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糜谷类作物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4618368发布日期:2021-04-09 20:2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糜谷类作物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糜谷类作物栽培方法,具体涉及谷子、黍子、糜子作物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糜谷类作物都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在众多的出口特产中,糜谷类作物属于大宗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要远高于其他的作物,而且销售数量远远小于需求量。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重视粮食的安全问题,糜谷类作物销售更加供不应求。

我国糜谷类作物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西南,这些地区的共同点是:经济落后,气候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正是因为存在的这些缺点,糜谷类作物的产业化进程缓慢。如谷子、黍子、糜子作物种植地块分散,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低,干旱瘠薄,基本无灌溉条件,地下水位深且取水成本很高,因此在种植时不灌溉,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在气候、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栽培管理措施满足糜谷类作物作物对光照、水分、养分的需求是保证并提升其产量的必要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糜谷类作物栽培方法,通过改善宽窄行改善通风透光,覆膜增温抑蒸,垄沟交替布置+垄上覆膜集雨+垄侧膜面叠加雨水+沟内汇聚雨水改变降雨时空分布,改善糜谷类作物近地小气候,提升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糜谷类作物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宽、窄行距起垄,垄沟内播种糜谷类作物,播种时进行全地膜覆盖,再在垄沟内覆土,待糜谷类作物成熟后收获。

优选的是,起垄前施入基肥。

优选的是,糜谷类作物为谷子、黍子、糜子作物。

优选的是,按宽、窄行距起垄为大垄宽70~90cm,小垄宽30~50cm。

优选的是,垄高8~10cm。

优选的是,糜谷类作物采取穴播,穴距18~20cm,每穴播种5~8粒种子。

优选的是,地膜幅宽100~140cm。

优选的是,垄沟覆土厚度为0.5~1.0cm。

更优选的是,所述基肥为根据测土配方施入氮磷钾复合肥。

更优选的是,地膜为聚乙烯地膜或可生物降解地膜,聚乙烯地膜厚度≥0.010mm,可生物降解地膜厚度0.006~0.01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宽窄行种植,改善通风和透光能力,解决了作物生长后期通风透光性差、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垄沟相间排列,全膜覆盖,改变微地貌,适时调节土壤温度,低温时增温,高温时膜面形成水珠,水珠落下可降温,解决了糜谷类作物春播温度低,作物出苗保苗难的问题。同时使得垄上和垄侧的水分快速又顺畅的汇聚到沟里,有效抑制蒸发及径流,转无效水为有效水,解决了旱作区降雨量少,年际、季节变率大,分配不均导致的作物需水期与供水期错位和不能有效利用<10mm无效及微效降水的问题。

本发明实现垄上产流,沟内集流,把水分集中蓄存在作物根部,供作物生长发育所用,通过微生境的改变促进作物增产。与露地平作相比可提高产量15%左右,与全覆膜平作相比,可提高产量9%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糜谷类作物栽培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糜谷类作物栽培方法,属于雨养农业,即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适用于旱作农业区。本发明在作物生育期内可辅助采取如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农业技术措施,以保证糜谷类作物作物正常生产。本发明糜谷类作物作物优选谷子、黍子、糜子。更为优选的,选择抗病虫品种或利用药剂拌种提升作物抗病虫能力。

大量元素氮、磷、钾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尤其在雨养农业中,土壤原有肥力和基肥的施入是糜谷类作物全生育期营养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禾本科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谷子、黍子、糜子等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高于磷肥,且钾肥作为品质因子,对糜谷类作物作物籽粒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本发明优选测土配方施肥,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根据目标产量、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用量。如在氮素含量低、全量磷钾含量较丰富的黄绵土种植糜谷类作物,可施加定量的氮肥或氮磷肥作基肥。

本发明提供的糜谷类作物栽培方法在于构建宽窄行、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模式,本发明对栽培模式构建手段没有特殊限定,既可人工构建,也可采取起垄机、播种机、覆膜机、播种全膜覆盖机等机械化设备进行构建。

本发明糜谷类作物采取宽窄行全膜微垄沟播模式,按宽、窄行距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通过宽窄行种植,改善通风和透光能力,垄沟相间排列,全膜覆盖,改变微地貌,适时调节土壤温度,低温时增温,高温时膜面形成水珠,水珠落下可降温;同时使得垄上和垄侧的水分快速又顺畅的汇聚到沟里,有效抑制蒸发及径流,转无效水为有效水,实现垄上产流,沟内集流,把水分集中蓄存在作物根部,供作物生长发育所用,通过微生境的改变促进作物增产。本发明具体构建方法为:按宽、窄行距起垄,垄沟内播种糜谷类作物,播种时进行全地膜覆盖,再在垄沟内覆土。优选的是,大垄宽70~90cm,小垄宽30~50cm,垄高8~10cm,糜谷类作物采取穴播,穴距18~20cm,每穴播种5~8粒种子,膜幅宽100~140cm,垄沟覆土厚度为0.5~1.0cm。更为优选的是,大垄宽80cm,小垄宽40cm,垄高8cm,糜谷类作物采取穴播,穴距18cm,膜幅宽120cm。在起垄、播种、覆膜的同时,在垄沟内进行覆土,一方面是掩埋种子,利于种子萌发出苗,另一方面是掩盖膜孔,避免起风破坏地膜,保证地膜的集雨作用。

更为优选的是,本发明地膜选用聚乙烯地膜或可生物降解地膜,聚乙烯地膜厚度≥0.010mm,可生物降解地膜厚度0.006~0.015mm。聚乙烯地膜对于土壤水热状况的改善及产量的增加均优于可生物降解地膜,更有利于增产增收;而可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不仅解决了普通地膜难降解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节省了普通地膜回收所需的人力物力,应用前景更好。

本发明对糜谷类作物生育期进行的农艺措施没有特殊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采取相应的如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直至糜谷类作物成熟收获。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按宽、窄行距起大、小微垄,大垄宽80cm,小垄宽40cm,垄高8cm,于垄沟内按穴距18cm,每穴播种5-8粒谷子,覆膜播种同时进行,膜幅宽120cm,并在垄沟内覆土,覆土1cm。磷酸二铵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300kg/hm2。地膜选用厚度为0.01mm的聚乙烯地膜。

实施例2

按宽、窄行距起大、小微垄,大垄宽80cm,小垄宽40cm,垄高8cn,于垄沟内按穴距18cm,每穴播种5-8粒谷子,覆膜播种同时进行,膜幅宽120cm,并在垄沟内覆土,覆土1cm。磷酸二铵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300kg/hm2。地膜选用厚度为0.01mm的可生物降解地膜。

实施例3

按宽、窄行距起大、小微垄,大垄宽70cm,小垄宽30cm,垄高9cm,于垄沟内按穴距20cm,每穴播种5-8粒黍子,覆膜播种同时进行,膜幅宽100cm,并在垄沟内覆土,覆土0.7cm。磷酸二铵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320kg/hm2。地膜选用厚度为0.015mm的聚乙烯地膜。

实施例4

按宽、窄行距起大、小微垄,大垄宽90cm,小垄宽50cm,垄高10cm于垄沟内按穴距18cm,每穴播种5-8粒糜子,覆膜播种同时进行,膜幅宽140cm,并在垄沟内覆土,覆土0.5cm。磷酸二铵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280kg/hm2。地膜选用厚度为0.008mm的可生物降解地膜。

实施例5

宽窄行全膜微垄沟播对谷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试验设计:

2018年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侯)进行试验,设置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两个试验组,以露地平作不覆膜为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设置,重复4次,共计12个小区。5月3日播种,9月28日收获。

2.试验结果:

2.1全膜微垄沟播对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1不同处理谷子产量构成

由表1可知,与ck相比,全膜微垄沟播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且以实施例1处理最优。与对照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2处理分别增加了15.33%和8.61%。从产量构成因素上来看,穗数、穗长、千粒重均表现为实施例1>实施例2>ck。

2.2全膜微垄沟播对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表2不同处理谷子水分利用效率

注:δw为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消耗量变化。

由表2可知,耗水量、籽粒水分利用效率、降雨利用效率均表现为实施例1>实施例2>ck,与ck相比,实施例1处理分别提高了14.57%、18.58%和15.31%,实施例2处理分别提高了8.32%、6.72%和8.57%。可见,全膜微垄沟播可提高谷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降雨利用效率,且以普通聚乙烯地膜全覆盖微垄沟播最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