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多功能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2416发布日期:2021-02-03 12:5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用多功能网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用多功能网箱。


背景技术:

[0002]
网箱养鱼:将由网片制成的箱笼,放置于一定水域,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网箱多设置在有一定水流、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的湖、河、水库等水域中。可实行高密度精养,按网箱底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产量可达十几至几十千克。主要养殖鲤、非鲫、虹鳟等,中国还养鲢、鳙、草鱼、团头鲂。网片(网衣)用合成纤维或金属丝等制成;
[0003]
网箱养殖技术虽然已非常成熟,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网箱还不能调控网箱养殖水域面积,单位面积内鱼类密度不好掌控,容易造成鱼饵损失以及商品鱼捕捞困难的问题,养殖成本高,而且在阴雨或闷热天气下,水中氧气含量下降,一旦供氧不足将会造成缺氧,甚至死亡,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多功能养殖网箱。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多功能网箱,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控制单位面积内鱼类密度,养殖成本高,以及网箱供氧困难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用多功能网箱,包括:
[0006]
底座;
[0007]
立杆,数量为若干个,沿周向等距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
[0008]
钢圈,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的顶端,且内侧沿周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定位槽;
[0009]
第一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左侧,且左侧顶端与钢圈的内侧固定连接;
[0010]
阻挡机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端中心位置,且右侧与定位槽卡接;
[0011]
漂浮圈,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的外侧顶端;
[0012]
往复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漂浮圈的外壁;
[0013]
支撑环,可上下滑动的套接于所述立杆的外壁,且顶端与所往复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4]
曝气管,设置于所述支撑环的外侧;
[0015]
防护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和立杆的外壁,所述防护网内壁与第一挡板左侧固定连接。
[0016]
所述阻挡机构包括:
[0017]
第二挡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端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的内壁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
[0018]
定位板,可左右滑动的内嵌于所述滑槽的内腔右侧;
[0019]
弹簧,内腔于所述定位板的内腔内侧;
[0020]
卡球,一部分内嵌于所述定位板的内腔外侧,且另一部分插入卡槽内腔;
[0021]
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板的顶端右侧;
[0022]
定位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板的右侧,且另一端贯穿第二挡板的右侧壁与定位槽的内腔插接。
[0023]
优选的,所述漂浮圈位于钢圈的底端。
[0024]
优选的,所述卡球延伸出定位板内腔的最大长度小于其自身半径。
[0025]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右侧呈圆锥形。
[0026]
优选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外壳,固定连接于所述漂浮圈的外壁,所述外壳的内壁后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滑道,且两端封闭;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端;转筒,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且另一端与外壳的内壁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外壁开设有弧形槽;滑块,可上下滑动的内嵌于所述滑道的内腔顶端;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前侧,且底端延伸出外壳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环的顶端固定连接;拨块,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的前侧顶端,且另一端内嵌于所述弧形槽的内腔。
[0027]
优选的,所述滑道的内腔呈燕尾槽形,且滑块与滑道的内腔相适配插接。
[0028]
优选的,所述弧形槽从上至下呈环形分布于转筒的外壁。
[0029]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用多功能网箱,有益效果在于:
[0030]
1、左右拉动把手,可使定位板在滑槽内左右移动,进而实现定位杆脱离或进入定位槽内,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通过卡球与卡槽的配合可对定位板移动后固定,从而实现第二挡板的转动或定位,改变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夹区域大小,达到调控养殖水域面积,单位面积内鱼类密度更好掌控的目的,防止造成鱼饵损失以及商品鱼捕捞困难的问题,降低养殖成本;
[0031]
2、本发明通过立杆与支撑环的配合可使曝气管具有上下移动能力,在往复机构内电机的驱动下,使转筒旋转,通过滑道与滑块的配合限位作用下,弧形槽可挤压拨块上下移动,从而使推杆带动曝气管上下往复移动,扩大供氧面积,提高水中氧气含量,避免鱼儿缺氧,降低养殖死亡率。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主视剖面图;
[0034]
图3为a处放大图;
[0035]
图4为往复机构右视剖面图;
[0036]
图5为转筒结构示意图。
[0037]
图中:1、底座,2、立杆,3、钢圈,4、定位槽,5、第一挡板,6、阻挡机构,61、第二挡板,62、滑槽,63、卡槽,64、定位板,65、弹簧,66、卡球,67、把手,68、定位杆,7、漂浮圈,8、往复机构,81、外壳,82、滑道,83、电机,84、转筒,85、弧形槽,86、滑块,87、推杆,88、拨块,9、支撑环板,10、曝气管,11、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用多功能网箱,包括底座1、立杆2、钢圈3、定位槽4、第一挡板5、阻挡机构6、漂浮圈7、往复机构8、支撑环9、曝气管10和防护网11,立杆2数量为若干个,沿周向等距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底座1、立杆2和钢圈3组合形成筒状结构,用于防护网11的固定,构造出水产养殖区域,钢圈3固定连接于立杆2的顶端,且内侧沿周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定位槽4,第一挡板5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端左侧,且左侧顶端与钢圈3的内侧固定连接,阻挡机构6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底座1的顶端中心位置,且右侧与定位槽4卡接,漂浮圈7固定连接于立杆2的外侧顶端,利用漂浮圈7的浮力,可使钢圈3处于水面之上,避免防护网11内鱼儿跃出,往复机构8固定连接于漂浮圈7的外壁,支撑环9可上下滑动的套接于立杆2的外壁,且顶端与所往复机构8的底端固定连接,曝气管10设置于支撑环9的外侧,通过曝气管10上的气孔,可向水中排气,提升水中氧浓度,防护网11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和立杆2的外壁,防护网11内壁与第一挡板5左侧固定连接。
[0040]
阻挡机构6包括第二挡板61、滑槽62、卡槽63、定位板64、弹簧65、卡球66、把手67和定位杆68,第二挡板61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底座1的顶端中心位置,通过防护网11、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1的配合,圈出养殖区域,第二挡板61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有滑槽62,滑槽62和定位板64呈燕尾形,避免定位板64脱离滑槽62内腔,且滑槽62的内壁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63,定位板64可左右滑动的内嵌于滑槽62的内腔右侧,弹簧65内腔于定位板64的内腔内侧,弹簧65为旋转弹簧,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弹簧65的弹力可使卡球66压紧在卡槽63内,对定位板64制动,卡球66一部分内嵌于定位板64的内腔外侧,且另一部分插入卡槽63内腔,把手67固定连接于定位板64的顶端右侧,定位杆68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板64的右侧,且另一端贯穿第二挡板61的右侧壁与定位槽4的内腔插接。
[0041]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漂浮圈7位于钢圈3的底端,确保钢圈3能处在水面上方,对鱼儿阻挡,防止鱼儿跃起飞出。
[0042]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卡球66延伸出定位板64内腔的最大长度小于其自身半径,使卡球66主要由定位板64内腔控制,在移动定位板64时,避免卡球66伸出过多卡在卡槽63内。
[0043]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定位杆68的右侧呈圆锥形,便于定位杆68向外侧移动时对准定位槽4插入。
[0044]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往复机构8包括外壳81、滑道82、电机83、转筒84、弧形槽85、滑块86、推杆87和拨块88,外壳81固定连接于漂浮圈7的外壁,外壳81的内壁后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滑道82,且两端封闭,电机83设置于外壳81的顶端,电机83位于漂浮圈7的上方,防止电机83与水接触缩短使用寿命,转筒84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机83的输出端,且另一端与外壳81的内壁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筒84的外壁开设有弧形槽85,滑块86可上下滑动的内嵌于滑道82的内腔顶端,推杆87固定连接于滑块86的前侧,且底端延伸出外壳81的下表面与支撑环9的顶端固定连接,拨块88一端固定连接于推杆87的前侧顶端,且另一端内嵌于弧形槽85的内腔,拨块88呈圆柱体,利用拨块88外壁曲面,便于在弧形槽85内滑动。
[0045]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道82的内腔呈燕尾槽形,且滑块86与滑道82的内腔相适配插接,提高滑块86移动的稳定性,确保滑块86能上下垂直移动。
[0046]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弧形槽85从上至下呈环形分布于转筒84的外壁,当转筒84旋转时,弧形槽85利用自身旋转力,内壁可挤压拨块88上下往复移动。
[0047]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0048]
步骤一,将本装置放在有一定水流、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的湖、河、水库等水域中,利用漂浮圈7的浮力,使钢圈3处在水面之上,鱼苗投到进防护网11、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1所形成的区域内,便可进行养殖;
[0049]
步骤二,当需要调整养殖区域面积时,左拉把手67,促使定位板64向左侧移动,在卡槽63的阻挡下,卡球66向定位板64内腔滚动并挤压弹簧65,直至卡球66脱离右侧卡槽63内腔,解除对定位板64的制动,当卡球66与左侧卡槽63位置相对应时,定位杆68从定位槽4内移出,弹簧65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推动卡球66插入卡槽63内,对定位板64制动,解除第二挡板61的定位,驱动第二挡板61转动,改变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1所夹的面积大小,当第二挡板61移动到所需位置时,向外侧推动定位板64,使定位杆68向外侧移动插入相对应位置的定位槽4,通过弹簧65与卡球66的配合对定位杆68固定,实现第二挡板61的调整,达到养殖面积的改变;
[0050]
步骤三,当需要供氧时,曝气管10通过气管与风机连接,从而向曝气管10内充入空气,利用电机83带动转筒84旋转,通过滑道82与滑块86的配合可使推杆87具有上下垂直移动的能力,由于弧形槽85从上至下呈环形分布于转筒84的外壁,因此,弧形槽85内壁可挤压拨块88上下移动,从而使推杆87上下往复移动,支撑环9带动曝气管10上下移动,扩大曝气管10出气的面积,进而提高供氧面积,对鱼儿供氧;
[0051]
本装置能根据需求改变养殖水域面积,适用于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使用,防止鱼饵浪费,便于商品鱼的捕捞,降低了养殖成本,另外,能充分的为鱼儿提供氧气,避免鱼饵缺氧,更利于推广。
[005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