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杆驱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9492发布日期:2020-10-23 12:2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杆驱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线杆驱鸟器。



背景技术:

电线杆是一种给家庭或是工厂提供电力的设施,通过电线将电网的电量减压传递给需要的地方,在偏离市区人流量较少的地方有些工厂也需要通过电线杆供电,但是由于人流量少不免会有鸟停留在电线杆上,可能还会在电线杆上筑巢,长时间下来可能对电线杆正常工作产生影响,由于电线杆高度较高,在高空电路损坏进行修复或是将鸟窝拆除都较为麻烦,为避免这些问题市面上提供了驱鸟器,驱鸟器通过旋转或是声波等方式防止鸟类在电线杆上停留,但是驱鸟器的拆装较为复杂,如果驱鸟器出现故障无论是拆卸进行修理还是高空对其修理都十分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电线杆驱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杆驱鸟器,该电线杆驱鸟器,解决了电线杆驱鸟器拆装复杂,在出现问题时难以进行修理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线杆驱鸟器,包括立柱、连接杆和支撑杆,还包括拆装机构和驱鸟机构,所述立柱的外表面安装有拆装机构;

所述拆装机构包括:轨道和活动块,所述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轨道以立柱为中心线对称安装在立柱的两侧外表面上,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孔洞并通过孔洞与轨道活动连接;

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外表面与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驱鸟机构连接;

所述驱鸟机构包括:器壳、轴承、转轴、第一扇叶、第二扇叶和第二限位块,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轴承的外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转轴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一扇叶的上方,所述第一扇叶和第二限位块进位于器壳的内腔中,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顶部与器壳内腔的顶壁贴合,所述转轴的顶部穿过器壳上开设的孔洞并与器壳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穿过器壳一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

优选的,所述拆装机构还包括:气囊、气泵和第一限位块,所述气囊的右侧与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顶部与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和气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在轨道上。

优选的,所述气囊中心处开设的孔洞与直径与活动块上开设的孔洞直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槽口且槽口与孔洞连通,所述活动块上开设的槽口与轨道和第一限位块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气泵左侧安装有进气管,所述气泵通过plc控制器控制。

优选的,所述立柱顶部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接线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杆驱鸟器。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线杆驱鸟器,通过驱鸟机构的第二扇叶通过气流旋转,带动转轴和第一扇叶旋转使器壳内产生气流发出声响,对停留在电线杆上的鸟类进行驱赶,通过第二扇叶带动第一扇叶旋转使气流无论从哪个方向吹来都内发出声响进行驱鸟,相对于市面上现有的风哨驱鸟器适用范围更广。

(2)、该电线杆驱鸟器,通过拆装机构的气泵对气囊充气使气囊搭接在第一限位块上,方便对驱鸟机构进行安装,通过气泵抽取气囊内的空气,使第一限位块无法对活动块进行限位,带动驱鸟机构和活动块随着轨道下落,方便对驱鸟机构进行拆卸,使在驱鸟机构出现故障时方便对其进行修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中活动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中器壳的俯视图。

图中:1立柱、2固定座、3接线器、4拆装机构:41轨道、42活动块、43气囊、44气泵、45第一限位块、5连接杆、6支撑杆、7驱鸟机构:71器壳、72轴承、73转轴、74第一扇叶、75第二扇叶、76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线杆驱鸟器,包括立柱1、连接杆5和支撑杆6,还包括拆装机构4和驱鸟机构7,立柱1顶部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顶部安装有接线器3,接线器3是现有电线杆方便对电线进行安装所设置的器件,立柱1的外表面安装有拆装机构4;

拆装机构4包括:轨道41和活动块42,轨道4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轨道41以立柱1为中心线对称安装在立柱1的两侧外表面上,活动块42上开设有孔洞并通过孔洞与轨道41活动连接,拆装机构4还包括:气囊43、气泵44和第一限位块45,气囊43的右侧与活动块42的左侧固定连接,气囊43的顶部与活动块42的底部固定连接,气囊43中心处开设的孔洞与直径与活动块42上开设的孔洞直径一致,防止气囊43对活动块42在轨道41上移动产生影响,气囊43和气泵44通过管道连接,气泵44左侧安装有进气管,气泵44通过进气管和与气囊43连接的管道控制气囊43内腔中的气体数量,气泵44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可以在对驱鸟机构7需要修理的时候无需爬上电线杆对气囊43进行放弃就能使气囊43自动排出气囊43内部空气,使活动块42顺着轨道41下滑方便对驱鸟机构7进行修理,第一限位块45安装在轨道41上,活动块42上开设有槽口且槽口与孔洞连通,活动块42上开设的槽口与轨道41和第一限位块45的形状相适配,通过拆装机构4的气泵44对气囊43充气使气囊43搭接在第一限位块45上,方便对驱鸟机构7进行安装,通过气泵44抽取气囊43内的空气,使第一限位块45无法对活动块42进行限位,带动驱鸟机构7和活动块42随着轨道41下落,方便对驱鸟机构7进行拆卸,使在驱鸟机构7出现故障时方便对其进行修理;

活动块42的外表面与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5的另一端外表面与支撑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6的顶部与驱鸟机构7连接;

驱鸟机构7包括:器壳71、轴承72、转轴73、第一扇叶74、第二扇叶75和第二限位块76,支撑杆6的顶部与轴承72的外环底部固定连接,轴承72的内环与转轴73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轴承72的作用是在不妨碍转轴73旋转的情况下对转轴73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转轴73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74,转轴73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76,第二限位块76位于第一扇叶74的上方,第一扇叶74和第二限位块76进位于器壳71的内腔中,第二限位块76的顶部与器壳71内腔的顶壁贴合,转轴73的顶部穿过器壳71上开设的孔洞并与器壳71活动连接,转轴73穿过器壳71一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75,通过驱鸟机构7的第二扇叶75通过气流旋转,带动转轴73和第一扇叶74旋转使器壳71内产生气流发出声响,对停留在电线杆上的鸟类进行驱赶,通过第二扇叶75带动第一扇叶74旋转使气流无论从哪个方向吹来都内发出声响进行驱鸟,相对于市面上现有的风哨驱鸟器适用范围更广。

在安装时,将活动块42通过槽口插入轨道41内,启动气泵44给气囊43充气,气囊43膨胀,搭在第一限位块45上,完成工作;

在需要修理时,将气囊43内的空气抽取,活动块42顺着轨道41滑落到立柱1的底部对驱鸟机构7进行修理,修理完成后,通过轨道41将活动块42移动至原位通过气泵44给气囊43充气搭在第一限位块45上,完成工作;

驱鸟机构7的工作过程如下,气流流通带动第二扇叶75旋转,第二扇叶75带动转轴73旋转,转轴73带动第一扇叶74旋转,第一扇叶74在器壳71内旋转产生气流,由于轴承72和支撑杆6将器壳71底部的空气流通面积减小,器壳71底部的空气流动面积小于顶部,气流从器壳71底部流出产生声响,对鸟类产生惊吓防止鸟类在电线杆上停留或是筑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线杆驱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