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土层结构和移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43349发布日期:2021-01-05 20:5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土层结构和移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大树移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土层结构和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对园林工程的美观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移植大树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美观效果。可见,在园林绿化的实施过程中,大树移植由于打破了大树原有的生存环境,使得大树的成活率较低,因此,提高大树的成活率是大树移植工程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到绿化工程的效果和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土层结构和移植方法,其可以避免移植后的大树由于根部积水而造成根部腐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土层结构,包括移植大树和用于种植所述移植大树的移植坑,并且所述移植坑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移植坑为空心圆台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排水结构包括环状排水层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环状排水层相连通的外部排水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环状排水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砾石滤水层和第二无纺布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移植土层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均匀设置在所述移植坑侧壁的透气管,并且每个所述透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环状排水层中,每个所述透气管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移植坑的外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移植土层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移植坑底部的支架,并且所述支架呈正方形结构、且所述移植大树的土球直径为所述支架边长的1.5-2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挖设空心圆台结构的移植坑,并在所述移植坑的底部铺设排水结构;

s2:在所述移植坑的侧壁至少均匀铺设两个透气管,并且每个所述透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环状排水层中,每个所述透气管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移植坑的外部;

s3:基于移植大树的土球的大小设置用于支撑移植大树的支架;

s4:将支架和所述移植大树底部的土球固定在一起后放置在所述移植坑中,然后使用种植土将所述移植坑的剩余空间填满;

s5:在移植大树定植后,利用间隔浇水的方式对移植大树进行浇水养护;

s6:利用养护方法对移植大树进行养护,直到养护期满,终止养护。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步骤s2中,所述移植坑的底部铺设排水结构为在所述移植坑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布层、砾石滤水层以及第一无纺布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步骤s3中,将移植大树放置在所述支架上之前,还包括用塑料网包裹所述移植大树的土球上部的步骤。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步骤s6中,所述养护方法包括向移植大树的树叶喷洒蒸腾抑制剂、利用树干草缠绕移植大树的树干、对移植大树周围的土壤进行穿刺处理以及向移植大树的木质部注入营养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公开的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土层结构,其移植坑的底部铺设排水结构,从而通过所述排水结构可以及时排出移植坑底部的积水,以避免由于雨水过多、浇水过量或土壤排水不畅等原因,造成移植大树根部积水不透气或树根腐烂。

2、本发明公开的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方法,其还包括利用向移植大树的树叶喷洒蒸腾抑制剂、利用树干草缠绕移植大树的树干、对移植大树周围的土壤进行穿刺处理以及向移植大树的木质部注入营养液等养护方法对移植大树进行养护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了移植大树的存活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土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为:

1、移植大坑;2、第一无纺布层;3、砾石滤水层;4、第二无纺布层;5、透气管;6、外部排水管;7、支架;8、移植大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土层结构,包括移植大树8和用于种植所述移植大树8的移植坑1,并且所述移植坑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从而通过所述排水结构可以及时排出移植坑1底部的积水,以避免由于雨水过多、浇水过量或土壤排水不畅等原因,造成移植大树8根部积水不透气或树根腐烂,提高了移植大树8的存活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移植坑1为空心圆台结构,从而是得所述移植大树与所述移植坑1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一方面,可以使得位于所述移植坑1中的水可以沿着所述移植坑1的内壁而快速留到底部、并通过所述排水结构排出所述移植坑1;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移植坑1的中心通孔的直径沿着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减少,使得所述移植大树8的底部与所述移植坑1的内部相卡接,从而提高了所述移植大树8移植后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排水结构包括环状排水层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环状排水层相连通的外部排水管6,具体设置时,所述外部排水管6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外部排水管6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环状排水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2、砾石滤水层3和第二无纺布层4。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移植土层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均匀设置在所述移植坑1侧壁的透气管5,并且每个所述透气管5的一端伸入所述环状排水层中,每个所述透气管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移植坑1的外部,从而通过所述透气管可以提高所述移植大树8根部附近土壤的孔隙率和透气性,达到帮助所述移植大树8的根部呼吸的作用,同时促进须根萌发。

具体地,所述透气管5的数量为4个,并且四个所述透气管5的一端伸入所述砾石滤水层3,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移植坑1的外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移植土层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移植坑1底部的支架7,并且所述支架7呈正方形结构、且所述移植大树8的土球直径为所述支架7边长的1.5-2倍,一方面,所述支架7可以确保所述移植大树8的根部与所述移植坑1的底部存在一定的空隙,达到帮助所述移植大树8的根部呼吸的作用;另一方面,当雨水过多、浇水过量或土壤排水不畅时,所述支架7可以避免所述移植大树8的根部浸泡在水中,避免其根部腐烂。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提高大树移植存活率的移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挖设空心圆台结构的移植坑1,并在所述移植坑1的底部铺设排水结构;

s2:在所述移植坑1的侧壁至少均匀铺设两个透气管5,并且每个所述透气管5的一端伸入所述环状排水层中,每个所述透气管5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移植坑1的外部;

s3:基于移植大树的土球的大小设置用于支撑移植大树8的支架7;

s4:将支架7和所述移植大树8底部的土球固定在一起后放置在所述移植坑1中,然后使用种植土将所述移植坑1的剩余空间填满;

s5:在移植大树定植后,利用间隔浇水的方式对移植大树8进行浇水养护;

s6:利用养护方法对移植大树8进行养护,直到养护期满,终止养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将所述支架7和所述移植大树8底部的土球固定在一起是使用尼龙绑带或搭扣式绑带或器械等将、所述支架7和所述移植大树8底部的土球固定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步骤s2中,所述移植坑的底部铺设排水结构为在所述移植坑1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布层4、砾石滤水层3以及第一无纺布层2。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步骤s3中,将移植大树8放置在所述支架7上之前,还包括用塑料网包裹所述移植大树8的土球上部的步骤,这是由于当将支架7和所述移植大树8底部的土球固定在一起时,所述移植大大树8的土球受力集中而易碎,因此,利用塑料网包裹所述移植大树8的土球上部可以避免所述移植大树8的土球松散。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步骤s6中,所述养护方法包括向移植大树的树叶喷洒蒸腾抑制剂、利用树干草缠绕移植大树的树干、对移植大树周围的土壤进行穿刺处理以及向移植大树的木质部注入营养液,其中:

(1)向移植大树的树叶喷洒蒸腾抑制剂是指采用高分子膜蒸腾抑制剂稀释400-600倍,每5天喷洒所述移植大树8的树叶,以喷施不滴水为度。

(2)利用树干草缠绕移植大树的树干是指采用草绳缠绕树干,每天早晚对移植大树8的树冠喷水1次。同时采用塑料薄膜将移植大树8的树盘盖严实,防止喷水过多,水分大量落入土壤,影响根系生长。而且,薄膜覆盖应根据气候条件,在气温高时,覆盖在面层防水,气温较低时,则用细土压实,可提高地温,促进所述移植大树8生根。

(3)对移植大树周围的土壤进行穿刺处理是指对所述移植大树8根球部覆植并滚压密实后的草坪,在建植3天后开始穿刺,以改善土壤透气性,每次穿刺的密度为50mm×50mm~100mm×100mm,且穿刺频度如下:

第1个月,2次/周;第2-5个月,3次/周;

第6-9个月,2次/周;

第10~12个月,1次/周;

第13~18个月,1次/2~3周。

(3)向移植大树的木质部注入营养液包括:

a、根据移植大树8的直径,利用5mm钻头的电钻在移植大树8的树干上距地面30cm处斜向下45°钻入3~4个吊注孔,且孔深为3-5cm。

b、将营养液注入所述吊注孔中。

c、待营养液注入完毕后,采用无机铜素杀菌剂涂封吊注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