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地区温室大棚草莓轻简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9624发布日期:2020-12-25 11: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草莓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原地区温室大棚草莓轻简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草莓是喜光植物,同时耐荫性较强;光照强度足够时,植株矮壮、果小、色深、品质好;中等光照、果大、色淡、含糖低,采收期较长;光照过弱不利草莓生长。草莓喜温凉气候,根系生长温度5~30℃,适温15~22℃,茎叶生长适温为20~30℃,芽在-15~-10℃发生冻害,花芽分化期温度须保持5~15℃,开花结果期4~40℃。草莓越夏时,气温高于30℃并且日照强时,则需采取遮荫措施。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而且在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不同,苗期和开花时,草莓需要水分值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果实生长和成熟期需求最多,达80%以上。

高原地区,如“西藏洛扎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地中的喜马拉雅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俗称“南方悬崖”,外与不丹王国接壤,边境线长200余公里。该县洛扎镇次麦社区位于该县西北部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少雨多风,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年无霜期10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年降水量约400毫米。当地的土质、水分与内地的不一样,因为夜间温度达不到要求以及没有蜜蜂传粉,是草莓产量达不到内地水平的主要原因。导致当地人民群众购买草莓极其不便,同时购买价格较高,且极难购买到新鲜的草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原地区温室大棚草莓轻简栽培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高原地区温室大棚草莓轻简栽培技术,具体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选地建棚,将大棚建设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固定支撑覆盖棚膜,且大棚跨度6—8m、长45—50m;

b.施肥整地,向土地中施肥过后用机械进行翻耕,耕深15—20cm,同时在翻耕过程中清理土中的石块;

c.草莓育苗,选取苗床后移栽母株进行培养,得到草莓苗;

d.做畦定植,整地过后根据大棚的跨度或者长度做畦,畦宽50cm、沟宽35cm、沟深33cm,定植时间于7月上中旬进行,上午带土挖出草莓苗后,摘除老叶并匍匐茎后放在空纸箱中,遮荫放置等待下午移裁进行双行定植;

e.幼苗管理,大棚内草莓苗均定植完成后进行沟灌,沟灌期间浇定根水两次,使畦土保持湿润,草莓苗活棵后,畦沟中要经常灌水润土,定植活棵后一周,进行中耕除草,摘除老病叶和匍匐茎后带出棚外,花果期视畦土干旱情况,及时进行沟灌,水位不超过畦沟高度的1/2;

f.环境管理,草莓苗活棵后初期3—4d内,晴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8℃左右,夜温在8—10℃,花期,晴天最高气温控制在23—24℃,幼果期,夜温宜保持在5—6℃,结果期,夜温降低至5℃以下,要搭建内棚保温;

g.覆盖黑地膜,覆膜前追施1次有机肥,450—600kg/hm2,肥料锄入土中再浇水,一并除去杂草,黑地膜厚0.3mm,畦面边铺黑地膜边挖孔掏出草莓苗及花序等,畦沟也盖好地膜,以减少畦土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畦沟再铺上3—4厘米厚青稞或小麦秸秆,在覆膜时把草莓根基部周围多余泥土扒去,使其露出土表约1cm,同时清除老叶、侧芽、匍匐茎,带出棚外;

h.喷施赤霉素,在花序抽生初期,于下午喷施1次赤霉素液,喷时安装喷枪,调节喷液量,小心仔细地喷在心叶上,同时不可喷到花蕾上,防花柄延伸过长;

i.防治病害,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选用一熏灵或烟熏灵于傍晚闭花后每个棚室点燃2块烟剂即可;

j.及时采收,草莓成熟期,每天上午、下午各采收一次,在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中,施肥所用材料为腐熟羊粪和饼肥,且腐熟羊粪施肥量为3×104kg/hm2,饼肥施肥量为750kg/hm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草莓育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苗床准备:苗床选取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层较厚的田块,苗床施腐熟鸡羊粪1000千克、有机肥150千克,之后耕翻扒碎后做畦,畦宽1.4米、长30米、沟宽30厘米,且苗床与定植大田比为1:4;

母株移载:于4月中下旬,选晴天下午或阴天,从大棚中选长势好、无病虫害、结果好、畸形果少的植株,带土挖出栽植于育苗大棚里,栽时将母株黄、病叶及花果除去,覆土平茎基部,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并使茎基部弓形凸面朝向畦面,每畦栽1行,株距35厘米,亩栽1000株左右,栽后早晚各浇1次活棵水,2—3天成活后即可;

苗期管理:栽后5-7天中耕除草1次,在产生大量匍匐茎前须中耕2—3次,以后要人工拔除杂草,结合第1次中耕,追施1次有机肥,追肥中耕后浇一次水,苗期及时灌水使畦面保持湿润,育苗后期,适当控制水分,大棚定植前10天切断匍匐茎,使子苗独立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苗期管理中匍匐茎发生初期,喷1次50毫克/千克赤霉素液,亩用赤霉素液20千克;育苗后期防幼苗徒长,用15%多效唑2000倍液喷于叶面,亩喷多效唑水液45千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d中,双行定植时,行距25—30cm,株距15—18cm,定植(1.2—1.5)x105株/hm2;栽苗时,应将根基部的弓背一律朝向垄沟,便于后期管理,覆土以稍露出根茎部为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e中,灌水润土后棚内湿度较大时,可用多菌灵500—800倍液防病1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f中,保温后需注意棚室内通气降湿,即上午9—10时打开棚门,下午5—6时闭合棚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h中,1g赤霉索原粉溶解后对水约50kg,喷淋(1.5—1.8)×104株,促进主花序抽生及花柄叶柄伸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以良种良法实施高原大棚草莓施肥、育苗、摘叶、保温等一整套栽培种植技术,有效提高单位产量,开发优质大棚草莓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推进农民增收,同时农活轻,适合农民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原地区温室大棚草莓轻简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选地建棚,将大棚建设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固定支撑覆盖棚膜,且大棚跨度6—8m、长45—50m;

b.施肥整地,向土地中施肥过后用机械进行翻耕,耕深15—20cm,同时在翻耕过程中清理土中的石块,施肥所用材料为腐熟羊粪和饼肥,且腐熟羊粪施肥量为3×104kg/hm2,饼肥施肥量为750kg/hm2;

c.草莓育苗,选取苗床后移栽母株进行培养,草莓选用丰香品种,得到草莓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苗床准备:苗床选取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层较厚的田块,苗床施腐熟鸡羊粪1000千克、有机肥150千克,之后耕翻扒碎后做畦,畦宽1.4米、长30米、沟宽30厘米,且苗床与定植大田比为1:4;

母株移载:于4月中下旬,选晴天下午或阴天,从大棚中选长势好、无病虫害、结果好、畸形果少的植株,带土挖出栽植于育苗大棚里,栽时将母株黄、病叶及花果除去,覆土平茎基部,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并使茎基部弓形凸面朝向畦面,每畦栽1行,株距35厘米,亩栽1000株左右,栽后早晚各浇1次活棵水,2—3天成活后即可;

苗期管理:栽后5-7天中耕除草1次,在产生大量匍匐茎前须中耕2—3次,以后要人工拔除杂草,结合第1次中耕,追施1次有机肥,追肥中耕后浇一次水,苗期及时灌水使畦面保持湿润,育苗后期,适当控制水分,大棚定植前10天切断匍匐茎,使子苗独立生长,二、母株的老叶、病叶及花序(花果),要及时除去,以免消耗养分,传染病害。除老叶及花序时,不可用力过猛,以防伤根。可一手捏住茎基部。另一手稍用力捏住叶柄下部,顺势掰去;新生子苗的老叶也要及时除去。老叶、花序要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在母株抽出大量的匍匐茎时,要将茎理顺理直,防交叉重叠,并用土压住子苗发生处,促其生根下扎;畦面要保持湿润,以利于子苗扎根,在匍匐茎发生初期,可喷1次50毫克/千克赤霉素液,亩用赤霉素液20千克;育苗后期防幼苗徒长,可用15%多效唑2000倍液喷于叶面,亩喷多效唑水液45千克,育苗大棚要注意保温通风,夏季中午大棚气温高于30℃并且日照强时,需用黑色遮阳网遮荫,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等,可与除老叶结合,用百菌清(5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每7—10天喷1次或交替使用,加以预防;

d.做畦定植,整地过后根据大棚的跨度或者长度做畦,畦宽50cm、沟宽35cm、沟深33cm,定植时间于7月上中旬进行,上午带土挖出草莓苗后,摘除老叶并匍匐茎后放在空纸箱中,遮荫放置等待下午移裁进行双行定植,双行定植时,行距25—30cm,株距15—18cm,定植(1.2—1.5)x105株/hm2;栽苗时,应将根基部的弓背一律朝向垄沟,便于后期管理,覆土以稍露出根茎部为宜;

e.幼苗管理,大棚内草莓苗均定植完成后进行沟灌,沟灌期间浇定根水两次,使畦土保持湿润,草莓苗活棵后,畦沟中要经常灌水润土,定植活棵后一周,进行中耕除草,摘除老病叶和匍匐茎后带出棚外,花果期视畦土干旱情况,及时进行沟灌,水位不超过畦沟高度的1/2,灌水润土后棚内湿度较大时,可用多菌灵500—800倍液防病1次;

f.环境管理,草莓苗活棵后初期3—4d内,晴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8℃左右,夜温在8—10℃,花期,晴天最高气温控制在23—24℃,幼果期,夜温宜保持在5—6℃,结果期,夜温降低至5℃以下,要搭建内棚保温,保温后需注意棚室内通气降湿,即上午9—10时打开棚门,下午5—6时闭合棚门,冬季晴天为大棚补充新鲜空气,应短时间放小风,下雪天气温低不可放风,并要及时划掉大棚积雪,密切注意大棚保温效果,气温低于-5℃要覆盖草苫保温,做到日揭夜盖;

g.覆盖黑地膜,覆膜前追施1次有机肥,450—600kg/hm2,肥料锄入土中再浇水,一并除去杂草,黑地膜厚0.3mm,畦面边铺黑地膜边挖孔掏出草莓苗及花序等,畦沟也盖好地膜,以减少畦土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畦沟再铺上3—4厘米厚青稞或小麦秸秆,在覆膜时把草莓根基部周围多余泥土扒去,使其露出土表约1cm,同时清除老叶、侧芽、匍匐茎,带出棚外;

h.喷施赤霉素,在花序抽生初期,于下午喷施1次赤霉素液,喷时安装喷枪,调节喷液量,小心仔细地喷在心叶上,同时不可喷到花蕾上,防花柄延伸过长,1g赤霉索原粉溶解后对水约50kg,喷淋(1.5—1.8)×104株,促进主花序抽生及花柄叶柄伸长;

i.防治病害,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选用一熏灵或烟熏灵于傍晚闭花后每个棚室点燃2块烟剂即可;

j.及时采收,草莓成熟期,每天上午、下午各采收一次,在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最终草莓种植一亩大棚草莓产量可达500公斤以上,平均单价40元/公斤,亩收入20000元左右。采用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化肥。4月到10月是大棚草莓培育与生长成熟期,7月底至8月是高原地区一年气温最高的时节,当地草莓的成熟季正好和内地省份错开,在10月份就能吃到大棚生长的草莓,由于完全是绿色无公害生产,摘下来就能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以良种良法实施高原大棚草莓施肥、育苗、摘叶、保温等一整套栽培种植技术,有效提高单位产量,开发优质大棚草莓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推进农民增收,同时农活轻,适合农民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