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梢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0653发布日期:2020-11-27 10:0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蔗梢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甘蔗梢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甘蔗梢切段、抛撒并收集起来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甘蔗梢是甘蔗的副产物,约占全株甘蔗的20%,每年产量巨大。其中含有丰富糖分、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非常好的畜牧养殖饲料资源,利用甘蔗梢作青贮饲料,可以解决南方地区牛群越冬渡春饲料不足等问题。目前机收甘蔗梢主要是通过切梢器将其切断后掉落到甘蔗地里,大部分蔗梢最终被焚烧,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饲料资源。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蔗梢收集装置,对于降低机收蔗段的含杂率以及我国南方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蔗梢收集装置,其中包含切段、抛撒、收集等功能并且安装在拖拉机前端配重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甘蔗梢收集装置,包括:割台部件、割台移动平台21、提升部件、液压系统、提升门框部件和拖拉机连接部件;

所述拖拉机连接部件包括:两个拖拉机连接板1和四个门框斜支撑架2,在拖拉机前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拖拉机连接板1和两个门框斜支撑架2;所述两个拖拉机连接板1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拖拉机前端机体的螺栓孔处;其中两个门框斜支撑架2的一端焊接在一个拖拉机连接板1上,另外两个门框斜支撑架2的一端焊接在另一个拖拉机连接板1上;

所述提升门框部件包括:两个提升链3、提升门框6、提升门横梁22、油缸底座固定板23、油缸底座24、油缸上座5、两个提升链轮4、提升链轮轴4-1、提升油缸25、油缸卡箍25-1、提升链固定板26、卡箍固定板26-1、门框固定板27、固定板加强筋28、提升链固定板加强钢29、两个门框加强板30和四个斜支撑固定板31;

所述提升门横梁22的两端焊接在提升门框6的下部,并放置在拖拉机前端放置配重的凹槽处;所述油缸底座固定板23焊接在提升门框6的中下部;所述油缸底座24焊接在油缸底座固定板23的中部;所述提升链固定板26焊接在提升门框6的中部,所述卡箍固定板26-1焊接在提升链固定板26的底部,所述提升油缸25的底端固定在油缸底座24上,提升油缸25的上端伸出提升链固定板26;所述油缸卡箍25-1穿过提升油缸25、卡箍固定板26-1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提升油缸25的上部,所述油缸上座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提升油缸25的顶端,所述提升链轮轴4-1安装在油缸上座5上,提升链轮轴4-1的两侧均安装有提升链轮4,两个提升链3对应放置于两个提升链轮4上,每个提升链3的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在提升链固定板26上,所述门框固定板27固定安装在提升门框6的中上部;所述固定板加强筋28的一端固定在提升门框6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门框固定板27上;所述提升链固定板加强钢29的上端固定在门框固定板27上,下端固定在提升链固定板26上;所述两个门框加强板30斜焊接在提升门框6的上部,用于起加强固定作用;门框固定板27的两端均通过两根加强筋与斜支撑固定板31的一端连接,提升链固定板26的两端均通过两根加强筋与斜支撑固定板31的一端连接,所述四个斜支撑固定板31的另一端均焊接在提升门框6上,所述四个门框斜支撑架2的另一端对应焊接在四个斜支撑固定板31上;所述两个拖拉机连接板1位于提升门横梁22的后侧;

所述提升部件包括:四个提升轮32、四个提升轮轴33、平台底部支撑板34、平台后部固定板35、第一割台斜支撑下部固定板36、平台支撑框17、平台前部固定板18和四个割台斜支撑16;

每个提升链3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在平台支撑框17上,所述四个提升轮32对应安装在四个提升轮轴33上,所述提升轮32沿提升门框6上下移动,带动提升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四个提升轮轴33均安装于平台支撑框17的一侧;所述平台底部支撑板34焊接在平台支撑框17上;所述平台后部固定板35焊接在平台底部支撑板34的一侧,所述平台前部固定板18焊接在平台底部支撑板34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割台斜支撑下部固定板36焊接在平台支撑框17底部的四角处;所述平台支撑框17在割台移动平台21的底部起支撑作用;所述四个割台斜支撑16的一端对应焊接在四个第一割台斜支撑下部固定板36上,另一端对应焊接在割台移动平台21的底部四角处;

所述割台移动平台21包括:脚轮导轨15、移动马达37、两个链条限位轮9、两个移动链轮19、马达固定座38、移动主动齿轮39、两个平台挡板40、两个限位轮固定座41、平台伸出板42、两个移动链轮固定座43、平台后挡板44、平台底部加强筋45和四个第二割台斜支撑下部固定板46;

所述平台挡板40位于割台移动平台21的左右两侧,所述平台后挡板44位于割台移动平台21的后侧,所述平台后挡板44的一端与位于割台移动平台21左侧的平台挡板40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平台后挡板44的另一端与位于割台移动平台21右侧的平台挡板40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平台挡板40和所述平台后挡板44通过平台伸出板42固定在割台移动平台21上,所述脚轮导轨15焊接在割台移动平台21上,所述移动马达37通过螺栓固定在马达固定座38上;所述马达固定座38焊接在位于割台移动平台21右侧的平台挡板40上;所述移动主动齿轮39安装在移动马达37的伸出轴上,随移动马达37的伸出轴一起转动;所述两个限位轮固定座41分别固定在平台挡板40与平台后挡板44的焊接处;所述两个链条限位轮9对应安装在两个限位轮固定座41上,能够左右转动;所述两个移动链轮固定座43分别焊接在位于割台移动平台21左侧的平台挡板40上和平台后挡板44上,两个移动链轮19对应安装在两个移动链轮固定座43上;所述平台底部加强筋45焊接在割台移动平台21的槽钢内;所述四个第二割台斜支撑下部固定板46焊接在割台移动平台21的底部四角处;

所述割台部件包括:四个割台移动脚轮14、四个割台限位轮7、两个割台伸出板8、抛送筒10、割台11、滚筒57、两个切割刀58、移动链条20、张紧螺栓13、两个移动链条固定板12、割台工作液压马达47和联轴器48;割台11包括:风机外壳11-1和割台减速箱11-2;滚筒57包括: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

所述风机外壳11-1和割台减速箱11-2均安装在割台移动平台21的右侧,所述割台减速箱11-2安装在风机外壳11-1的前端面中下部;其中一个切割刀58安装在主动滚筒的底部,另一个切割刀58安装在从动滚筒的底部;所述四个割台移动脚轮14均通过螺栓安装在风机外壳11-1的底部,并在脚轮导轨15内滚动;每个割台伸出板8的一端均伸出平台后挡板44,另一端焊接在风机外壳11-1上,两个割台伸出板8之间留有间隔;其中两个割台限位轮7通过螺栓安装在一个割台伸出板8的一端,另外两个割台限位轮7通过螺栓安装在另一个割台伸出板8的一端,两个割台限位轮7之间通过平台后挡板44进行限位;所述抛送筒10焊接在风机外壳11-1的顶部;所述两个移动链条固定板12分别焊接在风机外壳11-1左右两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移动链条20的一端安装在位于风机外壳11-1右侧的移动链条固定板12上,依次经移动主动齿轮39、链条限位轮9、移动链轮19、链条限位轮9、移动链轮19、张紧螺栓13,最终安装在位于风机外壳11-1左侧的移动链条固定板12上,所述张紧螺栓13的一端固定在移动链条20上,另一端与位于风机外壳11-1左侧的移动链条固定板12连接,用于张紧移动链条20;所述液压马达47固定在风机外壳11-1的后侧伸出板上,液压马达47的伸出轴与联轴器48的一端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变量泵62、变量油缸63、三组手动换向阀64、散热器65、油箱66和过滤器67;

所述变量泵62与变量油缸63安装在拖拉机上,变量泵62用于为甘蔗梢收集装置提供液压油;所述三组手动换向阀64安装在拖拉机后输出上,用于改变液压油方向以及流量大小,分别与提升油缸25、移动马达37和割台工作液压马达47连接;所述散热器65安装在拖拉机头部,用于为液压系统进行散热;所述油箱66和过滤器67均安装在拖拉机上,油箱66用于为液压系统存储油液,过滤器67用于为液压系统清除杂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手动换向阀64为四位六通换向阀,所述手动换向阀64用于控制提升油缸25的上升、下降、浮动和停止;用于控制移动马达37和割台工作液压马达47的正转、反转和停止。

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提升链固定板26用于固定提升门框6的中部、提升油缸25的上部以及提升链3的上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提升链固定板加强钢29用于加强提升链固定板26的强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风机外壳11-1内部包括:三个风机叶片49、转动盘50、三个切段刀51和蜗杆轴52;

所述转动盘50安装在蜗杆轴52的一端,所述蜗杆轴52的一端伸出风机外壳11-1与联轴器4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蜗杆轴52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所述三个风机叶片49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动盘50的一侧;所述三个切段刀51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动盘50的另一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割台减速箱11-2包括:涡轮53、从动轴54、传动齿轮55、主动轴56和y形叉59;所述传动齿轮55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y形叉59焊接在割台减速箱11-2的壳体上,靠近蜗杆轴52的输出端;所述涡轮53安装在主动轴56的上端;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主动轴56上,位于涡轮53的下方,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从动轴54上,所述主动滚筒安装在主动轴56上,位于主动齿轮的下方,所述从动滚筒安装在从动轴54上,位于从动齿轮的下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四个割台斜支撑16的另一端对应焊接在四个第二割台斜支撑下部固定板46上,割台斜支撑16用于克服割台11侧置产生的扭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蔗梢切断、喂入、粉碎、抛撒等功能,减少机收蔗段含杂率的同时将蔗梢作为青贮饲料收集起来;

(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提升油缸25实现割台11的上下移动,以适应甘蔗梢高度变化;

(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移动马达37实现割台11的左右移动,在拖拉机掉头转行时水平移动割台11以提高收集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甘蔗梢收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提升门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油缸上座结构示意图;

图4提升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割台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割台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拖拉机连接板;2、门框斜支撑架;3、提升链;4、提升链轮;4-1提升链轮轴;5、油缸上座;6、提升门框;7、割台限位轮;8、割台伸出板;9、链条限位轮;10、抛送筒;11、割台;11-1、风机外壳;11-2、割台减速箱;12、移动链条固定板;13、张紧螺栓;14、割台移动脚轮;15、脚轮导轨;16、割台斜支撑;17、平台支撑框;18、平台前部固定板;19、移动链轮;20、移动链条;21、割台移动平台;22、提升门横梁;23、油缸底座固定板;24、油缸底座;25、提升油缸;25-1、油缸卡箍;26、提升链固定板;26-1、卡箍固定板27、门框固定板;28、固定板加强筋;29、提升链固定板加强钢;30、门框加强板;31、斜支撑固定板;32、提升轮;33、提升轮轴;34、平台底部支撑板;35、平台后部固定板;36、第一割台斜支撑下部固定板;37、移动马达;38、马达固定座;39、移动主动齿轮;40、平台挡板;41、限位轮固定座;42、平台伸出板;43、移动链轮固定座;44、平台后挡板;45、平台底部加强筋;46、第二割台斜支撑下部固定板;47、割台工作液压马达;48、联轴器;49、风机叶片;50、转动盘;51、切段刀;52、蜗杆轴;53涡轮;54、从动轴;55、传动齿轮;56、主动轴;57、滚筒;58、切割刀;59、y形叉;60、甘蔗梢;61、蔗梢段;62、变量泵;63、变量油缸;64、手动换向阀;65、散热器;66、油箱;67、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割台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割台工作液压马达47转动,通过联轴器48带动蜗杆轴52转动,进而带动涡轮53转动,与此同时固定在蜗杆轴52上的转动盘50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在其上的风机叶片49与切段刀51的旋转。涡轮53转动带动主动轴56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主动滚筒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与从动轴54转动,从动轴54带动从动滚筒转动,安装在滚筒57上的切割刀58随之转动。

甘蔗梢60喂入后其上部经y形叉59将蔗梢收拢并向前推送形成斜面,切割刀58从蔗梢底部将其切断,切断的蔗梢经向内转动的滚筒57向割台内部夹持输送,转动盘50转动带动风机叶片49与切段刀51旋转,将输送到内部的蔗梢切断,蔗梢段61在风机叶片49与切段刀51转动惯性力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跟随气流经抛送筒10被抛送到收集斗内。

割台11可实现左右移动,移动马达37转动带动移动主动齿轮39旋转,进而带动移动链条20转动,移动链条20经右侧链条限位轮9、移动链轮19、左侧链条限位轮9、张紧螺栓13、移动链条固定板12拉动割台11向另一侧移动,割台11底部安装有割台移动脚轮14,其在脚轮导轨15内滑动。

该收集装置在工作工程中割台11始终在割台移动平台21的一侧,并且在收割过程中与甘蔗收割机配合作业,当拖拉机转向换行时,割台11从割台移动平台21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该收集装置的割台部件、割台移动平台21、提升部件等可以上下移动以实现收获不同高度的蔗梢,该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靠提升链3、提升链轮4、提升油缸25、提升链固定板26等部件。提升油缸25向上或向下举升时,通过油缸上座5、提升链轮4将动力传递到提升链3上,提升链3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提升链固定板26上,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平台支撑框17上,由于提升链固定板26固定不动,平台支撑框17上的提升轮32在提升门框6内可以上下移动,因此提升链3拉动平台支撑框17上下移动,割台11安装在割台移动平台21上,进而实现割台11的上下移动。

该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如图7所示,液压油储存在油箱66中,经过滤器67进入到变量泵62中,变量油缸63安装在变量泵62上,两者可实现该液压系统的负载感应。经变量泵62流出的油液经过三个手动换向阀64分别流向提升油缸25、移动马达37、割台工作液压马达47等工作部件。手动换向阀64可以控制提升油缸25的上升、下降、浮动、停止等工况;手动换向阀64可以分别控制移动马达37、割台工作液压马达47的正转、反转、停止等工况。工作后的油液经散热器65流回油箱66最终完成液压系统供油。

显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原理阐述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没有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