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4965发布日期:2021-03-30 21:0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山羊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羊养殖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山羊饲养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山羊生产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易管理等特点,至今在中国广大农牧区广泛饲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山羊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中国山羊分布的地区广,遍及全国。

当前的山羊养殖大多采用圈养,传统喂食方法具有如下缺陷:

(1)采用手动添加饲料进行喂食,劳动强度大,且需要按时按点;

(2)人工添加饲料的量不易掌握,导致山羊进食过多,产生瘤胃积食,进食过少,不利于山羊生长。

(3)传统的喂食槽高度固定,对于体型不同的山羊,无法适应性调整,且喂食槽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包括:

两个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用于可拆卸连接在羊圈的围栏或者墙壁上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底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伺服电机,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出所述空腔顶壁;两个所述安装台上端、位于二者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杆的第一端,所述齿轮上啮合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所述安装台侧壁上、位于所述齿轮下方处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的第一端;两个所述安装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喂食槽,其由隔板隔成多个单元槽,两个所述连杆和两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第二端均铰接在所述喂食槽与其同侧的同一个侧壁上,且位于同侧的所述连杆和第一电动伸缩杆位于一个平面上;

安装板,其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台的顶部;

饲料筒,其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顶部,所述饲料筒底部连通设置有若干下料斗,且所述下料斗与所述单元槽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料斗底端连通设置有定量筒;

定量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部,用于控制所述下料斗一次落下单位量的饲料。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上、位于所述螺纹两侧处均套设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台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量筒横截面为矩形,且所述定量筒上水平开设有若干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量机构包括:

第二电动伸缩杆,其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与所述定量筒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滑块,其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顶部,所述滑块并排连接后与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长端连接;

且所述定量筒上沿轴向开设有两个水平通孔;

与所述滑块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的纵向杆,每个所述纵向杆上均设置有n形的定量板,且所述定量板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定量筒,所述定量板的两个水平部分别与一个所述通孔穿接,所述定量板的两个水平段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定量筒内截面形状和面积均相同的矩形孔,且两个矩形孔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矩形孔的最长边长。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量筒底端连接有软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槽前侧还设置有弧形缺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饲料筒顶部铰接有筒盖。

更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槽底面设有v形凹槽,所述隔板底端、与所述凹槽连接处开设有出水孔,位于边缘一端的一个所述单元槽的侧壁、与所述凹槽连接处连通设置有出水管。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还设置有单片机,所述伺服电机、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控制面板均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下效果:

1、本发明的山羊喂食装置可安装在羊圈的围栏或者墙壁上,通过设置伺服电机、齿轮、连杆和第一电动伸缩杆,便于对喂食槽的升降,可以适应不同体型的山羊进食,且当喂食槽升高之后可以节省空间,便于山羊进行活动。

2、本发明通过设置定量结构,可以方便添加固定量的饲料,达到定量饲喂的目的,且通过单片机定时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伸缩,可以实现自动喂食的目的,解放人力。

3、本发明的喂食槽底面设有v形凹槽,隔板底端、与凹槽连接处开设有出水孔,边缘一端的一个单元槽的侧壁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方便将喂食槽内的残留物排出,保持喂食槽的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中,1-安装台,2-伺服电机,3-齿轮,4-连杆,5-螺纹杆,6-安装块,7-第一电动伸缩杆,8-喂食槽,9-安装板,10-饲料筒,11-支架,12-下料斗,13-定量筒,14-第二电动伸缩杆,15-滑块,16-穿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如未特殊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参见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用于可拆卸连接在羊圈的围栏或者墙壁上的安装台1,具体的诸如螺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在圈的围栏或者墙壁上,本发明对安装台1的安装方式不做具体限制;安装台1的底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伺服电机2,且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延伸出空腔顶壁;两个安装台1上端、位于二者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齿轮3,齿轮3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杆4的第一端,齿轮3上啮合有螺纹杆5,螺纹杆5的端部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固接,螺纹杆5上、位于螺纹两侧处均套设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固定连接在安装台1上,用于将螺纹杆5限位,使其始终与次轮3啮合;安装台1侧壁上、位于齿轮3下方处设置有安装块6,安装块6上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第一端;两个安装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喂食槽8,其由隔板隔成多个单元槽,具体根据羊圈中的山羊数量设置,两个连杆4和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第二端均铰接在喂食槽8与其同侧的同一个侧壁上,且位于同侧的连杆4和第一电动伸缩杆7位于一个平面上;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喂食槽8呈水平或略向前下方倾斜,通过设置伺服电机2的转速和第一电动的伸缩杆7的伸缩速度,使喂食槽8始终保持水平或向前下方倾斜,根据山羊个体大小设置喂食槽的高度,使山羊能够舒服的进食。

安装板9,其固定设置于两个安装台1的顶部;

饲料筒10,其通过支架1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9顶部,饲料筒10底部连通设置有若干锥形下料斗12,锥形的下料筒12便于下料,且下料斗12与单元槽上下一一对应设置,下料斗12底端连通设置有定量筒13;定量筒13横截面为矩形,且定量筒13上水平开设有若干通孔,两个通孔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即为一个单位量的饲料。

定量机构,其设置于安装板9顶部,用于控制下料斗12一次落下单位量的饲料,定量机构包括:

第二电动伸缩杆14,其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9上;

与定量筒13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滑块15,其滑动连接于安装板9顶部,滑块15并排连接后与第二电动伸缩杆14的伸长端连接;

且所述定量筒13上沿轴向开设有两个水平通孔;

与滑块15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的纵向杆,每个纵向杆上均设置有n形的定量板16,且定量板16开口方向朝向定量筒13,定量板16的两个水平段分别与一个通孔穿接,定量板16的两个水平段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与定量筒13内截面形状和面积均相同的矩形孔,且两个矩形孔的水平距离大于矩形孔的最大边长。非喂食状态时,穿接板16上层的水平段的矩形孔与定量筒13内腔重合,穿接板16下层的水平部与定量筒13内腔闭合,饲料从下料斗12落在穿接板16下层的水平部上,喂食状态时,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14伸长或收缩,使穿接板16下层的水平部的矩形孔与定量筒13内腔重合,穿接板16上层的水平部与定量筒13内腔闭合,即可将穿接板16两个水平部之间的饲料投放到单元槽内,投食完毕,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14伸长或收缩,使穿接板16回复原位。

本实施例中,定量筒13底端连接有软管,软管底端接近于喂食槽8,防止饲料溅出,且软管不会影响山羊进食。

本实施例中,单元槽前侧还设置有弧形缺口,适应山羊头部形状,不会使山羊头部对喂食槽8下压,可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饲料筒10顶部铰接有筒盖,防止饲料被雨水淋湿。

本实施例中,单元槽底面设有v形凹槽,隔板底端、与凹槽连接处开设有出水孔,位于边缘一端的一个单元槽的侧壁、与凹槽连接处连通设置有出水管,一定时间内,对喂食槽8进行冲洗,方便将喂食槽8内的残留物排出,保持喂食槽8的干净、卫生。

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单片机和控制面板,伺服电机2、第一电动伸缩杆7、第二电动伸缩杆14和控制面板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伺服电机2、第一电动伸缩杆7、第二电动伸缩杆14的开关,也可以通过单片机输入指令,自动控制伺服电机2、第一电动伸缩杆7、第二电动伸缩杆14。

本实施例的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预先在饲料筒10中装入一定量的饲料,

根据山羊个体大小设置饲料的单位量和喂食时间,如早上07点-08点,中午12点-13点,下午18点-19点,于喂食时间,单片机控制伺服电机2转动和第一电动伸缩杆7伸缩,使喂食槽8下降至指定高度,当喂食槽8下降至指定高度后,由单片机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14伸缩一次,使单位量的饲料投放至至单元槽内,供山羊食用,喂食结束后,由单片机控制伺服电机2转动和第一电动伸缩杆7伸缩,使喂食槽8上升至一定高度,可以有效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山羊进行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山羊养殖用喂食装置适用于群体个体大小较接近的山羊,对于个体相差较大的山羊需要分开饲喂。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