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1911发布日期:2021-04-23 14:3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作物杂交配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麦授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


背景技术:

2.小麦人工授粉是传统育种主要的种质创制方法之一。在人工授粉过程中,授粉温度及抖粉频率直接影响最终结实率。目前,传统的人工授粉方式均是通过母本去雄后,用两头开口的杂交袋套在母本上,并用回形针将两头封闭,待温度在18~25℃时父本雄蕊从颖壳内伸出,将父本从杂交袋顶端伸入杂交袋并进行抖粉。这种传统授粉方法一方面要求把握好抖粉温度,温度过低会错过母本柱头活性时期,温度过高花粉容易失活;另一方面需要人工依次开袋抖粉,为了保证抖粉成功率,一般要进行2

3次的抖粉,耗时耗力。显然,在人工授粉过程中,对授粉温度及抖粉频率要求较高,常规人工抖粉时间长且效率低,因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提高人工授粉下的小麦异交结实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向父本提供营养的方式,保持雄蕊的活性,以达到提高授粉成功率的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包括支杆、营养液盛装桶以及限位夹;所述营养液盛装桶的外壁设置支杆上并通过限位夹固定;所述营养液盛装桶所在轴线与支杆所在轴线平行;所述营养液盛装桶的桶口处设置有麦秆限位器。
6.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营养液盛装桶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支杆贯穿孔;所述营养液盛装桶外部的固定座套装在支杆外部并通过限位夹固定。
7.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固定座包括沿营养液盛装桶的轴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支杆固定座以及第一支杆固定座;所述第二支杆固定座以及第一支杆固定座均设置有支杆贯穿孔;所述第二支杆固定座以及第一支杆固定座依次套装在支杆外部并通过限位夹固定。
8.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限位夹设置在第一支杆固定座上。
9.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支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限位夹卡持在环形凸起上并将营养液盛装桶固定在支杆上。
10.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环形凸起是多道;多道环形凸起并行设置在支杆的外表面。
11.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麦秆限位器整体呈一字结构、十字状结构或井字
状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该授粉装置包括支杆、营养液盛装桶以及限位夹;营养液盛装桶的外壁设置支杆上并通过限位夹固定;营养液盛装桶所在轴线与支杆所在轴线平行。其中,营养液盛装桶一侧有上下两个支杆连接座,上面一个连接座有孔可以使支杆穿过,下面一个连接座安装有限位夹,通过限位夹可以调节营养液盛装桶在支杆上的位置,从而调节营养液盛装桶的高度,上下两个固定座有效的保证了营养液盛装桶的稳定。支杆上有规律分布的环形凸起以便限位夹对营养液盛装桶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杆下端有尖可以使支杆轻松的插入土壤。本实用新型通过这种方法及相应的装置,向父本提供营养,能够保持雄蕊的活性,从而达到提高授粉成功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授粉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营养液盛装桶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授粉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其中:
[0018]1‑
支杆;101

环形凸起;102

支杆下部;2

营养液盛装桶;201

桶口;202

第二支杆固定座;203

第一支杆固定座;3

限位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提高人工授粉效率的小麦授粉装置包括支杆1、营养液盛装桶2以及限位夹3;营养液盛装桶2的外壁设置支杆1上并通过限位夹3固定;营养液盛装桶2所在轴线与支杆1所在轴线平行;营养液盛装桶2的桶口201处设置有麦秆限位器,通过麦秆限位器可以将父本很好的插在营养液盛装桶2中。
[0020]
营养液盛装桶2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支杆贯穿孔;营养液盛装桶2外部的固定座套装在支杆1外部并通过限位夹3固定,该固定座包括沿营养液盛装桶2的轴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支杆固定座202以及第一支杆固定座203;第二支杆固定座202以及第一支杆固定座203均设置有支杆贯穿孔;第二支杆固定座202以及第一支杆固定座203依次套装在支杆1外部并通过限位夹3固定。限位夹3设置在第一支杆固定座203上。
[0021]
支杆1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101;限位夹3卡持在环形凸起101上并将营养液盛装桶2固定在支杆1上。环形凸起101是多道;多道环形凸起101并行设置在支杆1的外表面。麦秆限位器整体呈一字结构、十字状结构或井字状结构。要是呈一字结构时,直接沿桶口201的径向设置;要是呈十字状或井字状,直接铺设在桶口201上,将桶口201分割成不同的区域,用于对父本麦秆进行限位,避免父本倾斜,增强父本与母本的接触机会。
[0022]
营养液盛装桶一侧有上下两个支杆连接座,上面一个连接座有孔可以使支杆穿过,下面一个连接座安装有限位夹,通过限位夹可以调节营养液盛装桶在支杆上的位置,从而调节营养液盛装桶的高度,上下两个固定座有效的保证了营养液盛装桶的稳定。支杆上有规律分布的环形凸起以便限位夹对营养液盛装桶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杆下端有尖可以使
支杆轻松的插入土壤。
[0023]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对所选择的小麦植株母本进行去雄后,将一头开口的纸质杂交袋套在母本上,并用回形针封好;去雄在母本的穗颈节从倒一叶叶鞘中抽出1cm时进行。此时,母本雌雄蕊都已经发育形成,且成熟度较高,但是花粉尚未完全成熟。如果没有抽出或抽出太少,则需要从剑叶叶鞘里面扒开来,容易弄伤柱头。且小穗太嫩,去雄容易弄伤柱头且去雄较难。母本伸出太长,会导致自花授粉,人工授粉失败。其次,选择有雄蕊伸出颖壳的父本,将其地上部剪下;父本选择有3

5个雄蕊伸出颖壳的父本。这个时期部分花粉已经成熟,雄蕊伸出过多影响授粉量。雄蕊没有伸出,说明大部分花粉还没有成熟。父本茎秆多余长度剪掉使其保持在30

40cm,并将叶片剪掉,以减少水分蒸发量及养分消耗。将母本的杂交袋打开,将父本放在母本周围并套袋、封口;剪掉父本茎干多余的长度,并将叶片去掉;将授粉装置(参见图1)的支杆下部102插入母本一侧,按下限位夹3使支杆穿过营养液盛装桶2下部的第一支杆固定座203,然后从营养液盛装桶2上部的第二支杆固定座202穿出;通过按压限位夹3使营养液盛装桶2能够在支杆1上移动,向下移动营养液盛装桶2,使父本的茎秆的下端与营养液盛装桶的桶口201平齐,将父本茎秆放在桶口201正上方,然后按压限位夹3使营养液盛装桶2向上移动到父本茎秆触到营养液盛装桶2的底部。父本茎秆触到营养液盛装桶2的底部后松开限位夹3,使限位夹下端卡在支杆1上的环形凸起101上,从而固定营养液盛装桶的位置;将授粉装置插在母本一侧,通过限位夹来调节营养液盛装桶在支杆上的位置,使父本茎干触到营养液盛装桶底部,然后在营养液盛装桶中注入清水或者营养液,但采用营业液时,营养液配方为:2,4

d 2 mg/l、蔗糖5 g/l、硼酸 3 mg/l、氯化钙0.2g/l、硝酸钾1g/l、调整ph至5.8,在7

10天后取下父本和授粉装置,完成授粉作业。通过这种方法及相应的装置,向父本提供营养,能够保持雄蕊的活性,较常规抖粉进行小麦杂交授粉的方式节省了2次抖粉的人工,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结实率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