳光;

(8)养护:枸杞植株修剪完成后,进行精心养护,养护期间按照步骤(6)中所述方式浇水,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准,主要施加一些氮磷钾肥,或者使用一些发酵过的农家肥,给予枸杞植株充分的养分;

(9)盘扎:在枸杞植株发出的芽长成半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由于枸杞植株的枝条比较脆,因此在芽未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枝条太嫩无韧性,完全木质化后,枝条太硬容易折断;

(10)造型:移栽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枸杞植株进行造型,可参考盆景各技派的技法进行临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土:在泥盆中预先放置火山石、砂石和煤球渣,以火山石打底,用作疏水层,防止泥盆底部积水,再在火山石上铺设风化土和赤玉土的混合物作为待移栽的枸杞植株的营养层,赤玉土和风化土的质量比为1:1,泥盆里疏水层和营养层的深度比例为1:3;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均为0.6mm~0.8mm;火山石、砂石和煤球渣的粒径以大于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为准;

(2)挖枸杞植株:将野生枸杞从土壤中挖出,挖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枸杞植株根部的完整;

(3)去除泥土:将枸杞植株上的土球去除,在去除泥土的过程中同时去除已经腐烂的根部,并用清水将好根茎上的剩余泥土洗净,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细嫩的根茎被损坏和细菌感染,影响栽种成活率;

(4)杀菌:将去除了泥土的枸杞植株的根部晾干,再将其根部置入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20min充分去除根部细菌后晾干,防止栽种过程中根部出现烂根,高锰酸钾水溶液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500,高硼酸钾水溶液或后续浇水过程中的水中按照每100斤水中加入600~800mg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可以溶于清水中,在后续浇水时使用;

(5)移栽: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枸杞植株移入泥盆中,并使枸杞植株的根部固定于营养层中;

(6)控水:固定好枸杞植株后,进行第一次浇水,第一次浇水要将营养层和疏水层浇透,以水从泥盆底部流出为度,后续养护过程中,当营养层自表层3cm以下的土壤为干土或枸杞植株叶子往下垂时,开始浇水并且需要浇透;

(7)修剪:浇完水后,等待枸杞植株生根发芽,待枸杞植株的主枝长到25~30cm后进行第一次掐头,去除顶端优势,使主枝周围长出更多的侧枝(弱枝),当侧枝长出后,可视后续的造型要求和侧枝的繁茂程度对侧枝进行掐头,去除侧枝的顶端优势,使侧枝周围再长出更多的侧枝,使整个植株更加茂盛,方便造型,在此过程中,也需注意在枸杞生长到1.5月~2月之间进行疏枝,即将多余的枝条减掉,让其他枝条得到充足的阳光;

(8)养护:枸杞植株修剪完成后,进行精心养护,养护期间按照步骤(6)中所述方式浇水,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准,主要施加一些氮磷钾肥,或者使用一些发酵过的农家肥,给予枸杞植株充分的养分;

(9)盘扎:在枸杞植株发出的芽长成半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由于枸杞植株的枝条比较脆,因此在芽未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枝条太嫩无韧性,完全木质化后,枝条太硬容易折断;

(10)造型:移栽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枸杞植株进行造型,可参考盆景各技派的技法进行临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土:在泥盆中预先放置火山石、砂石和煤球渣,以火山石打底,用作疏水层,防止泥盆底部积水,再在火山石上铺设风化土和赤玉土的混合物作为待移栽的枸杞植株的营养层,赤玉土和风化土的质量比为1:1,泥盆里疏水层和营养层的深度比例为1:4;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均为0.6mm~0.8mm;火山石、砂石和煤球渣的粒径以大于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为准;

(2)挖枸杞植株:将野生枸杞从土壤中挖出,挖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枸杞植株根部的完整;

(3)去除泥土:将枸杞植株上的土球去除,在去除泥土的过程中同时去除已经腐烂的根部,并用清水将好根茎上的剩余泥土洗净,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细嫩的根茎被损坏和细菌感染,影响栽种成活率;

(4)杀菌:将去除了泥土的枸杞植株的根部晾干,再将其根部置入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25min充分去除根部细菌后晾干,防止栽种过程中根部出现烂根,高锰酸钾水溶液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400,高硼酸钾水溶液或后续浇水过程中的水中按照每100斤水中加入600~800mg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可以溶于清水中,在后续浇水时使用;

(5)移栽: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枸杞植株移入泥盆中,并使枸杞植株的根部固定于营养层中;

(6)控水:固定好枸杞植株后,进行第一次浇水,第一次浇水要将营养层和疏水层浇透,以水从泥盆底部流出为度,后续养护过程中,当营养层自表层3cm以下的土壤为干土或枸杞植株叶子往下垂时,开始浇水并且需要浇透;

(7)修剪:浇完水后,等待枸杞植株生根发芽,待枸杞植株的主枝长到25~30cm后进行第一次掐头,去除顶端优势,使主枝周围长出更多的侧枝(弱枝),当侧枝长出后,可视后续的造型要求和侧枝的繁茂程度对侧枝进行掐头,去除侧枝的顶端优势,使侧枝周围再长出更多的侧枝,使整个植株更加茂盛,方便造型,在此过程中,也需注意在枸杞生长到1.5月~2月之间进行疏枝,即将多余的枝条减掉,让其他枝条得到充足的阳光;

(8)养护:枸杞植株修剪完成后,进行精心养护,养护期间按照步骤(6)中所述方式浇水,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准,主要施加一些氮磷钾肥,或者使用一些发酵过的农家肥,给予枸杞植株充分的养分;

(9)盘扎:在枸杞植株发出的芽长成半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由于枸杞植株的枝条比较脆,因此在芽未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枝条太嫩无韧性,完全木质化后,枝条太硬容易折断;

(10)造型:移栽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枸杞植株进行造型,可参考盆景各技派的技法进行临摹。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杞的移栽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土:在泥盆中预先放置火山石、砂石和煤球渣,以火山石打底,用作疏水层,防止泥盆底部积水,再在火山石上铺设田园土(即普通田地中的土壤)、粗砂土和赤玉土的混合物作为待移栽的枸杞植株的营养层,田园土、粗砂土和赤玉土的质量比为1:2:3,泥盆里疏水层和营养层的深度比例为1:3;风化土和赤玉土的粒径均为0.6mm~0.8mm;火山石、砂石和煤球渣的粒径以大于田园土、粗砂土和赤玉土的粒径为准;

(2)挖枸杞植株:将野生枸杞从土壤中挖出,挖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枸杞植株根部的完整;

(3)去除泥土:将枸杞植株上的土球去除,在去除泥土的过程中同时去除已经腐烂的根部,并用清水将好根茎上的剩余泥土洗净,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细嫩的根茎被损坏和细菌感染,影响栽种成活率;

(4)杀菌:将去除了泥土的枸杞植株的根部晾干,再将其根部置入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18min充分去除根部细菌后晾干,防止栽种过程中根部出现烂根,高锰酸钾水溶液中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1:1500,高硼酸钾水溶液中可以按照每100斤水中加入600~800mg阿司匹林增加杀菌效果,阿司匹林也可以溶于清水中,在后续浇水时使用;

(5)移栽: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枸杞植株移入泥盆中,并使枸杞植株的根部固定于营养层中;

(6)控水:固定好枸杞植株后,进行第一次浇水,第一次浇水要将营养层和疏水层浇透,以水从泥盆底部流出为度,后续养护过程中,当营养层自表层3cm以下的土壤为干土或枸杞植株叶子往下垂时,开始浇水并且需要浇透;

(7)修剪:浇完水后,等待枸杞植株生根发芽,待枸杞植株的主枝长到25~30cm后进行第一次掐头,去除顶端优势,使主枝周围长出更多的侧枝(弱枝),当侧枝长出后,可视后续的造型要求和侧枝的繁茂程度对侧枝进行掐头,去除侧枝的顶端优势,使侧枝周围再长出更多的侧枝,使整个植株更加茂盛,方便造型,在此过程中,也需注意在枸杞生长到1.5月~2月之间进行疏枝,即将多余的枝条减掉,让其他枝条得到充足的阳光;

(8)养护:枸杞植株修剪完成后,进行精心养护,养护期间按照步骤(6)中所述方式浇水,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准,主要施加一些氮磷钾肥,或者使用一些发酵过的农家肥,给予枸杞植株充分的养分;

(9)盘扎:在枸杞植株发出的芽长成半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由于枸杞植株的枝条比较脆,因此在芽未木质化的时候进行盘扎,枝条太嫩无韧性,完全木质化后,枝条太硬容易折断;

(10)造型:移栽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枸杞植株进行造型,可参考盆景各技派的技法进行临摹。

在实际栽种过程中,赤玉土和风化土的比例在1:1时,对枸杞植株的根部生长和壮根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而赤玉土和风化土的比例在1:3时,也能达到与1:1基本相当的效果,当比例调整到1:7时,生根壮根效果稍差,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存活率。此外,在刚移栽入泥盆中的时候,需要每天对植株的竖杆喷3~5遍水进行保湿,水中按质量比1:800加入多菌灵,效果更佳。此外,移栽容器优选为泥盆,能达到较佳的透气效果,利于根部的生长和壮大。同时,栽上枸杞以后放置阴凉通风的地方等枸杞植株发芽,发芽后再慢慢移到散光的地方养7-12天,然后再放到有阳光的地方放养,因为枸杞本身喜欢阳光,如果没有阳光它的枝条不健壮,长的又细又长,叶片发黄,容易招病虫害。

据不完全统计,对于人工种植的枸杞植株,由于根部细菌相对较少,移栽存活率能达到98%以上,而对于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野生枸杞,这些枸杞植株随着年限的增加,根部的细菌会越来越多,并且腐烂的根部也会增多,大大降低了移栽存活率,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类枸杞移栽存活率最多达到60%,而本发明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能使这种年限较长的枸杞植株的移栽存活率也能达到90%以上。

采用现有技术移栽的枸杞树:图1是树龄有80岁左右,上盆有3个月,它就这样不死不活的,树上有几片叶子成活不是很好。图2是树龄有60岁左右,上盆也3个月,已经快死了,树上没有活的树叶。图3是上盆4个月,树龄70岁左右,移栽成活了,但枝叶长得不茂盛。现有技术是指未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移栽的枸杞树。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枸杞的移栽方法移栽的枸杞树:图4是上盆4个月,树龄70岁左右;图5是树龄120岁左右,上盆3个月;图6是树龄80岁左右,3个半月上盆;图7是树龄60岁左右,上盆4个月;图8树龄100岁左右,上盆3个半月。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移栽的枸杞树,伏盆时间远远小于现有技术的时间,并且伏盆后长势特别好,枝繁叶茂,远远优于现有技术的长势。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枸杞的移栽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特定比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根部消毒充分杀灭根部细菌,并在栽种容器中布置疏水层,可以使枸杞植株更加透气、透水,防止后续栽种过程中烂根,显著提高枸杞栽种过程中的存活率。同时后续使用合理的修剪养护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枸杞植株尤其是野生枸杞植株的移栽存活率。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