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陡岩石坡面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8186发布日期:2021-05-04 09:5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高陡岩石坡面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高陡岩石坡面复绿结构。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矿山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中经常遇到高陡岩面(人工开采造成或自然形成),这些裸露边坡可视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该类岩石体具有岩石裸露面积大、岩壁坚硬、高陡、光滑、土壤及水资源匮乏等特点,普遍存在基质稀缺、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植物攀爬难度大等难点,现有复绿方法均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无论采用何种植物进行采石场复绿,都需要满足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即土壤、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如前文所述,矿区土壤及水资源匮乏,岩壁上根本不存在土壤,也无法涵养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更为重要的是,大面积裸露的岩壁,在夏季受到烈日的曝晒后温度极高,据现场实测,最高温可达到60-70℃,若直接在岩壁上种植植物,不仅会使种植基质中水分快速蒸发,还会灼伤植物细嫩的枝叶,导致植株干枯死亡。

因此,提出一种高陡岩石坡面复绿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陡岩石坡面复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高陡岩石坡面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岩壁和植物生长基质袋;所述岩壁岩面上开有多个岩壁孔;所述植物生长基质袋位于岩壁孔内,植物生长基质袋包括生长基质袋、位于生长基质袋内的生长基质和位于生长基质袋内植物;所述岩壁岩面上有养护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岩壁岩面上有多个锚钉,锚钉上挂有金属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岩壁孔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多边形,岩壁孔可采取单孔、双孔和多孔的形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岩壁孔孔深为0.8-1.2m,孔内充填30cm的肥料做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岩壁孔为双孔时,岩壁孔的上孔内填充含有爬藤类植物的植物生长基质袋,下孔内填充含有悬挂类植物的植物生长基质袋;

当岩壁孔为多孔时,岩壁孔的上孔内填充含有爬藤类植物的植物生长基质袋,中孔内填充含有灌木的植物生长基质袋,下孔内填充含有悬挂类植物的植物生长基质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集合多种工艺,造价较低且能实现岩壁岩面长期复绿的目标。

2)本实用新型为提高植物攀爬效率、增强植物附着的可靠性,故在壁面增设金属网,以辅助植物攀爬。

3)本实用新型通过养护系统为壁面降温,避免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时岩壁温度过高,导致附着在其上的爬藤植物受烘烤后干枯死亡;通过养护系统为生长基质袋中的植物提供水分及续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植物生长基质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高陡岩石坡面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岩壁1和植物生长基质袋4;所述岩壁1岩面上开有多个岩壁孔5;所述植物生长基质袋4位于岩壁孔5内,植物生长基质袋4包括生长基质袋41、位于生长基质袋41内的生长基质42和位于生长基质袋41内植物43;所述岩壁1岩面上有养护系统3。

所述岩壁1岩面上有多个锚钉2,锚钉2上挂有金属网21;尽管爬山虎一类藤本植物具有极强的攀附能力,但能否牢固吸附光滑岩壁1尚有待进一步考察;同时,吸附在岩壁1上的爬藤植物还要受到自然风等外部荷载的威胁。为提高植物攀爬效率、增强植物附着的可靠性,故在壁面增设金属网或金属线等,以辅助植物攀爬。

所述岩壁孔5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多边形,岩壁孔5可采取单孔、双孔和多孔的形式。

所述岩壁孔5孔深为0.8-1.2m,孔内充填30cm的缓释复合肥或羊粪等生物有机肥料做底;所述生长基质袋41为可降解一次性无纺布免脱袋。

每组孔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左右间距1m,上下间距6m。

所述生长基质42包括植物种子、种植土、草纤维、粘合剂、土壤改良剂、生物菌肥、缓释肥和保水剂。

所述生长基质42的指标为有机质≥32.0%,腐殖质≥10.0%,氮、磷、钾≥4.0%,水分≥30.0%,吸水倍率≥6.0,水稳性指数≥60.0%,ph值5.5-7.0,细度<5mm的≥75.0%。

所述生长基质42中的种植土选择工程地原有地表种植土粉碎,风干过8mm筛;草纤维就地取秸杆、树枝加工成10-15mm长;生物菌肥和缓释肥中n:p:k为6:36:6,微生物菌剂的有效活菌数大于108/g;基材混合物配比体积比:绿化基材:纤维:种植土=20:40:40。

岩壁孔5的双孔或多孔互不贯通,每组孔的每个孔内填充不同的植物生长基质袋4;一般的藤本植物的攀生距离都不会超过20m,所以在进行较高石壁的绿化修复时通常要采用接力的方式来进行修复;攀援植物主要有爬山虎、薜荔、络石等,垂悬植物主要有葛藤等;

当岩壁孔5为双孔时,岩壁孔5的上孔内填充含有爬藤类植物的植物生长基质袋4,下孔内填充含有悬挂类植物的植物生长基质袋4;双孔结构时,爬藤类植物可种植爬山虎、凌霄等由下向上攀援,悬挂类植物用葛藤、长春油麻藤、黄馨等从坡顶挂下来覆盖绿化;最终可形成上爬下挂的立体复绿效果;

当岩壁孔5为多孔时,岩壁孔5的上孔内填充含有爬藤类植物的植物生长基质袋4,中孔内填充含有灌木的植物生长基质袋4,下孔内填充含有悬挂类植物的植物生长基质袋4,最终可形成上爬下挂的立体复绿效果。

每组孔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左右间距1m,上下间距6m。

所述高陡岩石坡面复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制植物生长基质袋:在生长基质袋41中灌入生长基质42,并插入植物43;

步骤2,岩壁成孔:在岩壁1上钻出岩壁孔5;在岩壁1上打入锚钉2,在锚钉2上挂金属网21;用成孔工具在岩壁1岩面钻出一定深度的岩壁孔5,成孔方法可采用水磨钻、潜孔锤、风镐等多种成孔方式,因需要人工工作面,可使用吊篮、搭设脚手架、飘台等方式进行成孔作业,凡有人工作业必须满足相关安全规范及技术要求,佩戴安全措施;

步骤3,安装植物生长基质袋4:先在岩壁孔5孔内充填30cm的肥料做底,再预制好的植物生长基质袋4装入岩壁孔5中;生长基质袋4形状与岩壁孔5配对,可直接装入岩壁孔5。

步骤4,布置养护系统:在岩壁1的岩面布置养护系统3,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护周期为24个月。因岩壁1岩面大多较偏远,开展日常维护工作难度大、成本高,考虑到岩壁1岩面干旱缺水(及时降水充足但因迎水面小),且生长基质42的肥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为延长日常维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增强植物43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存活率,可在岩壁1岩面布置养护系统3,采取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补水及补充养分,推荐采用滴灌养护方式,节水且易于实施;养护系统3的布线形式可根据现场要求布设,可横、纵、网等多种方式。

实际使用中,生长基质42的特征在于植生基质主要由植物种子、种植土、草纤维、粘合剂、土壤改良剂、生物菌肥、缓释肥、保水剂材料按一定的配比组成,植生基质在施工时与当地植壤土按比例混合形成植生基材。

植生基材技术指标:

1)有机质≥32.0%、腐殖质≥10.0%、氮、磷、钾(n+p2o5+k2)≥4.0%、水分(游离水)≥30.0%、吸水倍率≥6.0、水稳性指数≥60.0%、ph值5.5-7.0、细度<5mm的≥75.0%。

2)种植土一般选择工程地原有地表种植土粉碎,风干过8mm筛。

3)草纤维可就地取秸杆、树枝等加工成10-15mm长,即可使用。

4)植被种子一般由包括禾本科及豆科植物种子等2-3种植物种子混合而成,应选用适用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成活率高的优良品种。

5)选择的肥料是缓释性复合肥料和有机肥料(缓释肥和生物菌肥),有机肥料应充分发酵腐熟,缓释性复合肥料符合gb15063-2001规定,其中n:p:k为6:36:6,微生物菌剂的有效活菌数大于108/g。

6)基材混合物配比(体积比):绿化基材:纤维:种植土=20:40:40。

7)植生基材采用的肥料、粘合剂、保水剂材料的各项理化性能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粘结力,能附着在坡面上经得起自然降雨和人工灌溉的液力冲刷而不会出现大的侵蚀及基材层成份的流失;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总空隙度>40%,容重应在0.8g/cm3-1.2g/cm3,有效持水量应大于40%;有良好的渗透性、保水性和保肥性;不应板结,干后不出现明显的收缩和龟裂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养护系统的具体作用为:

1)壁面降温:为避免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时岩壁温度过高,导致附着在其上的爬藤植物受烘烤后干枯死亡,可在地势高处修建若干蓄水池,蓄积自然降雨。采用pvc塑料管将水引至坡顶,通过水阀控制水流量,让水在壁面缓慢流淌,并自上而下逐渐覆盖壁面,从而起到降低壁面温度的作用。同时,水流还可以被爬藤植物的气生根吸收,起到缓解干旱的作用。

2)为基质中的植物提供水分及续肥。因高陡岩面大多较偏远,开展日常维护工作难度大、成本高,考虑到矿区内干旱缺水,且种植基质的肥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为延长日常维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增强植物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存活率,可通过养护系统喷淋或者滴灌的形式为基质中的植物提供水分,并可以添加一定量缓施复合肥等为植物提供肥料。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