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水植物悬浮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1099发布日期:2021-06-04 15:4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水植物悬浮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水植物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沉水植物悬浮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2.沉水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基础,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是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和核心。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水下光照条件是沉水植物恢复的关键制约因子。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以沉水植物群落恢复为主要手段的河湖生态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下光照条件是沉水植物恢复的“瓶颈”,降水常被用于解决这一问题,但降水作业成本高,工期长,且部分水体不存在降水作业条件,造成沉水植物恢复成本高,难度大,甚至失败。如何在不降水的条件下保证沉水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提高沉水植物恢复的成功率,是当前河湖生态治理需攻克的重难点之一。
3.沉水植物光补偿点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需光照强度的下限,水下光照强度只有在大于光补偿点时才能确保沉水植物的恢复和生长。不同沉水植物具有不同的光补偿点,一般来说,沉水植物所能种植的最大水深约为水体透明度的2~2.5倍,即透明度为0.5m时,沉水植物可种植的最大水深在1m~1.5m。
4.实际工程中,水体透明度常在0.5m以内,但水深在2m及以上,为确保沉水植物对水下光照条件的需求,常采用的技术方法有:
5.1. 降水作业,变相提高水下光照条件
6.水深是影响水下光照条件的因素之一,水越深光照强度越弱。先将水深强排至0.5m以内,然后采用边插秧种植边补水的方法来保证沉水植物对水下光照强度的需求。该方法通过补水调节控制水深以保证水下光照条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降水作业的劣势和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排水、补水增加了施工成本,耽误工期,而且只能适用于水域面积较小或补水、排水系统较为完善的河湖水系,对于无法控制上游来水的河道和大型湖泊显得束手无策。
7.2. 采取措施提高水体透明度
8.水下光照强度受水中杂质的影响,通过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除去水中杂质,是提高水体透明度的手段之一。实际工程中,常采用絮凝沉降的方法提高水体透明度,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但缺点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1)良好絮体的形成需要对水体进行搅拌,小水域尚可人工搅拌,但大水面实施难度较大;(2)由于絮凝沉降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所以对水体相对静止的湖泊适用性较强,但对流动河道的效果较差;(3)目前采用的助凝剂主要为铁盐、铝盐等,大量化学药剂使用会造成二次污染,与生态治理的原则和理念背道而驰。
9.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既不需要降水,又不需要直接提高水体透明度的方法来保证水下光照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水植物悬浮种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2.一种沉水植物悬浮种植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滑动套接有浮筒,所述浮筒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浮筒在所述支撑柱上位置的调节块,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与所述浮筒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平台下方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网兜。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设有四根,且四根所述支撑柱成矩形结构布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筒内固定连接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套接在所述支撑柱上。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套筒为钢管结构,所述调节块为设置在钢管上的锁紧螺栓。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套筒为钢管结构,所述支撑柱与钢管上均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块插接于所述支撑柱与钢管上的调节孔内。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平台为铁丝网结构。
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筒的直径为60cm,高度为40cm。
1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网兜的网孔孔径为1

2cm。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申请使用的浮体可根据水位高度上下浮动,从而保持沉水植物种植深度在水下50cm,确保沉水植物所需要的水下光照条件,保持沉水植物生长。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调节沉水植物种植水深,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22.2、本申请采用钢管桩固定浮体,从而固定整个沉水植物种植结构,较为结实、耐用,可承受一定的水流和风浪冲击;
23.3、本申请所使用的悬浮种植装置具有可复制性强的特点,可大规模生产,易于推广,同时,装置的重复利用率较高,可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施例俯视图;
25.图2为本实施例主视图;
26.图3为本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

活动套筒、2

浮筒、3

支撑柱、4

承载平台、5

网兜、6

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沉水植物悬浮种植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3设有四根,且四根支撑柱3成矩形结构布置,支撑柱3上滑动套接有浮筒2,浮筒2的直径为60cm,高度为40cm,浮筒2内固定连接有活动套筒1,活动套筒1套接在支撑柱3上,活动套筒1为钢管结构,浮筒2与支撑柱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浮筒2在支撑柱3上位置的调节块6,调节块6为设置在钢管上的锁紧螺栓,或者支撑柱3与钢管上均设有调节孔,调节块6插接于支撑柱3与钢管上的调节孔内,进而可以通过锁紧螺栓或调节孔调整浮筒2在支撑柱3上的位置。
30.支撑柱3之间连接有承载平台4,承载平台4与浮筒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平台4为铁丝网结构,通过钢丝连接浮筒2形成矩形框架,然后在矩形钢丝框架上布置横向和纵向的钢丝,正常矩形结构的钢丝网,钢丝网上的钢丝间隔为0.5m,承载平台4下方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网兜5,网兜5通过绳索连接在钢丝网节点上,网兜5的网孔孔径为1

2cm。
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根据底泥厚度和最大水深确定钢管桩高度,并根据已定的装置的规模尺寸定位放线,确定支撑柱3的位置后进行打桩。然后将直径60cm,高40cm的圆柱形浮筒套在支撑柱3上,通过用铁丝连接预埋在活动套筒1或浮筒2上的铁丝安装孔,形成长方形框架,然后再长方形铁丝框架中纵横布置铁丝,铁丝两段固定在长方形框架上,形成网状,为保证沉水植物种植密度,相邻铁丝间距为0.5m,进而组成承载平台4,在网兜5内种入沉水植物,在本实施例中,沉水植物为轮叶黑藻,并将网兜5通过绳索连接在承载平台4下方,此外为保证网兜5位于水平以下,同时在网兜5内加入配重石块,保证沉水植物在水下50cm的深度。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