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灌带宽间距起垄避盐的小麦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981449发布日期:2021-02-20 10:1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灌带宽间距起垄避盐的小麦种植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种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滴灌带宽间距起垄避盐的小麦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也是新疆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地处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区,也是典型的绿洲农业灌溉区。水资源十分匮乏,水是新疆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降雨量少,地下水埋深较浅,矿化度高,潜水蒸发后,浅层土壤盐分大量累积,导致土壤盐碱化,对作物根系生长影响严重。滴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优点,并且它能在植物任何需水需肥的时间,将水分、肥料均匀持续地运送到作物根区附近,把土壤水分的渗漏及农业生产用水的浪费降低到了最大限度。因此,如何通过改良滴灌方式和技术克服盐碱的不利影响,是当前研究的问题之一。常规的滴灌小麦种植模式为一管(滴灌带)4行小麦,虽然产量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成本较高;新疆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极大影响了小麦的可种植面积,影响粮食安全;传统滴灌模式,因地下水土壤盐分含量相对较高,逐年滴灌,加重了土壤盐碱化。
[0003]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也是新疆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地处不仅缺水,而且盐碱地居多,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因此,如何克服盐碱的不利影响,是当前研究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宜新疆等盐碱地区的避盐的滴灌带宽间距起垄避盐的小麦种植方法。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滴灌带宽间距起垄避盐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平整土地;
[0007]
(2)耕翻土壤,施加基肥;
[0008]
(3)将土地划分成多个种植带,以一个种植带为一个种植单元,将两条滴灌毛管分别埋设在种植带的两侧,并起一条中部高垄和两条侧部高垄,中间高垄位于种植带的中部,两条侧部高垄分别位于两条滴灌毛管的上方,在两条侧部高垄和中部高垄之间分别播种小麦,相邻两个种植带之间共用一根滴灌毛管和一条侧部高垄;
[0009]
(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包括通过滴灌毛管施加水和氮肥。
[0010]
进一步地,播种小麦采用常规播种方式或宽窄行播种方式或缩行缩带宽播种方式;
[0011]
常规播种方式的种植带的宽度为l,播种小麦采用条播模式,各相邻两行小麦之间行间距均为h;
[0012]
宽窄行播种方式的种植带的宽度为l,播种小麦采用条播模式,最靠近中部高垄两
侧的两行小麦之间的行间距为h1,h1>h,剩余各相邻两行小麦之间行间距均为h2,h2<h;
[0013]
缩行缩带宽播种方式的种植带的宽度为l1,l1<l,播种小麦采用条播模式,最靠近中部高垄两侧的两行小麦之间的行间距为h3,h<h3<h1,剩余各相邻两行小麦之间行间距均为h4,h4<h。
[0014]
进一步地,每个种植带上种植八行小麦。
[0015]
进一步地,每个种植带上种植八行小麦,l为120cm,l1为100cm,h为15cm,h1为45cm,h2为10cm,h3为20cm,h4为10cm。这样设计,适当的缩小滴灌带间距,可有效缓解远行灌水不足的缺点,缩小小麦行距,可有效缓解土壤地表蒸散,利于土壤水分保持。
[0016]
进一步地,磷肥和钾肥均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均为105kg
·
hm-2
。这样设计,可有效的降低生育后期追肥增加的成本。
[0017]
进一步地,氮肥施加量为240kg
·
hm-2
。具体可使用尿素,分6次溶于灌溉水施肥,尿素水溶性较好,可随水进行施肥,降低施肥成本,减轻工作量。
[0018]
进一步地,全生育期灌水量为4500m
3 hm-2
,滴头流量为2.6l/h。具体灌水施肥设计如下表1所示,多次灌水,可减少用水量,极大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0019]
表1灌水施肥设计
[0020][0021]
进一步地,中部高垄和侧部高垄的高度均不低于10cm。经前期模拟试验和田间实测结果显示,垄高超过10cm,因土壤毛细效应,水分蒸发效果,可有效地起到聚盐效果,降低小麦种植区域的盐碱危害。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3]
本发明基于地表水分蒸腾效应和土壤的毛细效应,通过起高垄,配合滴管种植方式,可以将土壤中的盐分聚集在高垄的顶部,从而减少小麦种植区域土壤中的盐分,使小麦有效避盐,从而促进小麦良好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一个种植带的种植示意图。
[0025]
图2是一管8行常规播种方式种植示意图。
[0026]
图3是一管8行宽窄行播种方式种植示意图。
[0027]
图4是一管8行缩行缩带宽播种方式种植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田间土垄顶部析盐现象照片。
[0029]
图中附图标记为:1滴灌毛管、2中部高垄、3侧部高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1]
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各种原料,如未作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公知的市售产品。
[0032]
实施例1
[0033]
起垄避盐滴灌种植小麦
[0034]
本发明滴灌带宽间距起垄避盐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1)平整土地;
[0036]
具体实施中,可以适度耕整,耕作深度控制在约20-30cm,并清理残留薄膜;
[0037]
(2)耕翻土壤,施加基肥;
[0038]
具体实施中,可在土壤水分含量为70-80%的土壤墒情时进行土壤耕翻、施基肥,磷肥(p2o5)和钾肥(k2o)均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均为105kg
·
hm-2

[0039]
(3)将土地划分成多个种植带,以一个种植带为一个种植单元,将两条滴灌毛管分别埋设在种植带的两侧,并起一条中部高垄和两条侧部高垄,中间高垄位于种植带的中部,两条侧部高垄分别位于两条滴灌毛管的上方,在两条侧部高垄和中部高垄之间分别播种小麦,相邻两个种植带之间共用一根滴灌毛管和一条侧部高垄;中部高垄和侧部高垄的高度均不低于10cm;
[0040]
具体实施中,可适时早播,在当地气温在2-5℃左右,土表化冻在5cm左右,可开始准备播种;
[0041]
(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包括通过滴灌毛管施加水和氮肥。
[0042]
全生育期灌水量为4500m3·
hm-2
,滴头流量为2.6l/h;施氮量为240kg
·
hm-2
;滴灌小麦群体较大,分蘖较少,容易发生倒伏,拔节期可适当喷施矮壮素,每亩施用250g左右;病虫害管理同常规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模式。
[0043]
本发明播种小麦采用常规播种方式或宽窄行播种方式或缩行缩带宽播种方式;
[0044]
常规播种方式的种植带的宽度为l,播种小麦采用条播模式,各相邻两行小麦之间行间距均为h;
[0045]
宽窄行播种方式的种植带的宽度为l,播种小麦采用条播模式,最靠近中部高垄两侧的两行小麦之间的行间距为h1,h1>h,剩余各相邻两行小麦之间行间距均为h2,h2<h;
[0046]
缩行缩带宽播种方式的种植带的宽度为l1,l1<l,播种小麦采用条播模式,最靠近中部高垄两侧的两行小麦之间的行间距为h3,h<h3<h1,剩余各相邻两行小麦之间行间距均为h4,h4<h。
[0047]
具体可以是每个种植带上种植四行或六行或八行小麦。
[0048]
优选地,每个种植带上种植八行小麦,l为120cm,l1为100cm,h为15cm,h1为45cm,h2为10cm,h3为20cm,h4为10cm。
[0049]
具体实施中,可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应具有500-600kg/亩生产能力,抗逆性强,抗高温、抗旱、抗倒伏、抗病性强,综合形状好。品质达到面粉加工企业等级粉的要求。所用品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4.1-2008标准的要求。如:新春6号、新春22号、新春44号。
[0050]
实施例2
[0051]
小麦产量实验
[0052]
2.1不同播种方式的对盐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005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选择新春22号和新春44号小麦品种,选择中部高垄和侧部高垄的高度为15cm,在2018和2019年,分别采用常规播种方式、宽窄行播种方式和缩行缩带宽播种方式,并分别选择在种植带上种植四行、六行、八行小麦(选择种植八行时,l为120cm,l1为100cm,h为15cm,h1为45cm,h2为10cm,h3为20cm,h4为10cm,选择四行和六行时,h、h1、h2、h3和h4的尺寸不变,l和l1相应缩短)进行种植实验(种植地为新疆石河子),实验小麦产量参见表2:
[0054]
表2不同播种方式的对盐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0055][0056]
注:单位kg/公顷;r表示排行数(分别从两条侧部高垄向中间数起);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同一年份的不同处理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
[0057]
可以看出,2018年,新春22中,一管四(tr4)的行间平均产量最高,缩带宽(s)6、宽
窄行(k)6、s8、k8产量相对于tr4产量依次减小。且tr4与s6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tr4与k6、s8、k8差异显著;在新春44中,tr4产量最高,s6、k6、s8、k8相对于tr4产量依次减小,同样tr4与s6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与k6、s8、k8差异显著。两品种在不同种植模式间的产量变化趋势表现基本一致。新春22行间变化,在tr4中,小麦的行间产量由近行到远行减小,且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k6、s6中,小麦行间产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边行小麦的产量并未随递减趋势降低。在k8、s8中,小麦行间产量出现相似的趋势,由近行到远行先降低后边行升高。新春44行间变化,在tr4中,小麦的行间产量由近行到远行减小,且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k6、s6中,小麦行间产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边行小麦的产量并未随递减趋势降低。在k8、s8中,小麦行间产量出现相似的趋势,由近行到远行先降低后边行升高。小麦行间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保持一致。不同品种的相同种植模式间,新春44的行间变异系数小于新春22的行间变异系数,在新春22和新春44同品种中,不同种植模式的行间变异系数tr4﹤s6﹤k6﹤s8﹤k8。以上表明,与tr4相比较,k6、s6、k8、s8四种种植模式中,s6的表现最好。2019年和2018年在不同种植模式的行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0058]
2.2不同整地模式对盐碱地一管8行模式小麦产量的影响
[005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选择新春22号和新春44号小麦品种,选择中部高垄和侧部高垄的高度为15cm,在2020年,分别采用宽窄行播种方式和缩行缩带宽播种方式,并分别选择在种植带上种植八行小麦(l为120cm,l1为100cm,h为15cm,h1为45cm,h2为10cm,h3为20cm,h4为10cm)进行种植实验(种植地为新疆石河子),作为起垄组,在起垄组的基础上,省去中部高垄和侧部高垄的设计进行种植实验,作为常规组,实验小麦产量参见表3:
[0060]
表3不同整地模式对盐碱地一管8行模式小麦产量的影响
[0061][0062]
注:单位kg/公顷;r表示排行数(分别从两条侧部高垄向中间数起);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同一年份的不同处理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
[0063]
经过2020年进一步试验,结果显示,新春22中,宽窄行模式的常规整地模式小麦每公顷均产量为7395kg,显著小于起垄整地模式;常规整地模式不同行的小麦产量也显著小于起垄种植对应的小麦行。缩带宽模式的常规整地模式小麦均产量为7785kg/公顷,显著小于起垄整地模式;常规整地模式不同行的小麦产量均小于起垄种植对应的小麦行,r2和r3差异达显著水平。新春44中,宽窄行模式的常规整地模式小麦均产量为7965kg/公顷,显著小于起垄整地模式;常规整地模式不同行的小麦产量显著小于起垄种植对应的小麦行。缩带宽模式的常规整地模式小麦均产量为8235kg/公顷,显著小于起垄整地模式;常规整地模式不同行的小麦产量均小于起垄种植对应的小麦行。两个品种在两种种植模式下,起垄种
植的产量均较常规整地模式高,因起垄种植有较好的聚盐效果,小麦种植行的土壤盐分较常规模式的盐分低,较少的受到盐渍的不利影响。
[0064]
实施例3
[0065]
种植前后土壤盐分对比
[0066]
在实施例2.2种植实验开始前,对种植地土壤进行盐分测量,土壤电导率为1025μs/cm,种植实验结束后,再次对种植地土壤进行盐分测量,结果见下表4:
[0067]
表4不同整地模式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0068][0069]
如表4所示,起垄整地,垄面的电导率显著高于垄底,另外,从图5也可以看出垄面肉眼可见盐分析出,表明土壤盐分向垄面迁移。
[0070]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