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2445发布日期:2021-04-30 09:1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乱石边坡的绿化,特别涉及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正在建设大量的山顶风电场,在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修建运输风机部件的道路往往是建设面积最大、施工周期最长的工程,也是破坏山体最严重的工程。由于风电场大都修建在比较贫瘠的山区,山体主要是石头,因此修建道路时会产生大量的乱石,这些乱石往往是就着山势倾倒在路边,形成大量的乱石边坡,边坡的长度有时可以达到数百米,不仅破坏了原有山体,更会把山坡上原有的植被掩埋破坏,对山区原有植被及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破坏。

这些乱石边坡由于坡面长、边坡结构极不稳定,因此行走十分不便,养护也比较困难,植物存活率,这种情况下一般的植被恢复技术也很难得到成功应用。例如目前的客土喷播技术,受喷播距离的限制只能实现边坡上部的绿化,而边坡下部由于石头凹凸不平也不能进行常规的苗木栽植。风电场道路边坡的植被恢复已经成为风电场生态修复及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解决现有的乱石边坡由于养护困难导致植物存活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包括:

内层袋,内层袋由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用于在未降解期间形成不透水、不透气的容纳腔,容纳腔内供种植基质装入;

外层袋,供内层袋装入,用于承载种植包内部的物质;

微生物填料,设置在内层袋的底壁与外层袋的底壁之间和/或内层袋的侧壁与外层袋的侧壁之间,用于为内层袋的生物降解提供微生物;

外层袋的底壁和/或底部侧壁上设有根系伸出孔,根系伸出孔供植物根系伸出以生长到边坡上的坡面土壤或石缝内。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层袋在未降解期间能够形成不透水、不透气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装入种植基质后,内层袋能够锁住水分和养分,为种植在种植基质内的植物提供一段时间的良好生产环境,保证植物在没有养护的条件下顺利生长,避免植物在生产初期由于缺少养护而死亡,保证植物存活率;而微生物填料能够逐步使内层袋降解,在内层袋的底壁或侧壁上形成供植物的根系通过的通道,最终植物的根系能够从外层袋上的根系伸出孔伸出,进而生长到边坡上的坡面土壤或石缝内,为后续的自然生长存活打下基础,解决了乱石边坡植被恢复的难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层袋与外层袋之间设有填料防漏层,填料防漏层用于防止微生物填料从外层袋上的根系伸出孔漏出,并供植物根系穿过。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料防漏层防止微生物填料从外层袋上的根系伸出孔漏出,可靠性好,并且填料防漏层能够供植物根系穿过,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层袋与外层袋之间设有防漏袋,所述填料防漏层由防漏袋形成。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防漏袋防漏面积大、能够起到可靠的防护作用,同时也便于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的制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层袋和防漏袋的尺寸一致。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外层袋和防漏袋先套在一起,最后再装入内层袋,制造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层袋、防漏袋和内层袋的袋口高度一致,三者一并封口。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的整体结构稳定,各层不易相互错动,并且加工方便,也有利于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保持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内的水分和养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层袋为常温下降解时间在180天至240天的生物降解袋。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保证了植物前期的保水、保肥,又能够在植物根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供根系通过,从而更好地保证植物的顺利生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填料为微生物有机肥。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保证了植物前期的保水、保肥,又能够在植物根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供根系通过,从而更好地保证植物的顺利生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层袋为聚丙烯或者聚酯纤维材料。

上述各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采用,在能够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两个以上方案任意组合,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具体描述,以此形式包含在本专利的记载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乱石边坡生态种植结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外层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0-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1-内层袋,12-防漏袋,13-外层袋,14-根系伸出孔,20-容纳腔,31-爬藤,32-灌木,33-根系,40-微生物填料,50-攀爬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用于形成乱石边坡生态种植结构的一部分,乱石边坡生态种植结构还包括攀爬网50。如图2所示,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由内向外包括内层袋11、防漏袋12和外层袋13。

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的内层袋11由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用于在未降解期间形成不透水、不透气的容纳腔20,容纳腔20内供种植基质装入。本实施例中,内层袋11长75cm,宽38cm,材料为聚乳酸(pla)生物降解塑料膜,厚度0.03mm,常温下降解时间180~240天,降解产物为co2和水,完全绿色、无污染。由于内层袋11在没有降解的期间不透水、不透气,因此可以较好地锁住内层袋11里的水分和营养,保证扦插植物的长期生长。内层袋11所形成的容纳腔20内装入的种植基质为适合相应植物生长的营养土,包括土壤、有机质、保水剂、缓释复合肥等,可以提供植物生长的各种养分。当然,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时长可以根据所要种植的植物的生长特性、边坡的植物生长基础情况和气候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能够满足植物前期的生长需求即可。

外层袋13供内层袋11装入,用于承载种植包内部的物质,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外层袋13采用聚丙烯(pp)或者聚酯纤维(pet)材料,长80cm,宽40cm,单位面积质量180g/m2,强力高,耐腐蚀。如图3,外层袋13的底部往上20cm部分布置有根系伸出孔14,根系伸出孔14直径2cm,纵横间距5cm,供植物根系33伸出以生长到边坡上的坡面土壤或石缝内。

防漏袋12套入外层袋13内,防漏袋12的材质为无纺布,尺寸与所述外层袋13一致,长80cm,宽40cm,单位面积质量13g/m2。防漏袋12的底部装有微生物填料40,用于为内层袋11的生物降解提供微生物以使内层袋11的底部能够被降解。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填料40为微生物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是有机固体废物(包括有机垃圾、秸秆、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微生物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促进上部的内层袋11的分解,促进植物根系生长。防漏袋12形成填料防漏层,用于防止微生物填料40从外层袋13上的根系伸出孔14漏出,并且其材质应当能够供植物根系33穿过。

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内的种植基质中扦插种植有耐旱、耐寒、耐贫瘠的爬藤31和灌木32。爬藤31比如爬山虎、地锦;灌木32比如紫穗槐、柽柳、胡枝子等。扦插的灌木32根系33比较发达,生长以后可以将根系33直接伸入坡面,从而固定住攀爬网50;扦插的爬藤31在攀爬网50的引导下可以顺利蔓延生长从而覆盖高低不平的石头。

所述外层袋13、防漏袋12和内层袋11的袋口高度一致,三者一并封口。

攀爬网50的材质为聚乙烯(pe),网孔尺寸10*10cm,网绳直径2mm,优选采用绿色网,体提升视觉感观。攀爬网50可以覆盖在安置好的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上面,并覆盖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附近的坡面,主要起到稳定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引导爬藤31枝条生长、覆盖高低不平的石头坡面的作用。

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的优选制作过程如下:(1)先将营养土装入内层袋11里,装填高度大约50cm。装营养土时要适当加水,保证营养土的水分。(2)将防漏袋12放入外层袋13内,形成双层袋子,然后在双层袋子里装入微生物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位于双层袋子的底部,厚度大约5cm。(3)将装有营养土的内层袋11放入装有微生物有机肥的双层袋子内,底部放到微生物有机肥上,此时外层袋13、防漏袋12和内层袋11的袋口高度一致。最后,将内层袋11、防漏袋12和外层袋13一并封口,形成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

使用上述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进行乱石坡面绿化时,将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按施工设计要求放置到边坡的坡面,要尽量放在低洼处或石缝里,保证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的稳定,并使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的底端紧挨坡面,便于植物根系33生长入边坡内。然后,在放置好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的坡面上覆盖攀爬网50,并且使攀爬网50要适当拉紧,使得攀爬网50起到固定种植包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爬藤31迅速覆盖石头坡面。最后,人工在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上开口,扦插植入爬藤31和灌木32,扦插后要将根部压实,并将爬藤31的藤条理顺放置到攀爬网50上。扦插植物完成后,在植物的生长前期,内层袋11不会降解,由于其不透水、不透气的特性,会很好的锁住营养里的水分和营养,保证植物在没有养护的条件下顺利生长。爬藤31在生长期间会沿着攀爬网50慢慢覆盖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附近大面积高低不平的坡面。6个月后,内层袋11的底部在微生物有机肥的作用下逐渐降解,这时植物的根系33会接触到微生物有机肥,并迅速生长,最终穿过防漏袋12和外层袋13上的根系伸出孔14并接触到坡面,形成根系网。这时,扦插的灌木32和爬藤31已经完全适应了坡面的环境,可以在免养护得条件下自然生长存活,实现坡面的永久复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层袋11能够在种植前期锁住水分和养分,为种植在种植基质内的植物提供生长初期所需的生产环境,保证植物在没有养护的条件下顺利生长,避免植物在生产初期由于缺少养护而死亡,保证植物存活率;而微生物填料40能够逐步使内层袋11降解,在内层袋11的底壁或侧壁上形成供植物的根系33通过的通道,最终植物的根系33能够从外层袋13上的根系伸出孔14伸出,进而生长到边坡上的坡面土壤或石缝内,为后续的自然生长存活打下基础,解决了乱石边坡植被恢复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中乱石边坡生态种植结构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填料防漏层是由防漏袋12形成,并且防漏袋12与外层袋13的袋口高度一致,而本实施例中,填料防漏层为平面结构,围成弧形铺设在外层袋13的底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填料防漏层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设置成筒状结构,对应于外层袋13底部的根系伸出孔14设置,能够放置微生物填料40和种植基质从外层袋13的侧壁漏出。

本实用新型中乱石边坡生态种植结构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外层袋13和内层袋11的袋口高度一致,并且与防漏袋12三者一并封口,而本实施例中,内层袋11的高度低于外层袋13,并且并未进行封口。此时,为了避免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内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以另外设置封盖封堵乱石边坡绿化种植包10的顶部开口。当然,在所述外层袋13、内层袋11与防漏袋12三者袋口高度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封口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乱石边坡生态种植结构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微生物填料40为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在根系33生长到微生物填料40处时更好地保证植物的顺利生长,而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填料40也可以仅起到降解内层袋11的作用,而不需包含有机肥成分。

本实用新型中乱石边坡生态种植结构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微生物填料40设置在内层袋11的底壁与外层袋13的底壁之间,而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填料40设置在内层袋11的侧壁与外层袋13的侧壁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生物填料40可以同时设置在内层袋11的底壁与外层袋13的底壁之间以及内层袋11的侧壁与外层袋13的侧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乱石边坡生态种植结构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外层袋13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根系伸出孔14,而本实施例中,根系伸出孔14设置在外层袋13的底壁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层袋13的底壁和底部侧壁上可以同时设置根系伸出孔1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